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4.2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4.2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4.2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4.2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古代史4.22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模块世界古代史第22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3.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必备知识基础梳理知识点一人类文明的产生1.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1)成就: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大麦、

和豆类作物,南亚的芋头,中国的

和粟,中南美洲的玉米和南瓜等。小麦水稻手工业早期城市2.人类文明产生的标志(1)阶级和奴隶制的出现。①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成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②部落之间爆发战争,被征服者成为奴隶,奴隶制成为人类第一种剥削制度。(2)国家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人类进入奴隶社会。(3)文字产生: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剩余产品两大阶级知识点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苏美尔时代: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下游的苏美尔地区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2)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建立

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维护

的利益和权威,是世界上现存

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3)文化成就: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君主专制奴隶主最早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2.古代埃及文明(1)埃及统一: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2)文化成就: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古老的

文字;制定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是主要的书写材料;建造

,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象形莎草纸金字塔3.古代印度文明(1)种姓制度。①内容:

主掌宗教祭祀;

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

为前三个等级服务。②基础:婆罗门教的说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③特点:

、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婆罗门刹帝利首陀罗贵贱分明(2)文化成就。①《

》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②印度人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摩诃婆罗多4.古代希腊文明(1)中心区域: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2)城邦制度。①时间:公元前8—前6世纪。②特征: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③代表:斯巴达和雅典。小国寡民(3)政体形成。①雅典——民主政治。最高权力机关抽签奴隶制度②斯巴达——寡头政治。世袭一般不得连任(4)文化成就。①古希腊的神话、悲剧和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②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在西方,他被认为是“

”。③

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④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史学之父修昔底德苏格拉底知识点三古代文明的扩展1.农耕文明的扩展(1)条件: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

、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的潜能。社会分工两河流域2.海洋文明的扩展(希腊文明)(1)条件:凭借自己的组织能力、航海技术和武器。(2)方式:移民。(3)范围:向地中海和

地区殖民。(4)影响:在东起黑海东岸、西到

的广大地区建立了众多的城邦国家。黑海周边西班牙知识点四古代世界的帝国1.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和

,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公元前4世纪晚期,被

灭亡。2.亚历山大帝国(1)建立:

灭亡波斯帝国后,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2)统治: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地方实行

,推广

。行省制马其顿亚历山大行省制希腊文化3.罗马帝国(1)征服扩张:首先征服意大利,接着向地中海地区扩张,整个

变成了罗马的内海。(2)确立国教:1世纪,

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到

世纪末成为罗马帝国国教。(3)帝国灭亡: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5世纪后期,

灭亡。地中海基督教4西罗马帝国知识点五文明的交流1.总趋势:交往不断加强,

不断扩大。2.交流表现(1)技术: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

技术从西亚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2)文学艺术。①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②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多模仿

。相互影响冶铁埃及(3)文字: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

。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向西传入希腊,形成

,再演化出拉丁字母。(4)丝绸之路。①波斯帝国:中国的丝绸到达

东岸。②东汉:班超派

出使大秦。2世纪,已经有来自罗马的商人到达洛阳。腓尼基希腊字母地中海甘英知识点六罗马的政治制度、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罗马的政治制度(1)罗马共和国(公元前509—公元前27年)①权力结构。全体公民终身任职最高权力机关②政体实质:具有浓厚的

特征。③政体局限: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

的限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贵族寡头元老院(2)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末建立)。①帝国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

建立元首制,实际掌握罗马国家大权,形成君主政治。②政体特征:皇帝(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

的工具。屋大维独裁统治2.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远征:公元前334年,

率军东征,固有的文化发展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打断,以

为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2)“希腊化世界”: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亚历山大希腊文化(3)“希腊化时代”。①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保持着希腊人的生活方式,成为希腊化各国的统治阶级。②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③西亚、北非的文化仍在希腊化世界保持长期影响。亚历山大城学科素养素养突破突破一唯物史观1.唯物史观——人类文明的产生2.唯物史观——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原因(1)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造成世界古代文明多样性的根本原因。亚非文明古国以农业立国,形成了和平自守的大河文明;而古代希腊以工商业见长,形成了开拓进取的海洋文明;以畜牧业见长的游牧民族则形成杀伐奔袭的游牧文明。(2)地理环境:在上古时期,生产力相对落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巨大。人类早期文明一般分布在大江大河旁边,利用冲积平原的有利自然条件进行农业生产。希腊港湾众多的自然条件对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及海外贸易有很大的影响。3.唯物史观——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从帝国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②从东征的过程来看,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明的交流和融汇,加速了人类历史由分散走向整体的步伐。从这个角度来说,亚历山大东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消极影响:亚历山大的征服和统治充满了暴力,给东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他们饱受战争之苦,一些抵抗的城市也被摧毁。突破二史料实证1.人类文明的产生史料

人类对大自然的依附性在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印记。但是,当人类作出划时代的新发现——不仅靠采集食物,而且通过栽培植物①也可养活自己时,这一依附性大大减弱了。于是,一个崭新的世界②展现在人类面前,使人类的眼界大为开阔。从此,人类告别了旧石器时代,跨入新石器时代。——[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思考史料中人类的“划时代”变化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是什么。解读:

①即原始农业的诞生。②指人类从此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答案:

“划时代”变化:原始农业的诞生。影响: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促进了交换和贸易的发展;人类开始定居生活,较大的定居点发展为早期城市;农业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世界的前提。2.文明多样性——早期文明的特点和成就史料

不同的地理特点①和资源禀赋产生了不同的农业特点,这是形成文明多元性的一个必要基础。世界上主要的农业发源地有三个②,分别是西亚北非、中国和美洲的墨西哥到安第斯山地区。西亚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和畜牧业发生地,主要以麦类作物为代表,因此孕育了小麦文明;在中国则孕育了稻米文明,有以水稻为代表的长江中下游和以粟和黍(俗称小米)为代表的黄河沿岸两条农业源流;美洲农业多发于高峡盆谷一带,这里生活的人培育了玉米、马铃薯、可可等多种农作物,创造了独特的玉米文明。——摘编自张德强《古代文明多元特点初探》思考史料体现了农业起源的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世界古代文明多元性的因素。解读:

①地理环境影响了农业的特点。②不同的农业发展出不同的文明。答案:特点:多元性。因素:地理环境的差异;生产方式的不同;生产力水平低下,文明交流受到阻碍。3.文明的碰撞——古代帝国的扩展史料

罗马原来只是一个城市。罗马的政府是只适合于城墙之内的居民的市政机构。当罗马扩张时,征服的也只是城市①。像罗马这样的城市能够征服世界,但要管理这个世界就不容易了。必须有一种能使凝聚力薄弱的各成分团结起来的统治方式。罗马帝国在发展民法立法的同时,建立起专制政治的管理体制②,给整个罗马世界盖上一张等级森严的官吏网,使当权者的意志在社会上生效。最后,解体的时刻到了,蛮族从各方面侵入进来,各行省不再抵抗、不再费力去关心总体的命运。——[法]基佐《欧洲文明史》思考依据史料,分析疆域广大的古代罗马国家形成的特点。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帝国政府用怎样的措施来维系庞大的帝国。解读:

①体现了罗马统治的分散性,由众多城市构成。②即贵族君主制。答案:特点:依靠军事征服获得疆域;主要由孤立分散的城市构成,内部缺乏融合。措施:通过法律协调不同民族的关系;建立专制制度和官僚制度来贯彻统治者的意志。4.古代文明的交流史料

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及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思考史料中所涉及的“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当时在社会成员关系方面各有哪些显著特征?答案:地中海文明:提倡公民内部的民主平等,直接参与政治;但把妇女、外邦人、奴隶等排斥在外。南亚文明:实行种姓制度,四大种姓职业世袭、内部联姻、排斥外人,各自的法律地位、社会权利和宗教生活均不相同。东亚文明:西周时代的礼乐制度分崩离析,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奖励农耕军功的政策促进了自耕农和新型地主的产生。突破三历史解释1.历史解释——国家形成的原因(1)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是国家出现的根本原因,农业的出现使产品出现了剩余,可以供养脱离生产的国家管理者和保卫者。(2)政治原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阶级和阶级对立产生,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协调各阶级、各阶层的利益冲突是国家的重要职能。(3)兴修水利:在最早的亚非文明古国中,农业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兴修水利特别是兴修大型水利工程,需要调集广大区域内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使建立统一的国家成为历史的必然。(4)抵御外敌: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不断,组建强大的部落联盟,在对外战争中获胜就成为国家出现的现实原因。2.历史解释——古代文明发展的多元格局(1)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埃及、印度、希腊和中国等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格局。古代东方地域特征为大河文明,经济上体现为农耕经济发达,政治上多实行中央集权;古代希腊罗马的地域特征为海洋文明,经济上体现为海外贸易发达,政治上体现为民主化、法律化。(2)古代世界基本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古代世界各区域文明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3.历史解释——世界古代文明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1)经贸往来:经贸往来是世界文明交流交往的基本形式,虽然没有扩张和战争引发的交流引人注目,但是,和平的经贸往来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人类文明的交往形式。(2)人口迁徙:人口迁徙导致不同种族、文明的族群产生接触,从而形成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大大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世界古代史上,西亚地区的人口迁徙最为复杂,文明之间的交流也最为活跃。(3)军事征服:征服者的文明占据优势地位,往往能够大大加速文明的传播速度。亚历山大帝国的扩张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大大促进了希腊文明的传播,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大规模交流和交往。(4)国家统一: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由于相对稳定的环境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交流将更加便捷,罗马帝国繁荣时期,亚非欧文明的交流速度加快,奠定了罗马帝国繁荣的基础。4.历史解释——古代世界主要帝国对东西方文明的传播(1)波斯帝国:波斯帝国是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同时,希波战争使希腊人对波斯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揭开了希腊文明与东方文明实质性交流的新篇章。(2)亚历山大帝国:帝国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是亚历山大有计划地、坚持不懈地在被征服地区推广希腊文明,大大促进了希腊化进程。帝国崩溃后形成的国家也基本延续了这一政策,形成一个庞大的希腊化世界。(3)罗马帝国:一方面,继承希腊文化,罗马帝国将其在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帝国疆域内的亚非欧各文明在和平的环境中不断交流、融合,与东方的中国共同构成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两大重要力量。(4)汉朝:在整合了中国各地文化的基础上,汉朝向统一方向进一步发展。并通过佛教开启了与南亚文明的交往,通过丝绸之路开启了与中亚、西亚和罗马帝国的交往。同时,中国文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地,东亚文化圈开始形成。思维品质求真精神一、思维指引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发展。二、运用体验(2025·河南豫西北高三一模·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封者率本族族人到达封地后,首先要建立一个名为“城”的军事据点。这种城在当时也称为“国”,“国”以外的广大田土则称为“野”,国、野之分由此形成。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的统治部族成员,其上层即贵族,又称“君子”,他们世代垄断官职、爵禄,辅佐国君统治国家。贵族是国人的核心,所以有“不有君子,其能国乎”的说法。占国人大多数的下层成员皆属于平民(自由民),他们有自己的经济、职业(如务农、从事工商业等),并对国家承担当兵作战的义务。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被置于宗法制的控制之下。国人当中参与国家日常政务的主要是贵族,但作为国君同族成员的广大下层国人也都拥有干预政治的权力。如遇有重大问题,国君按习惯要征询全体国人的意见。——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从公元前8世纪始,城邦逐渐成为一种具有政治意义的特殊形式的国家组织,即城邦内的居民形成了一个政治共同体,建立政府机构,成为城邦国家。公民是城邦的主人,他们“属于城邦的人”享有广泛的政治生活,在一般城邦中,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但公民身份的确定也有变化,在战争危机或公民人数不足时,往往吸收外邦人或释放奴隶加入公民集团。古希腊的公民社会主要是指享有公民权的这部分人的公共政治生活,但在民主政治时代(约公元前5—前4世纪),公民权有了很大扩展,公民资格及于最贫穷的平民,形成了更加广泛的公民社会。——摘编自赵映诚《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周时期的国人和古希腊城邦的公民群体的异同特点。(8分)答案:

(1)相同:都享有政治参与权,能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身份都具有一定的限制(血缘、地域、年龄或性别等);都注重血缘关系。(共4分,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4分)不同:国人和公民内部地位不同,西周国人内部存在不平等,政治权利具有差异性,古希腊城邦公民则一律平等;身份受限制的因素不同,国人身份深受宗法血缘的影响,公民身份主要受年龄、性别影响;身份变化形式不同,国人身份的变化主要为内部阶层的分化,公民身份则具有扩展性,外邦人、奴隶可以加入公民。(共4分,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4分)解析:

(1)第一小问相同特点,据材料一“但作为国君同族……政治的权力”和材料二“公民是城邦的主人……政治生活”可得出都享有政治参与权,能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据材料一“其居民分别称为国人、野人”“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和材料二“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可得出身份都具有一定的限制(血缘、地域、年龄或性别等);据材料一“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和材料二“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可得出都注重血缘关系。第二小问不同特点,据材料一“国人是以周部族为主体……当兵作战的义务”和材料二“公民权有了很大扩展……公民社会”可得出国人和公民内部地位不同,西周国人内部存在不平等,政治权利具有差异性,古希腊城邦公民则一律平等;据材料一“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和材料二“公民身份往往限于本邦血统的成年男子”可得出身份受限制的因素不同,国人身份深受宗法血缘的影响,公民身份主要受年龄、性别影响;据材料一“下层国人与贵族有疏远的血缘关系”和材料二“往往吸收外邦人或释放奴隶加入公民集团”可得出身份变化形式不同,国人身份的变化主要为内部阶层的分化,公民身份则具有扩展性,外邦人、奴隶可以加入公民。(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公民社会形成对希腊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答案:

(2)影响:公民社会的形成,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公民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繁荣;公民社会增强了城邦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政治稳定性和社会凝聚力。(共4分,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得4分)解析:(2)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公民社会形成的作用可围绕对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公民意识的角度回答,就政治文明而言可得出公民社会的形成,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建立与发展;就精神文明而言可得出公民参与度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古希腊思想文化的繁荣;就公民意识角度而言可得出公民社会增强了城邦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政治稳定性和社会凝聚力。随堂习得经典题例高考题例解析1.(2024·广东高考·12)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为加强统治,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采取诸如颁布法律、改革币制、修建道路等措施。这反映出古代文明的发展具有(

)A.互鉴性 B.同源性C.统一性 D.同步性C解析:据材料可知,古代世界的波斯帝国、秦汉王朝、罗马帝国和印加帝国虽然在兴起时间、地理空间上不同,但均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并通过颁布法律、改革币制等措施强化统治,这反映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明演进过程中,在国家建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统一性,故选C项;互鉴性指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和借鉴,美洲的印加帝国因其地理位置,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隔绝状态,排除A项;同源性指文明产生的源头相同,材料中的四个帝国文明起源并不同,排除B项;同步性指不同文明在同一时间采取了相同的措施,材料中的四个帝国并非在同一时间兴起,也并非在同一时间实行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2.(2024·全国高考新课标卷·30)公元前5世纪,波斯的一份契约记载,有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土地,并以土地收成支付租费;另一份契约记载,商人将份地、农具和种子等租给他人,承租人需要按要求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据此可知,当时波斯(

)A.开始出现经营借贷业务的商人B.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C.成为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D.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B解析解析:在波斯的两份契约中,可以看到地租(以土地收成支付)和租赁费(支付小麦、扁豆、芝麻等)都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这说明当时波斯地租的征收以实物为主,故选B项;从材料给出的契约内容来看,主要描述了土地和水源的租赁以及农产品的支付,并没有直接提及经营借贷业务,排除A项;材料只讲公元前5世纪波斯有“契约”,据此无法认定波斯是“西亚最早使用契约的国家”,且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两河流域位于西亚,排除C项;商人承租了国王的私有水源和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国王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材料中并没有提及除了这些之外的其他生产资料是否也归国王所有,D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3.(2024·海南高考·10)下图空格处应是(

)A.古埃及文明B.阿兹特克文明C.地中海文明D.古巴比伦文明C解析解析:据材料“新石器时代文化”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地中海在亚、欧、非三大洲之间,随着西亚和古埃及地区文明的发展和传播,相距不远的地中海东部的中间的克里特岛受其共同影响,产生了古典文明,即地中海文明,新石器时代各文明之间,错综复杂,东正教文明、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受到地中海文明的影响,均是同源,故选C项;据示意图显示古埃及文明间接影响了古希腊文明,古埃及文明和东正教文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明体系,古埃及文明是非洲东北部的古代文明,主要以尼罗河为中心,而东正教文明则是基督教的三大流派之一,源自地中海希腊文明,排除A项;阿兹特克文明是墨西哥古代阿兹特克人所创造的印第安文明,是美洲古代三大文明之一,不符合题干主旨,排除B项;古巴比伦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部分,据图示克里特文明汲取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逐渐形成了海洋文明古希腊文明,成了西方文明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渊源,排除D项。4.(2024·河北高考·12)下图为古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主要模式示意图。据图可知,古代两河流域(

)A.居民法律意识浓厚B.君权神授观念强烈C.君主专制特征显著D.纠纷解决机制多元D解析解析:据图示信息可知,古代两河流域化解冲突的主要模式有司法审判、调解仲裁和神明裁判等,涉及国家、民间和神明等,这体现了古代两河流域纠纷解决机制多元,故选D项;材料中只有司法审判涉及法律,调解仲裁和神明裁判都与法律关系不大,且材料并未涉及民众的选择,不能得出“居民法律意识浓厚”,排除A项;“君权神授观念强烈”与神明裁判相关,与司法审判和调解仲裁无关,不能据此得出西亚人民“君权神授观念强烈”,排除B项;古代西亚君主专制特征显著,实行了一系列加强王权的措施,但材料还涉及神明裁判等,与君主专制特征无关,排除C项。5.(2024·江西高考·11)尼罗河水退落后,古埃及人重新丈量土地、划定地界,计算出土地面积。他们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以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据此可知,古埃及人(

)A.擅长推理证明B.偏好简明符号C.推崇理性思维D.崇尚实用精神D解析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古埃及人计算土地面积,用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这说明古埃及人的数学服务于农业,即崇尚实用精神,故选D项;据材料可见,古埃及人丈量土地,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用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这不属于推理证明的范畴,排除A项;古埃及人用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数字,并不是简明符号,排除B项;古埃及人丈量土地计算面积,用图形提供实际的解决办法,这属于实用思维,并无有关理性思维的内容,排除C项。最新模拟1.(2025·四川绵阳高三诊断·12)公元前3200年左右,两河流域诞生了众多小邦国,他们经过900余年的冲突和征服,才最终建立了统一的阿卡德王朝。古希腊文明虽然一直城邦林立,但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些城邦能够和平相处。导致这一差异的根源是(

)A.经济模式 B.文化传统C.地理环境 D.政治制度A解析解析:两河流域通过战争方式形成统一帝国,古希腊保持和平维持小国寡民,这主要是因为两河流域创造农业发展前提,为国家扩张提供动力,古希腊主要发展工商业经济,蕴含自由平等民主思想,为地区和平创造条件,故选A项;两河流域崇尚战争,逐渐形成尚战传统,古希腊追求自由平等,逐渐形成和平共处传统,但这只是导致两地出现差异的重要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B项;地理环境是影响国家面积、政治状况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排除C项;古希腊部分城邦也曾建立君主制度,与两河流域大部分城邦相同,因此政治制度不是导致两地出现差异的根源,排除D项。2.(2025·河北石家庄普通高中高三摸底·11)目前已知最早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出土于阿拜多斯U号墓地,是当时的统治者出于经济管理的目的而让人刻画出来的;最初,只有王室掌握着丧葬与宗教领域的文字使用权,到第二王朝和第三王朝时,官员墓葬中的文字明显增多。由此可知(

)A.文字的产生和使用与国家治理密切相关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