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与标准)模拟试卷第1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0题,每题1.0分,共90
分。)
1、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的()作出了限制性规定。
A、有害物质和因素
B、控制标准
C、环境监测
D、检测方法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是为了保障人群健康、维护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物
质财富,并考虑技术、经济条件,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2、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对环境中的()作出了限制性规定。
A、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
B、有害物质和因素
C、有害因素和产生污染物的来源
D、有害物质和产牛.污染物的来源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或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
用的污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
种因素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国家
排放标准,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A、优于
B、严于
C、低于
D、较低于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
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须报经国务院批准。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由()和()组成的。
A、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技术导则
C、规划环境质量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D、环境影响污染物排放评价建设项目环境样品标准评价技术导则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组成。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
A、行业规划
B、地方标准
C、行业标准
D、区域标准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和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介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项导
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
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泡成。
A、专题
B、专项
C、总则
D、区域功能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构成,总纲对后两项导则有指导作用,后两
项导则的制定要遵循总纲总体要求.
7、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裁定,或
者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测。
A、省级环境行政主管部门
B、市级行政主管部门
C、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标准答案:c
知识点常析:因采用不同的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所得监测数据发生争议时,由上
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裁定,或者指定采用一种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进行复
测。
8、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所的图形标志,执行()。
A、统一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B、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C、法定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D、常用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排污口和污染物处理、处置场所的图形标志,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
标志标准。
9、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
A、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规范
13、环境影响评价法律法规
C、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D、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总纲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进行生态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时,执行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及
规范。
10、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件。
A、国家
B、地区
C、省级
D、市级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生产或服务过程的清洁生产分析采用国家发布的清洁生产规范性文
件。
11、不属于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基本要求的是()。
A、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性质
B、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
C、应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
D、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
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现行总纲规定,工程分析应符合以下要求:工程分析应突出重点;应
用的数据资料要真实、准确、可信;结合建设项目工程组成、规模、工艺路线,对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素、方式、强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与说明。
12、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方法不包括()。
A、类比分析
B、实测法
C、实验法
D、现场调研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工程分析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目前采用较多的工程分析方法有类比
分析法、实测法、实验法、物料平衡计算法和查阅参考资料分析法等。
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内容的是()。
A、工程基本数据
B、污染影响因素分析
C、交通运输
D、重大危险源分析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工程分析的内容包括工程基本数据、污染影响因素分析、生态影响因
索分析、原辅材料、产品、废物的储运、交通运输、公用工程、非正常工况分析、
环境保护措施和设施、污染物排放统计汇总等。
14、不属于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是()。
A、数学模型法
B、收集资料法
C、现场调查法
D、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常见方法主要有三种,即收集资料法、现场调
查法、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方法。
15、不属于环境影响预测的方法的是()。
A、数学模式法
B、化学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专业判断法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
方法。同时应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
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等。
16、筛选社会环境影响评价因子,应考虑()。
A、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B、定量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
C、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影响因素
D、定性分析评价因子的变化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收集反映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筛选出社会环
境影响评价因子,定量预测或定性描述评价因子的变化。
17、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对于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不应少于()个。
A、6
B、8
C、10
D、12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大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一级评价项1=1,监测点不应少于10个;二
级评价项目监测点数不应少于6个;三级评价项目,如果评价区已有例行监测点,
可不再安排监测,否则,可布置2-4个点进行监测。
IX、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体现()的
战略防御手段,在建设预目选址、合理布局、污染防治和生态破坏的控制等方面发
挥着积极的作用。
A、预防为主
B、环境保护
C、安全第一
D、经济效益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和
体现“预防为主”的战略防御手段,在建设项目选址、合理布局、污染防治和生态破
坏的控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9、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围的地理
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A、30
B、40
C、50
D、60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如果地面气象观测站与项目的距离超过50km,并且地面站与评价范
围的地理特征不一致,还需要进行补充地面气象观测。
20、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可选择有
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个月以上。
年1
A、1,
年2
B、1,
年1
、,
C2年2
D、2,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一级评价的补充观测应进行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二级评价的补充观
测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季节进行连续观测,观测期限应在2个月以上。
21、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单独统计。
A、强风频率
B、静风频率
C、弱风频率
D、台风频率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统计所收集的长期地面气象资料中,各风向出现的频率,静风频率单
独统计。
22、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计结果。
A、10
B、15
C、20
D、30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风向玫瑰图应同时附当地气象台站多年(20年以上)气候统计资料的统
计结果。
23、在模式计算中,若给静风风速赋一固定值,应同时分配静风一个()。
A、风速
B、风量
C、风向
D、风频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在模式计算中,若给静风风速赋一固定值,应同时分配静风一个风
向。
24、在主导风向中,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左右,对于以()方位角表示的风向,
主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
A、30°,16
B、30°,14
C、45°,14
D、45°,16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风向角范围一般在连续45。左右,对于以十六方位角表示的风向,主
导风向范围一般是指连续两到三个风向角的范围。
25、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
A、小于30%
B、大于等于30%
C、大于30%
D、等于30%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某区域的主导风向应有明显的优势,其主导风向角风频之和应大于等
于30%。
26、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评价
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A、气象条件
B、气候条件
C、环境因素
D、评价因子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在大气环境评价中,预测因子应根据评价因子而定,选取有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的评价因子作为预测因子。
27、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介范围,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其需要考虑因素是()。
A、污染源的排放高度
B、评价范围的主导风向
C、地理环境
D、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预测范围应覆盖评价范围,同时还应考虑污染源的排放高度、评价范
围的主导风向、地形和周围环境敏感区的位置等进行适当调整。
28、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中的计算点不包括()。
A、环境空气敏感区
B、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
C、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
D、环境气象条件范围值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计算点可分三类:环境空气敏感区、预测范围内的网格点以及区域最
大地面浓度点。
29、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以尽可能精确预测污染源对评价范围的最
大影响。
A、分辨率
B、清晰度
C^面积点
D、精确度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预测网格点的分布应具有足够的分辨率,以尽可能精确地预测污染源
对评价范围的最大影响。
30、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汁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布而定,
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m。
A、40
B、45
C、50
D、55
标准答案:c
知识点0析:区域最大地面浓度点的预测网格设置,应依据计算出的网格点浓度分
布而定,高浓度分布区,计算点间距应不大于50m。
31、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计算。
A、逐时或逐次
B、逐日或逐次
C、逐日
D、逐口或逐时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计算小时平均浓度需采用长期气象条件,进行逐时或逐次计算。
32,选择()(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
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A、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污染值最大
B、污染最严重的,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
C、污染源最大,各环境污染值最大
D、污染源最大,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影响最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选择污染最严重的(针对所有计算点)小时气象条件和对各环境空气保
护目标影响最大的若干个小时气象条件(可视对各环境空气敏感区的影响程度而定)
作为典型小时气象条件.
33、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进行合理选
择。
A、评价方法
B、预测网格点的设置
C、评价对象
D、预测网格点的规划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地形数据的来源应予以说明,地形数据的精度应结合评价范围及预测
网格点的设置进行合理选择。
34、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对于施工期超过()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
响较大,还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A、半年
B、1年
C、2年
D、3年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对于施工期超过一年的项目,并且施工期排放的污染物影响较大,还
应预测施工期间的大气环境质量。
35、排放方案分()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提出的推荐排放
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制措施等进行选
择。
A、工程设计报告
B、可行性设计研究
C、环境评价报告
D、环境推荐报告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排放方案分工程设计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现有排放方案和环评报告所
提出的推荐排放方案,排放方案内容根据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方式以及污染控
制措施等进行选择。
36、选择预测模式时,应结合模式的()和()进行合理选择。
A、适用范围,对参数的要求
适用范围,评价因子
C、评价范围,对参数的要求
D、评价范围,评价因子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选择模式时,应结合模式的适用范围和对参数的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37、推荐模式清单不包括()。
A、估算模式
B、进一步预测模式
C、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D、大气环境气象分析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推荐模式清单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
算模式。
38、自然通风锅炉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将空气吸入炉膛参与燃
烧,把燃烧产物排向人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A、风力梯度
B、风力差
C、温度差
D、压力差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自然通风是利用烟囱内、外温度不同所产生的压力差,将空气吸入炉
膛参与燃烧,把燃烧产物排向大气的一种通风方式。
39、《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分()规定了锅炉烟气中烟尘、
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A、年限
B、月限
C、期限
D、时长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分年限规定了锅炉
烟气中烟尘、二氧化硫和氢氧化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的排放限值。
4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空气
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所规定的()。
A、环境气候功能区
B、环境污染有害因素功能区
C、大气环境质量功能区
D、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该标准中的一类区、二类区和三类区相应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1996)中所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
41、新建的燃煤、燃油(燃轻柴油、煤油除外)锅炉房只能设()根烟囱,烟囱高度应
根据锅炉房装机总容量进行设计。
A、I
B、2
C、3
D、4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
42、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l/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
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m。
A、30
B、40
C、45
D、50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锅炉房装机总容量大于28MW(40l/h)时,其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
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45m。
43、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
定,但不得低于()m。
A、6
B、8
C、10
D、12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燃气、燃轻柴油、煤油锅炉烟囱高度应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要求确定,但不得低于8mo
44、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O2、NOx最高
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执行。
A、20%
B、25%
C、40%
D、50%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各种锅炉烟囱高度如果达不到以上任何一项规定时,其烟尘、S02、
NOx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应按相应区域和时段排放标准值的50%执行。
45、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于,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0.5m处,
各取样()个。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一条垂线上,水深大于5m时,在水面下0.5m水深处及在距河底
0.5m处,各取样一个,
46、在湖泊、水库中取样位置的布设上,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
中心,沿()布设的方法,
A、放射线
B、直线
C、断面方向
D、断面垂线方向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取样位置可以采用以建设项目的排放口为中心,沿放射线布设的方
法。
47、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10m时,取样
点设在水面()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0.5m。
A、0.2
B、0.5
C、0.8
D、1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大、中型湖泊与水库,其水深布设水质取样点在平均水深小于10m
时,取样点设在水面0.5m处,但距湖库底不应<0.5m。
48、海湾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评价工作等级,一般按照一定的水域面
积。设水质取样位置。
A、污水排放地域
B、污水排放量
C、污水排方式
D、污水排放频率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海湾水质取样位置的设置主要考虑污水排放量、评价工作等级,一般
按照一定的水域面积布没水质取样位置。
49、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相应()的调查范围,并且切实反映
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A、评价方法
B、评价等级
C、水域
D、水域污染物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在海湾中取样位置的布设原则上应尽量覆盖相应评价等级的调查范
围,并且切实反映海湾的水质和水文特点。
50、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方法不包括()。
A、数学模式法
B、物理模型法
C、类比分析法
D、非专业判断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
析法和专业判断法。
51、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几个阶段,但不包拈()。
A、施工期
B、建设期
C、运行期
D、服务期满后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期原则上一般划分为建设期、运行期
和服务期满后三个阶段。
52、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个别建设
项目应预测()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A、服务期满后
B、建设期
C、运行期
D、施工期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评价等级、地面水环境特点和当地环保要求,
个别建设项目应预测服务期满后对地面水环境的影响。
53、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确定建设
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A、当地环境影响要求筛选
B、当地环保要求筛选
C、当地大气环境条件筛选
D、当地气象条件筛选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预测水质参数筛选原则是按照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
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拟预测的水质参数。
54、水质参数选择原则不包括()。
A、根据建设项目特点
B、水域类别
C、评价范围
D、评价等级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特征水质参数根据建设项目特点、水域类别及评价等级选定。
55、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不需要预测的内容是()。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D、环境评价范围内的最大日平均气温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
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介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
56、环境标准体系不包不()。
A、国家环境标准
B、地方环境标准
C、环境保护部标准
D、环境基础标准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和环境保护部标准。
57、环境监测中最常见的方法中不包括()。
A、分析法
13、测定法
C、采样法
D、检测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为监测环境质量和污染物排放,规范采样、
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等所作的统一规定(指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试
验方法、检验方法、生产方法、操作方法等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监测中最常见
的是分析方法、测定方法、采样方法。
5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对于异地搬迁建设项目,在工程分析
时,需说明的内容中不包括()。
A、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
B、污染排放及达标情况
C、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
D、异地搬迁的原因及与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改扩建及异地搬迁建设项目需说明现有工程的基本情况、污染排放及
达标情况、存在的环境保护问题及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内容。
59、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廓线分
析,但不需要分析()。
A、逆温层出现的频率
B、逆温层出现的平均高度范围
C、逆温层出现的高度
D、逆温层出现的强度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对于一级评价项目,需酌情对污染较严重时的高空气象探测资料作温
廓线的分析,分析逆温层出现的频率、平均高度范围和强度。
60、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时不包括()。
A、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B、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
C、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D、环境空气质量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一级评价项目预测时,包括预测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
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
61、取样断面上水质取样垂线设置时,若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合(),适当调
整取样垂线的位置和数目。
A、主流线的方
B、主流线的位置
C、侧流线的位置
D、侧流线的方向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若断面形状十分不规则,应结合主流线的位置,适当调整取样垂线的
位置和数目。
62、在对地下水污染源调查过程中,对已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
解决。
A、现场调研
B、数学分析
C、群众参与
D、搜集现有资料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对己有污染源调查资料的地区,一般可通过搜集现有资料解决。
63、对改、扩建工类建没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即可。
A、15〜70cm
B、35〜70cm
C、25~80cm
D、35~80cm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对改、扩建I类建设项目,包气带污染调查取样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
25〜80cm即可。
64、地下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选定。
A、污染特征
B、污染源性质
C、污染半径
D、污染物种类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地卜.水污染源调查因子应根据拟建项目的污染特征选定。
65、地F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n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可能造成
()的H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
A、土壤盐渍化,水质指标
B、土壤盐渍化,水污染半径
C、土壤沙化,污染源种类
D、土壤沙化,水质指标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时,对于II类建设项目应监测地下水水位,涉及
可能造成土壤盐渍化的II类建设项目,也应监测相应的地下水水质指标。
66、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为主。
A、地表水
B、含水层
C、水质指标
D、水文气候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监测井点的层位应以潜水和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的有开发利用价值的
含水层为主。
67、地卜.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I类和III类改、扩建项目,当现
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
A、现状监测井
B、现状观测点
C、临时监测井
D、临时观测点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的监测井点布设中,对于I类和m类改、扩建项
目,当现有监测井不能满足监测位置和监测深度要求时,应布设新的地下水现状监
测井。
68、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的
()倍以上。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一般情况下,地下水水位监测点数应大于相应评价级别地下水水质监
测点数的2倍以上。
69、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
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Km?时,每增加()kn?水质监测点应至少增加()个点/
层。
A、7,100,15,1
B、7,100,10,2
C、8,90,15,1
D、8,90,10,2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
不少于7个点/层。评价区面积大于lOOkn?时,每增加15km2水质监测点应至少
增加1个点/层
70、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时,一级评价项目目的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一般要求
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个点/层,建设项目场
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个点/层。
A、1,3
B、1,4
C、2,3
D、2,4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一般要求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
个点/层,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点/
层。
71、评价级别为一级的I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行()取
样。
A、水质
B、定深水质
C、潜水层水质
D、地表水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评价级别为一级的I类和田类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监测井(孔)点应进
行之深水质取样。
72、评价级别为一级的【类和III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m时,
取3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m之内。
A、20,1
B、20,2
C、25,1
D、25,2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评价级别为一级的I类和田类建设项目时,地下水监测井中水深大于
20m时,取3个水质样品,取样点深度应分别在井水位以下1.0m之内。
7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为,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1=1,对于新建项目,若有近
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进行()次地
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地下水环境影响坪价,若评价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对于新建项
目,若有近3年内至少一个连续水文年的枯、丰水期监测资料.应在评价期内至少
进行一次地下水水位、水质监测。
74、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采样器进行采集。
A、半自动式采样泵
B、自动式采样泵
C,手动式采样泵
D、人工采样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地下水水质样品应采用自动式采样泵或人工活塞闭合式与敞口式定深
采样器进行采集。
75、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又受到建设项目
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A、现有声源影响
B、其他声源影响
C、无规则声源影响
D、远距离影响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当声源为固定声源时,现状测点应重点布设在可能既受到现有声源影
响,又受到建设项目声源影响的敏感目标处,以及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处。
76、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等,明确主要声
源分布。
A、声源种类
B、声源强度
C、声源起源
D、声源数量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分析评价范围内现有主要声源种类、数量及相应的噪声级、噪声特性
等,明确主要声源分布。
77、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室外声波
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A、建设布局
B、建筑布局
C、声环境传播
D、声源种类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目噪声预测应掌握的基础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的声源资料和建筑
布局、室外声波传播条件、气象参数及有关资料等。
78、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评述建设项
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以敏感区域或敏感点为主)。
A、传播速度
B、噪声强度
C、噪声类型
D,超标状况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声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在根据噪声预测结果和环境噪声评价标准,
评述建设项目在施工、运行阶段噪声的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超标状况(以敏感区
域或敏感点为主)。
79、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
(包括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
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
A、对流辐射的衰减
B、热辐射衰减
C、屏障引起的衰减
D、障碍物的屏蔽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户外声源声波在空气中传播引起声级衰减的主要因素有:几何发散引
起的衰减(包拈反射体引起的修正)、屏障引起的衰减、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空气
吸收引起的衰减、绿化林带以及气象条件引起的附加衰减等。
8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
A、收集资料法
B、现场调查法
C、现场测量法
D、类比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环境噪声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
法。
81、在已有图件资料选择时,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木
项目中直接引用。
A、高于或相当于
B、低于
C、近似于
D、较高于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已有图件资料选择。己有图件资料获取后,应从资料的现势性、完备
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其与评价项目生态影响是否匹配,确定资料的使
用价值和程度。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高于或相当于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
目中直接引用否则,需经实地调查、监测,对数据重新校正后使用。
82、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下列不属于图像分别率主要指标的是()。
A、空间分辨率
B、波谱分辨率
C,时间分辨率
D、波形分辨率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是主要指标。
83、制图比例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的详略程度。
A、评价对象
评价范围
C、评价程度
D、评价内容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制图比例决定着图上量测的精度和表示评价对象的详略程度。
8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色彩设置原则的是()。
A、天然色原则
B、象征、涵义原则
C、协调性原则
D、互补性原则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色彩设置原则:①天然色原则,地图设色应尽可能与制图对象的天
然颜色相接近,制图实践中总结出的常用色彩,其表示的地图要素已约定成俗。
②象征、涵义原则,根据人们对色彩的感觉来设色。如冷色调(绿、蓝、紫)和暖色
调(黄、红、橙)给人感觉明显不同。暖色一般用来表示亚热带、热带气候,冷色表
示寒温带、温带气候;蓝、绿色表示湿润,黄、棕色表示干旱等。③协调性原
则,相邻地物用色应缓冲协调,颜色差异不要过渡太大,以免影响视觉效果。但在
一张图内,所有颜色之间应能区分出不同的地物,如植被中的针叶林、阔叶林、草
原等类型分别用暗绿色、绿色、草绿色表示;土壤中的黑钙土、褐土、棕壤、黄
壤、红壤就是通过土壤颜色命名的,在地图上可以选用深灰色、褐色、棕色、黄色
和红色表示。
85、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为()级。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分级:①一级标准,为保护区域自然生态,维护
自然背景的土壤环境质量的限制值。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级标准。②二级标
准,为保障农业生产,维护人体健康的十.壤限制值。n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二级标
准。③三级标准,为保障农林生产和植物正常生长的土壤临界值。HI类土壤环境
质量执行三级标准。
86、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粒径()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A、大于15pm
B、小于15Hm
C、等于1514m
D、小于等于15pm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大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
物,其中粒径小于15Hm的污染物也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87、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A、《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总纲》
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
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
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
88、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作出的,在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
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
A、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
B、环保部门规划设计
C、国家环境保护规划部门
D、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开发区的规划方案一般是由建设单位委托规划设计部门作出的,在开
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中需要对规划方案从环境影响的角度作出分析和评价。
89、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或肥力的主要依据。
A、分析土壤活性
B、评价土壤活性
C、土地活性高低
D、土壤指数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土壤微生物数量或土壤酶活性强度历来被视为评价土壤活性或肥力的
主要依据。
90、环境问题的识别应艰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结合()进
行。
A、区域环境现状
B、环境评价结果
C,环境有害因素分析
D、环境评价报告书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环境问题的识别应根据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并
结合区域环境现状进行。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7.0分,共30
分。)
91、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两种形式。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包括环境要素和专题两种形式。
92、国家环境标准分为()标准。
标准答案:B,C
知识点解析•:国家环境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
93、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排放标准。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分为跨行业综合性排放标准(如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和行业性排放标准(如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
94、()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标准答案:B,D
知识点解析: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建设项目还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
要求。
95、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设置()等影响专题,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还应设先施工期、环境敏感区、珍稀动植
物、社会等影响专题。
96、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果告书编制总则中,应包括()等内容。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编制内容总则包括编制依据、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评价工作等级和
评价重点、评价范围及环境敏感区、相关规划及环境功能区划。
97、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给出(),并根据环境质埴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应给出预测时段、预测内容、预测范围、预测方
法及预测结果,并根据环境质量标准或评价指标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98、在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附录和附件中,将建设项目。等必要的有关文件、资料
附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后。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附录和附件。将建设项目依据文件、评价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批复
文件、引用文献资料、原燃料品质等必要的有关文件、资料附在环境影响报告书
后。
99、工业炉窑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料或工件
进行冶炼、()等工序的热工设备。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工业炉窑是指在工业生产中用燃料燃烧或电能转换产生的热量,将物
料或工件进行冶炼、陆烧、烧结、熔化、加热等工序的热工设备。
100、《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在一类区内,除()临时用沥青加热炉
外,禁止新建各种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标准答案:B,C
知识点解析:在一类区内,除市政、建筑施工临时用沥青加热炉外,禁止新建各种
工业炉窑,原有的工业炉窑改建时不得增加污染负荷。
101、《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适用于除()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
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标准答案:A,C,D
知识点解析:适用于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
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
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
102、《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了本标准的()、分时段
的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高允许
排放浓度、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和烟气黑度限值以及有关烟囱高度和监测的
规定等。
标准答案:A,B,C
知识点解析:《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规定了本标准的适
用范围、适用区域划分及年限划分、分时段的锅炉烟尘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烟气黑
度限值、锅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燃煤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
和烟气黑度限值以及有关烟囱高度和监测的规定等。
103、《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两控区”是指国家所划定()的范围。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该标准中的“两控区”是指《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
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中所划定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范围。
104、《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一类功能区新建锅炉禁止新建以()为燃料的
锅炉。
标准答案:B,D
知识点解析:一类功能区新建锅炉禁止新建以重油、渣油为燃料的锅炉。
105、湖泊与水库的简化时,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
标准答案:A,B,C
知识点解析:湖泊与水库的简化时,可以将湖泊、水库简化为大湖(库)、小湖
(库)、分层湖(库)。
106、水质数学模式的选用主要考虑()、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评价等级
要求等方面。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水质影响预测模式的选用主要考虑水体类型和排污状况、环境水文条
件及水力学特征、污染物的性质及水质分布状态、评价等级要求等方面。
10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
标准答案:A,R
知识点解析:本标准按年限规定了第一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及部分行业最高允许排水量。
108、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根据()进行。
标准答案:B,C
知识点解析: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分析,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及环境水文地质调查
结果进行。
109、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环境特
征,结合(),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
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均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工程特征与
环境特征,结合当地环境功能和环保要求确定,应以拟建项目对地下水水质、水
位、水量动态变化的影响及由此而产生的主要环境水文地质问题为重点。
110、I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的选取重点包括反映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因类型
的()。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I类建设项目预测因子的选取重点包括反映地下水循环特征和水质成
因类型的常规项目或超标项目。
111、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和类比预测法。
112、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三级评价可采用()。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三级评价可采用回归分析、趋势外推、
时序分析或类比预测法。
11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行()。
标准答案:A,D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采用数值法或解析法预测时,应先进
行参数识别和模型验证。
114、污染源概化包括()的概化。
标准答案:B,C
知识点解析:污染源概叱包括排放形式与排放规律的概化。
115、对于一级评价建设项目,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预测所需用的含水层(j等
参数值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对于一级评价建设项目,地下水水量(水位)、水质预测所需用的含水
层渗透系数、释水系数、给水度和弥散度等参数值应通过现场试验获取。
116、利用污水回灌、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二立圾、工业废渣、核废料等)的
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环境地质(),征得环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行。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利用污水回灌、污水排放、有害废弃物(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核废
料等)的堆放和地下处置,必须经过环境地质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征得环
境保护部门批准后方能施行。
117、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四方面的分析,包括()。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在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进行四方面的分析,即分析受噪声影响的人口
分布,分析建设项目的噪声源和引起超标的主要噪声源或主要原因,分析建设项目
选址、选线、设备布局和设备选型的合理性,分析建设项目设计中已有的噪声防治
措施的适用性和防治效果。
118、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做到文字简洁、()、结论清晰明确。
标准答案:A,B,C,D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丑告书应做到文字简洁、图文并茂、数据翔实、论点明确、
论据充分、结论清晰明确。
119、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包括对二氧化硫和氮
氧化物等()。
标准答案:A,B
知识点解析: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的内容中,空气环境质量现状包括对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和控制现状。
120、在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上,突出开发区()
的合理性。
标准答案:A,B,C
知识点解析:在开发区规划方案放在区域发展的层次上进行合理性分析上,突出开
发区总体发展目标、布局和环境功能区划的合理性。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
则与标准)模拟试卷第2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90题,每题7.0分,共90
分。)
1、按我国环境标准体系构成的分类,环境标准可分为3。
A、地方和行业
B、海洋与陆域
C、国家级与地方级
D、国家、省(市”区县级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我国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分为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和地方级环境保护标
准。
2、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环境要素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等构成。
A、国家
B、地方
C、行业
D、区域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口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由总纲、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
环境要素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专题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和行业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构成。
3、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报()备案。
A、上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B、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C、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D、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应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4、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对排入环境的()做出了限制性规定。
A、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
B、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来源
C、有害因素和产生污染的物质
D、有害因素和产生污染的来源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国家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是根据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以及适用的污
染控制技术,并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产生污染的各种因素
所做的限制性规定,是对污染源控制的标准。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未制定专项环
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确定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A、可能影响程度
B、可能影响范围
C、排污特征
D、所处区域环境敏感程度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按各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确定各环境要素和专题的评
价范围;未制定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根据建设项目可能影响范围确定环
境影响评价范围。
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一般分3个阶段,即()。
A、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B、准备阶段.正式工作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
C、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
(表)编制阶段
D、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报告书编制阶段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调查分析和工作方案制定阶
段,分析论证和预测评价阶段,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阶段。
7、根据《建设项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关于“污染源源
强核算”的定义,说法正确的是()。
A、选用可行的方法确定规划项目单化时间内污染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
B、选用可行的方法确定建设项目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
C、选用可行的方法确定建设项目单位产品污染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
D、选用各种方法确定建设项目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产生量或排放量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污染源源强核算指选用可行的方法确定建设项目单位时间内污染物的
产生量或排放量。
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属于环境影响
评价原则的是()。
A、广泛参与原则
B、完整性原则
C、信息化原则
D、突出重点原则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包括依法评价、科学评价、突出重点原则。
9、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和保护目的划分环境
功能区。
A、使用目的
B、管理目的
C、检测目的
D、排放标准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实施环境质量标准时,应结合所管辖区域环境要素的使用目的和保
护目的划分环境功能区,对各类环境功能区按照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进行相应标准
级别的管理。
10、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同
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
A、污染物数量
B、污染物排放浓度
C、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D、污染物排放的种类
标准答案:C
知识点》析:实行总量控制区域的建设项目,在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
标准的同时,还应确定排污单位应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
11、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的规定,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
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
A、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B、环境质量标准
C、污染物排放数量标准
D、污染物浓度及种类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在进行环境监测时,应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确定采样位置和采样频率,并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规定测试与计算。
12、某建设项目排放两种大气污染物,经计算甲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
为50%;乙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9%,则,该项目的大气环境评价
等级为()。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一级或三级
标准答案:A
知识E解析:同一项目有多个污染源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评价等级,并取评
价等级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该项目Pmax取50%,则评价等级为一级c
13、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
A、可行性分析
B、环境因素分析
C、有毒有害物质分析
D、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工程所在区域未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需进行资源利用合理性分
析。
14、下列识别方法中不属于环境影响因素识别方法的是()。
A、矩阵法
B、网络法
C、数值模拟法
D、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可采用矩阵法、网络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支持
下的叠加图法等。
15、环境影响评价中,下列选项中反映评价因子不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是()。
A、主耍特征
B、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
C、建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
D、建设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数量及排污特征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评价因子须能够反映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
设项目的特点和排污特征。
1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对以生态影响
为主的建设项目,环境监测计划应提出()。
A、环境监理要求
B、生念监测方案
C、环境跟踪监测计划
D、定期跟踪监测计划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对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提出生态监测方案。
17、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划分()级,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建设项目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原则上应划分工作等级,一般可划分为
三级。一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详细、深入评价,二级评价对环境影响进行
较为详细、深入评价,三级评价可只进行环境影响分析。
18、不属于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是()。
A、建设项目工程时间
B、所在地区的环境特征
C、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
D、环境功能区划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各环境要素专项评价工作等级按建设项目特点、所在地区的环境特
征、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划、环境功能区划等因素进行划分。
19、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9),下列()不属于现状
评价与回顾性分析的内容。
A、梳理规划的环境日际
B、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C、环境与生态现状分析
D、环境影响回顺性分析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现状评价与回顾性分析包括资源利用现状分析、环境与生态现状分
析、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20、某件事项目评价范围涉及三个行政区,经调查A行政区为达标区,B行政区
为达标区,C行政区为不达标区,则该项目所在评济区域为()。
A、达标区
B、无法判定
C、不达标
D、达标区和不达标区均可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根据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
情况,判断项目所在区域是否属于达标区。如项目评价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县级
或以上),需分别评价各行政区的达标情况,若存在不达标行政区,则判定项目所
在评价区域为不达标区。
21、根据《环境影响评,’介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基本污染物环境质
量现状数据,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年连续()
年的监测数据。
A、1
B、2
C、3
D、4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基本污染
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采用评价范围内国家或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评价基准
年连续1年的监测数据,或采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数
据。
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介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只调查本项目新
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
A、一级评价项目
B、二级评价项目
C、三级评价项目
D、四级评价项目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三级评价
项目,只调查本项目新增污染源和拟被替代的污染源。
23、对于存在多源情况下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项目()的
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A、几何高度最高
B、几何高度最低
C、测量高度最高
D、测量高度最低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对于存在多源情况卜.的建设项目,简单地形与复杂地形的判断可用该
项目几何高度最高的污染源高度作为判别标准。
24、其他污染物在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
质量现状数据的,可收集评价范围内近()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监
测资料。
A、3
B、2
C、1
D、5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评价范围内没有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数据或公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
现状数据的,可收集评,介范围内近3年与项目排放的其他污染物有关的历史监测资
料。
25、根据《环境影响评吩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对高耗能行业的多
源项目或以使用高污染燃料为主的多源项目,并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评价
等级()。
A、取一级
B、提高一级
C、提高二级
D、取二级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对电力、
钢铁、水泥、石化、化T、平板玻璃、有色等高耗能行业的多源项目或以使用高污
染燃料为主的多源项目,并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评价等级提高一级。
26、下列选项中,适用《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的是
A、具有放射性的危险废物
B、生活垃圾
C、易爆的危险废物
D、低热值的危险废物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适用于除易爆和具
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的设计、环境影响评价、竣工验收以及运行过程
中的污染控制管理。生活垃圾不属于危险废物。
27、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PM2.5的二级标准的24h平均浓度
限值是()。
A、7514g/m3
B、35|ig/m3
C、1OOjig/m3
D、50|ig/m3
标准答案:A
3
知识点解析:PM2.5的二级标准下24h平均浓度限值是75Mg/mo
28、同一项目有多个(两个以上,含两个)污染源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定其评价
等级,并取评价级别()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A、最低者
B、中级
C、低级
D、最局者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同一项目有多个污染源(两个以上,含两个)时,则按各污染源分别确
定其评价等级,并取评,介级别最高者作为项目的评价等级。
2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气象数据指标不
包括()。
A、气温
B、相对湿度
C、降雨量
D、流量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气象数
据指标应包括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降雨量、云量、风向、风速等。
30、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水文要索影响型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的确定依据不包括()。
A、评价等级
B、工程特点
C、水文要素影响类别
D、水文要素影响及恢复程度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水文要
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水文要素影响类别、影响及恢复程度
确定。
31、根据《环境影响评,介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当采用数值解模
型时,核定模型参数的方法宜采用()。
A、经验公式法
B、实验室测定法
C、物理模型试验法
D、模型率定法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模型参
数确定可采用类比、经脸公式、实验室测定、物理模型试验、现场实测及模型率定
等,可以采用多类方法比对确定模型参数。当采用数值解模型时,宜采用模型率定
法核定模型参数。
32、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水文要素影响型
建设项目,地表水域影响评级范围为相对建设项目建设前日均或潮均流速及水深,
或高(累积频率5%)低(累积频率90%)水位(潮位)变化幅度超过()的水域。
A、±6%
B、±5%
C、±4%
D、±3%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地表水域影响评价范围为相对建设项目建设前口均或潮均流速及水
深,或高(累积须率5%)低(累积频率90%)水位(潮位)变化幅度超过±5%的水域。
3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关于入海河口、
近岸海域概化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将潮区界作为感潮河段的边界
B、采用解析解方法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可按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两种情况,
概化为稳态进行预测
C、预测近岸海域可溶性物质水质分布时,不可只考虑潮汐作用
D、注入近岸海域的中型河流可视为点源,可忽略其对近岸海域流场的影响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入海河
口、近岸海域概化要求:(1)可将潮区界作为感潮河段的边界;(2)采用解析解方法
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时,可按潮周平均、高潮平均和低潮平均三种情况,概化为稳
态进行预测;(3)预测近岸海域可溶性物质水质分布时,可只考虑潮汐作用,预测
密度小于海水的不可溶物质时应考虑潮汐、波浪及风的作用;(4)注入近岸海域的
小型河流可视为点源,可忽略其对近岸海域流场的影响。
34、对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除覆盖评价范围外,受纳水体为河流时,在不受
回水影响的河段,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
A、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的1/4
B、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的1/2
C、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的3/4
D、与下游调查河段长度相等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对于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除覆盖评价范围外,受纳水体为河流
时,在不受回水影响的河段,排放口上游调查范围宜不小于500m,受回水影响河
段的上游调查范围原则上与下游调查的河段长度相等;受纳水体为湖库时,以排放
口为圆心,调查半径在评价范围基础上外延20%〜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维修供暖管道合同范本
- 租房合同变更协议范本
- 街舞机构劳动合同范本
- 酒店公司合作合同范本
- 社保系统劳动合同范本
- 《木鱼碰钟》(教案)-2023-2024学年人音版(五线谱)(北京)音乐一年级上册
- 连锁生鲜加盟合同范本
- 货物供应安装合同范本
- 酒店品牌许可合同范本
- 《防骗小达人:2 防骗有妙招》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沪科黔科版
- 2025年青少年航天知识竞赛真题卷及答案
- 2025年大学《传播学-传播研究方法》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师范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DB62T 3130-2017 公路沥青路面碎石封层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2025年高中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真题及答案
- 发展历程时间轴
- 旅行应急预案范文
- 2026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必刷测试卷新版
- 2026年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彩虹跑活动策划大纲
- 基于PLC的立体仓储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