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知识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汹涌澎湃(xiōng)苞蕾(bāo)鱼饵(ěr)威风凛凛(lǐn)B.跌跌撞撞(zhuàng)跺脚(duò)迥然(jiǒng)技高一筹(chóu)C.一哄而散(hōng)沮丧(jǔ)鏖战(áo)弄巧成拙(zuō)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咆哮陵乱慷慨自做自受排山倒海B.澄碧瘦削妩媚斩钉截铁忘乎所以C.恍然抽屉疙瘩张冠李戴字正腔圆3.依次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人是高等社交动物,多交朋友,让人脉广博一些,无可非议。____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化”,____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____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____值得商榷了。A.可是甚至并且那就B.可是并且甚至那么C.因为甚至并且那就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B.《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题。C.课堂上,可将老师的板书和自己的感受作为笔记记下来。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提高小明的学习成绩,让老师们花费了大量的心血。(删掉“让”)B.我们应该防止“校园暴力”事件不再发生。(删掉“不”)C.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都有所提高。(将“成绩”和“态度”互换)6.从语言连贯和修辞运用的角度看,填入横线上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唐诗以韵胜,故丰腴;宋诗以意胜,故瘦劲。譬如花,则____A.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B.唐诗如寒梅秋菊,浓花繁枝;宋诗如芍药海棠,幽韵冷香。C.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唐诗如芍药海棠,浓花繁枝。7.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写好作文,赵晓明平时很注意收集资料。下面是赵晓明围绕“爱唠叨的奶奶”这个习作题目选的材料,最合适的一组是()①每天从早忙到晚,一刻也不闲着。②只要一吃饭,就会不停地提醒我不要挑食,什么菜都要吃。③邻居遇到什么事,都爱来找奶奶帮忙。④出门上学每天都会说同样的话“带好书包”“戴上电话手表”“走人行道”“慢一点”。A.①② B.③④ C.②④8.周一,赵晓明要进行学校国旗下讲话的发言,主题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为了写好发言稿,他搜集了一些资料,其中有段话是“已经连续行军三天了,土路坎坷不平,战士们踉跄而颠踬地走着,脚步显得疲惫无力。”(1)结合识字方法,你能猜到“踬”的读音是()A.pèi B.zhì C.bǒ(2)结合识字方法,通过语境,你推测“颠踬”的意思是()A.歪歪扭扭 B.劳累 C.跌倒;被绊倒(3)在这个主题的发言稿中,他准备引用一些诗句名言作为开头,最适合引用的语句是()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B.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C.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9.读拼音,写词语。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在逆境中不断pāndēng的民族奋斗史。热血fèiténg的中华儿女bàofā出无限的力量。他们jiānqiáng勇敢,宁死bùqū,pǔxiě了一曲曲zhuàngliè而又háomài的英雄赞歌!10.把积累的名言、诗句补充完整。(1)2020年年初,钟南山院士不顾自己83岁高龄,第一时间奔赴抗疫前线,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正如曹植所说的“,。”(2)宋代辛弃疾写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生动地描绘了乡村月夜下,人们谈论丰收的景象。(3)《江南春》中,描写春天优美景色的诗句:“,。”二、阅读理解认真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竹节人(节选)①有一段时间,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②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③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④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⑤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⑥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⑦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⑧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⑨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11.想要了解怎样制作竹节人,应该细读片段中第自然段。根据这段介绍,知道了制作竹节人需要的材料工具有:。12.根据选文,补充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体,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二步:第三步:13.读这个片段可以完成的阅读任务是()A.体会玩竹节人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B.教别人做竹节人并体会玩的乐趣C.学习如何制作竹节人认真阅读下列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14.小军想参加深圳图书馆组织的“走进古典名著”系列活动,可是他5月、6月的周日上午都要参加舞蹈队的排练,所以只能选择参加月的这场活动。如果他参加不了,需要提前小时取消预约。15.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①小军在报名时需要叫妈妈帮忙扫二维码付费。②没提前预约的小丽去到现场还有5个名额,她可以现场扫码登记进场。16.小军和好朋友小华一起报名参加活动,请你将他们的对话补充完整。小军:活动前我打算把四大名著再看一遍。小华:我最近也在读,我最喜欢的是施耐庵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吴用智取生辰纲、宋江率军三打祝家庄……书中到处都是英雄的豪情壮志。你最喜欢四大名著的哪一本?小军:我最喜欢的是《》,因为。小华:哇,你真厉害!这么厚的书你不仅看完了,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读的时候对书中的内容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小军:我有两种名著阅读的好方法:①②小华:听了你的分享,我回去要借助你的方法把四大名著再深入读一读!阅读短文《家徽》,完成下面小题。①国有国徽,校有校徽,厂有厂徽,奇怪吗?我家竟有家徽。我们家的家徽是一条鱼,一条画在门板上的鱼。那条鱼画得很笨拙,线条零乱而粗糙,只能让人意会到是条鱼而已。但它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②祖父在世时,膝下有父亲他们弟兄四个,个个都是身高马大的男子汉。战乱时期,一家就仗着几个男人下死力气干活才勉强维持温饱。③一天夜半,父亲起来小解,发现一条人影窜进了厨房,他便喊叫起来,同时马上守住厨房门口。不一会儿,父亲的弟兄几个都起来了,他们点着灯,拿来大木棒子和斧头,仔细地搜索着厨房的每一个角落。厨房的旮旮晃晃都搜遍了,却没发现人。父亲弟兄几个说父亲定是半夜眼花,而父亲赌咒发誓说肯定有人。还在争辩时祖父来了,祖父让儿子们都去睡觉。等他们走了后,祖父走到水缸边,敲敲盖子,说:“你不用躲了,出来吧。”A.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这人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一布袋大米。④祖父望着窃贼,叹口气说:“算了,你走吧,要是让我的儿子们看见了,你今天非得残废不可。”⑤贼从水缸里爬出来,祖父又把那水淋淋的米袋子交给他说:“带上吧,它也许能帮你家度几天日子。”B.贼要说什么却没有说,眼眶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走到门口,“慢着,”祖父又叫住他,塞给他一串铜钱,“你拿这些钱去做点小生意,再也不要干这伤天害理的勾当了。”⑥贼“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给祖父磕了几个响头,便走了。⑦不知过了多久,一天清晨,祖父一开门,便在门环上发现了一条两斤多的鲜鱼。祖父先是感到奇怪,但马上就猜到是那贼送来的,那人大约是做了贩鱼的生意。⑧自此以后,我家门环经常出现鲜鱼,家里便经常可以改善生活。大约吃了几十条鱼后,祖父感到不安,说人家是小本经营,别吃垮了人家。于是连着几天半夜候着,一直熬了三个夜,终于让祖父遇见了那送鱼人。谁知不是那个贼,却是一个年轻渔人。这渔人是那贼的儿子,贼在临终前嘱咐他要坚持送鱼到我家来。祖父和父亲他们听着连连点头。为了不违亡人遗愿,祖父拿过一把刀子,让年轻人在我家门上刻一条鱼,并说从此不许他再送鱼,就用刻在门上的鱼替代好了。⑨于是,我们家按照祖父的意思,每次盖房或换门时,都保留这鱼的图案。它,自然而然地成了我家的家徽。17.根据文章内容,依次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每空限两个字)→放贼→送鱼→18.阅读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可能不同,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不相同。根据下面的阅读任务,写出应该重点读短文哪部分内容。任务一:讲一讲“我”家发现贼、放贼的经过。要重点读短文第到段。任务二:了解“我”家的家徽为什么是“一条鱼”。要重点读短文第到段。19.画横线的句子中,A句表现贼的心理活动是B句表现贼的心理活动是20.在你的眼里,祖父是个怎样的人?根据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由。21.从《家徽》这篇文章中,你读出了什么美德?三、表达创作22.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完成习作。(1)题目一:影响了我提示:在成长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一个人、一件事、一本书,甚至是一句名言、一首歌、一个眼神……都有可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从你亲身经历的事中选择一件写下来。要求语句流畅,内容具体,感情真挚,字迹工整。450字左右。(2)题目二:生活中,总有一缕芬芳,幸福了时光,温暖了心房。对于老舍来说,一次草原的旅行是一缕芬芳;对于宗璞来说,那宅院里缀满枝头的丁香花是一缕芬芳……这芬芳,可能是一件心爱之物,可能是一处自然风光,也可能是一个感人故事。请以“那一缕芬芳”为题作文。要求:①卷面整洁,书写规范;②有真情实感;③字数450字左右;④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A、B:正确C:一哄而散(hōng改hòng)弄巧成拙(zuō改zhuō)

故答案为:C

【点评】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语句中的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A.陵乱:凌乱、自做自受——自作自受。B、C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汉字辨析的方法:①义辨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思来辨析书写是否正确。②形辨法。通过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形声字的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境辨析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特别是同音词语,只有结合语境或词语组合,才能准确而有效地找到与之匹配的形态。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熟读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因果、假设、转折等各种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可是∶连接分句、句子或段落,表示转折关系,常和前面的虽然相呼应,先由虽然引出一层意思,后用可是一转,引出相反或不一致的意思。相当于但是。

甚至∶表示所提出的是突出的、进一步的事例。并且∶1.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2.用在复合句后一半里,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那就︰常用来表示与前文提到的事情的因果关系或其他关系。

“一味地去追求人脉,将人脉'神化"表示假设,根据语义应填“如果"。“煞费苦心地去攀附名人、能人"表示递进,根据语义应填“甚至”。“与之建立人脉圈,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表示意思的递进,根据语义应填“并且"。“值得商榷了"表示顺承,根据语义应填“那就”。

故答案为:A

【点评】在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之间关系的连词、复句和短语,统称关联词语。关联词语大致可分为:并列、转折、承接、因果、条件、选择和假设八种。4.【答案】B【解析】【分析】考查了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答题的关键是熟知文学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作答。

A、C正确。B.有误,《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西江月"是词牌。

故答案为:B

【点评】文学常识题虽以记忆为主,但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迁移性记忆,理清文学发展的大体脉络以及与时代发展的内在联系,将识记与提高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结合起来。5.【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成分赘余等。先通读所有句子,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AB.正确。C.有误,搭配不当,可修改为:临近中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所改变,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故答案为:C

【点评】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饰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学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6.【答案】A【解析】【分析】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本语段要补写的句子应根据语段的前两句话来判断,第一句讲唐诗的“丰腴”的特点,应如“海棠的浓花繁枝”相对应,第二句讲宋诗的“瘦劲"的特点,这与花的“幽韵冷香"相对应,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将几个语句初步排成了片段,这时要将它们连起来读一读,看语意是否连贯,有没有不对劲的地方,如果有,及时调整,直到感觉流畅为止。7.【答案】C【解析】【分析】考查了体会文章的主旨。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通过各种材料所表达的中心意思。它贯穿着文章的全部内容,体现着作者写作的主要意图,包含着作者对文章中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基本认识、理解和评价。围绕“爱唠叨的奶奶”这个题目选的材料②④都合适。①③⑤是写奶奶对家人的照顾和热心肠。

故答案为:C

【点评】体会文章的主旨要结合内容理解,让学生懂得要深化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就要从所读的文章想开去。8.【答案】(1)B(2)C(3)B【解析】【分析】在回答问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紧扣诗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分析,避免脱离语境或偏题的情况。同时要充分考虑诗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使答案更加清晰明了、逻辑严谨、有理有据。

(1)在汉字中,有些字的读音可以根据其偏旁部首或常见的组合来推测。例如,“颛”这个字,虽然我们可能不常见,但可以通过它的结构来猜测。它的左边是“足",右边是“止”,这表明它可能与脚的动作有关。再结合语境中描述的战士们行军的情景,可以推测“蹑”的读音应该是与“足"相关的发音,如“zhì”,而不是“pèi"或“bó”。

(2)“颠颂"这个词出现在描述战士们行军的句子中,具体描述了他们在坎坷不平的土路上行走的状态。通过语境可以推测,“颠蹶"应该是指行走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因此,最符合这个语境的解释是“跌倒;跌跌撞撞的行进”,而不是“歪歪扭扭"或“劳累”。

(3)在撰写主题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的发言稿时,选择引用的诗句名言应当与爱国精神、英勇抗敌等相关内容相符。选项A“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描写重阳节赏菊的诗句,与主题不符。选项C“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是描写植物和情感的诗句,也与主题不符。而选项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则是表达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豪情壮志,与主题“牢记历史,勿忘国耻"相契合,因此是最适合引用的诗句。

故答案为:(1)B(2)C(3)B。

【点评】本题考查主题活动、汉字读音、词语解释,诗文词句理解,需要学生在综合积累知识的基础上作答。9.【答案】攀登;沸腾;爆发;坚强;不屈;谱写;壮烈;豪迈【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沸腾”的“沸”不要写成形近字“佛”,“爆发”的“爆”不要写成形近字“瀑”,“壮烈”的“壮”不要写成同音字“状”,“豪迈”的“豪”不要写成形近字“毫”。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故答案为:攀登、沸腾、爆发、坚强、不屈、谱写、壮烈、豪迈

【点评】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一是要正确拼读所给音节,二是要会正确书写相应的词语。10.【答案】(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3)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与识记。

(1)根据关键词“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曹植“可知,本题填写的诗句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注意“躯、赴、视”的书写。

(2)根据关键词“谈论…“丰收"可知,本题填写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注意“稻、娃”的书写。

(3)根据关键词“春天“优美”可知,本题填写的诗句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注意:“莺、啼、旗”的书写。

故答案为:(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干里茸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点评】考查现代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古诗文默写要求熟读熟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多读多听多说多写。【答案】11.二;毛笔杆、线、锯子12.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13.C【解析】【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作答时要结合平时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理解,结合课文的结构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即可顺利作答。11.结合短文内容,第②自然段描写了竹节人的制作过程,制作时需要毛笔杆和纳鞋底的线以及锯子;

故答案为:二;毛笔杆、线、锯子12.结合第②自然段的描写,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作为竹节人的脑袋和身体,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二步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第三步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结合文中描写,进行总结作答。

故答案为: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13.阅读这段,可以学会制作竹节人的方法;结合对句子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C【答案】14.5;2415.错误;正确16.水浒传;红楼梦;故事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非常有趣;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不用反复琢磨;借助作品梗概【解析】【点评】本文是关于深圳图书馆“走进古典名著”系列活动的内容,认真阅读材料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材料大多来源于生活,要能根据提供的材料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多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思考能力。14.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活动一时间为5月28日(星期日)14:00-16:00,活动二时间为6月18日(星期日)9:00-11:00。结合小军5月、6月的周日上午都要参加舞蹈队的排练,所以他只能参加5月这场活动,因为6月这场活动在上午与小军的时间安排有冲突。根据"如因故无法参加本次活动,请提前24小时登录预约系统取消""可知要提前24小时取消预约。

故答案为:5、2415.考查了对材料内容的理解。①有误,根据"参加方式:本次活动不收取任何费用。需扫码预约参与,剩余名额现场扫码登记进场"可知题干说法错误。②正确。

故答案为:错误、正确16.考查了经典名著、阅读策略和方法。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分别是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结合自己想法阐述最喜欢哪一本名著,阐述理由。阅读名著的方法: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遇到━些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需知道大致意思即可;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水浒传;红楼梦;故事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明、非常有趣;可以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的意思,不用反复琢磨;借助作品梗概【答案】17.捉贼;刻鱼18.③;⑥;⑦;⑨19.完了!被这家的主人看到了,这下要任人处置了:被打一顿,还是?;这家主人心地太善良了,我一定会报答你的。20.善良、慈悲: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21.“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解析】【点评】这篇文章写民国初年,一个贼人迫于生活去祖父家偷米,虽然父亲兄弟四人身高马大,有足够的力量制服甚至打残贼人,可是祖父却宽容了贼人,并且送与他一袋米和一些铜钱;为了报答祖父的恩情,贼人经常给祖父送鱼,祖父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让他在门板上刻鱼来代替送的鱼。表现了祖父的心地善良、救济穷人以及淳朴厚道的人品。

阅读分析题目是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常见题型,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完成时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内容及所表达的主题后,再结合后面的问题分析解答。17.考查概括故事情节。通过阅读第④段可知,第一个情节可概括为“捉贼"。通过阅读第⑨段可知,第四个情节可概括为“刻鱼"。

故答案为:捉贼、刻鱼18.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①讲一家人捉贼、放贼的经过,要重点读短文第③到⑥自然段。②了解家徽为什么是"一条鱼”,要重点读短文第⑦到⑨自然段。

故答案为:③、⑥、⑦、⑨19.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阅读句子“只见水缸里水淋淋地站起一个人来,一手擎着水缸木盖,浑身颤抖,面无人色,另一只手里,还攥着―布袋大米"可知,这句话现了贼的心理活动是∶完了!被这家的主人看到了,他们肯定会把我送官的。阅读句子“贼要说什么,眼眶却红了,低着头,提着米袋子往外走"可知,这句话现了贼的心理活动是∶这家主人心地太善良了,我一定会报答你的。故答案为:完了!被这家的主人看到了,这下要任人处置了:被打一顿,还是?;这家主人心地太善良了,我一定会报答你的。20.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章可知,①祖父是个善良、慈悲的人,理由是∶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②祖父是个淳朴、厚道的人,理由是祖父知道送鱼是贼的报恩方式,但担心吃垮了人家,所以用在门板上刻鱼代替送鱼。

故答案为:善良、慈悲:祖父不仅放走了贼,还给了贼一袋米和铜钱。21.本题考查了对选文主旨的理解。阅读文章可知,“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

故答案为:“家徽”折射出困难时期人性的善良和宽容。“家徽”象征着对别人遭遇困难的体谅。“家徽”表达了美德传家的教育理念,彰显了知恩图报的美德。22.【答案】(1)他影响了我数学可谓是同学们的一块心头病呀!当大家高唱着“数学虐我千百遍,我待数学如初恋”时,不少同学就向我请教:“你数学怎么每次都考得那么好啊?”我一笑,想起了我曾经的数学老师——张老师,他拯救我的数学于水深火热之中,深深地影响了我。

张老师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戴一副黑框眼镜,穿一双帆布鞋,苏格兰格子的衬衫是他的最爱。尺规永远不离开他的手,他把这个称作“真爱永远不离不弃”。第一堂课,他就给我们来了个下马威。他板着个脸,一脸严肃,两根眉毛拧成了一个结。他说:“世界上只有千分之一的天才和千分之一的蠢材,大部分人都一样,所以不要说你在数学上少了根神经,要坚信自己可以战胜它!”除了他板起脸有点奇怪之外,这段话还是给了我很大的自信的。谁知第二堂课,他那幽默的本性就暴露了。他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他的课总是引人入胜,短短的45分钟总让我们直呼不过瘾。当我们听懂后,他会挑起一根眉毛,一脸得意:“这就是张氏兴趣教学法,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我们哄堂大笑。他还给我们讲勤奋,说学数学和学语文其实差不多的,题做百遍,其义自现。要想不做题就学好数学,根本是痴人说梦。我们鼓掌称是。有时他会找考砸了的同学谈话,我也曾“荣幸”地被他找过。我站在他的办公桌前,紧张地揉搓着双手。仔细觑着张老师的表情,看他小口呷着茶水,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我更是不知所措。他缓缓开口了:“我相信,这些题你一定是会做的,也许就差两个字:仔细。好好参禅去吧!”说罢,轻轻一笑。他的镜片在阳光下变幻出斑斓的色彩,似在提醒我,未来也如此斑斓。在他的影响下,我的数学突飞猛进,甚至还带动了其他的科目,这让我惊讶中又欣慰。所以,我会对求教的同学们说:“自信、兴趣、勤奋、仔细,这是学好一切的秘诀。”更重要的是,这八个字已深深融入了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它将伴我一生。谢谢你,张老师。(2)那一缕芬芳傍晚的太阳不太刺眼,柔柔的照在栀子花间,蝴蝶轻轻地停在上面,缓缓地舞着翅膀,我心中温和柔软的情绪渐渐舒展开来。那雪白的花瓣缀着晶莹剔透的露珠,一阵风吹过,传来芬芳的气息,这使我想起了你——奶奶。奶奶的衣服不管是新的还是旧的,总是干净的,连补丁都是一针一线地缝好。每次从田里回来,奶奶总是端来一盆清水,洗净脸庞,梳顺头发。奶奶还爱花,尤其是栀子花,因为它芳香美丽而高洁。小时候的我是顽皮的,总是将奶奶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