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末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末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末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末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单元末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8单元末聚焦“单元研习任务”,彰显“教材价值本位”一、阅读微专题——常见文言虚词“常见文言虚词”主要有: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主要是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并形成一定的推断技巧,正确答题就不成问题。另外,答题要立足教材,结合经典例句,进行归纳整理,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典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商君者,卫之①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②祖本姬姓也③。鞅少好刑名之④学,事魏相公叔痤。公叔痤知其⑤贤,未及进。会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⑥。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公叔既死,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缪公之业,东复侵地,乃⑦遂西入秦,因⑧孝公宠臣景监以⑨求见孝公。公与⑩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11中吾君?吾君之12欢甚也。”鞅曰:“吾以13强国之术说君,君大说之14耳。”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15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孝公曰:“善。”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16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17不可非,而18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19卫鞅为20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21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22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23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24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于是以鞅为25大良造。居五年,秦人富强。孝公使卫鞅将而26伐魏。卫鞅伏甲士而27袭虏魏公子卬,因28攻其军,尽破之以29归秦。魏惠王兵数破于30齐秦,国内空,日以31削,恐,乃32使使割河西之地献于33秦以34和。而35魏遂去安邑,徙都大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36。”卫鞅既破魏还,秦封之於、商十五邑,号为37商君。(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请运用上面所讲方法,推断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①之: ②其:

③也:

④之:

⑤其:

⑥之:

⑦乃:

⑧因:

⑨以:

⑩与:

11何以:

12之:

13以:

14之:

15其:

16而:

17者:

18而:

19以:

20为:

21于:

22之:

23其:

24于:

25为:

26而:

27而:

28因:

29以:

30于:

31以:

32乃:

33于:

34以:

35而:

36也:

37为:

答题思维建模文言虚词推断法1.标志识别法有些虚词是构成特殊文言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是固定的。如用“者”“也”“乃”“为”表判断,用“见”“于”“为”“为……所……”表被动,用“之”“是”表宾语前置。如“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和“何陋之有”。2.对称分析法根据句子的对称关系来推断。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疑难虚词的用法。如“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赤壁赋》)中“以”和“而”处于对称位置,句中的“以”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而”也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再如“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3.语法分析法同一个虚词,在句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之”,如果处于谓语位置,可视为动词,如“牛何之”(《齐桓晋文之事》)中的“之”是“到”的意思;如果处于宾语部分的两个名词之间,则可译为指示代词“这样”,如“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中的“之”;如果处于主谓之间,则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中的“之”。不同的句子成分决定了词语的词性和用法,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中有三个“为”,前两个分句的主语是“人”和“我”,宾语是“刀俎”和“鱼肉”,故前两个分句中的“为”应为动词,作谓语,译为“是”;第三个分句中的“何辞”,即“辞何”,是动宾结构,主语承前省略,可见第三个分句中的“为”是表反诘的语气助词,没有实际意义。4.词性界定法有些文言词兼有实词和虚词两种词性,可借助上下文的语境,推断其词性和用法。词性不一样,用法也不一样。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秦伯说,与郑人盟”和“失其所与,不知”,前一个“与”是介词,“跟、同”;后一个“与”是动词,“结交、亲附”。5.位置推断法同一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其意义和用法也不同。例如“其”,用在句首一般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代指项庄)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用在句首常作语气副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大概)皆出于此乎”(《师说》);在句中用在动词后一般作代词,如“故以为其(代指赵太后)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用在名(代)词后一般作语气副词(表商量、期望、祈使语气等),如“吾其(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还也”(《烛之武退秦师》)。6.句意推断法理解句意是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前提,因此,可以根据句子的大意来推断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句子的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会)在这里兴起”,由此确定“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这里兴起”。二、写作微专题——审题与立意审题是立意的前提,是对命题材料内涵的挖掘,对材料之后引导语的领会,对作文写作要求的理解;是审清命题材料的层次、关系、内涵、性质、情感、意图、褒贬,审清引导语对对象、情境、表现形式等层面的界定,审清写作要求对主题、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的规定。立意是审题的结果,是作文题目要求之下所要明确的看法和态度,是写好作文的先决条件。常考类型一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四个方面:1.背景材料提示试题提供的材料,实际上是初步设置了作文写作的背景,为下面提出具体的写作任务做好准备。2.情境设置提示试题提供的情境,实际上与背景材料密切相关,往往为考生提供各类不同的情境角色,为后面提出写作任务指明方向。3.寻找内容交叉点如果是多则材料的作文题,要仔细阅读每则材料,把握其基本内容,找到材料内容的交叉点,在材料内容的交叉点上确定立意。4.任务指令及要求材料后的提示语,可能提示写作范围;材料后的任务指令,可能对写作角度、文体等作出限制;材料后的要求,可能涉及写作的内容、形式。这些都是审题时必须注意的。其中审读任务指令时,要注意内容指令和形式指令两个方面。内容指令包括情境角色指令、思维指令;形式指令主要指文体要求及写作对象。要将任务指令与材料提示相结合,确定文章应该论述的主要内容。[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据《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班级计划举行演讲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管宁和华歆二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路分析]思考角度对应分析材料含意材料写了两个人、两件事。两个人:管宁与华歆。两件事:一是二人锄菜时看到片金,管宁视为瓦石,华歆捡起后又扔掉;二是门外有官员乘车前呼后拥而过,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放下书跑出去观看。于是管宁便与华歆“割席分坐”。从二人对待“片金”和过往官员的态度可知管宁这样做的原因,管宁想要结交的朋友不是华歆这种和自己志趣不同的人,而是和自己一样淡泊名利的人创设情境“班级计划举行演讲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所以,“演讲会”是主要情境写作任务“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演讲稿”,作文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立意角度管宁认为华歆拾起片金而后又扔掉,这不是真正的漠视金钱;华歆忍不住放下书本跑出去看门外乘车而过的官员,这是“心慕名利”。于是管宁和华歆“割席分坐”。据此,可立意为:①我们应该结交怎样的朋友;②志同道合才能做朋友;③道不同,不相为谋常考类型二思辨类材料作文思辨类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两个方面:1.思辨对象试题直接给出思辨对象时,要抓住思辨关键词来思考;试题给出对比型材料、争议型材料时,以材料本身为思辨对象;试题给出论题、观点时,在论题、观点里发现思辨对象。2.确定关系确定思辨对象之间的关系,为立意奠定基础。如面对“需要”与“被需要”这两个思辨对象时,立意可以确定为“对立统一关系”:人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离不开社会群体,这是“需要”;同时又有奉献社会的心理动机,这是“被需要”——看似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统一于个体生活与工作的过程中,即在享受社会成果的同时,奉献社会。[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携手同行,互联互通,一个人可以激励一群人,一群人可以影响一个人;共建共享,共同富裕,一群人可以帮助一户人,一户人可以带动一村人。青山一道同云雨,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明月何曾是两乡,人类是休戚与共、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对个体、群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们有很多的感受和认识。请结合上述材料内容,完成写作。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路分析]三段材料主旨立意胸怀世界,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材料分析第1段:侧重个体和群体形成的互帮互助的共同体递进第2段:共同体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全人类第3段:启发句,引导考生思考人类命运共同体精彩立意:①携手同行,命运与共——人与人构成命运共同体;②休戚与共,守望相助——国与国构成命运共同体;③放飞青春,建功立业——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常考类型三漫画类材料作文漫画类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注意两个方面:1.观察漫画内容以漫画为写作对象,要认真观察漫画内容,明确漫画里有什么人、什么物,包括图章、文字等,任何细枝末节都是观察的对象。2.明确关系、态度思考漫画中人与人、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继而提出观点,确定写作内容;思考漫画作者对漫画中人物、事物的情感态度,依托作者的情感态度确定写作内容。[例3]阅读右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思路分析]漫画元素内容阐释文字信息所有的岁月静好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揭示主题,它强调岁月静好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有人为你付出才得来的人物信息一个走在前面的孩子,一个跟在后面的成年人孩子:无忧无虑地奔跑,满脸愉悦成年人:身负两包重物,满头大汗,仍然为孩子撑起一把伞,并用身躯为孩子挡下危险联系孩子与成年人的角色代表着安然享受的被保护者和甘之如饴的保护者主题反思二者的关系,指出被保护者应当体谅保护者的艰辛,心怀感恩并不断反省自己的言行习作勤于练笔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激励广大青年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这鼓舞着广大青年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使命感与青春激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你的立意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曾说过:“早成者未必有成,晚成者未必不达。不可以年少而自恃,不可以年老而自弃。”2023年6月29日,我国两架搭载国产涡扇⁃15发动机的歼⁃20首飞当天,航空工业官方账号就引用了上面的话。歼⁃20的发动机从2011年的俄制发动机到2023年国产发动机,历经了12年。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你的立意是:

课下请完成第二单元质量验收评价单元末聚焦“单元研习任务”,彰显“教材价值本位”一、阅读微专题[典例]①助词,的②代词,他的③语气词,表陈述语气④助词,的⑤代词,指代商鞅⑥代词,他⑦副词,于是、就⑧介词,经由、通过⑨连词,表目的,来⑩介词,和、同、跟11即“以何”,用什么办法1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3介词,用14代词,指代强国之术15代词,那些16连词,表转折,却17……的人18连词,表并列,并且19介词,用20动词,做21介词,在22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3代词,他的24介词,对于25动词,做26连词,表顺承,接着27连词,表修饰28介词,趁机29连词,相当于“而”,表顺承30介词,被31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32副词,于是、就33介词,给34连词,表目的,来35连词,表顺承,然后36感叹助词,啊37动词,表判断,是参考译文: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为公孙氏,他的祖先本来是姬姓。公孙鞅年轻时就喜欢刑名法术之学,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向魏惠王推荐。正赶上公叔痤得了病,魏惠王亲自去看望他。公叔痤说:“公孙鞅虽然年轻,却有奇才,希望大王能把国政全部交给他,由他去治理。大王假如不任用公孙鞅,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公叔痤死后不久,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寻访有才能的人,要重整秦穆公时代的霸业,向东收复失地,他就西去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求见秦孝公。秦孝公跟他交谈(非常投机),好几天都不觉得厌倦。景监说:“您用了什么方法来迎合我们国君的心意呢?我们国君高兴极了。”公孙鞅回答说:“我用富国强兵的办法劝说他,他对此特别高兴。”秦孝公任用公孙鞅后不久,公孙鞅打算变更法度,秦孝公担心天下人议论自己。公孙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对圣人来说,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效仿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秦孝公说:“讲得好。”公孙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却能兴旺,夏、殷不更换旧礼制却惨遭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责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也不值得赞扬。”秦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公孙鞅做左庶长,最终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年,秦国老百姓到国都说新法不方便的人数以千计。正当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公孙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人触犯了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公子虔,以墨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于是任命公孙鞅做大良造。过了五年,秦国富强。秦孝公派公孙鞅率领军队攻打魏国。公孙鞅埋伏士兵袭击并俘虏了魏公子卬,(然后)趁机攻打他的军队,彻底打垮了魏军后回国。魏惠王的军队多次被齐、秦击溃,国内空虚,一天比一天削弱,(魏惠王)害怕了,就派使者割让河西地区奉献给秦国来作为议和的条件。然后魏国离开安邑,迁都大梁。魏惠王说:“我真后悔(当初)没采纳公叔痤的意见啊。”公孙鞅打败魏军回来以后,秦孝公把於、商的十五个邑封给了他,封号为商君。二、写作微专题1.[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内容,指出广大青年应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再结合题干部分“以‘使命感与青春激情’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的要求,可以明确本次作文的写作方向和写作内容,即广大青年应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自己的理想融入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之中,与时代同频共振,以青春之力砥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青年的时代使命,肩负使命的重要意义,青年应如何肩负起时代使命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述“肩负使命的重要意义”时,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民族复兴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在论说“青年应如何肩负起时代使命”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辩证分析。如青年一代应激发奋斗热情,锐意进取,砥砺奋进,不懈求索;青年一代应沉潜钻研,苦练本领,增长才干,为国奉献等。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黄文秀等广大扶贫干部投身乡野,激扬青春,自觉肩负起扶贫重任,为脱贫攻坚奉献自己的青春乃至生命的事例,论证青年一代应肩负起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使命,砥砺奋斗的论点。也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的言论,论证青年人应以青年之姿,肩负时代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