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6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6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6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6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辛弃疾力挽河山,浩气贯日月,空余英雄心一颗;名垂宇宙,文光射斗牛,剩有悲壮词千篇。

(臧克家)写作背景

写这首词的时候辛弃疾已经六十五岁了,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这期间,1203年再次被当时执掌大权的韩侂胄起用,任浙江东路安抚史,翌年改任镇江知府。1204年韩侂胄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草草北伐。而镇江濒临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辛弃疾到任后,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韩侂胄把持朝政,只想侥幸求逞,不愿认真准备。韩侂胄听不进辛弃疾的劝告,后来就把他调离了镇江。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起用又被降职时,登上北固亭,满怀悲愤而写下的。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所写内容。怀古,大多是通过今昔对比,以古讽今。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文诵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准节奏

3、读出情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金戈铁马·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英雄无觅(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哪堪)讨论交流,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赏析上阕诗人登停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千古江山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孙权刘裕(英雄风流)(气吞万里如虎)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孙权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刘裕

作用:作者追忆两位就在京口起步建立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激发起词人的抗击金人,收复中原的爱国豪情,同样是帝王,而南宋王朝呢?讽刺了宋王室昏聩不堪,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两个典故主要表达了作者希望像他们一样能够建功立业,以及对南宋统治者一味苟且偷安的批判。思考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上片小结:上片借孙权和刘裕两个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事迹批判了南宋政权的无人、无能,表达了自己抗金报国的热情。赏析下阕(1)下阕有哪些典故?▲封狼居胥烽火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老矣(2)下阕这些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刘义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作用:拓跋焘: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作用:作者借佛狸祠下的一幅画面,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批判人们忘记了国恨家仇,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告诫南宋朝廷不要草率出兵,体现自己正确的抗金作战思想。

作者用意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有渴求他人来问,洋溢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又有没人来问,抒发空有满腔爱国豪情,却连遭贬斥,壮志难酬的悲愤。下片小结:总结归纳,把握主旨情感: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表现了词人抗金报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愤懑。古诗鉴赏方法1、从题目入手2、从作者入手---“知人论世”3、从内容入手,明字意,明典故(若有注释,一定要认真地看)4、分析表现手法用典:

典故指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有出处的词句。在怀古咏史诗中,不少篇章在吟咏主要的人和事之外,还会引用一些典故。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使诗文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对于这些典故,我们一定要有所了解,并要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至于用典的方式,有明用的,也有暗用的,有正面用的,也有反其意而用的。

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作用:

①使诗歌语言精练,有一种简约美;

②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③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以古喻今,文章就显得古朴而文采斐然;④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铺直叙,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用典的作用:问题探讨

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

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表现手法:运用典故对比英雄业绩——可悲现实刘裕——刘义隆扬州路——佛狸祠廉颇——自己本文写作特色手法:1、大量用典,古今对比,借古讽今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怀古诗

古代文人的怀古之作,往往是借托对古人古事

的追忆,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赤壁怀古》(苏轼)《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赞美周瑜

褒贬古人抒发建功立业的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表达抗金主张、对国事的忧虑和壮志难酬的愤慨。借古伤己借古讽今比较《念奴娇》与《永遇乐》的异同:相同点:①内容上:均借某地怀古②意境上:均雄浑壮阔(豪放派)③主旨上:均怀古伤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不同点:①苏轼:风格开阔明朗,旷达乐观。(抒情直抒胸臆)②辛弃疾:风格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读来心情更沉重。(抒情多与典故结合)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扩展阅读上阕写元宵节灯火辉煌的热闹景象;下阕写经过反复寻找,终于在“灯火阑珊处”发现了意中人的惊喜感情。而这位意中人是厌恶繁华、自甘寂寞的美人。这正是词人虽政治失意,却不与那些庸人同流合污的品格的反映。故梁启超评之为“别有怀抱”。此词乃辛弃疾婉约词之代表作。

清平乐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被劾落职后在农村过隐居生活有二十年之久,他有一些词反映了当时农村的景象。该词描绘了农家的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这首词,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他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是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在艺术手法上,“少年”是宾,“而今”是主,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写作手法也很巧妙,突出强调了今日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注释】⑴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⑵郁孤台:在今赣州西北田螺岭上。⑶清江:赣江与袁江合流处旧称清江。⑷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为汉唐故都。此处代指京师。⑸可怜:可惜。⑹愁余:使我发愁。⑺鹧鸪(zhègū):鸟名,传说它的叫声像“行不得也哥哥”,啼声凄苦。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词,完成题。

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