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物理学》专业题库- 气象学家在气象预测中的角色_第1页
2025年大学《物理学》专业题库- 气象学家在气象预测中的角色_第2页
2025年大学《物理学》专业题库- 气象学家在气象预测中的角色_第3页
2025年大学《物理学》专业题库- 气象学家在气象预测中的角色_第4页
2025年大学《物理学》专业题库- 气象学家在气象预测中的角色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物理学》专业题库——气象学家在气象预测中的角色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的代表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气象学中常用的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是PV=nRT,其中R代表()。A.大气压力B.气体摩尔体积C.气体常数D.地转偏向力系数2.地球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太阳辐射B.地球内部热量C.大气环流D.水汽蒸发潜热3.在气象学中,气压梯度力是产生风的主要直接动力,它是指()。A.地球自转产生的力B.大气垂直方向上的压力差产生的力C.气体分子碰撞产生的力D.大气与地面摩擦产生的力4.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中某些气体吸收并重新辐射()引起的。A.可见光B.红外线C.微波D.伽马射线5.气象雷达主要通过探测大气中水分粒子对()的散射回波来获取信息。A.红外线B.可见光C.微波D.X射线6.卫星云图主要是利用卫星接收到的()来显示云层分布。A.可见光B.红外线C.微波D.气压数据7.混沌理论指出,非线性动力系统对初始条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这导致了()。A.系统的不可预测性B.系统的能量耗散C.系统的稳定性D.系统的对称性8.以下哪一项不是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主要因素?()A.初始观测数据的精度B.物理模型的完善程度C.大气过程的随机性D.气象学家的个人经验9.在大气垂直结构中,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层称为()。A.对流层B.平流层C.中层D.热层10.气象学家在分析天气图时,经常需要考虑的地球自转产生的效应是()。A.气压差B.地转偏向力C.大气密度D.热量传递二、填空题1.气象观测中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压力单位是________。2.大气中的水汽凝结物,如云、雨、雪等,主要通过________过程释放潜热,对大气环流产生影响。3.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中的n代表________。4.气象卫星通过探测云层的________特征,将其划分为不同的云类。5.气象预测的不确定性部分来源于大气系统的________特性。6.气压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速率,与大气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气压下降越________。7.地转风是指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________的风。8.影响大气垂直运动的直接热力因子是________。9.气象学中描述大气稳定性的重要参数是________。10.数据同化技术是现代数值天气预报中,将________观测数据融入模式初始场的重要方法。三、简答题1.简述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在气象学中的应用。2.解释什么是地转偏向力,并说明它对风的影响。3.描述大气中的温室效应过程,并举例说明主要的温室气体。4.简述气象雷达和气象卫星各自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气象观测中的作用。5.分析大气混沌特性对长期天气预报带来的挑战。四、计算题1.已知某容器内装有2摩尔的理想气体,体积为10升,压强为1.013×10^5帕。请计算该气体的温度(单位:开尔文)。(请写出所用的公式和计算过程)2.假设地面上气压为1013hPa,在海拔5000米处气压为700hPa。假设大气温度随高度线性递减,递减率为每升高1千米温度下降6.5摄氏度,且地面温度为20摄氏度。请估算5000米高度的大气温度。(请写出所用的假设和计算过程)五、论述题结合你所学的物理学知识,论述物理学在发展现代天气预报技术中的核心作用和贡献。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C2.A3.B4.B5.C6.A7.A8.D9.A10.B二、填空题1.摄氏度,百帕2.凝华/凝结3.物质的量4.发射/反射5.混沌6.快7.垂直8.温度梯度/温差9.摩尔定容比热容/干绝热递减率10.实时/地面三、简答题1.解析思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或PV=NkT。应用:计算未知气体参数(P/T),理解大气状态变化(如升温升压),解释气体宏观性质(密度、压强)与微观粒子(分子数、温度)的关系。2.解析思路:地球自转导致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影响:使风向不再与气压梯度力直线一致,而是斜向低压中心,形成地转风,是大型气旋环流形成的基础。3.解析思路:温室效应: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红外线),再向各方向辐射,部分辐射回地面,使地表温度升高。主要温室气体:水汽(H₂O)、二氧化碳(CO₂)、甲烷(CH₄)、氧化亚氮(N₂O)等,它们吸收特定波段的红外辐射。4.解析思路:雷达:发射微波,微波被大气中的降水粒子(雨滴、冰晶)散射,接收回波,通过测量回波强度、相位、多普勒频移等分析降水性质(强度、类型)、位置、速度等。卫星:主要接收可见光和红外线,分别反映云顶亮度和温度,结合其他遥感手段(如微波辐射计、散射计)获取更全面的大气信息。5.解析思路:大气系统(尤其是可预报性时间尺度以上的天气系统)具有混沌特性,对初始状态极其敏感(蝴蝶效应)。这使得即使观测数据有微小误差,也会随着时间累积,导致长期天气预报的误差急剧增大,难以精确预测未来状态。四、计算题1.解析思路: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先统一单位:V=10L=0.01m³,P=1.013×10⁵Pa,n=2mol,R=8.31J/(mol·K)。代入计算T=PVR/n=(1.013×10⁵Pa*0.01m³)/(2mol*8.31J/(mol·K))=609.5K。2.解析思路:应用温度递减率公式:ΔT/ΔH=-6.5°C/km。地面T₁=20°C,高度H=5km,ΔH=5km。计算温度递减量ΔT=ΔH*(-6.5°C/km)=5km*(-6.5°C/km)=-32.5°C。估算5000米处温度T₂=T₁+ΔT=20°C-32.5°C=-12.5°C。(注意:此为简化计算,未考虑地面到5km间的实际平均温度,且未验证700hPa对应的20°C是否合理,实际大气更复杂)五、论述题解析思路:论述需包含物理学核心概念在气象学中的应用。*力学:流体力学(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等)是理解大气运动(风、环流、天气系统)的基础。*热力学:热力学定律解释大气能量转换(辐射、对流、传导),温室效应原理,大气垂直结构(温度层结)的形成。*波动学: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微波)是气象遥感(卫星云图、雷达)的基础,大气中的声波和重力波等波动现象影响局地天气。*统计与概率:气象观测数据是大量微观粒子(分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