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试题及答案_第1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试题及答案_第2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试题及答案_第3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试题及答案_第4页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题,40分)1.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执行手卫生时,下列哪项不符合规范要求?A.接触新生儿前需流动水洗手B.接触污染物品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C.为腹泻新生儿更换尿布后仅用速干手消毒剂D.进行静脉穿刺操作前需外科手消毒答案:C(解析:接触明显污染的体液后应先流动水洗手,再使用手消毒剂)2.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要求中,Ⅰ类环境(层流病房)的空气菌落数应≤?A.5CFU/(30min·φ90mm平皿)B.10CFU/(30min·φ90mm平皿)C.20CFU/(30min·φ90mm平皿)D.40CFU/(30min·φ90mm平皿)答案:A(解析:依据GB50333-201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Ⅰ类环境空气菌落数≤5CFU/(30min·φ90mm平皿))3.新生儿暖箱的日常清洁消毒应至少:A.每日1次B.每2日1次C.每周1次D.每使用结束后消毒答案:A(解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要求暖箱需每日清洁,遇污染及时消毒)4.对疑似感染的新生儿实施接触隔离时,下列措施错误的是:A.单独安置或同种病原体感染患儿集中安置B.医护人员接触时穿戴一次性隔离衣C.共用体温计、血压计等设备D.诊疗护理顺序为先非隔离患儿后隔离患儿答案:C(解析:隔离患儿应使用专用设备,避免交叉感染)5.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正确方法是:A.出生后24小时内保持干燥,无需消毒B.使用75%酒精从脐根向外环形消毒C.渗液时用纱布覆盖并每日更换1次D.红肿时涂抹红霉素软膏后包扎答案:B(解析:脐部消毒需从中心向外环形擦拭,75%酒精可有效抑制细菌繁殖)6.新生儿静脉置管(PICC)相关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中,错误的是:A.置管时严格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B.穿刺点使用透明敷料,每7天更换1次C.输液完毕用10m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D.出现局部渗液时仅更换外层敷料答案:D(解析:穿刺点渗液需及时更换整个敷料,避免微生物侵入)7.新生儿病房探视管理中,正确的做法是:A.允许2名以上家属同时探视B.探视前无需手卫生,佩戴口罩即可C.禁止患呼吸道感染的家属探视D.探视时可直接触摸新生儿面部答案:C(解析:呼吸道感染者是重要的传播源,需严格限制探视)8.新生儿病房医疗废物分类中,使用后的一次性吸痰管属于:A.感染性废物B.病理性废物C.损伤性废物D.药物性废物答案:A(解析:接触患者体液的一次性物品属于感染性废物)9.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不包括:A.出生体重<1500gB.入住时间>7天C.纯母乳喂养D.多次有创操作答案:C(解析:母乳含有免疫活性物质,可降低感染风险)10.新生儿母乳储存的正确要求是:A.室温(25℃)下可保存8小时B.冰箱冷藏室(4℃)可保存72小时C.冷冻室(-20℃)可保存3个月D.解冻后未用完的母乳可再次冷冻答案:C(解析:依据《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0℃冷冻可保存3-6个月,解冻后不可重复冷冻)11.新生儿病房物体表面消毒应选择的含氯消毒液浓度为:A.500mg/LB.1000mg/LC.2000mg/LD.5000mg/L答案:A(解析:无明显污染时,500mg/L含氯消毒液可有效杀灭常见致病菌)12.新生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首选的消毒方法是:A.戊二醛浸泡B.压力蒸汽灭菌C.含氯消毒液擦拭D.75%酒精浸泡答案:B(解析:耐高温物品首选压力蒸汽灭菌,确保无菌效果)13.新生儿感染暴发的定义是:A.72小时内同一病区出现2例同源感染B.1周内同一病区出现3例及以上同类感染C.1个月内同一病区出现5例及以上感染D.任何时间出现1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答案:B(解析: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短时间内3例及以上同类感染即视为暴发)14.新生儿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中,错误的是:A.床头悬挂接触隔离标识B.医护人员接触后使用速干手消毒剂C.病历标注感染类型D.与其他感染患儿同室安置答案:D(解析:多重耐药菌感染需单独安置或同类菌集中安置)15.新生儿暖箱内湿度应维持在:A.30%-40%B.40%-50%C.50%-60%D.60%-70%答案:C(解析:适宜湿度(50%-60%)可减少皮肤水分蒸发,降低感染风险)16.新生儿雾化吸入装置的消毒要求是:A.每患儿使用后用清水冲洗B.每日结束后用含氯消毒液浸泡C.专人专用,使用后压力蒸汽灭菌D.多人共用,每周消毒1次答案:C(解析:雾化装置属呼吸道接触设备,需专人专用并严格灭菌)17.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CVC)置管后,穿刺点观察应:A.每4小时1次B.每8小时1次C.每12小时1次D.每24小时1次答案:A(解析:需密切观察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早期发现异常)18.新生儿输血时,预防感染的关键措施是:A.输血前无需核对血型B.使用普通输液器C.血液取回后30分钟内输注D.输血完毕后输液器保留24小时答案:C(解析:血液在室温下放置超过30分钟易导致细菌繁殖)19.新生儿皮肤护理中,错误的做法是:A.每日温水擦浴1次B.臀部使用含氧化锌软膏预防红臀C.皮肤褶皱处涂抹爽身粉D.穿刺点用碘伏消毒后待干再贴敷料答案:C(解析:爽身粉易结块滋生细菌,应使用液体护臀霜)20.新生儿病房空气消毒的首选方法是:A.紫外线照射B.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C.过氧乙酸熏蒸D.含氯消毒液喷雾答案:B(解析:循环风消毒器可在有人情况下持续消毒,优于紫外线的人员限制)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0题,30分)1.新生儿病房手卫生规范包括:A.接触新生儿前、后均需手卫生B.戴手套不能代替手卫生C.速干手消毒剂作用时间≥15秒D.外科手消毒需刷手至肘上10cmE.手部有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答案:ABCD(解析:可见污染时需流动水洗手,E错误)2.新生儿病房环境清洁消毒的分层管理包括:A.日常清洁:每日湿式清扫,物体表面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B.强化清洁:感染暴发时增加消毒频率至每日2次C.终末消毒:患儿转出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所有表面D.空气消毒: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E.地面消毒:用清水拖地即可答案:ABCD(解析:地面需用含氯消毒液擦拭,E错误)3.新生儿暖箱使用中的感染控制要点包括:A.暖箱内物品专用,避免交叉使用B.水箱内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换C.温度设置根据新生儿体重调整(1500g以下32-34℃)D.患儿出箱后彻底清洁,紫外线照射30分钟E.长期使用时每周更换暖箱1次答案:ABCDE(解析:所有选项均符合暖箱管理规范)4.预防新生儿接触传播的核心措施包括:A.严格执行手卫生B.实施接触隔离C.使用一次性诊疗用品D.规范环境清洁消毒E.限制不必要的人员流动答案:ABCDE(解析:接触传播预防需多环节控制)5.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指标包括:A.医院感染发病率B.器械相关感染率(如VAP、CLABSI)C.多重耐药菌检出率D.手卫生依从率E.环境微生物合格率答案:ABCDE(解析:监测涵盖感染发生、防控措施落实等多维度)6.新生儿病房医护人员的防护要求包括:A.进入病房前更换专用工作服B.接触血液体液时戴手套C.进行吸痰操作时戴护目镜D.患呼吸道感染时继续工作E.工作服污染后及时更换答案:ABCE(解析:呼吸道感染者需暂停工作,D错误)7.新生儿母乳管理的感染控制要求包括:A.挤奶前母亲需洗手并清洁乳房B.储存容器需经压力蒸汽灭菌C.冷冻母乳复温时使用37℃温水D.喂哺前无需检查乳汁性状E.剩余乳汁标注时间后2小时内使用答案:ABCE(解析:喂哺前需检查乳汁是否变质,D错误)8.新生儿病房医疗废物处理的原则包括:A.分类收集,感染性废物使用黄色专用袋B.损伤性废物放入锐器盒,满3/4时封口C.医疗废物暂存时间不超过48小时D.交接时双方核对数量并签字E.自行焚烧处理医疗废物答案:ABCD(解析:医疗废物需由有资质的机构处理,E错误)9.早产儿感染预防的综合策略包括:A.严格限制侵入性操作B.尽早开始肠内营养C.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环境D.减少不必要的医护接触E.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答案:ABCD(解析:常规使用抗生素会导致耐药,E错误)10.新生儿病房空气消毒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A.空气菌落数采样(沉降法)B.消毒器运行参数监测(如紫外线强度)C.微生物培养鉴定(区分致病菌)D.患者感染率变化分析E.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调查答案:ABCD(解析:手卫生依从率与空气消毒无直接关联,E错误)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题,10分)1.接触新生儿后仅需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无需流动水洗手。(×)解析:接触明显污染后需先洗手,再消毒。2.新生儿病房空气净化设备需每日监测运行状态,每半年进行效果检测。(√)解析:依据《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需定期监测。3.新生儿暖箱内可放置患儿个人衣物,无需专用。(×)解析:暖箱内物品需专用,避免交叉污染。4.对感染新生儿实施接触隔离时,必须单间安置。(×)解析:同种病原体感染可集中安置。5.新生儿脐部渗血时,可用酒精棉签按压止血后覆盖纱布。(√)解析:酒精有收敛作用,按压可止血。6.新生儿静脉置管后,需每日评估导管必要性,尽早拔管。(√)解析:减少置管时间可降低感染风险。7.新生儿病房可允许家属携带玩具进入,需提前消毒。(×)解析:玩具易携带致病菌,应禁止带入。8.医疗废物袋达到2/3满时需封口,避免内容物外漏。(√)解析:规范要求满3/4前封口,2/3符合安全标准。9.早产儿因免疫力低下,需实施保护性隔离。(√)解析:保护性隔离可减少外源性感染。10.冷冻母乳复温后未用完,可冷藏保存24小时再次使用。(×)解析:解冻后未用完的母乳应丢弃,不可重复使用。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6题,30分)1.简述手卫生在新生儿病房的特殊意义。答: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对病原微生物易感性高;皮肤黏膜屏障功能弱,接触传播是主要感染途径;医护人员手部是重要的传播媒介(研究显示,手卫生依从性每提高10%,新生儿感染率下降15%-20%)。因此,严格执行手卫生可直接切断接触传播链,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2.说明新生儿病房环境清洁消毒的分层管理要求。答:①日常清洁:每日晨间护理时湿式清扫,物体表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重点区域如暖箱表面、操作台面),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拭,每日2次;②强化清洁:当出现感染病例或暴发时,增加消毒频率至每日3次,物体表面消毒液浓度提高至1000mg/L;③终末清洁:患儿转出或出院后,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床单元、暖箱、监护仪等设备进行彻底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拭,空气使用循环风消毒器消毒60分钟;④特殊污染处理:如血液、体液污染时,立即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液覆盖污染区域,作用30分钟后清除。3.列举新生儿暖箱使用中的5项感染控制要点。答:①水箱管理: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换,避免细菌滋生(如铜绿假单胞菌);②温湿度控制:根据患儿体重调整温度(1000-1500g:32-34℃;1500-2500g:30-32℃),湿度维持50%-60%;③物品专用:箱内床单、衣物需经压力蒸汽灭菌,每日更换,禁止与其他患儿共用;④清洁消毒: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箱体表面,遇污染及时消毒,患儿出箱后进行终末消毒(含氯消毒液擦拭+紫外线照射30分钟);⑤监测记录:每日记录温湿度、清洁消毒时间及操作者,发现异常及时处理。4.简述预防新生儿接触传播的核心措施。答:①严格手卫生:落实“两前三后”(接触患儿前、无菌操作前;接触患儿后、接触体液后、接触环境后),手卫生依从率≥95%;②隔离措施:对感染或定植患儿实施接触隔离(单独或同类安置),标识明确;③物品管理:诊疗用品专人专用(如体温计、吸痰管),重复使用物品严格灭菌;④环境清洁:高频接触表面(如监护仪按钮、暖箱把手)每日消毒2次,污染时随时消毒;⑤人员管理: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需手消毒并佩戴口罩,医护人员患感染性疾病时暂停工作。5.说明新生儿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指标及监测方法。答:主要指标包括:①医院感染发病率=(一定时期内医院感染例数/同期住院新生儿数)×100%;②器械相关感染率:如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CLABSI例数/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日数)×1000‰;③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感染例数/同期感染总例数)×100%;④手卫生依从率=(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应执行手卫生次数)×100%;⑤环境微生物合格率=(合格采样点数/总采样点数)×100%。监测方法:通过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实时收集病例信息,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如血培养、分泌物培养)确认感染;器械使用日数通过护理记录统计;手卫生通过视频监控或现场观察;环境微生物采用沉降法采样(φ90mm平皿暴露30分钟)后培养计数。6.阐述新生儿母乳管理中的感染控制要求。答:①挤奶环节:母亲需用肥皂流动水洗手2分钟,清洁乳房(温水擦拭),使用灭菌吸奶器;②储存环节:乳汁分装于灭菌容器(标注姓名、时间),室温(<25℃)保存≤4小时,冷藏(4℃)≤48小时,冷冻(-20℃)≤3个月;③复温环节:冷冻乳汁用37℃温水缓慢复温(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复温后2小时内使用;④喂哺环节:喂哺前检查乳汁性状(无分层、凝块、异味),使用灭菌奶瓶喂养,剩余乳汁丢弃;⑤特殊情况:母亲患感染性疾病(如活动性结核、HIV)时,禁止直接哺乳,需经医疗评估后决定是否使用巴氏消毒母乳。五、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2题,30分)案例1:某新生儿病房收治1例胎龄28周、体重1200g的早产儿,入住暖箱第5天出现发热(38.5℃)、反应差、脐部红肿渗液。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8×10⁹/L,C反应蛋白45mg/L,血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阳性。问题:(1)该患儿可能的医院感染途径有哪些?(2)需进一步做哪些检查明确感染来源?(3)应采取哪些感染控制措施?答案:(1)可能的感染途径:①脐部护理不当:脐部渗液未及时消毒,细菌(如大肠埃希菌)通过脐部侵入;②接触传播: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或暖箱表面污染后未及时消毒,导致细菌接触传播;③医源性操作:如静脉穿刺、吸痰等侵入性操作时无菌操作不严格;④环境因素:暖箱内湿度较高(>60%),利于细菌繁殖。(2)需进一步检查:①脐部分泌物培养+药敏:明确脐部感染的病原体是否与血培养一致;②医护人员手卫生采样:对参与该患儿护理的医护人员手部进行细菌培养,检测是否携带大肠埃希菌;③暖箱表面、操作台面等环境采样:检测环境中是否存在相同病原体;④回顾侵入性操作记录:检查静脉穿刺、脐部护理等操作的无菌操作执行情况。(3)感染控制措施:①隔离措施:将患儿转至隔离病房,床头悬挂接触隔离标识,限制人员流动;②脐部处理:用3%过氧化氢清洗后,75%酒精消毒,每日3次,保持干燥;③抗菌治疗: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头孢噻肟),注意早产儿肝肾功能调整剂量;④手卫生强化:对参与护理的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培训,现场督导确保依从性;⑤环境消毒: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对暖箱、床单元、操作台面等进行终末消毒,每日增加环境清洁频率至3次;⑥监测追踪:对同病房其他早产儿进行体温、C反应蛋白监测,连续7天无新发病例后解除预警。案例2:某新生儿病房1周内先后出现3例新生儿感染,均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例患儿均使用过同一批未彻底灭菌的吸痰管,且分管护士为同一人。问题:(1)分析该起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2)应采取哪些紧急控制措施?(3)如何预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答案:(1)感染暴发原因:①吸痰管灭菌不合格:使用的吸痰管未达到无菌标准(可能因压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