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篇章阅读•《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脱离仕途回归田园的宣言,全篇叙述了辞官归隐后的生活情趣和内心感受,表现了他对官场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不随世俗的精神情操。原文如下: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东晋义熙元年(405年),彭泽县令陶渊明在任仅八十余日,便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挂印辞官,踏上归乡之路。途中,他挥笔写下《归去来兮辞》,以骈散结合的笔墨,勾勒出归途的轻快、田园的闲适与精神的安顿。这篇辞赋不仅是陶渊明个人生命选择的宣言,更藏着东晋末年乱世文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突围。透过“悟”“芜”“松菊”等字字句句,我们既能窥见时代洪流下个体的挣扎,更能触摸到一颗挣脱尘网、向田园皈依的赤诚之心。一、乱世之困与心之所向:“归之因”的时代底色陶渊明的“归去”,从来不是一时兴起的任性,而是对东晋末年黑暗现实的清醒逃离。东晋自“永嘉之乱”后,政权长期被门阀士族把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制度壁垒,让出身庶族的陶渊明在官场举步维艰。他曾五次出仕,从江州祭酒到镇军参军,辗转于桓玄、刘裕等军阀幕府,目睹的却是“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的战乱惨状,以及官场中“心为形役”的虚伪与压抑。《归去来兮辞》开篇“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悟”字,便藏着他半生仕途的挣扎与觉醒——“已往”的是数次出仕的迷茫,“来者”则是对田园本心的回归。“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芜”字,堪称全文的“文眼”。它既是对物理意义上田园荒芜的描摹——陶渊明出仕期间,家中田园无人打理,杂草丛生;更隐喻着他精神世界的“荒芜”。在官场的数年里,他“违己交病”,为了生计违背本心,如同田园被世俗尘网“荒芜”了精神的沃土。而“胡不归”的反问,看似轻淡,实则是对时代的无声抗议:当朝堂沦为军阀争权的工具,当仕途充满谄媚与倾轧,一个坚守人格尊严的文人,除了回归田园,又能去往何处?东晋士大夫阶层虽盛行“魏晋风度”,但多数人的“放诞”不过是逃避现实的伪装,如王导、谢安之流,仍在权力漩涡中周旋。陶渊明的不同,在于他看清了“大伪斯兴”的时代本质,选择以“归去”的姿态与世俗决裂。“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心为形役”四字道尽了他对官场的否定——身体被功名利禄所役使,心灵却在日复一日的妥协中枯萎。正是这种对“形役”的深刻痛感,让他最终下定决心:“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以“今是昨非”的清醒,斩断与官场的最后牵连。二、归途之遥与心之轻快:“归之程”的景物与心境《归去来兮辞》的中段,陶渊明以细腻的笔触描摹了归乡途中的景物,字里行间满是挣脱束缚后的轻快与急切。“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遥遥”“飘飘”两个叠词,将船行水上的悠然与风吹衣衫的自在写得淋漓尽致。此时的风,不再是官场中“摧藏马悲哀”的萧瑟之风,而是吹向田园的自由之风;此时的舟,也不再是载着他奔赴名利场的“宦舟”,而是驶向精神家园的“归舟”。“轻飏”的“轻”,既是船行的轻快,更是他卸下官场重负后心灵的轻盈——此前在镇军参军任上,他曾写下“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的乡愁,如今终于得偿所愿,连风与舟都染上了喜悦的色彩。“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恨”字,尤为耐人寻味。此处的“恨”并非怨恨,而是“急切”的代名词——他向行人询问前方的路程,只恨清晨的光线太过微弱,无法让他早些望见家园。这种急切,与他辞官时的决绝形成鲜明对比:离开官场时,他“解印绶去职”,没有丝毫留恋;奔赴田园时,却因“晨光熹微”而心生焦灼。一“弃”一“盼”之间,藏着他对田园的深切眷恋。而“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的“奔”字,更将这种喜悦推向高潮——当终于望见家中的简陋茅屋时,他竟像个孩子般奔跑起来,全然不顾士大夫的儒雅姿态。这种不加掩饰的失态,恰恰是他最本真的流露:在官场中,他需时刻维持“士”的体面,唯有回到田园,才能卸下所有伪装,做回真正的自己。归途的景物,实则是他心境的投射。“僮仆欢迎,稚子候门”,家人的迎接让他感受到久违的温暖——在官场中,他面对的是“人情翻覆似波澜”的算计,而家中的僮仆与稚子,却以最纯粹的热情接纳他的归来。“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典出汉代蒋诩,代指隐士居所,“就荒”二字写出田园的荒芜,却以“松菊犹存”转折:松树的挺拔、菊花的傲霜,恰是他坚守的人格象征——即便身处乱世,即便仕途坎坷,他的初心与品格,仍如松菊般未曾凋零。这“犹存”二字,既是对田园景物的写实,更是对自我精神的肯定。三、田园之乐与心之安顿:“归之乐”的日常与超脱回到田园后,陶渊明的生活充满了寻常的烟火气,却在这份寻常中实现了精神的超脱。《归去来兮辞》中“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的描写,勾勒出他归乡后的日常:拿起酒壶自斟自饮,望着庭院中的树木怡然自得。“眄”字是“斜看”的意思,带着几分闲适与随意,没有官场中“正襟危坐”的拘谨,也没有宴会上“曲意逢迎”的刻意。这种“自酌”与“怡颜”,是对“心为形役”的彻底反叛——他不再为了迎合他人而压抑自己,而是以最舒适的姿态与自我相处。“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则写出他与田园的深度交融。每日在园中漫步,看似平淡,却能从中发现无穷趣味;家门虽设,却常常关闭,拒绝世俗的打扰。这种“闭关”,并非消极避世,而是主动选择的精神独处。东晋末年,军阀混战,流民四起,陶渊明却在自家的小园中开辟出一片“世外桃源”:“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他拄着拐杖随意休憩,时而抬头眺望远方,看白云自然地从山间飘出,鸟儿疲倦了便飞回巢穴。“无心”“倦飞”“知还”,既是写云与鸟的自然状态,也是写他自己的心境——如同白云不刻意追求什么,如同倦鸟知晓回归巢穴,他也终于明白,精神的归宿不在官场,而在这田园山水之间。田园之乐,还在于他与自然节律的同步。“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与亲戚谈天说地,以琴书消解忧愁,这种简单的快乐,远比官场中的“钟鸣鼎食”更能抚慰心灵。“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当农人告诉他春天到来,要去西边的田地耕作时,他没有士大夫的轻视,反而欣然前往。在《归园田居》中,他曾写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真实农耕场景,即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即便劳作辛苦,他却甘之如饴——因为这份劳作,是他与土地的对话,是他作为“田园主人”的自觉,而非官场中“为五斗米”的被迫付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他归乡后的精神总结。“乘化”即顺应自然的变化,“归尽”指走向生命的终点。在乱世中,无数文人在权力斗争中身首异处,而陶渊明却选择顺应自然,接受生命的规律。这种“乐夫天命”,并非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积极的超脱——他不再为无法改变的时代现实焦虑,而是在田园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平静。正如他在《形影神》中所言“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这份从容与豁达,正是田园生活赋予他的精神力量。四、归去之义与精神之光:跨越千年的文化回响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下的“归去”,不仅是他个人的生命选择,更成为中国文化中一道永恒的精神之光。在东晋末年的乱世中,他以“归去”的姿态,为文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存范式——当仕途不通、理想破灭时,不必在权力漩涡中沉沦,也不必在放诞风流中逃避,而是可以回归田园,在与自然的相处中实现精神的安顿。这种“归去”的精神,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李白在官场失意后,写下“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正是对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继承;宋代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寄情于黄州的山水田园,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那份豁达与从容,与陶渊明的“乘化归尽”一脉相承;清代郑板桥以“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自勉,在画中融入田园意趣,亦是对陶渊明精神的呼应。《归去来兮辞》中的字字句句,都藏着陶渊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悟”是他对时代的清醒认知,“芜”是他对精神荒芜的警惕,“松菊”是他对人格的坚守,“奔”是他对田园的热爱,“乘化”是他对生命的豁达。这些字词,不仅构成了一篇辞赋的血肉,更承载着一个文人在乱世中的精神突围。在今天,当我们重读《归去来兮辞》,仍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力量——它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守内心的“松菊”,找到属于自己的“田园”,在浮躁的世界中,寻得一份精神的安顿。重要字词及用法一、重要字词(一)核心实词1.悟(wù)词义:觉醒、领悟语境:“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作用:体现陶渊明对过往仕途的反思与精神觉醒,是“归乡”的思想起点。2.芜(wú)词义:荒芜(杂草丛生)语境:“田园将芜胡不归”作用:双关义——既指物理层面田园荒废,也隐喻精神世界因“心为形役”而荒芜,是“归乡”的直接动因。3.奔(bēn)词义:奔跑、快步上前语境:“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作用:刻画归乡时的急切与狂喜,打破士大夫“儒雅克制”的姿态,显本真性情。4.眄(miǎn)词义:斜看、随意眺望语境:“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作用:传递田园生活的闲适随性,与官场“正襟危坐”的拘谨形成对比。5.乘(chéng)词义:顺应、遵循语境:“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作用:体现陶渊明“顺应自然、安守天命”的精神内核,是归乡后的人生态度总结。(二)关键虚词1.以用法①:表修饰(连接状语与中心词)例:“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遥遥”“飘飘”修饰“轻飏”“吹衣”)用法②:表目的(“来、用来”)例:“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后句“以”也可表“把”,传递信息)2.而用法①:表转折(“却、但”)例:“门虽设而常关”(虽有门却常关闭,显避世态度)用法②:表并列(“且、又”)例:“载欣载奔”(“载……载……”=“又……又……”,强化喜悦)3.胡/奚(疑问代词,均表“为什么”)例:“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作用:以反问语气强化对“归乡必要性”的认知,暗含对世俗官场的否定。(三)象征意象词1.松菊语境:“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象征义:松树(挺拔不屈)、菊花(傲霜耐寒),代指陶渊明坚守的人格尊严与精神初心,乱世中未被玷污。2.三径语境:“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典故义:典出汉代蒋诩(归隐后辟三径待客),代指“隐士居所”,显归乡后的“隐士身份”。3.岫(xiù,山洞、山峦)语境:“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象征义:“云出岫”喻自然随性,“鸟知还”喻迷途知返,暗合陶渊明“归乡即归心”的心境。二、重要语法用法1.词类活用(意动/使动)(1)意动用法(“以……为乐/悦”)例:“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悦”=“以亲戚情话为悦”,“乐”=“以琴书为乐”)(2)使动用法(“使……愉悦”)例:“眄庭柯以怡颜”(“怡”=“使面容愉悦”,显田园生活的精神抚慰作用)2.古今异义(1)亲戚:古指“内外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妻族等)”,今指“直系亲属(父母、子女等)”例:“悦亲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位一体案例试题及答案
- 河南对口生理题库及答案
- 2026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库300道附参考答案(夺分金卷)
- 2026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题库300道及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2026年一级造价师之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考试题库500道及参考答案【基础题】
- 武汉四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6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风险管理考试题库500道及答案【全优】
- 二级会计考试试题及答案
- 淄博高二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6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之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题库带答案
- DB32T3916-2020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 AIoT系统开发(基于机器学习和Python深度学习)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 环境工程的工程伦理问题探讨
- 《小猴子下山》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 飞机维护的常见工具
- 我的家乡河北固安宣传介绍
- 钢轨和钢轨伤损 钢轨伤损的分类和形成原因
- 广告策划之大白兔奶糖
- 招标代理机构入围服务 投标方案(技术标)
- 07FK02防空地下室通风设备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