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题库——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趣味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请结合具体作品实例,论述“情景交融”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表现形态及其审美意蕴。要求:阐述“情景交融”的不同类型(如写景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并结合至少三位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诗人及其代表作进行分析,说明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方式。二、阅读以下《红楼梦》选段(或自行回忆相关情节),分析其中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法。>(选段示例:林黛玉进贾府初见贾宝玉,或宝玉神游太虚境等,此处留空或给出具体片段)请具体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环境烘托、前后对比、他人衬托等多种手段,塑造出人物(如林黛玉、贾宝玉或其他指定人物)的形象特征及其内在矛盾。要求:选取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手法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具体情节或细节进行阐述,说明这些手法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关系、暗示主题思想等方面的作用。三、以苏轼的词作为主要对象,探讨其词作在艺术风格上的多样性及其形成的原因。请结合具体词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分析其在题材选择、语言风格、表现手法、情感抒发等方面呈现出的不同面貌,并探讨其个人经历、时代背景、思想性格等因素如何影响了这种风格的多样性。四、“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歌重要的表现手法,常被视为《诗经》的艺术传统。请分别阐释“赋”、“比”、“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并各举一例说明其在古典诗歌创作中的作用。然后,选择一首你熟悉的、运用了“赋、比、兴”手法的诗歌,分析其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是如何相互结合,共同服务于诗歌的主题表达和意境营造的。五、王维的山水诗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独特的审美风貌。请分析王维山水诗的艺术表现特色,尤其是在“画境”与“诗情”的结合上。可以结合具体诗作,谈谈你如何理解其诗歌中所营造的意境氛围、运用的语言技巧(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白描等)、呈现的观察视角(如“空山”意象)以及这种艺术风格所体现的审美趣味(如禅意、隐逸情怀等)。试卷答案一、论述应包含以下要点:1.情景交融的定义与类型:阐释情景交融是指诗歌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互渗透、相互映衬,达到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区分不同类型:*写景抒情:以景物描写为主,其中蕴含作者的情感,如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借景抒情:为了抒发某种情感而选择特定的景物,使景物成为情感的载体,如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寒山、霜叶。*寓情于景:景物本身具有多义性,既能描绘客观景物,又能寄托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如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的秋景。2.实例分析(需结合具体诗句):*诗人一(如王维):分析其山水诗如何通过精确描绘自然景物(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营造宁静、空灵的意境,并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闲适或禅意(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强调其“画境”与“诗情”的结合。*诗人二(如杜甫):分析其诗歌(如《春望》或《登高》)中如何通过描绘战乱后的荒凉景象(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无边落木萧萧下”)来抒发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的漂泊感、悲凉感。强调景物描写如何强化情感表达。*诗人三(如李清照):分析其词作(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如何通过描绘残秋景象(如“满地黄花堆积”、“梧桐更兼细雨”)来渲染凄凉、愁苦的氛围,映衬出词人晚年孤寂、愁苦的心境。强调景物的烘托作用。3.审美意蕴:总结情景交融手法的审美效果,如使诗歌意境深远、含蓄蕴藉,富有感染力;深化主题,增强艺术表现力;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中天人合一、物我交融的思想。二、分析应包含以下要点:1.语言描写:*肖像语言:分析如何通过外貌、服饰等描写揭示人物身份、性格。例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初见贾宝玉,其“削肩细腰,凤眼颦腮”、“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描写,既符合大家闺秀身份,又显其清丽脱俗、敏感多思的性格。*动作语言:分析人物的动作、情态如何体现其性格特征或心理状态。例如,宝玉见了林黛玉便“忙来拜见”,其动作体现其纯真、尊重;黛玉“只略略一瞥”,动作体现其矜持、谨慎。*语言风格:分析人物的语言是否符合其身份、性格和所处环境。例如,黛玉语言常带尖刻、灵气,宝玉语言则显得痴傻、真率。2.行动描写(或结合心理描写、环境烘托等):*心理描写:分析如何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揭示人物内心世界。例如,通过人物的独白、心理活动暗示、他人对话侧面烘托等。分析宝玉对黛玉的欣赏、黛玉对宝玉的试探、两人之间的误会等情节,展现其复杂的心绪和情感。*环境烘托:分析周围环境对人物心境、性格的暗示或反衬。例如,贾府的富丽堂皇与人物内心的压抑形成对比;大观园的诗意环境与人物青春生命的美好形成呼应。*前后对比:分析同一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表现,展现其性格的复杂性和发展变化。例如,宝玉在富贵场中的叛逆与在困境中的真性情。*他人衬托:分析其他人物对主要人物形象的映衬作用。例如,通过薛宝钗的稳重、端庄来反衬宝玉的痴傻、叛逆,或通过丫鬟们的言行来侧面展现主子的性格。3.综合作用:总结各种手法如何协同作用,塑造出人物丰满、立体、富有深度的形象。强调这些手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也推动了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如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对真善美的追求等)。三、探讨应包含以下要点:1.苏轼词作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表现:*豪放雄浑: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分析其开阔的意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磅礴的气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对历史英雄的凭吊和对自身才情遭际的感慨,展现其雄浑壮阔的风格。*婉约细腻: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分析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优美的意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流畅的语言和旷达的胸襟。*旷达超逸:以《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例,分析其在逆境中保持从容、乐观的态度(“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体现其超然物外、旷达超逸的风格。*清丽淡雅:可结合其部分纪游词或田园词,分析其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淡泊宁静的特点。2.形成原因分析:*个人经历: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其人生经历的多变性和丰富性是其词作风格多样性的重要基础。顺境中可抒发建功立业的豪情,逆境中则能展现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时代背景:北宋社会相对安定,文化繁荣,市民阶层兴起,为苏轼创作不同风格的词提供了社会土壤。同时,宋代词体本身的多样性也为苏轼展现不同风格提供了形式支持。*思想性格:苏轼具有儒、释、道思想交融的复杂性格,既有入世的积极进取,也有出世的超然物化。这种旷达、中庸、乐观的性格使其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世界、体验情感,并表现在词作中。*语言功力:苏轼精通诗词文赋,语言驾驭能力强,无论是豪放还是婉约,都能运用自如,各具特色。四、阐释与实例应包含以下要点:1.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赋(铺陈排比):指直接铺陈叙事、描写景物或直抒胸臆。特征是直白、铺陈、写实。作用是交代事件、描绘景象、抒发情感。例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直接描写求偶场景。*比(比喻象征):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使表达形象生动、含蓄曲折。特征是形象性、联想性、含蓄性。作用是化抽象为具体,增强感染力,寄托寓意。例如,《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玉石的加工比喻君子的修养。*兴(托物起兴):指先言他物以引出所咏之词,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特征是联想性、引子作用、情景交融。作用是开启诗篇,奠定基调,沟通情景。例如,《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以蒹葭起兴,引出对意中人的思念。2.各举一例:*赋的例子:《诗经·小雅·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直接叙述采薇、思归、战事的原因。*比的例子:《诗经·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将贪婪的剥削者比作硕鼠。*兴的例子:《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对淑女的追求。3.结合具体诗歌分析(如《诗经·伐檀》或《诗经·硕鼠》):*赋的运用:分析诗歌中如何直接铺陈伐木、取火的场景,或叙述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行为。*比的运用:分析诗歌中如何将剥削者比作“鸟兽”,将不公的社会现实比作“可忍孰不可忍”,以增强批判力度。*兴的运用:分析诗歌开头是否以自然景物(如伐檀河)起兴,如何由景入情,引出对不公现象的揭露和讽刺。*三者结合:说明在许多《诗经》诗篇中,赋、比、兴常常结合使用。例如,《伐檀》既有对伐木过程的铺陈(赋),有将剥削者比作鸟兽(比),也有以河边景象起兴(兴),三者共同构成了诗歌深刻而生动的内容,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和现实主义精神。五、分析应包含以下要点:1.艺术表现特色(“诗中有画”)*意境营造:分析王维诗歌如何通过精确、传神的描写,营造出如诗如画的意境。例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营造了空寂、清幽、明净的山水意境。*语言技巧:*白描:运用简洁、朴实的语言勾勒景物,如“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动静结合:善于捕捉景物的动态与静态,使画面富有生机。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虚实相生:既有对实景的描绘,也有想象、联想的融入,拓展意境空间。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色彩运用:善于运用色彩渲染气氛,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中的“红”。*观察视角:分析其独特的观察角度,常取“眼不见为净”的视角,如“空山”,强调空灵、寂静之美,带有禅意。2.“画境”与“诗情”的结合*画境:指诗歌所描绘的如同绘画般的视觉形象和构图。*诗情:指诗歌所蕴含的情感、意趣、哲理。*结合分析:分析王维如何将画面的视觉美与诗的内在情韵、禅思融为一体。例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既有视觉上明净、和谐的山景画(画境),又蕴含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宁静之情(诗情),还带有超脱尘俗的禅意(诗情)。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胸骨骨折护理宣教
- 米哈游公司介绍
- 2025版胆结石常见症状解析及护理技巧
- 2025高中语文第2单元6.1记念刘和珍君试题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
- 护理健康教育培训教材
- 2025年美术招编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人工智能综合试题及答案
- 消防一机制两规程
- 2025年登高架设复审高处作业证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仓库安全培训试题及答案
-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6届高三联考卷(二)数学(含答案)
- SF-36健康调查量表(含excel版)
- 【课件】高一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
- GB/T 12152-2007锅炉用水和冷却水中油含量的测定
- 素材-单元7实践制作图书订购单
- 钢材技术规格书
- 第十一届广东省安全(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大全(汇总版)
- 雅马哈便携式电子琴KB-100说明书
- 配电房高压室安全操作规程
- 二十国集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中英对照)
- 小麦田杂草识别和防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