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图像题汇编解析版汇编及解析一、中考化学图像题汇编1.下列四个图像反映了对应实验过程中相关量的变化,其中不正确的是()A.在部分变质的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B.O2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曲线C.等质量的Mg粉和Fe粉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D.硫酸溶液稀释过程中pH的变化【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期末练习卷(带解析)【答案】B【解析】【详解】A.由于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中含有碳酸钠,而放入盐酸后先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故开始后在反应的过程中无气体产生,氢氧化钠反应完全后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直至反应结束气体质量不会变化,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所以该图像应该是一条下降的曲线,图像错误,符合题意;C.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故与稀盐酸反应时镁的反应速度要快一些(图像更陡一些),由于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所以同质量的镁要比铁生成的氢气要多,故最终镁的曲线应该在铁的上面,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于硫酸稀释时酸性会不断减弱,故其pH会不断增大,但不管怎样稀释溶液也不会呈中性,即溶液的pH只能无限的接近7,图像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镁在氧气中燃烧B.等质量的镁、铝分別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C.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D.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和氧气不可能同时过量,选项错误;B、镁比铝活泼,所以等质量的镁、铝与足量酸反应,镁反应需要时间短,但等质量的镁、铝和稀硫酸反应后铝生成的氢气多,选项错误;C、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速率,则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随着过氧化氢的加入,不断产生氧气,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选项正确;D、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硫酸铜和铁立即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固体质量增大,直至铁粉完全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再增加,即图像应从零点开始,选项错误,故选C。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是稀盐酸或者水【答案】C【解析】【详解】A、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开始加入碳酸钾与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当盐酸反应完后,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选项A不正确;B、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横坐标是一氧化碳的质量,纵坐标是固体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消耗的一氧化碳质量增加,固体氧化铁的质量不断减少,当氧化铁完全反应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但不为0,故选项B不正确;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在这个反应里,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故选项C正确;D、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横坐标是x溶液的质量,纵坐标是pH,随着x质量的增加,溶液的pH不断减小,一直减小到溶液的pH小于7,所以物质x是酸,不可能是水,故选项D不正确。故选:C。4.下面是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图形对应不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B.向含有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烧碱溶液至过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镁的活动性比锌强,每24份质量的镁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每65份的锌生成2份质量的氢气,等质量的镁粉和锌粉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镁比锌反应快,生成的氢气多,故A正确;B、向含有稀盐酸和硫酸铜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稀盐酸先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稀盐酸反应完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完全,沉淀的质量不变,故B正确;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溶液的质量增加,浓硫酸变稀后不具有吸水性,溶液质量不变,故C正确;D、向稀盐酸中不断滴加烧碱溶液至过量,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开始pH小于7,反应完全pH等于7,继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故D不正确。故选D。5.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BCD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向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混合液中加入锌粉将等质量金属Mg、Zn、Fe分别放入三份相同的稀硫酸中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CO2)逸出,夏天气温高更明显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向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完全分解,最终残余的液体是水,不是溶液,图像终点错误,A错误;锌首先与硝酸银反应(a→b),每65份质量的锌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溶液质量减小,b→c、c→d分别是锌与硝酸铜、锌与硝酸亚铁反应,每65份质量的锌分别置换出64份质量的铜和56份质量的铁,溶液质量都增大,不过后者变化更快,线的斜率更大,e点时硝酸亚铁已耗尽,溶液质量不再变化,B正确;将等质量金属Mg、Zn、Fe分别放入三份相同的稀硫酸中,据图像,锌和铁最终产生氢气质量相等,则参加反应的酸量相同,消耗的锌比铁多,故至少是铁有剩余,可是如果铁有剩余,则镁也应该有剩余,即镁和铁都应该将等量的酸耗尽,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才符合实际情况,C错误;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析出,夏天气温高现象更明显,其中“夏天气温高更明显”告诉我们温度高,析出二氧化碳更多更快,即压强相同,温度越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越小,D错误。故选B。6.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水B.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C.取两份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其中一份加入适量的MnO2D.取等质量的镁和铁,同时投入到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中【答案】C【解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溶液的pH只能无限接近7,不能小于7,故错误;B、向一定量NaOH和Ba(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故反应一开始就有硫酸钡沉淀生成,故错误;C、该反应中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正确;D、取等质量的镁和铁,同时投入到同浓度且足量的稀盐酸中,镁比铁活泼,故镁比铁反应快,生成氢气的质量镁大于铁,故错误。故选C。【点睛】等质量的金属与过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大小可以用下列公式比较:7.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实验现象及结果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A.电解水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C.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服用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治疗胃酸过多,胃液pH的变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电解水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错误;B、将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投入到盛足量同种稀硫酸的两个容器中,镁产生的氢气多,镁的金属活泼性强,镁反应的速率快;故选项正确;C、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催化剂(不加催化剂)制取氧气,两者产生氧气质量相等;故选项错误;D、胃液的主要成是盐酸,胃酸过多,pH<7,图像起点位置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B。8.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选项ABCD图像对应的变化关系实验过程向一定量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pH的变化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用红磷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时,在密闭容器中压强的变化分别向等质量且足量的Mg和Zn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氢气质量的变化A.A B.B C.C D.D【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稀释氢氧化钠溶液,其pH值会无限接近7,不会低于7,不符合题意;B、一定压强下,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不符合题意;C、用红磷测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因消耗氧气,最终密闭容器中压强应小于初始值,不符合题意;D、等质量的金属镁和锌,图像横坐标为时间,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锌强,故先反应,金属足量,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符合题意。故选D。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实验操作的是A.①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C.③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④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等质量的镁、铁分别加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镁与稀盐酸反应:,铁与稀盐酸反应:,镁比铁活泼,反应速率快,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相同质量的镁、铁与足量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但是最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一样,不符合题意;C、向一定体积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一开始,pH<7,随着反应的进行,pH逐渐增大至大于7,符合题意;D、某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由于溶液已经达到饱和,故硝酸钾不再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C。10.图所示的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恒温下,往一定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在等质量的镁、铁里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硫酸D.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锰元素质量不变,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变大,故错误;B、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硝酸钾会溶解,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当溶液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但开始溶质质量分数不为零,故错误;C、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铁小,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因此反应速率比铁大,每24份质量的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镁56份质量的铁产生2份质量的氢气,因此镁产生的氢气比铁多,故正确;D、浓硫酸长久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吸水,溶质质量分数逐渐变小,但不会变为0,故错误。故选:C。【点睛】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或化学反应或溶液组成等,多数考查物质质量、质量分数的变化,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11.下列反应或操作表示的曲线正确的是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B.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C.向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Mg、ZnD.向pH=11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混合固体总质量减少,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错误;B、向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变为饱和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先增大,饱和后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C、向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镁和锌都能产生氢气,盐酸的质量分数变小,镁的金属活泼性大于锌,镁反应的速率快,需要的时间少;故选项正确;D、向pH=11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pH值无限接近于7,但不能小于7;故选项错误;故选:C。12.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相符合的是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来源】湖南省邵阳市邵阳县2018届九年级初中毕业学业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一定量的锌粒中加入稀盐酸生成的氢气的量不能一直增加,选项A错误;B、向pH=3的溶液中加水,最终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7,选项B错误;C、一定量的镁条在密闭容器里与氧气反应,固体的质量增加,选项C错误;D、向含少量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钾溶液,碳酸钾先和稀盐酸反应,没有沉淀生成,反应一段时间后,稀盐酸反应完,碳酸钾和氯化钙反应,有沉淀生成,当氯化钙反应完后,沉淀的质量不再增加,选项D正确。故选D。13.下列图像与对应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来源】2015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湖南益阳卷)化学(带解析)【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详解】A、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锌粒,产生的氢气质量应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错误;B、向pH=1的溶液中加水,随着水量的增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就越小,酸性就越弱,PH就不断增大,但不会大于7,错误;C、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O2,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故反应后剩余的固体质量不可能变为0,错误;D、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加NaOH溶液,发生反应:CuSO4+2NaOH==Cu(OH)2↓+Na2SO4,故生成的沉淀质量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而不断增大,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变,正确,故选D1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用等体积、等浓度的双氧水制取氧气B.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烧碱溶液C.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不断滴加水D.向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足量锌粉和铁粉【答案】B【解析】【详解】A、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且有催化剂的需要时间短,A错误;B、向一定量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烧碱溶液,烧碱会先和稀硫酸反应,开始时不产生沉淀,待稀硫酸反应完后才与硫酸铜反应产生沉淀,至硫酸铜完全反应后,沉淀质量不再改变,B正确;C、向稀盐酸中滴加水,开始时溶液的pH小于7,随着水的加人,溶液的pH逐渐增大,但不会等于或大于7,C错误;D、锌、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锌比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与酸反应速率更快,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与足量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由酸决定,因此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15.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A. B. C. D.【来源】2017-2018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7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单元测试卷【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大,当加入一定量时会出现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而水的质量不增加的阶段而后继续增加;而反应的事实却是溶液中水会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而不断增加,选项A错误;B、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溶液中的氯化铝不断形成氢氧化铝沉淀,沉淀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反应后,随着氢氧化钠的滴加沉淀逐渐减少。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B正确;C、图中所示,溶液的pH逐渐变大,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溶液渐呈中性,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而使溶液逐渐呈碱性的反应事实,选项C正确;D、图中所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减少至完全消失,之后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滴加溶液中铝元素质量又逐渐增加,符合氯化铝先与氢氧化钠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然后沉淀氢氧化铝又和滴加的氢氧化钠生成可溶的NaAlO2的反应事实,选项D正确。故选A。【点睛】根据反应进程,分析反应对溶液组成的影响,结合图示该因素变化的曲线,判断曲线与反应事实是否相符。16.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C.③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D.④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答案】D【解析】【详解】A、①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反应前锰元素质量分数不变,反应中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增大,反应后不变,图像正确;B、②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生成氧气质量相等,有催化剂反应速率更快,图像正确;C、③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溶液的pH由大于7到等于7,再到小于7,图像正确;D、④向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至过量,稀盐酸、氯化钠和硝酸银都会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一开始就有白色沉淀生成,图像起点错误,不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进而确定正确的图像。17.现有以下曲线,与之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电解水一段时间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C.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D.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液中滴入水【来源】2019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详解】A.电解水时生成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而不是质量比,故错误;B.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是对氧气的量没有影响,故错误;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造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故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水后,溶液仍显碱性,即pH>7,故错误。故选:C。【点睛】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18.25°C时,向25.0mL质量分数为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B.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30%D.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Cl-【来源】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安丘市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D【解析】【详解】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点时,pH<7,说明盐酸未完全反应,故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Cl、HCl,不符合题意;B、b点所示的溶液,pH=7,溶液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不符合题意;C、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25mL时,pH=7,但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密度不一定相同,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不一定为30%,不符合题意;D、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a、b、c所示的溶液中溶质都有氯化钠,故都含有Na+、Cl-,符合题意。故选D。19.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xyANaOH溶液稀HCl(过量)B稀H2SO4Mg(适量)CCa(OH)2CO2(适量)D稀HClNaOH溶液(过量)A.A B.B C.C D.D【来源】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三月份网络质量监测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添加稀盐酸至过量。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pH大于7,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被消耗,溶液的碱性减弱,pH逐渐减小。当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盐酸,则稀盐酸过量,此时溶液显酸性,pH小于7。A错误;B、稀硫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与图像不符。B错误;C、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溶液的pH大于7。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的碱性逐渐减弱,则溶液的pH逐渐减小。且生成的水呈中性,pH等于7。C正确;D、稀盐酸溶液显酸性,pH小于7,与图像不符。D错误。故选C。20.小明测得碳酸钙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取适量该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测得溶液pH随加入碳酸钠溶液体积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段处溶液的质量增加B.AB段产生气泡,BC段产生沉淀C.B、C二点的溶液中的溶质相同D.CD段溶液显碱性是因为碳酸钠过量【来源】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船山实验中学中考模拟化学试题【答案】C【解析】【分析】碳酸钙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反应后的溶液pH为2,说明稀盐酸过量,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反应后溶液中溶质含有CaCl2和HCl,向其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会先与稀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这也是图像AB段发生的反应;B点时盐酸恰好反应完,此时溶液中溶质为CaCl2和NaCl,BC段发生CaCl2+Na2CO3=CaCO3+2NaCl,C点时氯化钙恰好反应完,溶液中只有氯化钠;CD段没有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造成过量。【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AB段发生Na2CO3+2HCl=2NaCl+H2O+CO2,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增加碳酸钠溶质和溶剂水的质量,同时跑出去气体CO2质量,根据反应方程式,增加的碳酸钠的质量要大于减少的二氧化碳质量(Na2CO3相对分子质量106,大于CO2相对分子质量44),再加上碳酸钠溶液中的溶剂水的质量,AB段处溶液质量会增加,故A不符合题意;B.根据以上分析,AB段发生Na2CO3+2HCl=2NaCl+H2O+CO2,所以有气泡产生;BC段发生CaCl2+Na2CO3=CaCO3+2NaCl,所以有白色沉淀碳酸钙产生,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根据以上分析,B点时碳酸钠与盐酸恰好反应完,此时溶液中溶质为CaCl2和NaCl,C点时碳酸钠与氯化钙恰好反应完,溶液中只有氯化钠,故C选项符合题意;D.CD段没有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继续加入碳酸钠溶液造成过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pH增大,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对图像的分析,透过图像分析反应的本质,要逐段图像进行分析,看清横纵坐标和拐点。21.某化学小组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的反应过程,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随滴加液体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B.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钾C.b点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D.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来源】山西省吕梁市石楼县罗村中学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下学期3月线上月考化学试题【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图中起点处pH值小于7,溶液呈酸性,说明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滴入稀硫酸中,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a点pH值小于7,硫酸有剩余,故a点所示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钾和硫酸,B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C、氢氧化钾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硫酸钾溶液呈中性,b点pH值等于7,表示稀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恰好完全反应,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c点pH值大于7,氢氧化钾过量,溶液呈碱性,向点c所示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22.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A.向等质量的Zn和Fe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B.向含有少量H2SO4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C.向接近饱和的NaNO3溶液中不断加入NaNO3晶体.D.向一定量的BaCl2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答案】A【解析】【详解】A、等分别向等质量的锌和铁中滴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当硫酸少量时,生成的气体由硫酸的量决定,所以开始二者放出气体一直相等,但由于硫酸过量,等质量的铁放出的气体大于锌放出的气体,现象与图像所示一致,故A正确;B、氢氧化钠与硫酸、硫酸铜均发生反应,但氢氧化钠与硫酸先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后反应,开始反应无现象,当第一个反应结束后才发生第二个反应,现象为产生沉淀,现象与图像所示不一致,故B错误;C、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晶体,很快就会达到饱和,不再溶解硝酸钠晶体,图像应为开始增加,饱和后溶液的质量不再增加,现象与图像所示不一致,故C错误;D、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氯化钡反应完时,沉淀的量不再增加,现象与图像所示不一致,故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23.如图是氯化铵和氯化钠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时,NaCl和两种物质各自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时,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C.时,向18g
NaCl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固体能全部溶解,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D.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t1℃时,NaCl和NH4C1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但是溶液的状态不能确定,所以所含溶质的质量分数不能确定,故A错误;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NH4Cl的溶解度大于NaCl的溶解度,故B正确;C、t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等于36g,所以向18gNaCl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固体刚好能全部溶解,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氯化铵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NH4Cl中含有少量NaCl,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NH4Cl,故D正确。故选:A。【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24.下列图像与变化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碱溶液加水稀 B.通电分解水 C.煅烧石灰石 D.石灰水变质【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向碱溶液加水稀释中不断加水稀释,溶液始终显碱性,pH不可能小于7,A图象与变化对应关系正确。B、通电分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为2:1,B图象与变化对应关系正确。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质量不断减少,至完全反应,质量不再发生改变,C图象与变化对应关系正确。D、石灰水中溶质氢氧化钙与空气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中溶质质量不断减少,溶液的质量也逐渐减少,当氢氧化钙完全反应时,溶液质量变为0,D图不正确;故选:D。2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要使丙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升温方法B.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C.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的方法提纯甲物质D.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要使丙物质接近饱和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用升温方法,故A正确;B、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B正确;C、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可用降温的方法提纯甲物质,故C正确;D、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D错误。故选:D。【点睛】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26.如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水,析出的晶体质量甲大于乙B.t2℃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以得到75g甲饱和溶液C.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一定大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D.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B【解析】【分析】由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详解】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水,没有确定蒸发水的质量多少,无法判断析出的晶体质量,故A不正确;B、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克,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可溶解,得到75g甲饱和溶液,故B正确;C、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t2℃饱和溶液中,甲的溶剂质量小于乙,从t2℃降温到t1℃时,溶剂质量不变,甲溶液中溶剂质量仍然小于乙溶液中溶剂质量,故C不正确;D、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都变成不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仍是原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即甲=乙,故D不正确。故选B【点睛】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升高到t2℃时,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均不变,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27.如图是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t1℃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2℃时,甲的溶解度比乙的溶解度小D.t2℃时,甲、乙两物质各20g可分别完全溶解在100g水中【答案】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音乐课京剧文化专题教学
- 企业安全生产月启动讲话稿范文
- 高中生物实验操作标准及评估
- 工程咨询合同模板
- 春节老街活动方案策划
- 小镇ktv活动策划方案
- 超市联名活动策划方案
- 北京航线营销方案
- 家具活动策划创意方案
- 施工总布置施工方案
- 202211六年级期中数学考试试卷(102份)
- 中建某公司项目部质量管理奖励与处罚条例
- GBZ/T(卫生) 201.5-2015放射治疗机房的辐射屏蔽规范第5部分:质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机房
- GB/T 13384-2008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 GA/T 167-2019法医学中毒尸体检验规范
- FZ/T 07019-2021针织印染面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第三章 第1节 水与水溶液 第1课时水的电离 课件 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 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 体检主要检查项目及临床意义共23张课件
- 中国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急诊治疗指南
- DB14-T 2498-2022检验检测机构人员技术档案管理指南-(高清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