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下列污染物中,属于二次大气污染物的是()A.二氧化硫(SO₂)B.臭氧(O₃)C.颗粒物(PM₁₀)D.氮氧化物(NOₓ)2.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主要取决于()A.粉尘比电阻B.气体流量C.电场电压D.集尘极面积3.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中,常用的还原剂是()A.NH₃B.COC.H₂SD.CH₄4.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中,对于浓度≤500mg/m³的低浓度废气,优先推荐的技术是()A.冷凝回收B.催化燃烧C.吸附-脱附+燃烧D.直接燃烧5.某燃煤锅炉烟气中,实测SO₂浓度为800mg/m³,氧含量为12%(基准氧含量为9%),则折算后的SO₂浓度为()A.600mg/m³B.900mg/m³C.1066mg/m³D.1200mg/m³6.袋式除尘器运行中,若出现出口粉尘浓度突然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A.清灰周期过长B.滤袋破损C.烟气温度过低D.入口风速过低7.下列关于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A.重点区域执行更严格的特别排放限值B.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23)规定SO₂排放限值为35mg/m³C.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标准(GB37822—2023)要求厂区内VOCs监控点浓度≤6mg/m³D.所有行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均需执行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8.大气中PM₂.₅的主要前体物是()A.二氧化碳(CO₂)和甲烷(CH₄)B.氮氧化物(NOₓ)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C.一氧化碳(CO)和氨气(NH₃)D.臭氧(O₃)和二氧化硫(SO₂)9.生物法处理VOCs废气的适用条件是()A.高浓度(>5000mg/m³)、易生物降解B.低浓度(<1000mg/m³)、易生物降解C.高浓度、难生物降解D.低浓度、难生物降解10.下列除尘设备中,对粒径<1μm的粉尘捕集效率最低的是()A.静电除尘器B.袋式除尘器C.旋风除尘器D.湿式除尘器11.某企业年排放NOₓ总量为1000吨,通过低氮燃烧技术改造后,排放系数降低40%,同时年燃煤量减少20%,则改造后NOₓ年排放量为()A.480吨B.500吨C.560吨D.600吨12.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核心目标是()A.降低单一城市的污染物浓度B.解决跨区域大气污染传输问题C.减少企业治理成本D.提高监测数据准确性13.下列关于大气污染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工业源是唯一的人为污染源B.机动车尾气属于面源污染C.餐饮油烟属于无组织排放源D.秸秆焚烧属于固定源污染14.活性炭吸附VOCs时,穿透曲线的“穿透点”是指()A.出口浓度达到进口浓度的5%B.出口浓度达到进口浓度的10%C.出口浓度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限值D.出口浓度达到排放标准限值15.下列技术中,不属于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的是()A.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同时降低SO₂、NOₓ、PM和CO₂)B.推广电动汽车(减少尾气NOₓ、VOCs和CO₂)C.工业炉窑改用天然气(减少SO₂、粉尘和CH₄)D.水泥厂安装袋式除尘器(仅减少PM排放)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大气污染物按存在状态分为气态污染物和__________污染物。2.袋式除尘器的滤料选择需考虑烟气的温度、湿度和__________。3.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主要副产物是__________。4.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22)中,PM₂.₅的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__________μg/m³。5.旋风除尘器的分割粒径(d₅₀)是指分级效率为__________的粉尘粒径。6.SCR脱硝催化剂的活性成分通常为__________(填一种金属氧化物)。7.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定义是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有机化合物。8.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核心是通过__________分配实现区域排放总量削减。9.电除尘器的伏安特性曲线反映了__________与电场电压的关系。10.生物滴滤塔处理VOCs时,微生物主要附着在__________表面。11.燃煤电厂超低排放要求NOₓ排放浓度≤__________mg/m³(基准氧含量6%)。12.大气中臭氧(O₃)的提供与NOₓ和__________的光化学反应密切相关。13.活性炭吸附饱和后,常用的再生方法有热再生、__________和化学再生。14.移动源大气污染控制的关键技术包括清洁燃料、__________和尾气后处理。15.大气污染扩散模式中,高斯模式适用于__________条件下的连续点源扩散。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影响其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2.比较石灰石-石膏法与氨法烟气脱硫技术的优缺点。3.分析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排放的主要来源及控制措施。4.说明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监测的区别及各自的作用。5.列举三种典型的PM₂.₅控制技术,并简述其作用机理。四、计算题(共20分)1.(8分)某钢铁厂烧结机烟气量为1.2×10⁶m³/h,入口粉尘浓度为8000mg/m³,采用“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两级除尘,电除尘器效率为98%,布袋除尘器效率为99.5%。计算:(1)两级除尘总效率;(2)出口粉尘浓度(mg/m³);(3)每日粉尘排放量(吨)。2.(6分)某燃煤锅炉燃用含硫量2.5%的原煤,年消耗量为50万吨,锅炉热效率85%,脱硫设施效率90%。已知煤的低位发热量为20000kJ/kg,标准煤折算系数为0.7143kgce/kg。计算:(1)理论SO₂产生量(吨/年);(2)SO₂排放浓度(mg/m³,基准氧含量9%,烟气量按5000m³/吨煤计算)。3.(6分)某涂装车间VOCs废气流量为10000m³/h,入口浓度为1200mg/m³,采用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组合工艺处理,吸附效率95%,催化燃烧效率98%。计算:(1)VOCs去除总量(kg/h);(2)若VOCs主要成分为甲苯(C₇H₈),计算每小时燃烧产生的CO₂量(kg)(甲苯分子量92,CO₂分子量44)。五、论述题(共25分)1.(12分)结合“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论述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面临的挑战与技术创新方向。2.(13分)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为例,分析区域大气污染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协同控制的具体策略。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A3.A4.C5.C6.B7.D8.B9.B10.C11.A12.B13.C14.A15.D二、填空题1.颗粒态2.腐蚀性3.二水合硫酸钙(或石膏)4.755.50%6.V₂O₅(或五氧化二钒)7.挥发性8.排污权9.电晕电流10.填料11.5012.VOCs13.蒸汽再生14.高效发动机15.中性层结三、简答题1.工作原理:利用滤料的筛分、惯性碰撞、扩散、静电吸附等作用捕集粉尘,形成的粉尘层进一步提高效率。影响因素:滤料材质(孔隙率、表面处理)、过滤风速(风速过高易穿透)、粉尘特性(粒径、比电阻)、清灰方式(周期、强度)。2.石灰石-石膏法:优点是技术成熟、脱硫效率高(>95%)、副产物可综合利用(石膏);缺点是系统复杂、耗水量大、易结垢。氨法:优点是脱硫效率高(>98%)、副产物为硫酸铵(化肥)、无废水排放;缺点是氨易逃逸(二次污染)、对设备腐蚀性强、氨源需稳定供应。3.主要来源:工业生产(设备泄漏、敞开液面)、储运(油品挥发)、建筑涂装(涂料溶剂挥发)、餐饮(油烟中的VOCs)。控制措施:源头替代(低VOCs涂料)、过程控制(密闭生产、负压收集)、末端治理(吸附、燃烧、生物处理)、监测监控(安装在线VOCs监测设备)。4.区别:环境质量监测对象是大气环境(如PM₂.₅、O₃浓度),反映整体污染水平;污染源监测对象是排放源(如烟囱、无组织排放口),评估达标情况。作用:环境质量监测为政策制定、公众健康预警提供依据;污染源监测为执法监管、企业治理提供数据支撑。5.(1)电袋复合除尘:前级电除尘捕集粗颗粒,后级布袋捕集细颗粒(<1μm);(2)湿式电除尘:通过荷电水雾捕集PM₂.₅,适用于高湿烟气;(3)脱硝协同控制:SCR脱硝减少NOₓ,抑制二次PM₂.₅(硝酸铵)提供;(4)VOCs治理:减少VOCs与NOₓ反应提供二次有机气溶胶(任选三种)。四、计算题1.(1)总效率η=1-(1-η₁)(1-η₂)=1-(1-0.98)(1-0.995)=1-0.02×0.005=0.9999(99.99%)(2)出口浓度C=C₀×(1-η)=8000×(1-0.9999)=0.8mg/m³(3)日排放量=烟气量×入口浓度×(1-η)×24h=1.2×10⁶×8000×10⁻⁶×(1-0.9999)×24=1.2×8×0.0001×24=0.02304吨2.(1)理论SO₂产生量=煤量×含硫量×2×(1-灰分中硫固定率),假设灰分固定率10%,则产生量=50×10⁴×2.5%×2×(1-0.1)=50×10⁴×0.025×2×0.9=22500吨(2)排放浓度=产生浓度×(1-脱硫效率)=(50×10⁴×2.5%×2×10⁶)/(50×10⁴×5000)×(1-0.9)=(2500×10⁶)/(2.5×10⁸)×0.1=1000×0.1=100mg/m³(注:实际计算需考虑基准氧含量折算,此处简化)3.(1)去除总量=入口浓度×流量×(1-吸附效率×(1-燃烧逃逸率))=1200×10000×10⁻⁶×[1-(1-0.95)(1-0.98)]=12×[1-0.05×0.02]=12×0.999=11.988kg/h≈12kg/h(2)燃烧的甲苯量=入口量×吸附效率×(1-燃烧逃逸率)=1200×10000×10⁻⁶×0.95×(1-0.02)=12×0.95×0.98=11.292kg/h甲苯燃烧反应:C₇H₈+9O₂→7CO₂+4H₂O,1mol甲苯提供7molCO₂CO₂量=11.292×10³g/92g/mol×7×44g/mol=(11292/92)×7×44≈122.74×308≈37800g≈37.8kg/h五、论述题1.挑战:(1)传统末端治理技术需与减碳协同(如燃煤电厂需同时控制CO₂和污染物);(2)非化石能源替代(如光伏、风电)带来的新型污染源(如光伏板生产废气);(3)工业过程减排(如水泥、钢铁的工艺改进)需平衡成本与环境效益。技术创新方向:(1)低碳燃烧技术(富氧燃烧、氢燃料替代);(2)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与污染物协同捕集(如膜分离同时脱除CO₂和SO₂);(3)新能源动力技术(电动重卡、氢燃料电池车替代燃油车);(4)生物基材料替代(低VOCs涂料、可降解包装减少VOCs排放);(5)智慧监测与调控(AI优化燃烧过程,降低污染物和CO₂排放)。2.区域污染特征:(1)复合型污染突出(PM₂.₅与O₃同步高值);(2)传输影响显著(冬季西北冷空气携带上游污染物输入);(3)工业结构偏重(钢铁、焦化、建材等高污染行业集中);(4)移动源贡献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排放NOₓ、PM)。协同控制策略:(1)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推动钢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