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组合桩施工方案_第1页
地基基础组合桩施工方案_第2页
地基基础组合桩施工方案_第3页
地基基础组合桩施工方案_第4页
地基基础组合桩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层建筑地基基础组合桩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城市核心区高层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00000平方米,地上28层,地下3层,建筑高度100米。结构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体系,基础设计采用组合桩基础形式,通过不同桩型的优化组合,解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地基承载问题。项目场地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周边建筑物密集,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环境受限,对桩基施工的精度和环保要求较高。二、地质条件分析(一)地层分布特征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地层自上而下分布为:素填土层:厚度0.5~1.5m,松散结构,含建筑垃圾及有机质,均匀性差,承载力特征值fak=80kPa。粉土层:厚度2.0~4.5m,中密状态,饱和,摇振反应中等,渗透系数1.2×10⁻³cm/s,fak=150kPa。粉砂层:厚度3.0~6.0m,稍密~中密,饱和,颗粒级配不良,含少量云母片,fak=180kPa。淤泥质土层:厚度5.0~8.0m,流塑状态,高压缩性,含腐殖质,fak=60kPa,为主要软弱夹层。中粗砂层:厚度2.5~4.0m,密实,饱和,含砾石约10%,fak=280kPa。砾砂层:厚度1.5~3.0m,密实,饱和,砾石含量30%~40%,粒径20~50mm,fak=350kPa。残积土层:厚度2.0~5.0m,硬塑状态,由花岗岩风化形成,含石英砂粒,fak=220kPa。微风化花岗岩:中风化~微风化,岩芯呈短柱状,饱和单轴抗压强度35MPa,为理想桩端持力层。(二)地下水情况场地地下水位埋深1.2~2.5m,属孔隙潜水类型,受大气降水补给,年变幅1.5m左右。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微腐蚀性,施工需采取防腐措施。三、组合桩设计方案(一)桩型组合设计针对场地地质特征,采用"长桩+短桩+复合地基"的三维组合体系:主受力桩:采用Φ800mm钻孔灌注桩,桩长35~40m,桩端进入微风化花岗岩≥1.5m,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3000kN,承担结构主要荷载,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C35,钢筋笼配置12Φ25主筋,Φ14@2000加劲箍,Φ8@100/200螺旋箍(桩顶5m加密)。复合地基桩:淤泥质土层采用Φ600mm水泥土搅拌桩,桩长12m,间距1.2m,梅花形布置,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80kN,水泥掺量15%。粉砂层采用Φ500mm高压旋喷桩,桩长9m,间距1.0m,三角形布置,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20kN,水灰比1.0~1.2。抗浮桩:地下室区域设置Φ500mm预应力管桩,桩长18m,进入砾砂层≥2m,单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500kN,采用AB型桩,壁厚125mm,混凝土强度等级C80。(二)桩位布置主受力桩按行列式布置,桩距2.5m×3.0m,总数320根;搅拌桩与旋喷桩形成格栅状复合地基,处理面积覆盖率75%;抗浮桩沿地下室周边及核心筒区域布置,间距2.0m,总数180根。桩顶设800mm厚钢筋混凝土筏板,筏板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P8。四、施工总体部署(一)施工分区将场地划分为A、B、C三个施工区,A区(塔楼区域)优先施工主受力桩,B区(裙房区域)同步施工复合地基,C区(地下室区域)滞后施工抗浮桩,各区设独立泥浆循环系统,避免交叉污染。(二)设备配置设备类型规格型号数量主要参数旋挖钻机XR3604台最大钻孔直径1.5m,钻深80m搅拌桩机SJB-II3台搅拌轴转速60r/min,最大桩长18m高压旋喷机XP-302台工作压力20~30MPa,流量80~100L/min静压桩机YZY-8002台最大压桩力8000kN泥浆处理机ZJ-2003台处理能力200m³/h,分离粒度20μm混凝土输送泵HBT803台理论输送量80m³/h,工作压力16MPa(三)施工流程场地平整→地下管线迁改→测量放线→A区灌注桩施工→B区搅拌桩/旋喷桩施工→桩基检测→褥垫层铺设→C区抗浮桩施工→筏板基础施工。总工期控制在150天,其中主受力桩施工60天,复合地基处理45天,抗浮桩施工30天,检测及衔接15天。五、关键施工工艺(一)钻孔灌注桩施工护筒埋设:采用Φ900mm钢护筒,壁厚10mm,高度2.5m,人工挖孔埋设,底部进入粉土层≥0.5m,四周回填黏土分层夯实,护筒中心偏差≤50mm,垂直度偏差≤1%。泥浆制备:采用膨润土(掺量8%)+纯碱(掺量0.5%)+CMC(掺量0.05%)制备优质泥浆,在粉砂层控制泥浆比重1.2~1.3,黏度22~25s,含砂率≤4%;在基岩段调整比重至1.1~1.2,黏度18~22s。成孔工艺:旋挖钻机采用"干式钻进+泥浆护壁"组合工艺,粉土层用短螺旋钻头,进尺速度1.0~1.5m/min;基岩段用牙轮钻头,进尺速度0.3~0.5m/min。终孔后孔底沉渣≤50mm,孔垂直度偏差≤0.5%桩长。钢筋笼制作安装:主筋采用直螺纹连接,接头错开35d,同一截面接头率≤50%。钢筋笼分节制作,长度9~12m,吊装采用双吊点起吊,入孔时对准孔位缓慢下放,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顶标高误差控制在±50mm内,采用4根Φ20吊筋固定。混凝土灌注:采用导管法水下灌注,导管直径Φ250mm,壁厚8mm,使用前进行水密性试验(压力0.6MPa,持压30min无渗漏)。首灌混凝土量≥2.5m³,确保导管埋深≥1.0m,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控制在2~6m,提拔速度≤0.5m/min,桩顶超灌高度1.0m,混凝土坍落度180~220mm。(二)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桩机定位:采用GPS定位系统,桩位偏差≤50mm,桩机垂直度偏差≤1%。钻进搅拌:采用"四搅两喷"工艺,下沉速度0.8~1.0m/min,提升速度0.5~0.8m/min,喷浆压力0.4~0.6MPa。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15%,水灰比0.5~0.6,每米桩体水泥用量≥180kg。质量控制:在桩顶1.0m范围内重复搅拌3次,确保桩头质量;施工过程中因故停浆,需在恢复施工前向下搭接0.5m重新喷浆;相邻桩施工间隔≤24h,避免出现冷缝。(三)高压旋喷桩施工钻孔定位:采用地质钻机先导钻孔,孔径Φ130mm,孔深超过设计桩底0.5m,垂直度偏差≤1%。旋喷作业:采用三重管法,水压力30MPa,气流压力0.7MPa,水泥浆压力2.5MPa,水灰比1.0~1.2,提升速度15~20cm/min,旋转速度20~25r/min。水泥采用P·O42.5R级水泥,掺加3%早强剂,每米桩体水泥用量≥250kg。冒浆处理:冒浆量控制在20%~30%,超过30%时降低提升速度,不足20%时提高喷射压力;冒浆经沉淀处理后可循环使用。六、质量控制体系(一)原材料控制钢筋:HRB400E级钢筋进场需提供出厂合格证及力学性能报告,按60t为一批次进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及冷弯试验,见证取样送检合格率100%。水泥:P·O42.5级水泥按200t为一批次检验安定性、凝结时间及抗压强度,搅拌桩用水泥需额外检测细度(80μm筛余≤10%)。砂石:粗骨料采用5~31.5mm连续级配碎石,含泥量≤1%;细骨料采用中砂,含泥量≤3%,云母含量≤2%,每400m³为一批次检测颗粒级配及表观密度。外加剂:粉煤灰需检验烧失量(≤8%)及需水量比(≤105%),减水剂检验减水率(≥20%)及抗压强度比(≥90%)。(二)施工过程控制测量控制:建立三级复核制度,采用全站仪进行桩位放样,误差≤10mm;使用测斜仪监控成孔垂直度,每5m测一次,发现偏差及时调整。成孔质量:灌注桩终孔后采用超声波孔壁检测仪检测孔径、孔形,确保桩径偏差±50mm,孔底沉渣采用沉渣仪检测,端承桩≤50mm。混凝土施工:采用商品混凝土,每车检测坍落度,偏差±20mm;每根桩留置2组混凝土试块(标养+同条件),28d抗压强度≥设计值1.15倍。桩身完整性: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全部桩数的100%,声波透射法检测30%,钻芯法检测5%(重点检测桩底沉渣及混凝土强度)。(三)验收标准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桩位偏差单排桩≤100mm,群桩≤150mm全站仪测量桩顶标高±50mm水准仪测量桩身垂直度≤0.5%桩长测斜仪检测混凝土强度≥设计强度等级试块抗压试验单桩承载力≥设计特征值静载试验七、安全文明施工(一)安全管理措施危险源辨识:识别重大危险源12项,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制定专项防控措施。设备安全:桩机安装验收合格率100%,设置防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10Ω),每台设备配备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30mA,动作时间≤0.1s)。高空作业:2m以上作业搭设操作平台,设置防护栏杆(高度1.2m),作业人员佩戴双钩安全带,严禁酒后上岗。基坑支护:人工挖孔桩孔壁采用C20混凝土护壁,厚度100mm,每节高度1.0m,上下节搭接50mm,孔口设1.2m高防护栏。(二)环保措施泥浆处理:设置三级沉淀池(总容积500m³),泥浆经处理后循环使用,废浆采用密闭罐车外运至指定消纳场,严禁随意排放。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设备,夜间施工(22:00~6:00)噪声≤55dB,设置隔声屏障,对高噪声设备采取减振措施。扬尘防治:场地主要道路硬化(200mm厚C20混凝土),出入口设洗车平台(高压水枪+三级沉淀池),裸土覆盖防尘网(2000目),PM10浓度≤0.5mg/m³。(三)应急管理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包括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等事故处理程序,配备应急物资(急救箱、担架、灭火器等),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提高处置能力。八、施工监测(一)监测内容桩顶沉降:在筏板基础施工完成后设置沉降观测点,共24个,初始值观测3次,结构施工阶段每3层观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3个月一次,第二年每6个月一次,直至沉降稳定(连续3个月沉降量≤0.1mm/月)。水平位移:在场地周边设置12个测斜孔,深度20m,采用测斜仪监测基坑边坡及桩体水平位移,预警值25mm,报警值35mm。孔隙水压力:在淤泥质土层埋设8个孔隙水压力计,监测施工期间孔隙水压力变化,控制加载速率,避免超孔隙水压力过大导致土体失稳。(二)数据分析建立监测数据台账,采用回归分析预测沉降趋势,当出现以下情况时立即停工处理:单日沉降量超过5mm或累计沉降超过50mm;水平位移速率超过3mm/d;桩体完整性检测发现Ⅲ类及以上缺陷桩比例超过5%。九、工期保障措施资源保障:提前储备30天用量的钢筋、水泥等主要材料,与供应商签订应急供货协议;设备备用率150%,关键设备(如旋挖钻机)配备备用机组。进度计划: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四级进度计划(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延误超过3天立即采取赶工措施(增加设备或延长作业时间)。技术优化:灌注桩采用"跳打施工"减少相互干扰,复合地基桩采用多机组平行作业,关键线路工期压缩10%~15%。资金保障:设立专项工程资金,确保每月工程款及时支付,避免因资金问题影响材料采购和设备租赁。十、结论与建议本组合桩施工方案通过多种桩型的优化组合,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地基承载问题,具有以下技术优势:主受力桩深入微风化花岗岩,确保足够承载力;复合地基桩处理软弱夹层,减少地基变形;抗浮桩平衡地下水浮力,形成三维受力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