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辅路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城市辅路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城市辅路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城市辅路施工方案设计_第4页
城市辅路施工方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辅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一、施工准备阶段(一)技术准备组织技术团队进行施工图会审,重点核查路基横断面尺寸、路面结构层厚度、排水系统走向等关键参数。针对现状道路与新建辅路的衔接部位,绘制三维节点详图,明确台阶式搭接的具体参数,台阶高度不超过30cm,宽度不小于1m。编制《施工技术交底手册》,包含路基压实度标准,路床顶压实度不低于96%,沥青混合料摊铺温度控制在160-180℃等关键控制指标。采用全站仪建立二级导线控制网,每50m设置一个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按三等水准测量标准布设。在道路两侧设置永久性控制桩,采用混凝土包封保护。施工前完成中线放样及边线测设,每隔10m设置里程桩,并在路肩外侧2m处设置边坡坡率指示牌,坡率按1:1.5控制。(二)现场准备清除施工范围内的杂草、树根及建筑垃圾,表层30cm种植土集中堆放用于后期绿化恢复。对路基范围内的软弱土层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材料采用级配碎石,分层碾压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压实度不低于94%。施工临时设施布置遵循"三区分离"原则,划分材料堆放区、加工区和办公区。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设置在距离施工路段1km范围内,采用封闭式拌合楼,配备自动计量系统。沥青混合料采用商品沥青,运输车辆需覆盖篷布保温。(三)材料准备路基填料选用级配良好的碎石土,最大粒径不超过150mm,有机质含量不大于5%。水泥采用P.O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3h,终凝时间≥6h。沥青采用70号A级道路石油沥青,针入度(25℃)60-80(0.1mm),延度(15℃)≥100cm。所有原材料进场前需进行检验,水泥、沥青等主要材料每批次抽样检测,碎石、砂等集料每5000m³检测一次。建立材料台账,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二、主要施工工艺(一)路基工程基底处理清除地表植被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不低于90%。对于路基范围内的坑穴,采用级配碎石分层回填夯实。横向坡度大于1:5的斜坡地段,开挖宽度不小于1m的台阶,台阶向内倾斜2%-4%。路基填筑采用水平分层填筑法,每层松铺厚度控制在30cm以内。使用20t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速度不超过4km/h,碾压次数不少于6遍。碾压方向由低到高,由边到中,轮迹重叠宽度不小于1/3轮宽。路基排水路基两侧设置边沟,断面尺寸为60cm×80cm(宽×深),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每隔50m设置一道横向排水管,管径50cm,采用钢筋混凝土管,管底坡度不小于0.3%。(二)基层施工级配碎石底基层采用厂拌法施工,碎石级配符合设计要求,最大粒径不超过37.5mm。摊铺机连续摊铺,松铺系数1.25-1.30,碾压采用18t压路机,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压实度不低于9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水泥剂量按5%控制,拌合用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0.5%-1%。采用沥青摊铺机连续摊铺,厚度20cm,分两层施工。碾压完成后及时覆盖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d,养生期间禁止车辆通行。(三)面层施工透层与粘层基层养生结束后喷洒透层油,用量1.0-1.2L/m²,采用乳化沥青PC-2型。面层施工前在基层表面喷洒粘层油,用量0.3-0.5L/m²,采用快裂型乳化沥青PCR。沥青混合料面层沥青混合料采用间歇式拌合楼拌制,拌合温度控制在160-180℃,出场温度不低于150℃。摊铺机摊铺速度控制在2-3m/min,采用梯队作业时,两幅搭接宽度5-10cm。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初压温度不低于140℃,终压温度不低于80℃。水泥混凝土面层模板采用钢模板,高度与路面厚度一致,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100-140mm,采用三辊轴摊铺机整平,真空脱水后覆盖薄膜养生。切缝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30%时进行,缝深为板厚的1/4-1/5,填缝采用聚氨酯密封胶。(四)附属工程路缘石安装采用C30预制混凝土路缘石,安砌前挂线找平,缝宽5mm,采用M10水泥砂浆勾缝。后背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厚度15cm。人行道施工基层采用10cm厚C15混凝土,面层采用6cm厚透水砖,铺设前洒水湿润基层,采用干硬性水泥砂浆找平,缝宽3mm,用细砂填缝。交通设施交通标志基础采用C25混凝土浇筑,标志板采用铝合金材料,反光膜等级为IV类。路面标线采用热熔型涂料,厚度1.8mm,玻璃珠含量18%-25%。三、交通疏导方案(一)总体交通组织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的交通组织方式,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封闭道路南侧3m宽范围,北侧保留3.5m宽临时通道,设置隔离墩分隔交通。第二阶段:南侧基层施工完成后开放交通,封闭北侧施工,南侧保留3.5m宽通道。第三阶段:两侧基层施工完成后,全幅施工面层,采用夜间分段摊铺,次日开放交通。(二)交通设施设置施工区域隔离采用2.5m高彩钢板围挡,底部设置50cm高砖砌挡墙,围挡每2m设置一道钢立柱,基础采用C15混凝土浇筑。围挡顶部安装警示灯,间距5m,夜间开启。交通标志布置施工路段上游500m设置"前方施工"警告标志,300m设置"限速40km/h"标志,100m设置"车道变窄"标志。临时通道入口处设置"减速让行"标志,配备爆闪灯。临时通道维护临时通道采用20cm厚C30混凝土浇筑,表面拉毛处理。通道两侧设置路缘石,高度15cm,每隔20m设置排水孔。配备2名交通协管员,高峰期(7:00-9:00,17:00-19:00)现场指挥交通。(三)特殊情况处理交通拥堵应对在施工路段两端设置交通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车流量。当拥堵超过30min时,启动应急疏导预案,开放中央分隔带临时开口,引导车辆借道通行。恶劣天气措施暴雨天气暂停路基施工,对已开挖路段设置临时排水沟,防止雨水浸泡路基。大雾天气能见度低于100m时,封闭施工路段,开启雾灯和警示灯,派专人引导车辆绕行。四、质量验收标准(一)路基工程验收主控项目压实度:路床顶面≥96%,下路床≥96%,上路堤≥94%,下路堤≥93%弯沉值:路床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230(0.01mm)中线偏位:≤50mm一般项目平整度:≤15mm/3m直尺纵断高程:±20mm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横坡:±0.3%(二)基层验收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压实度:≥98%7d无侧限抗压强度:3.0-4.0MPa厚度:-10mm,+20mm级配碎石底基层压实度:≥96%平整度:≤15mm/3m直尺厚度:-15mm,+25mm(三)面层验收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96%(马歇尔试验密度)厚度:-5mm,+10mm平整度:σ≤1.2mm(连续式平整度仪)水泥混凝土面层弯拉强度:≥4.5MPa厚度:-5mm,+10mm抗滑构造深度:≥0.5mm(四)验收程序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工程师按10%比例抽样复查,关键项目合格率100%,一般项目合格率≥90%为合格。验收资料包括:原材料检验报告、施工记录、试验报告等,归档资料需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规范》GB/T50328-2014要求。五、安全环保措施(一)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培训施工人员进场前进行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每日开工前召开安全技术交底会,针对当日施工内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施工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高处作业搭设脚手架,高度超过2m设置安全网。施工用电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配置。应急预案编制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器材,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针对坍塌、高处坠落等常见事故类型,制定专项应急处置措施。(二)环境保护扬尘控制施工便道每日洒水不少于4次,出入口设置洗车平台,车辆冲洗干净后方可出场。水泥稳定碎石拌合站安装PM10在线监测设备,超标时启动雾炮降尘。噪声防治夜间施工(22:00-6:00)需办理夜间施工许可,噪声源设备设置隔音罩,敏感区域设置声屏障,确保边界噪声符合《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水土保持施工废水经三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油料库房设置防渗池,防止油料泄漏污染土壤。弃土场采取挡渣墙+截排水沟+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措施。(三)文明施工施工现场设置"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和施工现场总平面图。材料堆放整齐,标牌清晰,注明材料名称、规格、产地、检验状态等信息。六、施工进度计划(一)工期安排本工程总工期为180d,具体进度计划如下:施工准备阶段:15d路基工程:45d基层工程:30d面层工程:30d附属工程:30d验收及清理:30d(二)进度保证措施资源保障投入2套路基施工设备,3台摊铺机,确保各工序平行作业。高峰期施工人员不少于120人,实行两班制连续施工。进度控制采用Project软件编制进度计划,每周召开进度协调会,滞后工序及时采取赶工措施。关键线路为:路基处理→基层施工→面层施工,确保关键工序工期。季节性施工雨季施工做好排水措施,路基碾压避开雨天,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安排在无雨时段。冬季施工沥青面层时,确保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提高10-20℃,碾压温度不低于规范要求。七、质量保证体系(一)组织保证成立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质量管理小组,设置专职质量工程师3名,各施工班组配备兼职质量员。建立"三检制"质量管理制度,即自检、互检、交接检,未经检验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二)制度保证实行质量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质量职责,与绩效考核挂钩。原材料进场检验制度,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隐蔽工程验收制度,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可隐蔽。(三)技术保证采用BIM技术进行施工全过程管理,建立三维模型指导施工。对关键工序进行技术交底,留存影像资料。推行"首件认可制",每个分项工程首件施工完成后,组织验收评估,优化施工参数后方可大面积施工。(四)监测保证路基施工采用沉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