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蓝田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蓝田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蓝田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蓝田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蓝田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蓝田县2026届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A.筷子好像在水面处“折断”B.放大镜把文字放大C.桥在水中形成“倒影”D.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2.小华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一半路程步行,一半路程骑自行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得()A.小华步行的速度为90m/min B.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1800mC.小华骑车的速度为360m/s 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骑自行车3.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A.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B.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4.自然及生活中许多光现象都是由于光不同的传播特点而形成。下面光现象与海市蜃楼成因相同的是()A.杯弓蛇影 B.雨后彩虹 C.镜花水月 D.凿壁借光5.如图所示物体A、B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对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受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②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为F③物体B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的作用④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为FA.只有②③正确 B.只有①②正确C.只有①④正确 D.①②③④都正确6.如图所示,一束光在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恰好照在光屏的A处.若要让反射光照在光屏的B处,下列方法中可行的是()A.只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B.只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C.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D.只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7.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时,在闭合开关前,应把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调到最大,这时滑片P的位置在如图所示的各图中,正确的是()A.B.C.D.8.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谈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流水 D.河岸9.短跑运动员跑步的速度是36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10.下列现象表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灰尘四起B.花香满园C.雪花飘飘D.黄沙扑面11.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12.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B.山在水中形成“倒影”C.手在屏上形成“手影” D.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13.关于电压、电流和电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不论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只要它们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B.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C.电路中有电流时,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D.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大小没有关系14.泡沫钢是含有丰富气孔的钢材料,可作为防弹服的内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已知钢的密度为7.9×103kg/m3,一块质量为0.79kg,边长为1dm的正方体泡沫钢,孔隙度是()A.1%B.10%C.90%D.99%15.下列物理量的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A.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km/h 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cmC.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为70℃ D.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5s16.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在校园周围植树 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17.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月亮 B.黑板 C.篮球 D.太阳18.甲、乙两个质地均匀的实心正方体边长分别为10cm和5cm,用同一台电子秤测量它们的质量分别为和,则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为()A.1:4 B.1:2 C.1:1 D.4:119.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B.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C.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D.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Hz的声20.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是()A.潭清疑水浅B.铅笔弯折C.借助透镜观察D.手影游戏21.小明学习了物理之后对生活中的现象非常感兴趣,他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数据,不符合实际的是()A.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B.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约65次左右C.校运会百米赛跑,冠军同学平均速度可15m/sD.一位中学生身高约1.6m22.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离墙更近些),在墙上能看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23.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4.汽车尾灯内的示宽灯和刹车灯有时需要各自独立工作,有时需要同时工作.下列电路图符合要求的是A. B.C. D.25.下列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汽化现象B.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华现象C.夏天的清晨,蜻蜓身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D.用铁水浇铸车轮是熔化现象26.下列事例中,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铁块压成铁片 B.水凝固成冰C.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 D.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27.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均不变,R0为定值电阻,R为最大阻值已知的滑动变阻器,利用下列电路图能够测出待测电阻Rx阻值的是A. B.C. D.28.晋朝的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认为云朵向西运动,月亮向东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山、地面 B.月亮、地面C.山、云朵 D.江水、山29.使用弹簧利力计测量重力的过程中,有如下操作:①把待测物体挂在挂钩上;②轻轻来回拉动几次挂钩;③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分度值;④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位置;⑤待指针稳定后读数;⑥估计待测物体重力。上述操作正确的是顺序是()A.④⑥①②③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⑥③④②①⑤ D.⑥①③②④⑤30.一个人沿马路边经过某一盏路灯,在走路过程中,路灯照射到人身上时,影子长短在变化,其变化的情况是A.逐渐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

C.逐渐变短

D.先变长,后变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如图是某办公室所用打印纸外包装上的参数,其中“面密度”表示每张打印纸每平方米的质量是70g。由参数可知一张纸的厚度_____mm(忽略外包装厚度),打印纸的密度为_____kg/m3。32.俗话说“水涨船高”,“水涨”是以_____为参照物的。根据下图1中轮船和码头上的红旗飘扬,可以判定轮船是_____(选填“①②③④”);①靠近码头②可能静止③远离码头④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如图2中某乘客的机械秒表的读数是_____。33.如图所示为一些介质中的声速。由表可知: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的_______(选填“大”或“小”)。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_______有关,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物质状态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关系。34.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下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_____作用.(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_____.35.如图是在我市某工厂的噪声监测仪,该仪器是用来监测声音____(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大小的,仪器显示“噪声89分贝,请注意使用耳塞”,使用耳塞是采取_____(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式减轻噪声对人的影响。如果学校外的噪声对上课造成影响,请你用一种合理的方法来消除或减小该噪声对你们的影响:_______。36.如图所示为一支体温计,它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它的示数为________。37.校园内安装了许多监控探头,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透镜,它能成倒立、缩小的_____像.38.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在森林中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圆形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39.某课外活动小组测某种液体的密度,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如图所示,此时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节使横梁平衡,调节平衡后,先用天平测出盖上盖子的空玻璃质量为28g,然后装满水并盖上盖子,测出总质量为78g,把水倒掉将玻璃瓶内外擦干,再装满待测液体并盖上盖子,测出总质量为68.5g,则被测液体密度为_______kg/m1.(ρ水=1.0×101kg/m1)40.家中的电视机遥控器是靠______来实现对电视机遥控的;冬天我们要勤晒被子,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可以通过太阳光中的______杀菌.(选填“红外线”、“可见光”或“紫外线”)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2题,15分)41.某小组测量一种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1)水平放置的天平如图甲所示,首先将游码拨至_____,此时发现指针如图乙中所示,为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左”或“右”)端调;(2)将被测固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添加砝码并拨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质量、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固体的质量是_____;(3)将被测固体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如图丁所示,则固体的体积是_____cm3;(4)这种固体的密度是_____kg/m3。4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请完成实验探究。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14013.3230153202041530510光屏上没有像68光屏上没有像(1)如图甲,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将三者中心调至_____。(2)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凸透镜成像实验,所得数据如表中所示。(3)由表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如图乙,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图中_____处能观察到烛焰的像。(5)如图丙,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眼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2题,20分)43.某花岗岩雕塑的质量为48千克,已知这种花岗岩的密度为2.4×101千克/米1.①求雕塑的体积V.②现用蜡复制该雕塑,复制品的质量为18千克,求蜡的密度ρ蜡.44.如图所示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是20Ω,闭合开关S,电流表A1的示数为0.3A,电流表A的示数为0.5A,求:(1)电源电压;(2)电阻R2的电功率.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题,45分)1、C【详解】A.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故A不符合题意;B.用放大镜看文字时,文字变大了,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鸽子在沙滩上形成影子是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A【详解】A.由图象可知,因为OA段斜率大于AB段,所以OA段是骑行,AB段是步行,小华在AB段的速度所以小华的步行速度为90m/min,故A选项符合题意;B.从图中可看出小华家到学校的路程为3600m,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在AB段的速度所以骑行的速度6m/s,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D.小华在图中AB段的是步行,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3、B【详解】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还有用力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做广播操时,操场上各年级的同学们听到声音的强弱不同,这主要是因为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正确选B.4、B【详解】海市蜃楼是一种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是由于光在密度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引起的;A.杯弓蛇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解成各种彩色光,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凿壁借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5、D【详解】A、B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说明两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1)以A为研究对象,由于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在水平方向上合力为零,A受到向右的拉力F,则A必然要受到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也为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A对B的摩擦力向右,大小也为F,故①②正确;(2)以B为研究对象,水平方向上受到A对B的摩擦力与地面对B的摩擦力,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地面对B的摩擦力向左,大小也为F,故③④正确;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6、C【解析】若将光屏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由图中光的反射光线知光斑向左移动,不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水平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因入射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个光斑不移动,不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顺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此时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随着增大,光斑向右移动,可能光斑移动到B处,符合题意,若将平面镜绕入射点O逆时针转过一定角度(<90°),入射角减小,反射角也随之减小,光斑向左移动,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7、A【详解】A.跟据两个接线柱可以判断,此时滑片P左边的电阻丝接入电路,故该图中的所有电阻丝都接入了电路,故A正确;B.跟据两个接线柱可以看出,该图中仍是滑片P左边的部分接入电路,由于其左边没有电阻丝,故此时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故B错误;C.跟据两个接线柱可以看出,该图中仍是滑片P左边的部分接入电路,由于其左边只有一部分电阻丝,故此时其接入电路的阻值较小,故C错误;D.跟据两个接线柱可以看出,该图中是滑片P右边的部分接入电路,由于其右边没有电阻丝,故此时其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小,故D错误。故选A。8、B【详解】A.山若以山本身为参照物,那它只能是静止的,而且一般是不能选研究对象为参照物,故A不符合题意;B.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B符合题意;C.以流水为参照物,山与流水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山是运动的,但是船不知道是顺流还逆流,所以以流水为参照物,无法判断山是向前还是向后,故C不符合题意;D.以河岸为参照物,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山是静止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详解】短跑运动员的速度是36km/h,羚羊奔跑速度是,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所以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运动员、汽车、羚羊;故选C。10、B【分析】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详解】分子运动是看不见的,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灰尘、雪花、黄沙这些都是物体,它们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花香满园,是气体分子的扩散,说明了分子的运动,故选B.掌握扩散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结果,以及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C【详解】因为平面镜成像是与实物大小大相等,左右颠倒的,所以实物的左手就是镜中的右手,实物的右手向右移动笔在镜中成像就是左手向左移动.12、C【详解】A.在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折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山在水中形成“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雨后天空出现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B【详解】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故无论正电荷还是负电荷的定向移动都能形成电流,故A不符合题意;B.电路两端有电压,且电路是通路,电路中才有电流,故B符合题意;C.电压是使电路形成电流的原因,故电路中有电流,电路两端就一定有电压,故C不符合题意;D.导体的电阻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而与它两端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4、C【分析】利用求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再求出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二者之差为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详解】由ρ=得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V钢==1×10−4m3=100cm3,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V=(1dm)3=1000cm3,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V孔=V−V钢=1000cm3−100cm3=900cm3,孔隙度为:×100%=90%.故选C.利用ρ=求正方体泡沫钢中钢的体积,再求出正方体泡沫钢的体积,二者之差为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孔隙度是指泡沫钢中所有气孔的体积与泡沫钢总体积之比.15、B【详解】A.人正常步行速度约为1.1m/s,即3.96km/h,A项不合题意;B.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8dm,即18cm,选项B符合题意;C.人体一般情况下的体温是37℃左右,而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略高于体温,约是40℃,不会达到70℃,C项不合题意;D.一般情况下,1min内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约是75次,那么一次的跳动时间约是1s,D项不合题意。故选B。16、A【详解】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故选A.17、D【详解】ABC.月亮、黑板、篮球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BC不符合题意;D.太阳自身能够发光,所以太阳是光源,故D符合题意。故选D。18、A【详解】甲、乙两正方体的密度之比为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D【详解】A.超声波是声音振动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音,故A错误;B.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故B错误;C.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故C错误;D.次声波是声音振动频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故D正确。故选D。20、D【详解】A.“潭清疑水浅”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故A项不符合题意;B.水中笔上反射的光线是从水中斜着射向空气中,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看时,看到的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形成的笔的虚像,比笔的实际位置较水面要浅些,所以感觉水中的笔向上折断了,故B项不符合题意;C.借助透镜观察时利用了放大镜成像的原理,放大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C项不符合题意;D.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所以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故D项符合题意。21、C【详解】A.人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发高烧时人体温度可达40℃,故A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65次左右,故B符合实际;C.世界百米赛跑冠军的平均速度可达10m/s左右,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8m/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中学生身高接近成年人,大约是1.5m-1.7m,故D符合实际。故选C。22、A【解析】手持一个凸透镜在室内的白墙和窗户之间移动,“窗户”是物体,“白墙”是光屏.且物距大于像距,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墙上能看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23、C【详解】图①中光线在视网膜前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表示的是近视眼;图②中光线在视网膜后方会聚,表示成像落在视网膜后方,因此表示的是远视眼;图③中凸透镜表示远视眼的矫正;图④中凹透镜表示近视眼的矫正。因此,近视眼成像情况及矫正方法正确的分别是①④,故选C。24、D【详解】由题目知,两灯既要满足可各自独立工作又要可同时工作,则电路为并联电路,且各自有一个开关控制,D图为并联且各自有一个开关控制.25、C【分析】从物态变化的概念分析得出结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详解】A.壶口附近的“白气”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为液态,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B.冬天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故B错误;C.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液态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正确;D.用铁水浇铸车轮,是铁水由液态变为固态过程,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C。26、D【解析】A.铁块压成铁片,形状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A项不合题意;B.水凝固成冰,状态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B项不合题意;C.从地球带到太空的食品,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物体质量没有变化,C项不合题意;D.烧杯中正在沸腾的水,部分水汽化成为水蒸气进入空气,水的质量减少,选项D符合题意。27、D【分析】要测量电阻阻值,需要测出电阻两端电压与通过电阻的电流,然后应用欧姆定律求出电阻阻值;分析图示电路图,应用串并联电路特点与欧姆定律分析答题.【详解】A、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时,电压表能测出电路中的电压值,且始终为电源电压,但无法求出通过未知电阻的电流,无法求出电阻,故A错误;B、由于无法知道R0的电流,故无法求出待测电阻的电流和电压,无法求出电阻,故B错误;C、根据图可知,利用电流表无法求出电压,故无法求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无法求出电阻,故C错误;D、由电路图可知,先把滑片移到最左端,滑动变阻器阻值全部接入电路,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串联,测出电路电流I,则电源电压U=I(R0+RX)①;再把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到最右端,时RP=0,即只有RX接入电路,由电流表测出电路电流I',则电源电压U=I'RX,②,由①②联合可以求出RX,故D正确.故选D.28、C【详解】游云西行说云西行是以山为参照物,月亮相对于云是向东运动的,所以谓月之东驰是以云为参照物。故A、B、D项不符合题意,C项符合题意。29、B【详解】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先估计待测物体重力,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与分度值,这样便于读数;再轻轻来回拉动两次挂钩,这样可以避免弹资、桂钩等与外壳摩擦而影响测量;再调整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这样能保证示数的正确性;再把待测物体挂在挂钩上,开始测量,等指针稳定后再读数,故顺序为⑥③②④①⑤。故选B。30、B【详解】当人在远处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小,形成的影子长;当人逐渐走近路灯时,人与灯光的夹角会变大,此时形成的影子会变短;当人经过路灯逐渐远离时,人与灯光的夹角又会变小,形成的影子再次变长.因此,当人经过路灯时,影子先变短后变长.故选B.(1)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便会在物体后面形成一个黑暗的区域,即是影子.(2)人由远而近经过路灯时,人的身高和路灯的高度都不变,但光线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影子的长度也会发生变化.(3)影子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部分来一个是走向路灯的过程;一个是远离路灯的过程.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题,20分)31、0.1【详解】[1]根据这包纸的总厚度和张数知道,一张纸的厚度是:[2]根据题意知道,1m2纸的体积是:V=Sh=1×104cm2×0.01cm=100cm3,由70g/m2知道,1m2纸的质量是m=70g,所以,这包纸的密度是:。32、地面①337.5s【详解】[1]以地面为参照物,“水”和“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水”和“船”是向上运动的,所以会说“水涨船高”。[2]假设图中方位是左西右东,由码头上红旗的飘动情况可以确定此时刮的风是西风;而船上红旗向西飘动,说明船是向东行驶,即顺风行驶,也就是靠近码头,并且船速大于风速,故应该选①。[3]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靠近6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由于分针靠近6min,故秒针示数为37.5s,因此秒表读数为5min37.5s=337.7s33、小温度有【详解】[1]由表格数据知道,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液体中小。[2]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空气温度有关,温度越高传播速度越大。[3]从表中数据知道,声音在水中与在冰中传播速度不同,说明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物质状态有关。34、会聚F点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太阳灶(或手电筒的反射面,或电视的碟形天线等)【详解】(1)[1]由图可知,平行光线射到凹面镜上后,反射光线会聚到了一点,所以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2][3]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把点光源放在焦点上(F点),经凹面镜反射后,会变成平行光线.(3)[4]凹面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所以其应用的实例有: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射面、电视的碟形天线等.35、响度隔声关好门窗【详解】[1]噪声监测仪是用来监测声音响度大小的。[2]使用耳塞是在人耳处采取隔声的方式来减轻噪声的。[3]关好门窗在传播过程中减小噪声。36、液体的热胀冷缩38.5℃【详解】[1]液体类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为液体的热胀冷缩;[2]体温计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8.5℃。37、凸实【详解】监控探头中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记录校园内的情况,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8、紫外线凸透【详解】[1]紫外线照射荧光物质时,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紫外线的这个性质工作的;[2]装水的饮料瓶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可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容易引起森林火灾。39、右0.81×101【详解】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归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此时可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横梁平衡;由题,瓶子的容积等于装满水时水的体积:,装满待测液体的瓶子总质量为68.5g,所以液体的质量m液=68.5g﹣28g=40.5g,液体和水的体积相等,即:V液=V水,由密度公式可得,被测液体密度.本题考查液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