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河南省漯河市实验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昙花、又称“月下美人”,花语是“刹那间的魅力,一瞬间的永恒”。寓意短暂的美好。在我国古代,可以用“昙花一现,千载芬芳”形容的朝代是()

A.汉朝B.隋朝C.唐朝D.宋朝(★★★)2.在完全统一西域后,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这反映我国为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采用的措施是()

A.册封首领B.设置机构C.和亲政策D.建立藩镇(★★)3.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盛唐气象”为主题进行项目化学习,形成如下成果展示表格,其中符合描述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状况的诗句是()

领域状况经济发展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民族关系?社会风气辇前人才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

A.两渡西域通丝路,天下为此君一人B.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C.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4.据史料记载,孙思邈编著的《千金方》突破了汉朝名医张仲景学说的理论框架。他认为,诊断不必完全根据《黄帝内经》,用药也不必完全根据《神农本草经》,只需吸取其中合理成分即可。这体现了孙思邈治学方面注重()

A.旁征博引大量史料B.借鉴前代经验C.继承和创新相结合D.扩展研究体系(★★★)5.唐高祖时期,15位宰相中仅1人是寒庶出身,但通过科举成功入仕。至唐玄宗时期,35位宰相中有11人出身寒庶或小姓家族,且其中多数凭借明经、进士等科举科目踏上仕途。这一变化体现了科举制()

A.提高官员文化素质B.规范分科考试流程C.推动教育体系扩展D.促进社会阶层流动(★★)6.唐前期,关中261个军府拥兵26万,约占全国军府总数和兵力总额的40%。唐玄宗天宝年间设置了安西等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十镇兵力驻军约49万人,约占当时全国总兵力的86%。唐玄宗的这一举措()

A.体现了唐内重外轻的布局B.为唐朝衰落埋下隐患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D.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7.下图为宣化辽代墓葬中发现的壁画《备茶图》,尽管辽地并不产茶,但壁画中描绘的茶具与烹茶程序,皆体现出唐宋茶法在辽地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民族文化的交融B.海外贸易的兴盛C.民族矛盾的加剧D.国家政权的统一(★★★)8.据如图的文物材料推断其历史价值()

大金得胜陀颂碑这块碑位于吉林松原,用女真文和汉文记载了阿骨打誓师抗辽的史实。

A.认识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历程B.见证契丹政权建立的历史史实C.研究金对辽战争的第一手史料D.真实地再现了北宋抗辽的史实(★★★)9.这一宋代的杰出发明,犹如一位得力助手,推动了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助力人类探索未知,开辟新天地。“杰出发明”是()

A.司南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10.与北宋相比,南宋山水画的重心从峭拔雄浑的山移到柔媚委婉的水;从“秋水共长天一色”移成画面的留白,表现为“一角”“半边”。这折射出()

A.崇文抑武的方针B.南宋的偏安C.女真族的崛起D.宋朝文化昌盛(★★★)11.图中的历史人物对“还我河山”充满信心,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精忠报国”的誓言,是属于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英雄。这位民族英雄抗击的政权()

A.起源于女真族的许多部落B.在灭辽后发动对南宋战争C.迁都上京之后改名为大元D.向西夏提供援助抵抗侵略(★★)1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为了有效治理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A.行省制B.科举制C.郡县制D.分封制(★★★)1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元朝时再次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下列史实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文成公主入藏B.澶渊之盟的订立C.回族的形成D.元杂剧的兴盛(★★★)14.据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期间,船队每到一处,都会向当地展示中国精美的丝绸、瓷器以及先进的天文历法知识,同时也学习当地独特的种植技术、医药配方等。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巩固了边疆海防B.宣扬了明朝国威C.拓展了明朝疆域D.推动了中外交流(★★★)15.“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种变化说明()

A.社会文明的进步B.生活习惯的变化C.中央机构的膨胀D.君主专制的强化(★★)16.明朝末年,陕西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当地百姓“剥树皮以为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而地方官员却依然严征苛捐杂税。最终引发了()

A.李自成起义B.黄巾起义C.陈桥兵变D.黄巢起义(★★★)17.明末清初,汇票作为汇兑的工具已经流行。乾隆、嘉庆以后,汇兑业务发展迅速,专营汇兑的票号应时产生。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印刷技术提升B.封建统治危机C.耕地面积扩大D.商品贸易发展(★★★)18.雍正帝明言:“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材料中的“我朝之一统”所采取的措施是设置()

A.西域都护B.市舶司C.澎湖巡检司D.驻藏大臣(★★★)19.《中国文祸史》:“持续时间之长,文网之密,案件之多,打击面之广,罗织罪名之阴毒,手段之狠,都是超越前代的。”材料表述了清朝

A.焚书坑儒的暴行B.罢黜百家的危害C.兴文字狱的残酷D.科举考试的变化(★★★)20.下面是张明同学搜集的研究性学习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是()

A.传统节日的起源B.文学艺术的发展C.行省制度的创立D.经济重心的南移二、综合题(★★★)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政治上看,隋代开运河是想通过运河直达江淮,加强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从经济上看,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通过陆路转运运输量不大,费用又高,不是最好的办法。……大运河的开通,对加强隋朝时期南北地区政治、经济的交流,都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了隋朝的时代印记。——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1)依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材料二唐长安城设东、西两市,两市各占两坊之地,各行各业应有尽有,是当时长安城商业活动的中心。据记载,当时西市有大衣行、秤行、绢行、鱼行、笔行、药材肆等,东市有铁行、肉行、金银行等许多行业,店铺很多。西市还专门设有“波斯邸”“胡姬酒肆”“收宝胡商”等。——摘编自曹尔琴《唐长安的商人与商业》(2)依据材料二,归纳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具丰实。”——杜甫《忆昔》(其二)(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唐朝盛世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唐朝经济的繁荣对中国现代化发展有哪些启示?(★★★)22.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材料一唐蕃关系示意图材料二宋辽西夏时期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往,呈现出相互吸收的特点。在辽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汉文化。西夏王室同样重视吸收汉族文化。虽然宋朝自以为是文化大国,但仍然吸收了辽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材料三……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融合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辽西夏时期民族文化交往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辽与西夏在学习汉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并分析该王朝时期我国民族关系所呈现的特点。(4)通过这次探究活动,说明今天加强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宋初,科举向文人广泛开放,只要文章合格,不分门第、乡里,都可以录取。宋朝通过科举,吸收了大批文人来维护它的统治。文人们考试得中,就可以进身做官,从而取得政权、财权以至兵权,实现人生抱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宋代的官僚队伍就其整体而言,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摘编自王小甫、张春海、张彩琴《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材料二:明朝再度恢复了通过对儒家经典的竞争性考试来选拔文官的制度,这套制度后来变成了一种僵死的形式,它一直保持到1905年废除。——摘编自(英)汤因比《历史研究》材料三:清朝时期频繁而又严苛的文字狱,使得文人小心翼翼,避免贪一时文字之快而触犯统治者的禁忌,以致遭罪甚至遭遇满门抄斩的灾祸。于是,这个时期的文人很容易就转向为通俗小说作家。仕途不畅、人生失意,都极容易使得文人寄情于文学创作。——摘编自彭巧《明清章回小说中情理冲突模式研究》(1)根据材料一,简述宋朝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朝科举制度“僵死”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文字狱的特点,并简述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影响。(★★★)2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进行生产,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材料二材料三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修建长城的目的,并概括明长城主要功能的变化。(2)分别写出材料二中三幅图片所示人物的代表性著作。(3)四大名著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请任举两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4)综合上述探究,谈谈当代青少年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三、材料题(★★★)25.一个国家对外政策、对外交往与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国际关系的变化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对外政策总体以开放为主,特别是明清以前,但是到明清时期逐渐走向封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是中国古代外交非常活跃的时期。唐朝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达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唐朝又以兼容并包的开放政策吸纳外来文化之精华。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灿烂的中华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材料三: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材料四: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