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题库- 深入了解外国历史文化_第1页
2025年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题库- 深入了解外国历史文化_第2页
2025年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题库- 深入了解外国历史文化_第3页
2025年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题库- 深入了解外国历史文化_第4页
2025年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题库- 深入了解外国历史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题库——深入了解外国历史文化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请简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城邦的主要特征及其在当时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名词解释:1.封建主义(Feudalism)2.文艺复兴(Renaissance)3.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4.大航海时代(AgeofDiscovery)三、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是如何发生的?它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四、试比较19世纪法国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异同,并分析其对社会结构带来的主要变化。五、请阐述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民主制度的主要发展及其面临的挑战。六、阅读以下关于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的摘录(此处假设有摘录文字),分析其反映的社会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摘录内容:“……居住环境拥挤不堪,卫生条件恶劣,童工现象普遍,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廉,缺乏社会保障……”七、简述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理和政治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八、冷战时期(约1947-1991年),美苏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激烈的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和军事竞争。请列举其主要表现,并分析其结束的主要原因。九、20世纪后期,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请简述欧洲联合的主要动机、重要步骤及其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十、请选择以下四个国家中的任意两个,比较分析其20世纪以来的文化发展特点(可涉及文学、艺术、思想、社会风尚等方面):1.法国2.德国3.英国4.美国十一、作为《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的学生,你认为学习外语对于深入理解外国历史文化有何重要性?请结合具体例子说明。试卷答案一、古希腊城邦(Polis)是古希腊文明的基本政治和社会单位,其主要特征包括:城邦通常是一个城市及其周边的乡村地区;政治上以公民大会和议事会为主要权力机构,实行民主制(如雅典);经济上以小农经济和手工业为基础,商品经济有一定发展;文化上具有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治性,在哲学、艺术、政治思想等方面成就辉煌。城邦在古希腊历史上扮演了核心角色,是古希腊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经济活动和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载体,也塑造了古希腊人独特的公民意识和城邦精神。二、1.封建主义(Feudalism):指中世纪欧洲一种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其核心特征是国王或领主将土地(封地)分封给贵族(封君),封君再将其部分分封给更低一级的贵族(封臣),形成层层分封的等级结构。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提供军事服务或其他义务;封君则保护封臣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封地以采邑的形式存在,具有世袭性和人身依附性。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和权力基础,货币经济逐渐发展但封建关系仍占主导。2.文艺复兴(Renaissance):指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以意大利为中心)兴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潜能和现世生活,反对中世纪神学的禁欲主义和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在文学方面产生了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莎士比亚等巨匠;艺术方面出现了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大师;科学方面促进了天文学(哥白尼)、地理学(哥伦布、麦哲伦)等领域的发展。它标志着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3.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指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场以理性为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思想家们批判专制王权、教会特权和封建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等思想。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运动的思想深刻影响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欧洲社会的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自由化进程,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重要思想先导。4.大航海时代(AgeofDiscovery):指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探险家们通过海洋进行全球范围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其动机包括:寻求新的贸易路线以获取东方商品(spices);传播基督教;追求国家荣誉和财富。代表探险家有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大航海时代的成就包括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开辟了新的航路,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物质交换(哥伦布大交换),极大地扩展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但也导致了殖民主义和奴隶贸易的兴起,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三、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主要是由对罗马天主教廷腐败和教义解释的质疑引发的。马丁·路德因“九十五条论纲”而被开除出天主教会,成为宗教改革的先驱。加尔文等人的神学思想(如“因信称义”、“预定论”)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宗教改革运动通过群众运动和战争(如德国农民战争、法国胡格诺战争、北义大利战争)以及政治力量的支持,在德、英、法、瑞士等国产生了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等)。其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政治上,削弱了罗马教皇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国家的权威,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宗教上,形成了天主教、新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宗教冲突频繁;文化上,促进了印刷术的普及,推动了教育发展,影响了艺术风格(如巴洛克艺术);经济上,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思想障碍。四、19世纪法国和英国工业化进程的异同及社会结构变化如下:相同点:两者都是工业革命的先驱,都经历了从煤炭和钢铁驱动、以棉纺织业为先导,后向重工业、铁路等基础设施扩展的过程;都促进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流动;都导致了传统农业社会结构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转变,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不同点:英国工业化起步早(18世纪60年代),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企业家精神驱动,是自发渐进的过程;法国工业化起步晚(19世纪30年代后),受到国家干预和政策引导的影响较大(如建立国家银行、建设铁路网),是相对较快的强制赶超过程,且带有浓厚的金融资本主义色彩。社会结构变化:工业化导致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城乡差距扩大,社会流动性增加,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引发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同时也催生了新的中产阶级(工业家、银行家、知识分子等),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等级秩序。五、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民主制度的主要发展包括:扩大选举权范围,尤其是通过废奴运动和南方重建时期,逐步取消了黑人的种族歧视性选举限制,并扩大了白人男性的普选权;建立和完善了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制度,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如通过南北战争);发展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公民社会(如工会、慈善组织、妇女运动)逐渐兴起,参与政治生活。美国民主制度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南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问题长期存在;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现象严重;城市化和移民带来的社会融合问题;经济危机(如大萧条)对民主制度的考验;在国际事务中如何处理孤立主义与干预主义之间的矛盾。六、该摘录反映了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面临的极其恶劣的生活境况。其反映的社会状况和问题是:居住环境拥挤、卫生条件差导致了高疾病率和低寿命;童工现象普遍表明了资本对廉价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剥夺了儿童的童年和教育权利;长时间工作(可能指超过12小时)和低廉工资使得工人生活困苦,缺乏基本保障;缺乏社会保障则意味着工人无法应对疾病、失业等风险,生活毫无安全感。这些问题根源在于早期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无序发展和残酷竞争,资本家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工人权益,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尖锐。七、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地理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颠覆性影响:地理格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斯曼帝国四大帝国解体,其领土被重新划分,形成了新的民族国家(如波兰复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德国失去了殖民地;欧洲中部形成了缓冲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摧毁了欧洲,德国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柏林成为分裂的中心;东欧多数国家沦为苏联的卫星国,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西欧国家在美国主导下组建了北约,形成了资本主义阵营;南欧和巴尔干地区战乱频仍,民族矛盾激化。政治格局:欧洲的中心地位被美国和苏联取代,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传统的欧洲列强(英、法)实力相对下降,但仍是重要力量;联合国成为新的国际组织,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基本被美苏等二战战胜国占据;欧洲一体化进程在战后初期缓慢启动,但最初是作为应对苏联威胁的一种手段。八、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竞争表现有:军备竞赛(核武器、导弹、太空竞赛);意识形态对抗(资本主义vs共产主义);政治渗透和颠覆(如马歇尔计划vs莫斯科控制;CIA干预vsKGB活动);经济封锁与对抗(关税壁垒vs计划经济);代理人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科技和太空竞赛(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文化渗透和宣传战。冷战结束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苏联国内经济持续恶化,改革失败,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发生“八一九事件”和戈尔巴乔夫被迫下台;美国凭借其经济和军事实力优势,并成功利用了苏联的内部危机;欧洲的缓和政策以及东西方人民的交流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中国等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参与也为冷战格局的瓦解创造了条件。九、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的主要动机包括:避免战争(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战后欧洲经济普遍衰弱);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资源自由流动;提升欧洲在国际上的整体实力和话语权;寻求和平与合作的共同价值。重要步骤包括:1951年德法等六国签署《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1965年三个共同体机构合并;1986年《单一欧洲法案》通过,加速一体化进程;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Treaty)生效,成立欧洲联盟(EU),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入政治一体化阶段;1999年欧元正式启动;2004年东扩,吸收十国加入;2013年塞浦路斯等五国加入。欧洲联合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的主要影响: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提升了欧洲的整体竞争力;推动了欧洲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建设;促进了成员国间的相互理解和和平;形成了独特的欧洲身份认同;对全球治理体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多极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以下选择法国和德国进行比较分析)19世纪以来,法国和德国的文化发展既有共性,也呈现出显著的民族特色。共性:都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的演变;都深受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普法战争、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都涌现出一批在世界文学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法国文化特点:浪漫主义成就突出(雨果、大仲马);现实主义文学发达(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左拉);启蒙思想源远流长,影响了欧洲思想史;艺术上印象派绘画、现代戏剧(象征主义、荒诞派)等具有世界性影响;哲学思想活跃(卢梭、圣西门、孔德、萨特等);香水、时装、美食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德国文化特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成就辉煌(歌德、席勒、尼采);哲学思想尤为发达,黑格尔、康德、马克思、弗洛伊德等深刻影响了现代思想(唯心主义、辩证法、精神分析学);音乐领域成就卓著(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等);文学上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现代主义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和作品出自德国(卡夫卡、海德格尔、存在主义三巨头);科学文化传统深厚(哥白尼、开普勒、牛顿、爱因斯坦等)。比较来看,法国文化更偏向人文主义、感性主义和对外部世界的描绘与塑造;德国文化则更侧重理性思辨、哲学探索和对内心世界的挖掘。十一、作为《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的学生,学习外语对于深入理解外国历史文化至关重要。首先,外语是直接接触和理解外国一手资料的工具。历史文献、档案、官方记录、文学作品、艺术品说明、口述历史等,大多以原语形式存在。只有掌握外语,才能直接阅读、欣赏和分析这些原始材料,避免依赖二手翻译可能带来的信息丢失、偏差或误读,从而获得更真实、更准确、更深入的认识。例如,阅读马克思的原著比阅读译文更能理解其思想的微妙之处。其次,外语能力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外国文化中的概念、内涵和情感色彩。许多文化概念(如德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