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33页,共=sectionpages88页2025-202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3小题,共23分。1.史学界将1840-1949年划分为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使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含义指当时中国()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正式步入了半殖民地化的深渊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下表是中国近代某一次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著名将领一览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些将领()人物官职牺牲的时间和地点陈连升(土家族)副将1841年1月广州沙角、大角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总兵1841年10月浙江定海陈化成江南提督1842年6月上海吴淞A.抗击了八国联军的侵略 B.遏制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找到了国家发展的出路 D.体现出崇高的民族气节3.有学者认为,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并没有想好要如何管理在中国的洋人,能想到的简单办法就是中国古代的羁縻政策和“以夷制夷”策略,让洋人自己管好自己,总比让中国人去管理更省心。列强由此轻易地取得了()A.通商口岸传教权 B.协定关税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领事裁判权4.如图出自1857年3月14日《伦敦新闻画报》本刻版画原图说:“广州及近郊,绘于交战期间。在英军炮击下,广州城中大火”。该图描绘的事件最有可能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中日甲午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5.《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相信“只消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而事实是三年不到的时间内,这一梦想就开始破产。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采取的行动是()A.割占中国香港岛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在中国设立工厂D.抢劫北京城6.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时人在《整顿丝茶策》中指出:“中国与洋人通商……洋人从此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这反映当时()A.洋商完全控制中国市场B.中国传统经济受到冲击C.中外茶丝贸易彻底断绝D.开埠通商顺应历史发展7.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躲在避暑山庄的咸丰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人驻北京“最为中国之害”。这说明咸丰皇帝()A.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图强 B.坚决维护国家领土主权

C.支持洋务运动抵抗西方侵略 D.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8.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是()A.天京的陷落 B.永安封王 C.天京事变 D.定都天京9.在梁启超看来,太平天国的失败还因为当时处于“外族势力侵入之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使得“旧政府借外族之力以倒革命军……李鸿章之以戈登灭洪秀全”。材料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A.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B.遭到中外势力联合绞杀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D.高层军事将领决策失误10.范文澜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说道:“宗派、等级、安乐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的必然崩溃。”据此可知,该历史事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中外势力联合绞杀 B.农民阶级的局限性C.军事武器极其落后 D.财政枯竭日益严重11.“《天朝田亩制度》只是个无名氏的纸上作业……太平军后来所实行的,还是最简单的老办法——照旧完粮纳税。”这段论述旨在说明《天朝田亩制度》()A.没有起到任何作用B.具有空想色彩难以施行C.顺应了近代化要求D.未反映农民阶级的愿望12.“也许因为中国是被迫开放与外国通商的缘故,所以它最初表示愿意采用的西洋方法很自然是在武器方面。它认为战败是因为外国战舰与武器的优越性,所以他们自然在武器方面想与敌人并驾齐驱。”他们为此而创建的是()A.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13.如表为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不同年份的教学内容。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时间教学内容(部分)第一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第三年年讲各国地图,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第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A.巩固清朝统治 B.推动政治改革 C.重视学习西方 D.统一全国学制14.1867年,清政府出台《中国引水总章》,规定各港口的引水员应持有引航执照,无照不得执业;凡中国人及与中国缔结了通商条约之国家的公民,都可以投考,经考试合格者,由中国海关税务司发给执照。这一做法()A.便利列强对中国侵略 B.体现了外交的近代转型

C.传播了民主自由思想 D.方便普及机器生产技术15.有人用《增广贤文》中的“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来评价洋务运动。这里的“花”和“柳”分别指()A.师夷长技以自强,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 B.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C.开辟近代化道路,走西方资本主义道路 D.维护清朝统治,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6.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17.甲午中日战争后有媒体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A.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B.导致清廷丧失舆论支持

C.促成中国起步迈向近代化 D.激发民众盲目排外心理18.梁启超说过:“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见梁启超认为要推行维新变法从根本上要改革()A.教育制度 B.科举制度 C.文化制度 D.政治制度19.历史图示记忆法是指把文字变成直观的图示,将知识串联起来,以便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下面所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太平天国运动20.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如图报刊主要宣传()A.有田同耕 B.变法图强 C.民主科学 D.驱除鞑虏21.某学者评论义和团运动时写道:“义和团成员视死如归,其悲壮程度空前绝后,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爱国情怀,并震惊了列强,让列强知道灭绝中华民族是不可能的。”这表明义和团运动()A.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

C.打击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22.如图为中国近代某团体用于联络的“信物”拓片,使用该“信物”的团体是()A.拜上帝会

B.兴中会

C.义和团

D.中国同盟会23.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吾人在此却有一事不应忘去者,即中国领土之内……共有人口四万万,均系属于一个种族,并且不以宗教信仰相异而分裂,更有‘神明华胄’之自尊思想……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无限蓬勃生气……”这段话意在强调()A.中华民族蕴含巨大力量 B.两次鸦片战争的危害

C.近代中国人口增长迅速 D.瓜分狂潮的不断加深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24.前人将历史载于书信,后人用书信打开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书信一经过和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年……,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还是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给家人的信(1)依据书信一、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的理由。

书信二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

——雨果《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2)书信二中,雨果用“强盗”来表达对英法两国的强烈谴责,请举例相关史实证明其强盗行为。

书信三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打开了它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它要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它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它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

——美国驻华公使给友人的书信(3)联系书信三的内容,写出列强在“这次远征行动”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条约。(4)结合三封书信及所学知识,写出“此次远征行动”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比之欧西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之后实现的产业革命,洋务运动像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的情况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第七章近代化的一小步》材料二梁启超强烈地反对自强运动中的技术决定论。由于学习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他坚定地认为,为了使中国复兴,政治的变革比西方技术的输入更为重要。如果政治改革成功,军事和技术的革新将自然而然地会实现,而没有政治变革伴同的单纯的技术革新,其结果只能是浪费精力。——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材料三自从19世纪中叶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近代化潮流,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是由于近代中国政治结构的衰败腐朽和观念意识的落后守旧,加之帝国主义者的阻挠破坏、百年动荡战乱环境的干扰以及社会生产力落后等因素的制约,近代化进程举步维艰、发展缓慢。

——摘编自李清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管窥》(1)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相对西欧的产业革命缺少了哪一环节?其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什么?并指出其对中国近代化产生的影响。(2)梁启超领导进行的政治近代化尝试是哪一历史事件?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梁启超对政治变革和技术革新的观念。(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那才是真正的物主。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8月14日,北京失陷。次日晨,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皇出逃。联军入城后,解除了义和团对东交民巷和西什库教堂的围攻,义和团被迫退出北京,转往外地坚持抗击侵略者。北京再次遭到列强的洗劫。

材料四据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余件,然而,该数目充其量只是世界所有私人收藏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开启了“国宝工程回归启动仪式”,截至2023年,我国有1800余件(套)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祖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圆明园被洗劫焚毁的影响。(2)材料二中图片反映的历史史实发生在哪次战争中?指出日本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3)根据材料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仓惶出逃”的原因是什么?(4)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追求文物回归,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1.A2.D3.D4.B5.B6.B7.D8.C9.B10.B11.B12.A13.C14.A15.D16.D17.A18.D19.C20.B21.C22.C23.A24.【小题1】理由: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战争的目的一致。【小题2】行为:英法联军劫掠、火烧圆明园等。【小题3】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小题4】影响: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25.【小题1】环节:资产阶级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