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专题0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涉及考点考点07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考点08西欧庄园考点09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考点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考点07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考点071.(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1世纪起,有一种宗教信仰“救世主”耶稣,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人天堂”,深得犹太人的支持,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这说明(
)A.佛教经海路传播到欧洲各地 B.犹太人痛恨罗马共和国的统治C.罗马帝国促进基督教的传播 D.基督教在法兰克王国起源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世纪起,有一种宗教信仰‘救世主’耶稣,宣传‘忍受苦难、死后升人天堂’,深得犹太人的支持,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其定为国教”及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帝国认可并推广这种宗教信仰,并通过皇帝定国教的方式促进其传播。C项正确;材料是指基督教的传播,排除A项;公元1世纪罗马处于帝国时期,犹太人痛恨罗马帝国,排除B项;罗马帝国瓦解后,法兰克王国接受的基督教,而材料是反映罗马帝国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排除D项。故选C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日耳曼人克洛维要求他的臣民都成为教徒,尽管他在征服过程中的残暴和背信弃义暴露无遗,但主教仍对他大加赞赏。凭借教会的支持,克洛维(
)A.征服了拜占庭帝国 B.加冕称帝 C.巩固了法兰克王国 D.强化了幕府统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克洛维是当时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这样就取得了罗马教会、信仰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因此克洛维利用基督教巩固了法兰克王国的统治,C项正确;征服了拜占庭帝国的是奥斯曼,排除A项;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法兰克国王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排除B项;日本是幕府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西方历史学家在研究西欧封建社会时提到:“在一定程度上,封君封臣制是政治、经济、法律制度的替代品,这一制度使得社会连成一个整体,有了某种秩序,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
)A.奴隶 B.土地 C.军权 D.金钱【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从上到下形成了所谓责任的‘链条’。由于有效忠关系、经济联系,使这种链条十分紧密”和所学可知,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所以西方历史学家所说的“链条”其实是指土地,B项正确;奴隶不属于“链条”,排除A项;“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根源在土地,不是军权,排除C项;金钱不起“链条”作用,排除D项。故选B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公元1233年,英王指责伯爵理查德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宜称国王侵犯他的土地违约在先,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可知西欧封君封臣间(
)A.等级秩序森严 B.地位相互平等 C.矛盾冲突不断 D.存在契约关系【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公元1233年,英王指责伯爵理查德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宣称国王侵犯他的土地违约在先,效忠关系自动解除,伯爵不再有效忠国王的义务”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建立起了封君封臣制度,封君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们成为他们的封臣。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因此二者之间是具有权利与义务交织的契约精神,D项正确;等级秩序森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封君封臣之间是存在上下级之分的,封臣向他的封君效忠,地位不平等,排除B项;材料说明了西欧封君与封臣之间有矛盾发生,但没有体现出西欧封君封臣间矛盾冲突不断,排除C项。故选D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材料描述的是(
)A.家庭奴隶制 B.种姓制 C.分封制 D.封君封臣制【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9世纪后期,这种封地逐渐变成世袭领地,这次改革,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了封君封臣制度,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当时流传着一句话:“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项正确;家庭奴隶制是奴隶制的一种形式,通常存在于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它是指奴隶被置于家庭内部,成为家庭成员的一部分,但仍然受到家长的统治和剥削,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种姓制度盛行于印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项;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萍乡·期中)图片是铸有查理大帝正面像的钱币。以下事件中与查理大帝相关的有(
)①他建立了法兰克王国②他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③800年,教皇为他举行了加冕礼④他四处征伐,使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理继承王位,成为法兰克国王后,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④正确。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②正确。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③正确,②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克洛维,①不符合题意,ACD项都含有①,排除ACD项。故选B项。7.(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如图是欧洲某个国家的发展历程,这个国家是(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法兰克王国【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展示的时间,结合所学可知,图示是法兰克王国的发展历程,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前336年~前323年,排除A项;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排除B项;拜占庭帝国是395-1453年,排除C项。故选D项。8.(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对于古代宗教,有人说是迷信,有人说是信仰,也有人感悟到了人生启迪。古代统治者却利用它们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其原因,主要是世界三大宗教在教义上都强调(
)A.宣扬众生平等,破除等级界限 B.反对暴政剥削,主张平等共产C.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 D.叫人忍受苦难,放弃斗争【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宗教都是在社会矛盾重重、人们渴望自由、平等、幸福的情况下产生的。它们的教义都宣扬忍耐、顺从等主张,目的是有利于维护统治,D项正确;佛教“宣扬众生平等,破除等级界限”,与其他两大宗教不符,排除A项;“反对暴政剥削,主张平等共产”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不是宗教的主张,排除B项;“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是中世纪欧洲基督教(天主教)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9.(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构建知识结构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下面知识结构能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克洛维运用封君封臣制度建立法兰克王国 B.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紧密相关C.查理曼帝国的建立与基督教兴起密切相关 D.查理曼帝国因外族入侵分裂为三个国家【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知,法兰克王国兴起时,国王皈依基督教,强盛时鼓励基督教发展,说明法兰克王国的强大与基督教紧密相关,B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克洛维运用封君封臣制度建立法兰克王国,排除A项;材料表明,在查理曼帝国建立之前,克洛维就皈依基督教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查理曼帝国分裂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10.(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某史学家研究古代的制度时,通过以下两幅图片的对比可知(
)A.都处于奴隶社会时期 B.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威C.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都有着明确的等级划分【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可知,西周通过分封制确立了社会等级制度,周代的贵族等级分别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11世纪,西欧普遍建立起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封君封臣制度,这一制度通过国王将土地分给大封建主,大封建主再分给下一级封臣,形成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两制度均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别,各等级界限分明,一定时期内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D项正确;西欧封建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项;欧洲各级封建主之间只效忠于直接上级,隔级之间无效忠关系,排除B项;西欧分封者与受封者之间并没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C项。故选D项。11.(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某班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都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等。据此判断,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
)A.罗马帝国的兴起 B.西欧封建国家的发展C.拜占庭帝国的兴起 D.奥斯曼帝国的兴起【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封君与封臣、封建等级制、教皇举行加冕礼、三分帝国等均出现于西欧封建国家部分的内容。封君与封臣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表现,教皇举行加冕礼是西欧基督教会的发展,三分帝国是西欧查理大帝帝国的分裂,据此判断,这堂课正在探究的是西欧封建国家。B项正确;罗马帝国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起、奥斯曼帝国的兴起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考点08西欧庄园考点081.(24-25九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房龙的《人类的故事》中这样描述庄园:“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产生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由此可以判断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A.商品经济发达 B.严格禁止竞争 C.基本自给自足 D.自耕农为主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他们的庄园里能够生产供他和他的家人的一切物品”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骑士很少购买物品,庄园的生产是基本自给自足的,C项正确;材料“少有出现必须付钱购买某种物品的情形”说明庄园内商品经济不发达,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禁止竞争,排除B项;自耕农拥有自己的土地,与材料“骑士同时也是拥有田产的乡绅”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的西欧庄园,你可能看到(
)A.农民带农具和耕畜在自营地有偿耕种三天B.庄园的领主可以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份地C.佃户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D.佃户使用领主的酿酒机不必缴纳使用费【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庄园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能够维系庄园的公共秩序,虽然还是主要维护领主权益,但是一定程度上,佃户可以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C项正确;庄园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佃户份地两大部分,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是一周三天无偿地耕种领主的“自营地”,并非有偿耕种,排除A项;在庄园内,领主不得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份地,领主和佃户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契约关系,排除B项;庄园里规定庄园里佃户使用领主的酿酒机需要缴纳使用费,排除D项。故选C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
)A.自给自足特征明显 B.农奴生活质量较高C.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奢靡浪费之风盛行【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世纪西欧庄园中有擅长各种工作的人,如木匠、铁匠、金银匠、鞋匠、渔民等,庄园里所需要的绝大多数生产工具和日常用具都是由农奴生产制造的。”可知,这反映出当时的西欧庄园自给自足特征明显,A项正确;农奴生活质量较高说法错误,农奴生活质量不高,且与题意不符,题干反映的是西欧庄园自给自足经济形态,排除B项;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与题意不符,题干未涉及阶级矛盾的信息,题干反映的是西欧自给自足的经济,排除C项;奢靡浪费之风盛行在题干中未体现,反映了西欧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排除D项。故选A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中)欧洲中世纪流行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这种组织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单位,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王国,享有行政权、司法权等权力,国王不能干涉。这种组织是(
)A.西欧庄园 B.自治城市 C.租地农场 D.手工工场【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庄园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且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A项正确;自治城市的经济支柱不是农业,而是手工业和商业,与“农业经济组织形式”不符,排除B项;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采用雇佣的方式进行生产,产品面向市场,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自给自足”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萍乡·期中)假如你是生活在公元10世纪某个时期的一家庄园的佃户,那么下述生活场景中,你最不可能遇到的是(
)A.自己备带农具和耕畜在领主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B.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自己的草地和牧场C.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D.和庄园领主或佃户发生诉讼纠纷,经庄园法庭审理【答案】C【解析】此题为逆向选择题,庄园内不仅生产粮食,也生产生活用品,只有庄园内无法生产的盐、铁以及一些奢侈品才到商人手中购买,因此庄园的佃户最不可能遇到的是自己需要的生活物品均可以自己生产,如盐和铁,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自己备带农具和耕畜在领主自营地上每周无偿劳动3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除了拥有一定的耕地使用权外,还可以耕耘一片自己的草地和牧场,把份地上的部分产品以实物或货币形式交给领主,还要服许多杂役和交纳贡税,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庄园领主或其他农奴发生诉讼纠纷,可经庄园法庭审理,维护自己的权益,D项不符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下面为9世纪法兰西境内的一份村庄公告内容。据此可知,庄园法庭维护了(
)公告今日执行对庄园内部财产纷争的判决。现判决吕贝克赔偿查尔斯一里弗尔银币,作为其偷用邻居种子的赔偿。A.商业交流 B.佃户利益 C.领主权利 D.庄园秩序【答案】D【解析】据题干“……现判决吕贝克赔偿查尔斯一里弗尔银币,作为其偷用邻居种子的赔偿”可知,这说明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D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公共秩序,不能说明庄园法庭维护了商业交流、佃户利益、领主权利,排除ABC项。故选D项。7.(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据此判断西欧庄园(
)A.土地都是领主的自营地 B.具有司法权并设有庄园法庭C.生产产品大多用于出售 D.采用了雇佣劳动的剥削方式【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罚款20先令。”结合所学可知,西欧庄园具有司法权,并设有庄园法庭,庄园法庭惩罚各种违法行为,B项正确;“土地都是领主的自营地”“生产产品大多用于出售”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C项;“采用了雇佣劳动的剥削方式”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8.(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1287年,西欧某庄园的庄头将一名农奴带到庄园法庭,指控他装病拒服劳役,但农奴不承认。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据此可知,庄园法庭(
)A.危及了领主人身安全 B.扩大了城市的自主权C.加速了市民阶层形成 D.有利于维护庄园秩序【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法庭调查后证实,庄头出于宿怨伪造了事实,故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表明庄园法庭对违法公共规则的行为进行处理,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庄园秩序的作用,D项正确;“以诬告罪对其处以罚款”不代表危及领主人身安全,排除A项;庄园法庭的审判不会扩大城市的自主权,排除B项;商品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市民阶级的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9.(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下图可以用来解释中世纪西欧(
)A.庄园经济 B.手工工场 C.班田收授法 D.“什一税”【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耕地分为自营地与份地,且自营地收成全归领主所有,自给自足,属于庄园经济的范畴,A项正确;手工工场与材料耕地无关,排除B项;班田收授法与日本的大化改新有关,排除C项;“什一税”与查理曼帝国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10.(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下面是某同学搜集到的一组漫画。这组漫画能够帮助他了解(
)封建领主的堡垒农奴的茅舍耕田的农奴A.西欧庄园生活 B.中世纪的城市C.早期奴隶贸易 D.中世纪的大学【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封建领主的堡垒”“农奴的茅舍”“耕田的农奴”等信息可知,这组漫画反映的是西欧庄园生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的居民均为领主的佃户,包括自由的农民和缺少自由的农奴,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农村的庄园,与城市无关,排除B项;图片反映的是庄园经济,但早期奴隶贸易中欧洲殖民者通过贩卖非洲黑人到美洲等地从事奴隶劳动来获取财富,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图片反映的是庄园经济,题干未涉及大学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11.(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影而已。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西欧庄园(
)A.在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 B.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C.带有很强的政治独立性 D.阻碍了封建社会的发展【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世纪早期的西欧,贵族都有庄园法庭的司法权,这在西欧是普遍的状况。由地主贵族、俗人或僧侣、男爵或主教在一定的范围内,对那里的居民办理行政、征收赋税,而国王只是被缩成一个影而已”和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西欧的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能够行使司法权,而且庄园还可以办理行政、征收赋税等,国王对庄园的影响力较弱,这体现了西欧庄园带有很强的政治独立性,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庄园在经济上实行自给自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西欧庄园带有很强的政治独立性,未涉及提高了行政管理的效率,排除B项;西欧庄园促进了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09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考点091.(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在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C.各种行会组织的建立 D.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在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领主像控制庄园一样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引起市民的不满。城市居民为了争取城市自由和自治,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反抗,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B项正确;城市自治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各种行会组织的建立是指城市自治的表现而非原因,排除C项;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是城市发展的表现而非城市要实现自治的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在教权与王权的共同庇荫之下,中世纪大学不单资产殷实,还逐步树立起了社会权威,它甚至拥有权杖作为其权威的象征。大学也拥有自己的印章,加盖大学印章的文书会产生法律效力。这说明中世纪西欧大学(
)A.拥有相对独立性及自治权 B.通过金钱赎买获得特许状C.消除社会森严的等级观念 D.已具有完全独立的司法权【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在教权与王权的共同庇荫之下,中世纪大学加盖大学印章的文书会产生法律效力”可知,在教权与王权的影响下,大学拥有一定的独立性与自治权,A项正确;中世纪时期,城市通过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来获得特许状以实现城市的独立与自治,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题干主要讲述大学在教权与王权庇护下拥有相对独立性与自治权,不能得出大学消除社会等级观念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已说明“在教权与王权的共同庇荫之下”,与“完全独立的司法权”相悖,排除D项。故选A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西欧中世纪有一句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庄园里的农奴如果想要享有这种自由空气,他只要(
)A.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B.向市长缴纳一笔足够的金钱C.从国王那里取得“特许状” D.义务耕种好领主的“自营地”【答案】A【解析】据所学可知,农奴一旦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了市民的身份,从此享有自由,领主无权强迫他们重新变成农奴,A项正确;农奴获得自由不用向市长缴纳足够的金钱,排除B项;从国王那里取得“特许状”是西欧城市取得自由和自主权的形式,不是农奴获得自由的方式,排除C项;义务耕种好领主的“自营地”是庄园的佃户取得份地的条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上饶·期中)12世纪初,法国琅城居民募集巨款赎买了自治权,但领主挥霍完赎金后,又取消自治权。愤怒的琅城人民揭竿而起,最终取得自治权。这说明琅城人民为争取自治权采取的方式是(
)A.金钱赎买 B.武力斗争 C.长期和平请愿 D.金钱与武力结合【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12世纪初,法国琅城居民募集巨款赎买了自治权,但领主挥霍完赎金后,又取消自治权。愤怒的琅城人民揭竿而起,最终取得自治权。”结合所学可知,琅城人民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获得了自治,D项正确;金钱赎买、武力斗争均只是两种方式中的一种方式,不全面,排除AB项;长期和平请愿与题干“琅城人民揭竿而起”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在文化上,城市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各种大学纷纷在城市建立,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逐渐产生。”材料主要反映了城市兴起的(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指的是某事物对其他事物或环境所产生的作用或效果。题干中明确提到了城市兴起后,在文化上成为世俗文化的摇篮,大学纷纷建立,以及城市文学的产生,这些都是城市兴起后所带来的文化影响,D项正确;背景通常指的是某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前提条件或环境。虽然材料提到了“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但后文主要描述的是城市兴起后所带来的文化影响,而非其兴起的背景,排除A项;过程描述的是某事物从起始到结束的一系列动作或变化。材料中并没有详细描述城市是如何兴起的,而是侧重于其兴起后的文化影响,排除B项;结果指的是某事物经过一系列动作或变化后所达到的状态或产生的后果。虽然城市的兴起是一个结果,但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这一结果所带来的文化影响,而非仅仅描述城市兴起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市民身份”“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这些措施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下列各项中,能表达当时市民心声的是(
)A.“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B.“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C.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D.“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逃亡到城市的农奴,只要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就可以获得市民身份”“城市工商业还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说明城市给了变成市民的农奴以自由和更多发展机会,结合所学知识,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所以能表达当时市民心声的是“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B项正确;“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是阿拉伯重视知识的体现,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大学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强调的是中世纪教育的发展,排除C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指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B项。7.(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下列选项中,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A.城市的兴起 B.大学的兴起 C.庄园的兴起 D.手工工场的兴起【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B项正确;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因此,城市的兴起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因此,庄园的兴起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手工工场的兴起是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24-25九年级上·江西临川·期中)“执教资格授予权”是一种审核申请者是否具备从事教学的资格的权力。起初这种权力被教会垄断,大学的教师行会为了争取在这一权力上的发言权,与教会展开了长期的博弈,以达到权力制衡。这反映了(
)A.教会权力的不可侵犯 B.大学争取自治权利的曲折性C.庄园经济的逐步瓦解 D.城市居民身份转型的长期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执教资格授予权’是一种审核申请者是否具备从事教学的资格的权力。起初这种权力被教会垄断,大学的教师行会为了争取在这一权力上的发言权,与教会展开了长期的博弈,以达到权力制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学争取“执教资格授予权”与交互已开展长期博弈,体现了大学争取自治权利的曲折性,B项正确;材料中体现大学争取自治与教会长期博弈,无法体现教会权利的不可侵犯,排除A项;材料中大学争取自治权利,与庄园经济逐步瓦解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信息是大学争取自治权利,而不是体现城市居民身份转型的长期性,排除D项。故选B项。9.(24-25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中)中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据此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
)A.推动城市兴起 B.关注人的发展C.摆脱教会控制 D.强化国王权力【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世纪西欧大学生的生活既艰苦又愉快。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可知,中世纪西欧大学生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余,还有唱歌、跳舞、击剑和打球等活动。由此可见中世纪西欧大学既关注学科的实用性,又关注人的自身发展,B项正确;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涉及城市兴起,排除A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体现摆脱教会控制,排除C项;题干主要强调中世纪大学课程关注人的发展,未阐述强化国王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10.(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如表为14﹣16世纪欧洲大学学科。这些学科设置(
)文学、历史、文法、辩证法、算术、几何学地理学、天文学、力学、音乐A.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 B.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C.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D.与基督神学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力学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更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题干图片是14-16世纪欧洲大学学科,这些学科的设置反映了社会发展要求,B项正确;“深受封建制度的影响”与图片内容无关,排除A项;“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与题干图片内容无关,排除C项;中世纪大学的课程设置虽然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但是“与其者神学密切相关”说法片面,排除D项。故选B项。11.(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上图“?”处应该填写(
)A.城市的兴起 B.农业的发展 C.科学的进步 D.教育的普及【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从10世纪起,西欧城市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A项正确;农业的发展是图片内容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结果,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科学的进步,排除C项;大学兴起于12世纪,10世纪西欧教育没有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12.(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据此可知,西欧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A.商业贸易的繁荣B.人口的增加 C.生产力的发展 D.庄园的瓦解【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都是生产力的发展的体现,C项正确;商业贸易的繁荣并不一定能促进农业技术提高、人口的增加,排除A项;人口的增加是生产力得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之一,排除B项;生产力的发展促使庄园的瓦解,排除D项。故选C项。13.(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城市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在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其中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随着市民阶级在经济、政治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段材料介绍的是(
)A.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 B.西欧城市兴起的条件C.西欧城市兴起的目的 D.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城市的商品经济对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在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和工商业发展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其中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资产阶级,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描述的是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D项正确;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西欧生产力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条件是当时欧洲社会的稳定和封建经济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兴起的目的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14..(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下图反映的是中古后期西欧城市布鲁日(在今比利时)的职业比例。据此可知,布鲁日(
)A.重视发展工商业 B.拥有高度自治权C.普遍信仰基督教 D.具备工业革命条件【答案】A【解析】据题干“中古后期西欧城市布鲁日的职业比例”和所学知识可知,在城市布鲁日(在今比利时)中,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职业是毛纺织业、金属加工及其他手工业、商人、中介业等,说明在此城市中,工商业居于主导地位,所占比重最大,A项正确;题干图片涉及职业比例,无关说明城市的自由和自治,排除B项;题干图片涉及职业比例,与信仰基督教无关,排除C项;题干图片涉及职业比例,说明布鲁日工商业发展,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5.(24-25九年级上·江西鹰潭·期中)13世纪中叶,牛津大学校长罗伯特·哥罗塞特斯特曾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并用数学和实验证明自己的哲学观点,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这可用以说明英国早期大学(
)A.引领文艺复兴的潮流 B.摆脱了教会的思想束缚C.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 D.推动了自治城市的出现【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中叶”“对亚里士多德著作提出质疑”“其学生也曾进行科学实验和讲学,批评神学”可知,中世纪大学鼓励质疑的科学精神,C项正确;文艺复兴兴起在14世纪中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世纪大学仍然受到基督教会和国王的影响,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城市居民常用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的手段取得城市的一定的自治权,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考点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考点101.(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把握历史发展进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⑤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⑤395-1453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拜占庭帝国最终灭亡,D项正确;罗马共和国是公元前509年—公元前27年,对应②,排除A项;罗马帝国是公元前27年—395年,对应③,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所处的时间是395—476年,对应④,排除C项。故选D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他重新组织了拜占庭国家,完成了划时代的罗马法的编撰,在以后的几个世纪中,罗马法不仅为国家的专制主义服务,而且也为之后的民主主义理论提供证据。“他”是(
)A.克洛维 B.查士丁尼 C.查理曼 D.孝德天皇【答案】B【解析】由题干材料“他重新组织了拜占庭国家,完成了划时代的罗马法的编”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指的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他是著名的东罗马帝国皇帝,以编纂《查士丁尼法典》闻名,该法典成为了影响后世法律体系的重要基础。《查士丁尼法典》不仅巩固了专制主义政权,还为日后的法治和民主理论提供了法律依据,B项正确;克洛维是法兰克王国的国王,没有主持编撰法典,排除A项;查理曼不是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没有主持编撰法典,排除C项;孝德天皇是日本天皇,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人类社会法制传统源远流长,下列法典为欧洲的民法奠定基础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 D.《罗马民法大全》【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的民法基础,D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万民法》是罗马法的一部分,主要用于调整非罗马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4.(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拜占庭帝国时期,《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
)A.从根本上维护奴隶利益 B.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C.学习雅典民主政治 D.否定《十二铜表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B项正确;《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不是维护奴隶利益,排除A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它不是学习雅典民主政治,排除C项;《查士丁尼法典》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它并没有否定《十二铜表法》,排除D项。故选B项。5.(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拜占庭文化汇集了前代人类文化的精华,给站在近代门坎上的西欧带来了若干促使其未来获得巨大发展的文化要素,特别给西欧人文主义者提供了文化来源和复兴古典文化的重要形式。这说明拜占庭文化(
)A.整合并统一了东西方古老文化 B.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潜力C.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精神养料 D.保护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给站在近代门坎上的西欧带来了若干促使其未来获得巨大发展的文化要素,特别给西欧人文主义者提供了文化来源和复兴古典文化的重要形式”,结合所学知识,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所以材料说明拜占庭文化为西欧文艺复兴提供精神养料,C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拜占庭文化,但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说明拜占庭文化主张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和潜力,排除B项;拜占庭文化保留了一部分古典希腊罗马文化遗产,但材料没有强调,排除D项。故选C项。6.(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下图是某中学历史社团举办讲座的宣传海报。讲座的名称可能是(
)历史大讲堂讲座名称:_______________关键词:《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主讲人:李华地点:求知楼报告厅时间:2022年5月23日14:00A.灿烂的拜占庭文化 B.读懂雅典民主政治C.亚历山大帝国的崛起 D.阿拉伯帝国兴衰启示录【答案】A【解析】根据“《查士丁尼法典》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兼容并富的文化”结合所学知识,《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的重要法律文献,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文化具有东西方文化兼收幷蓄的特点,A项正确;雅典是希腊的一个城邦,与“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不符,排除B项;《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时期颁布的一部法律文献,与“亚历山大帝国”“阿拉伯帝国”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7.(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道:“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
)A.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 B.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C.满足人民所需要的契约自由 D.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皇帝的威严、光荣依靠兵器和用法律来巩固”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巩固皇权,维护国家安定,A项正确;“符合尚法治的价值和法律精神”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满足人民所需要的契约自由”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的目的是“教化帝国民众,人人安分守法”,排除D项。故选A项。8.(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法典》分别产生于下图中哪一时期(
)A.①③ B.②③ C.②⑤ D.④⑤【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共和国时期颁布的,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查士丁尼法典》是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皇帝颁布的。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换的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查士丁尼法典》,因此②⑤符合题意,C项正确;AB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9.(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表中内容反映了《罗马民法大全》(
)《罗马民法大全》部分条款“被判处剥夺生命的怀孕妇女的刑罚,被延缓到她生产以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把妇女关进监狱。如果妇女被指控犯有严重的罪行,她将被关进修道院”A.实现了男女平等 B.凸显了人文色彩C.维护了妇女特权 D.内容系统而完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被判处剥夺生命的怀孕妇女的刑罚,被延缓到她生产以后”“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禁止把妇女关进监狱。如果妇女被指控犯有严重的罪行,她将被关进修道院”可知,反映了古代罗马法对妇女人身的部分保护,说明妇女身心问题受到法律关注,凸显了人文色彩,B项正确;在罗马法时代,妇女与男性没有同等的社会地位,排除A项;材料仅仅反映了对妇女身心问题的关注,但与维护妇女特权无关,排除C项;题干“《罗马民法大全》部分条款”说明妇女身心问题受到法律关注,无法说明内容系统而完备,排除D项。故选B项。10.(24-25九年级上·江西南昌·期中)《查士丁尼法典》中“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把这匹马的价钱赔偿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该法典(
)A.维护奴隶主利益 B.法律体系缜密 C.重视证据意识 D.保护个人财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个人向别人租马时,就和马主人之间建立一种契约关系,即租马人应照顾好马,否则应承担相应责任,D项正确;材料没明确马的主人是奴隶主的身份,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涉及《查士丁尼法典》的法律体系的介绍,排除B项;材料没提及《查士丁尼法典》重视证据的史料,排除C项。故选D项。11.(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多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著,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它”是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9世纪时拜占庭教士创造的西里尔字母是后来俄罗斯、塞尔维亚等民族的字母的起源。故B项正确;;ACD项都与材料信息无关,故错误。综上故选B。1.(24-25九年级上·江西赣州·期中)九年级(1)班的同学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以下三张图片。该同学的研究主题是(
)A.契约精神在西欧传播 B.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C.西欧庄园经济的形成 D.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封君封臣制示意图”,“教皇为查理加冕油画”,“封建庄园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君封臣制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带有一定的契约意义;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布欧洲各地,自那时起,欧洲绝大多数人口居住在庄园里,在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因此研究主题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典型特征,B项正确;契约精神,与封君封臣制相关,与教皇为查理加冕、封建庄园没有联系,排除A项;西欧庄园经济的形成,与封君封臣制没有联系,排除C项;西欧基督教占据特殊地位,与封君封臣制、封建庄园没有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2.(24-25九年级上·江西九江·期中)某历史老师在进行大单元复习时,收集了封君与封臣、庄园的领主与佃户、自由和自治的城市、大学的兴起等素材,该老师复习的主题应是(
)A.古代亚非文明 B.古代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时代 D.走向近代文明【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大约到11世纪,庄园遍及欧洲各地,庄园的居民有领主与佃户;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C项正确;古代亚非文明主要涉及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以及古代印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古代欧洲文明主要涉及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以及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走向近代文明主要涉及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探寻新航路以及早期殖民掠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3.(24-25九年级上·江西景德镇·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进入近代以后,城市的产业--商业和手工业逐渐成为西方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所以说,近代的西方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中世纪的城市文明。材料三: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需求迫切,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1)图一反映的是哪种制度?图二反映的是欧洲哪一重要的农业经济组织?(2)材料二中的城市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经济地位。(3)材料三说明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大学的兴起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世纪城市文明的历史作用。【答案】(1)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西欧庄园(2)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经济地位:工商业中心;近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3)原因: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关系: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世俗教育的产生,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大学的兴起适应了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城市的发展。(4)中世纪城市文明孕育了近现代文明;促进了西欧的近代化进程等。【解析】(1)制度:由图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封君封臣制);组织:由图二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映的是欧洲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制度。(2)方式:由题干材料“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的主要方式有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经济地位:由题干材料“城市的主人——商人和手工业者逐渐成为西方国家统治阶级的主体,城市的文化——商业文化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主流文化”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近代资本主义的发源地。(3)原因:根据材料三“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大学出现的原因是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关系:由题干材料“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之上,产生了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促进了世俗教育的产生,为大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大学的兴起适应了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促进了城市的发展。(4)作用:中世纪城市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城市工商业者发展成为反封建的政治力量,促进了近代政治法律制度的形成,因此中世纪城市文明孕育了近现代文明;促进了西欧的近代化进程等。4.(24-25九年级上·江西宜春·期中)民主法治建设和制度建构能够促进社会发展,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部法典刻在一块巨大的玄武岩石柱上(如下图),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者要处以死刑。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材料二他曾经在阵亡将士葬礼上骄傲地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权力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默默无闻。”希腊雅典城邦因此被人们称为是欧洲的“精神家园”。材料三法学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德国的一位法学家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三次以法律,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材料四《罗马民法大全》内容: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5296.6-2025消费品使用说明第6部分:家具
- 2026年中国水泥管等制品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螺旋输送泵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6年中国伺服液压振动台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石家庄高新区招聘社区工作者73名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年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秋季招聘(185人)笔试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仁寿县从“三支一扶”计划人员中公开考核招聘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员工手册培训幻灯片
- 肾囊肿超声监测方案
- 2025年墓碑安装合同违约责任协议
- 2025中国家庭教育服务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报告
- 2025年无线电广播接收设备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含答案)
- 2mm土工膜长丝土工布检测报告合格证
- 乳腺癌患者的术后护理
- 企业注销申请书模板
- 农业田间机器人课件
- 旅游政策与法规案例分析题
- 新版物业交割单
- 《汽车运用基础》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单元测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