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题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首字母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1.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不受损害的能力被称为()。A.恢复力B.抵抗力C.韧性D.敏感性2.下列哪一项通常不被视为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的积极因素?()A.物种多样性高B.食物网结构复杂C.特定优势种垄断D.功能群冗余度高3.在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中,“阈值”概念主要指的是()。A.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的临界点或转折点B.生态系统演替的最终状态C.生态系统对外界干扰的最低容忍度D.生态系统恢复力最强的状态4.森林生态系统相较于草原生态系统,通常具有更强的抵抗力和恢复力,这主要得益于()。A.更高的生物量B.更复杂的食物网C.更高的物种多样性D.更强的物种迁移能力5.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威胁之一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A.土壤水分状况B.物种地理分布C.食物网结构D.以上所有6.土地利用类型的剧烈变化,如城市扩张替代农田,通常会显著降低生态系统的()。A.生物生产力B.稳定性C.多样性D.人类福祉7.过度放牧导致草原退化,关键影响因素是()。A.草原物种组成改变B.水土流失加剧C.气候干旱D.外来物种入侵8.下列哪种人类活动通过引入非本地物种,可能对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负面冲击?()A.引种改良作物B.水利工程建设C.驱除恶性杂草D.外来物种入侵9.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的能力。A.恢复到原有状态B.调整结构以适应新环境C.抵抗干扰不发生改变D.建立新的平衡状态10.在评估大型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时,遥感技术主要可以用来监测()。A.水文情势变化B.植被覆盖动态C.土壤养分含量D.动物种群数量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请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解释下列名词的含义。)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2.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3.临界转捩点(TippingPoint)4.功能群(FunctionalGroup)5.生态系统韧性(Resilience)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产生的贡献。2.简述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简述人类活动对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两种主要方式。4.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与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5.简述什么是生态阈值,跨越阈值可能产生什么后果?6.简述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常用的定性方法有哪些。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请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下列主题进行论述。)1.论述农业集约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主要机制。2.结合实例,论述外来物种入侵如何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试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态修复实践中的指导意义。4.探讨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来维持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试卷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不受损害的能力。选项A恢复力是指干扰后恢复到原状态的能力;C韧性是指受干扰后返回原状态的速度;D敏感性是易受干扰的程度。2.C解析:物种多样性高、食物网复杂、功能群冗余度高通常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特定优势种垄断(单中心结构)往往使生态系统对优势种死亡或环境变化更敏感,降低稳定性。3.A解析:阈值是指生态系统在发生结构性或功能性的质变前的临界点或转折点,超过此点系统的稳定性可能被破坏。4.B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和食物网复杂度通常高于草原,这种复杂性提供了更多的替代途径和缓冲能力,从而增强了抵抗力和恢复力。虽然A、C、D也对,但复杂性(B)是关键机制。5.D解析:气候变化通过改变温度和降水模式,直接影响土壤水分、改变物种适宜分布区、破坏原有的食物网结构,因此是多重威胁。6.B解析:城市扩张通常伴随自然植被的清除和景观破碎化,降低了生态系统的连接性、生物多样性,增加了极端事件风险,从而显著降低其稳定性。7.A解析:过度放牧直接导致优势牧草被啃食甚至死亡,劣质牧草入侵,改变草原群落结构和功能,这是草原退化的核心机制。8.D解析:外来物种入侵可能通过竞争、捕食、疾病传播等方式破坏原有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减少或消失,改变食物网,从而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负面冲击。9.A解析: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恢复到(或接近)原有状态的能力。10.B解析:遥感技术主要利用卫星或航空影像监测地表覆盖的变化,如植被类型、绿度、范围等,这些是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二、名词解释1.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面临外部干扰(如干旱、洪水、病虫害等)时,能够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抵抗干扰、避免发生质变的能力。2.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导致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后,能够恢复到原有状态或接近原有状态的能力。3.临界转捩点(TippingPoint):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时,其状态会发生突然、快速且通常是不可逆转的转变的那个临界阈值或条件。4.功能群:指在生态系统中执行相似功能、对环境有相似要求、相互作用相似的一组物种。它们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扮演相似的角色。5.生态系统韧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能够吸收冲击、保持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特征,并在干扰过后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或演变为新的稳定状态的能力。它包含抵抗、适应和恢复三个维度。三、简答题1.简述物种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产生的贡献。解析:物种多样性对稳定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增加生态系统的冗余性,即某个物种的功能缺失可能被其他相似功能的物种替代;复杂的食物网可以缓冲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强度变化;高多样性可能抑制入侵物种的建立和蔓延;多样化的物种组成能更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提高系统整体生产力,从而增强抵抗干扰和快速恢复的能力。2.简述气候变化可能通过哪些具体途径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气候变化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途径包括:改变降水格局导致干旱或洪涝频发,威胁植被生存;升高温度改变物种适生区,导致物种迁移、局部灭绝或新物种入侵;影响植物物候(如开花、结实时间),扰乱植食动物和传粉者的同步性;加剧病虫害和火灾的发生频率与强度;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和养分循环失衡。3.简述人类活动对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的两种主要方式。解析:人类活动影响水体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方式有:污染输入(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累积,破坏水生生物群落结构,降低生态系统功能;水利工程建设(大坝、渠道),改变水流形态和速度,影响泥沙输移、水温、营养物质分布,阻断生物迁徙通道,破坏河湖生态系统的自然连通性和稳定性。4.简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与资源管理之间的联系。解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为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和机制,有助于制定可持续的资源利用策略(如合理放牧、适度开发、生态阈值管理);稳定性评估可以指导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设计,确定优先保护区域和关键干预措施;预测干扰对稳定性的影响,可以为灾害预警和管理提供支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5.简述什么是生态阈值,跨越阈值可能产生什么后果?解析:生态阈值是指生态系统在承受压力或干扰时,其结构和功能可能发生突变的临界点或范围。当系统状态变化接近或跨越阈值时,微小扰动可能被放大,导致系统快速、剧烈且通常是不可逆转的转变。跨越阈值可能产生的后果包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急剧下降甚至丧失(如渔业崩溃、水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大量丧失;系统进入一个新的、低质量的稳定状态(如变成荒漠、湿地干化);恢复成本极高甚至不可能。6.简述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常用的定性方法有哪些。解析:评估生态系统稳定性常用的定性方法包括:专家评估法(如德尔菲法),利用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分析,系统描述干扰压力、系统状态变化及管理响应;情景分析法,设定不同发展情景预测系统未来状态和稳定性变化;生态足迹法,评估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压力;社会-生态系统分析(SES),理解人类与自然系统的相互作用及反馈机制对稳定性的影响;基于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方法,通过识别和评估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及其变化来推断稳定性。四、论述题1.论述农业集约化发展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及其主要机制。解析:农业集约化发展通过单一作物种植、高强度投入(化肥、农药、灌溉)、机械化作业等方式,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产生多方面负面影响。主要机制包括:降低生物多样性(物种单一化、土壤生物破坏),减少系统冗余和缓冲能力;土壤养分失衡与退化(板结、酸化、有机质下降),降低土壤肥力和抗蚀性;水体污染加剧(化肥流失导致富营养化、农药残留),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增加病虫害爆发风险和对外源农药的依赖;改变区域水文循环和能量平衡;破坏农田生态廊道,降低生态系统连通性。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可能使农业生态系统变得脆弱,易受干旱、洪水、病虫害等干扰,恢复力下降。2.结合实例,论述外来物种入侵如何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外来物种入侵是威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入侵物种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竞争排斥,如美国白蛾入侵中国森林,大量啃食阔叶树,排挤本地树种,改变森林群落结构;捕食或寄生,如水葫芦入侵亚洲水域,繁殖迅速覆盖水面,抑制光合作用,破坏食物链,导致本地鱼类等水生生物死亡;引入疾病,如传入新的病原体可能使本地缺乏免疫力的物种大量死亡;改变物理环境,如互花米草入侵中国沿海滩涂,形成dense阔叶草丛,改变滩涂地形和水质,挤压原生红树林和贝类生存空间。例如,水葫芦入侵导致许多亚洲河流湖泊渔业资源衰退和生态环境恶化。这些入侵过程往往打破原有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稳定性降低。3.试述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在生态修复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解析: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如火灾、砍伐、污染后)发生结构或功能变化后,能够吸收冲击、调整自身结构和功能,并重新回到接近原有状态或演变为一个新的稳定状态的能力。它强调系统从干扰中恢复的速度和程度。恢复力稳定性在生态修复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首先,它帮助识别生态系统的“临界点”,指导修复活动避免触发不可逆的质变;其次,它有助于设定合理的恢复目标和时间表,评估修复成效;再次,它强调在修复中维持或增强系统的冗余度、连接性和生物多样性,以提升其自我组织和恢复能力;最后,它启示修复策略应考虑系统对干扰的适应和恢复潜力,采取适应性管理,根据恢复过程中的反馈调整措施。4.探讨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来维持和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在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维持和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科学管理措施:一是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和空间管制,划定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限制不适宜的人类活动;二是推行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保护性耕作、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农业、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维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CJT 411-2012 中低速磁浮交通车辆电气系统技术条件
- 建发室内设计笔试题目及答案
- 运城职高数学试卷及答案
- 行业监管协议书范本
- 华夏航空招聘题库及答案
- 华东医药校招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军姿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刷题本试题及答案
- 格力电器招聘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考试十只羊题型试题及答案
- 上海财经大学:低空+发展研究报告(2025年)
- 物业活动策划方案题目
- 别墅设计平面介绍
- 安徽省安庆第一中学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DB33-T 1455-2025 涉企增值服务工作指南
- 风电项目土地使用与征地管理方案
- 《高效人士的问题解决术》
- GB/T 9145-2003普通螺纹中等精度、优选系列的极限尺寸
- GB/T 23510-2009车用燃料甲醇
- 劳务派遣人员考核方案
- 膝关节镜手术配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