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左传》记载:“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这一言论反映了先秦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权力的制约 B.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C.宗法分封制度的核心原则 D.礼乐制度维护等级秩序2.下表是两汉时期州部相关制度与观念的演变概况,据此可知两汉时期(

)时期核心内容汉武帝时期设置13州部,州部承担推举秀才的职责东汉时期州刺史被尊称为“使君”,州级行政关联增强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A.地方行政层级体系始终稳定B.中央对地方的管控呈现弱化趋势C.察举制的实施范围不断缩小D.地方治理中“州”的作用日益凸显3.有学者评价欧洲某项制度的实施,“在此之前,王权式微,大领主掌握着自己领地的权力,封建割据严重,国王无力控制政治局势。在此之后,国王权力大大加强,专制主义成分强化。”据此判断,该制度是(

)A.罗马帝国的元首制 B.西欧的封君封臣制C.法国的三级会议制 D.英国的君主立宪制4.1688年,英国议会代表迎回了荷兰执政威廉和女王玛丽,并将王冠连同《权利宣言》(即《权利法案》初稿)一同呈上,威廉和玛丽欣然接受。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B.革命成果得到巩固C.责任内阁制已形成 D.明确分权制衡原则5.下表所示为中共抗日根据地部分新区(1940年以后建立政权)县政府委员和参议会议员党派比例统计。这(

)县别庆阳合水清涧绥德机关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议员委员党派中共233203547555国民党173143332507无党派2432736711021A.巩固了工农民主政权 B.加强了苏维埃政权组织建设C.体现了党内合作优势 D.服务于民族解放战争的需要6.近年来,各级政府普遍建立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办”;国务院要求各部门定期举行政策吹风会,解读民生政策;多地在社区设置“民情议事厅”,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这些举措(

)A.创新了基层群众自治形式 B.完善了行政监督体系C.拓宽了公民政治参与渠道 D.实现了政府职能转变7.北魏孝文帝时期,朝廷修订的《魏书》中,将拓跋氏的祖先追溯为“黄帝之苗裔,尧之裔子”;孝文帝本人还多次亲赴洛阳太学,与儒生讨论《诗》《书》等儒家经典,并下令在平城、洛阳等地修建祭祀尧、舜、禹等华夏先祖的庙宇。这些举措反映了北魏(

)A.儒家思想成为唯一治国思想 B.华夏认同意识的深化C.血缘宗法制度的全面恢复 D.少数民族文化的消亡8.1060年,王安石担任三司度支判官时,在《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一文中写道:“夫合天下之众者,财;理天下之财者,法;守天下之法者,吏”。在此,王安石强调了(

)A.改革保守风气的迫切性 B.吏治对理财的重要性C.加强三司权力的必要性 D.富国强兵的紧迫性9.明代科举考试注重策问和经史时务策,据《乡试录》《会试录》统计,仅正德、嘉靖年间,以治河或漕运为议题的乡、会试策问有至少13道;嘉靖时期,以边备为主题的策问几乎每科会试都有,“北虏”、女真和倭寇问题不止一次地出现在科场策问中。据此可知,明代科举(

)A.考试内容具有一定连贯性 B.选拔程序愈发公平严密C.注重士子经世意识的培养 D.选人标准强调德才兼备10.1877年6月22日,美国总统海斯发布行政命令,要求联邦政府全体官员禁止为政治目的而向任何公职人员征收钱款,以及不得被要求或允许参与政治团体、政党骨干会议、政党代表大会或竞选活动之组织运营。这一命令(

)A.消灭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 B.确立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C.损害了联邦官员政治权利 D.打击了政府贪污腐败行为11.1913年,北洋政府《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考生需具备国内公立大学或外国大学毕业文凭,无文凭者需经特别审查方可报考。”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试法》明确:“学历要求放宽至高中及同等学历,无学历但有相关工作经验者,经审查合格也可报考。”1935年,国民政府修订《考试法》,进一步规定:“少数民族考生报考,可凭本民族语言文字答卷。”这反映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

)A.已基本消除考生的报考差异 B.仅通过法律形式体现平等理念C.学历要求放宽导致质量下降 D.在报考资格上呈现平等化趋势12.《唐律疏议·名例》序疏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也。”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A.以“礼制”维护君主专制政体 B.以“法治”维系国家社会基础C.“礼法结合”的法律文化特点 D.唐朝开始推行儒法思想的融合13.北宋《吕氏乡约》载:“凡同约者,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所费少者,同约共助以钱物。”这表明《吕氏乡约》在宋代(

)A.推进了基层教化与治理 B.助长了民间奢靡之风C.以维护士绅伦理为核心 D.取代了宗族治理功能14.13世纪后,西欧教会法否定了日耳曼人的神明审判和决斗审判等原始审判方式,代之以法庭审判,并强调法庭参与人员的专业化,在司法审判中重视司法调查。这些做法(

)A.提高了公民地位 B.实现了司法公正C.反映了王权衰落 D.完善了法律制度15.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978年至2023年,我国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收案从30万件增长到1753万件,其中2023年关于合同、知识产权、公司、证券、保险等的纠纷案件占比超过74%,同期民间调解纠纷达1720万件。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市场经济深化与法治建设同步推进B.民事诉讼已完全取代传统调解机制C.计划经济思维仍在司法领域占主导D.法律案件增长阻碍经济高质量发展16.以往学者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隐宫徒刑者七十余万人”的记录认为,骊山秦始皇陵的修建者皆为“刑徒”。后来学者又根据该篇目所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为机,藏皆知之”提出“匠”也是参与秦始皇陵修建的重要主体。这说明(

)A.《史记》前后矛盾,信度存疑 B.文献所载信息难以考证C.考古发现丰富历史解释 D.史料实证需要综合考察二、材料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规定: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衰败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将空出的议席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和人口较多的郡;降低选民财产资格,工业资产阶级和农村中的富裕农民获得了选举权。此后,英国又先后进行了1867年、1884年等多次议会改革,逐步扩大选举权范围。——摘编自《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之前,中国共产党经过了28年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1931年在瑞金召开的中国工农兵代表会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具有全国性质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权,使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得到了普遍实施。参议会制度则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采用“三三制”原则组建抗日根据地政权。1945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决定,先将乡参议会改为人民代表会,作为乡级最高行政权力机关,随着解放战争的迅速发展,解放区根据地的政权大多成立了人民代表会。——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背景,并指出这次改革的意义。(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二中三个时期形成不同政权组织的原因。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英国从1819年的《工厂法》到1847年《十小时工作日法案》,经过工人近30年的不断斗争,通过数次细微的立法修订,最终议会才把每日工作时间限制在10个小时。在修订《工厂法》时,英国政府总是设法压低工人的预期目标,部分满足工人的要求,每次劳动时间的调整都是经过政府与工人不断斗争实现妥协的结果,这是缩短劳动时间运动持续存在的一个原因。不过,《工厂法》的保护对象主要是女工和童工,没有涉及成年男工;它的适用范围也仅涵盖纺织业,直到19世纪40年代末才把劳动时间的限制扩展到采矿业。——摘编自邵成珠、刘金源《论英国工业化时期的劳资关系立法(1825——1850)》材料二

1875年,英国内政大臣克劳斯提出新议案,要求将《主仆法》中的违约行为仅视为普通的民事行为。该议案得到多数议员的认同,议会最终通过《雇主与工人法》,以取代此前的《主仆法》。根据该法案,雇主与工人之间违背合约以及就工资、伤害等问题产生的纠纷,一律视为民事行为,而不再采取任何刑事处罚。这样一来,在对违背合约者的处理上,雇主和工人的法律地位实现了完全平等。在雇主和工人地位日趋相对平等的同时,保护工会权益的相关立法也取得进展。19世纪中叶后,工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法律地位问题,并将推动工会立法作为工作的重点。1850——1880年的工厂立法和劳资关系立法在很大程度上调整了因自由放任而导致的劳资关系紧张的局面。——摘编自刘金源《英国近代劳资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政府对于劳资关系处理存在的局限性。(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19世纪上半期相比,19世纪后期英国政府对于劳资关系处理举措的变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西方国家参考和借鉴中国科举制度,制定了近代文官考试选拔制度。西方文官制度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文官政治中立,不参与党派活动,文官自身更不能组织党派或政治组织,使政府工作在政党轮流执政时可以稳定运行。文官考试重视公平公正、人人平等原则,重视考生业务素质与能力,还制定不同职务的具体选拔标准。晚清选官制度,虽模仿西方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这一切本质上都是为了满足皇权统治需要,而不是整个社会需要。在官员选拔中,满族贵族始终保持特权地位。中国自古就是儒家思想与教育体系和选官制度合而为一,晚清时期儒家经典依然是选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摘编自张靖《晚清选官制度变革研究》材料二

中国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这是由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而西方文官制度则实行“两官分途”。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摘编自俞悦《从英美文官制度看中国“公务员”热》(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与近代西方在文官选拔上的差异,试归纳官员选拔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独特性。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科举制度与西方文官制度之间存在渊源关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兴盛了千年的科举制度在成为晚清衰亡的“陪葬品”的同时,却又在西方近代涅槃而生,变幻为近代文官制度,并成为我国当代公务员制度效仿的典范,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摘编自李永强、马慧玥《论中国科举制度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某些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形式,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所用。——摘编自孙代尧《保持优势大胆借鉴——邓小平对中西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比较研究》根据材料,围绕“中西方制度互鉴”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A2.D3.C4.B5.D6.C7.B8.B9.C10.B11.D12.C13.A14.D15.A16.D17.(1)背景: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旧的议会选举制度存在弊端(如“衰败选区”),无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求;社会矛盾激化,资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任答2点)意义: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英国代议制发展和民主化进程;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英国社会与政治稳定。(任答2点)(2)土地革命时期,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工农联合开展武装斗争,反抗国民政府的统治;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日民族矛盾,首要任务是团结抗战,实行“三三制”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日,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与国民党的专制独裁的矛盾,需要联合人民共同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18.(1)局限性:立法保护对象有限;适用范围狭窄;立法进程缓慢;政府态度消极;妥协性质明显。(答出三点即可)(2)变化:违约责任的法律地位趋于平等;违约责任处理方式文明化;承认工会合法性;工会作用增强;立法对象的范围扩大。(答出两点即可)历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因自由放任导致的劳资关系紧张局面;推动了英国工业化的发展;体现了英国政治制度的调节能力和社会进步;为其他国家处理劳资关系提供了经验。(答出三点即可)19.(1)差异:西方:文官政治中立;重视公正和平等;重视考查实际能力。(任答2点)晚清:为君主专制服务;存在身份的不平等;重视儒家经典考查,脱离实际。(任答2点)基本原则:公平公正、德才兼备、根据时代发展适时调整。(任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2)政治立场明确;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不搞“两官分途”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任答3点)20.观点:西方文官制度是对科举制精髓的转化与创新。阐述:科举制度的核心原则包括公开考试、平等竞争和择优录用,这些原则被西方文官制度采纳。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