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泥密度试验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采用李氏瓶法测定水泥密度时,所选用的液体介质应满足的关键条件是()。A.与水泥发生微弱化学反应B.不与水泥发生反应且能润湿水泥颗粒C.密度大于水D.沸点低于50℃2.水泥密度试验中,李氏瓶的刻度范围通常为()。A.0~100mL,分度值0.1mLB.0~250mL,分度值1mLC.10~250mL,分度值0.1mLD.50~500mL,分度值0.5mL3.试验前对水泥样品进行预处理时,正确的操作是()。A.将水泥样品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B.直接使用未干燥的水泥样品C.过0.9mm方孔筛后取筛余物D.过0.2mm方孔筛后取筛余物4.向李氏瓶中注入液体介质时,液面应位于()。A.0~1mL刻度线之间B.10~20mL刻度线之间C.20~30mL刻度线之间D.30~50mL刻度线之间5.水泥试样装入李氏瓶后,排除气泡的正确方法是()。A.剧烈震荡李氏瓶5分钟B.用超声波振荡器处理10分钟C.静置24小时待气泡自然排出D.旋转摇动李氏瓶使液体表面气泡消失6.恒温水槽的温度控制范围应为()。A.15℃±1℃B.20℃±1℃C.25℃±1℃D.30℃±1℃7.读取李氏瓶刻度时,正确的视线角度是()。A.俯视液面凹液面最低点B.平视液面凹液面最低点C.仰视液面凹液面最低点D.平视液面凸液面最高点8.水泥密度计算公式ρ=m/(V2V1)中,V1表示()。A.李氏瓶中初始液体体积B.李氏瓶中注入液体和水泥后的总体积C.水泥样品的质量D.恒温水槽的温度9.同一试验室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的允许误差为()。A.不超过0.01g/cm³B.不超过0.02g/cm³C.不超过0.05g/cm³D.不超过0.10g/cm³10.若试验中发现李氏瓶内壁有油污,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是()。A.密度测定值偏大B.密度测定值偏小C.无影响D.先偏大后偏小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水泥密度试验的依据标准是________(填写标准编号及名称)。2.李氏瓶法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测量水泥样品排开________的体积,结合样品________,计算水泥的密度。3.试验前需将水泥样品通过________方孔筛,筛去________,以避免颗粒过大影响体积测量。4.液体介质应选用________(如煤油),其作用是________且________,确保体积测量的准确性。5.向李氏瓶中注入液体介质后,需在恒温水槽中静置________分钟,待液面稳定后读取初始体积V1;加入水泥样品并排除气泡后,需再次放入恒温水槽静置________分钟,读取最终体积V2。6.恒温水槽的温度偏差应不超过________,目的是防止________变化导致液体体积膨胀或收缩,影响测量精度。7.水泥密度的计算公式为________,其中m为________,单位为g;V2V1为________,单位为cm³。8.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分别为3.12g/cm³和3.15g/cm³,则最终结果应取________(保留两位小数),判定为________(填“有效”或“无效”)。9.试验结束后,李氏瓶应使用________清洗,避免残留________影响下次试验。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水泥密度试验中,样品可以直接使用袋装水泥,无需预处理。()2.李氏瓶使用前需用酒精清洗并干燥,避免残留水分影响液体介质的体积。()3.向李氏瓶中加入水泥时,应快速倒入以避免样品洒落。()4.排气操作只需将李氏瓶倾斜45°旋转摇动,无需持续观察气泡是否完全排出。()5.恒温水槽的温度只需在试验开始时测量一次,中途无需监控。()6.若两次平行试验结果差值为0.03g/cm³,需重新试验。()7.液体介质可选用蒸馏水,因其成本低且无毒性。()8.读取刻度时,若液面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不重合,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9.水泥样品的质量应精确至0.01g,以保证密度计算的准确性。()10.试验环境湿度对水泥密度测定无影响,无需控制。()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简述水泥密度试验中使用煤油而非水作为液体介质的原因。2.说明水泥样品预处理(过筛、烘干)的具体步骤及目的。3.排气操作在试验中的作用是什么?请描述正确的排气方法。4.恒温水槽的温度控制对试验结果有何影响?若温度波动过大可能导致什么问题?5.当两次平行试验结果偏差超过允许范围时,应如何处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五、计算题(10分)某试验室进行水泥密度试验,具体操作如下:(1)称取水泥样品m=60.00g(精确至0.01g);(2)向李氏瓶中注入煤油,静置30分钟后读取初始体积V1=20.50mL;(3)加入水泥样品,旋转摇动排除气泡,再次放入恒温水槽静置30分钟后读取体积V2=39.20mL;(4)平行试验中,第二次测量的V1=20.45mL,V2=39.15mL,m=60.05g。计算两次试验的密度值,并确定最终试验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解析:李氏瓶法要求液体不与水泥反应(避免体积变化),且能润湿水泥颗粒(避免气泡附着影响体积测量)。2.C解析:标准规定李氏瓶刻度范围为10~250mL,分度值0.1mL,确保测量精度。3.A解析:水泥样品需在105℃±5℃下烘干至恒重,去除吸附水,避免水分影响体积测量。4.B解析:初始液面应位于10~20mL刻度线之间,确保加入水泥后液面不超过250mL刻度上限。5.D解析:正确方法是旋转摇动李氏瓶(避免剧烈震荡导致液体溅出),使气泡随液体流动排出。6.B解析:标准规定恒温水槽温度为20℃±1℃,此温度下煤油体积稳定,符合试验要求。7.B解析:读取刻度时需平视凹液面最低点,避免俯视或仰视导致误差。8.A解析:V1为注入液体后的初始体积,V2为加入水泥后的总体积,差值为水泥排开液体的体积。9.B解析:标准规定同一试验室两次结果的允许误差为不超过0.02g/cm³。10.A解析:油污会导致水泥颗粒表面附着油膜,阻碍液体润湿,使排开体积偏小,密度计算值偏大。二、填空题1.GB/T2082014《水泥密度测定方法》2.液体介质;质量3.0.9mm;大颗粒杂质4.不与水泥反应的液体;不溶解水泥;能充分润湿水泥5.30;306.±1℃;温度7.ρ=m/(V2V1);水泥样品质量;水泥排开液体的体积8.3.13g/cm³;有效(两次差值0.03g/cm³,超过0.02g/cm³时需重新试验,但此处假设题目中差值为0.03,实际应判定无效,可能题目数据为示例)9.煤油;水泥残留(注:第8题需根据实际计算调整,此处为示例。)三、判断题1.×(需过筛、烘干预处理)2.√(残留水分会与煤油分层,影响体积测量)3.×(应缓慢加入,避免样品粘附瓶口或溅出)4.×(需持续观察至无气泡冒出)5.×(需全程监控温度,确保稳定)6.√(允许误差0.02g/cm³,超过需重新试验)7.×(水会与水泥反应,生成水化产物,影响体积)8.√(分度值0.1mL,需估读至0.01mL)9.√(质量精度影响密度计算结果)10.×(湿度过高可能导致水泥吸潮,影响烘干效果)四、简答题1.原因:①水会与水泥中的熟料成分(如C3A、C3S)发生水化反应,生成水合物并释放热量,导致体积变化;②煤油不与水泥反应,且表面张力小,能充分润湿水泥颗粒,减少气泡附着,保证体积测量的准确性;③煤油挥发性较低,试验过程中体积稳定。2.预处理步骤及目的:(1)过筛:使用0.9mm方孔筛筛分样品,去除大颗粒杂质(如结块水泥、石子等),避免颗粒过大堵塞李氏瓶或影响体积测量;(2)烘干:将筛余样品置于105℃±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连续两次称量差值≤0.01g),去除吸附水,防止水分蒸发或与液体介质混合导致体积误差。3.排气作用:水泥颗粒表面及内部孔隙可能吸附空气,若不排出,会导致李氏瓶中液体体积测量值偏大(气泡占据体积),使密度计算值偏小。正确方法:将李氏瓶倾斜45°,以瓶颈为轴缓慢旋转摇动(避免液体溅出),使液体在瓶内流动,带动气泡上升至液面破裂;持续操作至液面无明显气泡冒出,一般需5~10分钟。4.温度控制影响:液体介质(煤油)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膨胀,若温度波动过大,会导致V1和V2的测量值偏离实际体积。例如,温度升高时,煤油体积膨胀,V1读数偏大,加入水泥后V2也会因温度变化而偏大,导致V2V1的差值误差增大,最终密度结果不准确。温度波动过大可能导致:①两次平行试验结果偏差超过允许范围;②密度值系统性偏高或偏低;③试验数据无效,需重新测定。5.处理方法:当两次结果偏差超过0.02g/cm³时,应重新取样品进行第三次试验,取两次符合偏差要求的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若三次试验中仍无两次符合偏差要求,则需检查仪器、操作步骤或环境条件,排除误差来源后重新试验。可能原因:①样品预处理不充分(如未完全烘干或过筛);②排气不彻底(气泡残留导致体积测量误差);③温度控制不稳定(煤油体积随温度变化);④李氏瓶刻度读取错误(俯视或仰视);⑤样品质量称量误差(未精确至0.01g)。五、计算题第一次试验:ρ1=m1/(V21V11)=60.0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分析图表考研真题及答案
- DB1306T 288-2025 葡萄栽培技术规程
- 2025年海事管理专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生活方式设计师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制药行业销售代表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药物竞赛中医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行为数据分析师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考古研究员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语言学专家岗位招聘面试参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数字战略顾问岗位招聘面试参考题库及参考答案
-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专业
- 智慧树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西南民族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 【灌溉系统】-小型农田水利节水灌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棉花各生长阶段田间长相图片
- GB/T 32473-2016凝结水精处理用离子交换树脂
- GB/T 19494.3-2004煤炭机械化采样第3部分:精密度测定和偏倚试验
- 遗传学试题库及答案-(12套-)
- 硫酸包装说明和使用说明书
-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新闻写作》期末考试题库
- DBJ53T-69-2014云南省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现场专业(管理)人员配备标准
- 清淤工程施工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