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煤气罐炸弹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煤气罐炸弹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煤气罐炸弹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煤气罐炸弹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煤气罐炸弹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煤气罐炸弹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1.家用液化石油气钢瓶(煤气罐)的标准设计压力通常为()。A.0.8MPaB.1.6MPaC.2.5MPaD.4.0MPa2.煤气罐炸弹的核心爆炸物质是()。A.罐体金属碎片B.液化石油气与空气混合气体C.附加的TNT炸药D.罐体内部残留的水分3.当煤气罐内液化石油气(LPG)泄漏并与空气混合时,爆炸极限范围约为()。A.1%3%B.2%10%C.5%15%D.10%25%4.煤气罐炸弹的“二次爆炸”风险主要源于()。A.罐体碎片撞击引发的新火源B.未完全燃烧的LPG扩散后遇明火C.引爆装置残留的化学物质反应D.周围建筑物倒塌产生的摩擦热5.识别可疑煤气罐炸弹时,以下最具警示性的特征是()。A.罐体表面有锈迹B.阀门处连接不明导线C.罐体标注“检验合格”标签D.底部有轻微凹陷6.煤气罐爆炸的能量计算中,1kg液化石油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约为()。A.4600kJB.46000kJC.460000kJD.4600000kJ7.处置疑似煤气罐炸弹时,优先采取的措施是()。A.直接关闭阀门B.使用水炮冷却罐体C.组织人员疏散并设置警戒区D.拆解引爆装置8.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液化石油气的储存容器需每()年进行定期检验。A.1B.3C.4D.59.煤气罐炸弹的“爆燃转爆轰”(DDT)现象发生的关键条件是()。A.罐体材质厚度B.燃气与空气混合均匀度C.环境温度D.引爆装置延迟时间10.民用煤气罐的常见容积(以充装量计)不包括()。A.5kgB.15kgC.30kgD.50kg11.煤气罐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超压达到()时,可导致砖混结构房屋承重墙倒塌。A.0.02MPaB.0.1MPaC.0.5MPaD.1.0MPa12.以下不属于煤气罐炸弹“辅助装置”的是()。A.定时计时器B.压力传感器C.罐体本身D.电池电源13.发现可疑煤气罐后,现场人员正确的报告顺序是()。A.先联系社区物业,再拨打110B.直接拨打119,同步通知周边人员C.拍照发朋友圈后报警D.尝试自行转移罐体至空旷处14.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A.甲烷、乙烷B.丙烷、丁烷C.乙烯、丙烯D.一氧化碳、氢气15.煤气罐炸弹的“碎片杀伤半径”主要取决于()。A.罐体壁厚与爆炸压力B.环境风速C.引爆装置类型D.燃气泄漏量16.我国《消防法》规定,个人非法改装煤气罐的,最高可处()罚款。A.500元B.2000元C.1万元D.5万元17.煤气罐在正常使用中,“回火”现象可能引发()。A.罐体内部压力骤降B.阀门冻结C.火焰倒灌至罐内D.燃气泄漏18.处置煤气罐炸弹时,使用防爆毯覆盖的主要目的是()。A.隔绝空气防止燃烧B.减少碎片飞溅C.降低罐体温度D.屏蔽引爆装置信号19.煤气罐爆炸的“热辐射伤害”主要影响()。A.50米内的人员皮肤与呼吸道B.100米内的电子设备C.200米内的建筑物结构D.300米外的环境温度20.以下关于煤气罐安全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禁止将罐体倒置使用B.可使用温水加热罐体助燃C.定期检查胶管老化情况D.关闭时需先关阀门再关灶具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每题至少2个正确选项,错选、漏选均不得分)1.煤气罐炸弹的典型构成要素包括()。A.储存燃料的罐体B.液化石油气(LPG)C.引爆装置(如定时器、压力开关)D.辅助装置(如电池、导线)2.识别可疑煤气罐炸弹的异常特征包括()。A.罐体表面有明显改装痕迹(如钻孔、焊接)B.阀门连接非标准软管或电子元件C.罐体重量明显轻于正常充装量D.标签信息模糊或缺失3.煤气罐爆炸可能引发的二次灾害有()。A.周边建筑物火灾B.燃气管道连锁爆炸C.有毒气体(如CO)扩散D.人员踩踏伤亡4.处置煤气罐炸弹的基本原则包括()。A.快速接近并拆除引爆装置B.优先确保人员安全C.冷却罐体防止二次爆炸D.封锁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5.液化石油气的危险特性包括()。A.比空气重,易在低洼处聚集B.无色无味,需添加臭味剂(如乙硫醇)警示C.爆炸下限低,易达到爆炸浓度D.液态气化时吸收大量热量,可能导致冻伤6.煤气罐定期检验的关键项目有()。A.罐体壁厚测量B.阀门密封性能测试C.内部腐蚀情况检查D.标签是否标注使用年限7.煤气罐炸弹的“低技术特征”体现在()。A.原材料(煤气罐、LPG)易获取B.引爆装置可通过民用电子元件组装C.爆炸原理依赖物理/化学常识D.需专业化工知识才能制造8.发现可疑煤气罐后,现场人员的正确行为包括()。A.立即停止使用明火、电器开关B.用手机拍照记录细节C.沿逆风方向撤离至安全区域D.大声呼喊提醒周边人员9.煤气罐爆炸的能量来源包括()。A.罐体破裂时的物理爆炸能量(弹性势能释放)B.LPG与空气混合后的化学爆炸能量C.碎片飞溅的动能D.爆炸后燃烧释放的热能10.我国针对煤气罐安全的法规与标准包括()。A.《液化石油气钢瓶》(GB58422021)B.《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C.《消防应急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要则》D.《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填“√”,错误填“×”)1.煤气罐爆炸一定属于化学爆炸。()2.煤气罐的“检验周期”自制造日期起计算,报废年限一般为15年。()3.煤气罐内剩余少量气体时,可通过倒置罐体获取更多燃气。()4.煤气罐炸弹的引爆装置仅能通过定时触发。()5.液化石油气泄漏后,可用风扇加速空气流动稀释浓度。()6.煤气罐爆炸的冲击波超压随距离增加呈指数衰减。()7.个人私自焊接改装煤气罐,即使未造成事故,也属于违法行为。()8.煤气罐爆炸的碎片杀伤范围通常小于冲击波杀伤范围。()9.发现煤气罐阀门泄漏时,可用湿毛巾包裹阀门暂时堵漏。()10.煤气罐炸弹的“当量”计算需同时考虑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能量。()四、案例分析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案例1:2024年12月,某市老城区一居民楼3楼厨房发现一个可疑煤气罐。罐体表面有明显焊接痕迹,阀门连接一根带电池的导线,导线另一端延伸至窗外隐蔽处。现场闻到轻微燃气臭味,楼内居民已部分撤离。问题:1.现场人员在报警前应采取哪些紧急措施?(4分)2.消防与公安部门到达后,处置流程应包括哪些关键步骤?(6分)案例2:某犯罪团伙利用废弃煤气罐制造炸弹,将LPG与少量硝酸铵混合后密封,安装简易定时装置(闹钟+电点火头)。炸弹在闹市区引爆后,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周边3家商铺损毁。问题:1.该炸弹的“增强爆炸效果”手段是什么?(3分)2.从公共安全管理角度,如何防范此类案件发生?(7分)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B3.B4.B5.B6.B7.C8.D9.B10.C11.B12.C13.B14.B15.A16.C17.C18.B19.A20.B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D3.ABCD4.BCD5.ABCD6.ABC7.ABC8.ACD9.ABD10.ABC三、判断题1.×(注:罐体超压破裂为物理爆炸,燃气泄漏后爆炸为化学爆炸)2.√(注:根据GB58422021,液化石油气钢瓶设计使用年限为8年,定期检验后可延长至15年)3.×(注:倒置可能导致液态LPG直接进入管道,引发回火或爆炸)4.×(注:还可通过压力触发、遥控触发等)5.×(注:风扇可能产生电火花,引发爆炸)6.√(注:冲击波超压与距离平方成反比)7.√(注:违反《特种设备安全法》)8.√(注:碎片动能随距离衰减更快)9.√(注:湿毛巾可降温并暂时密封)10.√(注:物理爆炸释放罐体弹性势能,化学爆炸释放燃气内能)四、案例分析题案例1答案:1.紧急措施:①立即停止使用明火、电器(如开灯、打电话);②关闭厨房门窗(减缓燃气扩散);③沿逆风方向撤离至楼外50米安全区;④用手势或低声提醒其他居民撤离,避免喧哗引发恐慌。(4分)2.处置步骤:①公安部门设置警戒区(半径100米),疏散周边1公里内敏感场所(学校、医院);②消防部门使用水雾枪对罐体及周边降温(防止温度升高引发爆炸);③排爆专家穿戴防爆服接近,检测燃气浓度(使用气体检测仪);④确认引爆装置类型(定时/遥控),切断电源(如剪断导线);⑤将罐体转移至防爆罐,运至空旷区域拆解或引爆。(6分)案例2答案:1.增强手段:①混合硝酸铵(氧化剂)提高燃烧效率;②密封罐体使燃气与空气混合更均匀,促进爆轰;③选择闹市区增加人员密集度伤害。(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