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县工作介绍_第1页
无为县工作介绍_第2页
无为县工作介绍_第3页
无为县工作介绍_第4页
无为县工作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为县工作介绍日期:演讲人:XXX基本概况经济发展情况社会事务管理文化建设成就政府工作重点未来发展规划目录contents01基本概况区位优势与交通条件县域以平原为主,兼有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巢湖流域水系发达,长江岸线长达50余公里,水资源丰富,农业灌溉条件优越。地形地貌特征气候与生态环境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气温16℃,适宜农作物生长。沿江湿地生态保护区是候鸟迁徙重要驿站,生物多样性显著。无为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偏东,长江北岸,东临芜湖市鸠江区,西接庐江县,南濒长江与铜陵市相望,北靠巢湖市。境内水陆交通便利,沪渝高速、巢黄高速穿境而过,芜湖长江二桥连接南北,形成立体化交通网络。地理位置描述人口与行政区划民族与方言汉族占99%以上,少数民族以回族、苗族为主;方言属江淮官话洪巢片,与合肥话相近,但沿江区域受吴语影响。行政区划设置辖20个镇、2个乡,县政府驻无城镇。经济强镇包括高沟镇(电缆产业集聚区)、石涧镇(建材工业基地)等,特色农业镇如红庙镇(苗木花卉)、严桥镇(稻虾共养)等。人口规模与结构截至2023年,全县常住人口约90万,城镇化率约55%。劳动力资源丰富,青壮年人口占比达65%,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流向长三角地区。历史背景简述建制沿革始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年),初名“无为军”,取“无为而治”之意。北宋设无为县,明清属庐州府,1949年后隶属巢湖专区,2011年划归芜湖市代管。文化遗存与名人境内有米公祠(北宋书法家米芾任知军时建)、黄金塔(宋代佛教建筑)等文保单位;近代涌现出抗日名将戴安澜、教育家吕思勉等历史人物。红色革命历史皖江抗日根据地核心区之一,新四军七师曾在此活动,现有红色景点如新四军七师司令部旧址纪念馆。02经济发展情况主导产业介绍文化旅游与生态康养利用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旅游、古镇游览等项目,并打造生态康养基地,吸引周边地区游客。现代农业与农产品加工无为县依托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重点发展水稻、油菜、水产品等特色农业,并延伸产业链至农产品深加工领域,如稻米精加工、水产冷链物流等,提升产品附加值。装备制造与新材料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和精密仪器企业,同时发展新型环保材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经济指标数据全县经济总量稳步增长,三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升,反映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保持较高增速,体现工业主导地位。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产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提高,消费市场活跃,零售业和服务业规模逐年扩张。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010203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所得税减免、增值税返还等政策,并对高新技术企业、重大项目给予专项财政补贴。招商政策概述税收优惠与财政补贴优先保障重点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提供“七通一平”标准化土地,并配套建设产业园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土地供应与基础设施配套对高层次人才提供安家补贴、子女教育支持,同时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为企业提供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服务。人才引进与技术服务03社会事务管理教育事业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通过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合理配置师资力量,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注重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开展特色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完善教育信息化设施建设智慧校园,推广多媒体教学设备与在线教育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医疗卫生服务强化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配备基础医疗设备,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开展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老年人健康体检等公共卫生项目,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实现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结合。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通过定向培养、在职培训等方式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水平,同时引进高层次医疗人才,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医疗人才队伍建设010203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健全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动态调整保障标准,确保困难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及时满足。养老服务体系升级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农村互助养老点,推广“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多样化养老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需求。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搭建就业信息平台,落实创业补贴和贷款贴息政策,促进城乡居民稳定就业与自主创业。04文化建设成就古建筑修缮与活化利用无为县对境内明清古民居、宗祠等历史建筑进行系统性修缮,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结合的方式,确保结构安全的同时保留原貌,并改造为文化展览馆或研学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立非遗名录数据库,重点保护无为鱼灯、民歌等传统技艺,通过设立传承人工作室、举办非遗进校园活动,确保技艺代际传承。考古发掘与研究配合省级考古团队对县域内战国墓葬群进行科学发掘,出土文物均纳入县博物馆数字化管理,为研究江淮地区历史文化提供实物依据。文化遗产保护文化活动推广品牌节庆打造每年举办“无为民俗文化节”,整合鱼灯巡游、农耕体验等特色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超10万人次,形成区域性文化IP。基层文化服务覆盖建成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送戏下乡”年均200场次,配套图书流动车服务,解决农村文化资源匮乏问题。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开发“云游无为”小程序,上线虚拟展馆、非遗教学视频等内容,累计用户突破15万,实现文化传播线上线下联动。旅游产业布局文旅融合示范区以米公祠为核心打造书法文化主题景区,配套研学营地、文创集市,年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0%,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产业升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在护城河沿岸布局灯光秀、水上实景演出项目,延长游客停留时间至3小时以上,夜间消费占比提升至全年旅游收入的35%。开发“红色记忆+生态田园”双主题线路,串联新四军旧址、紫云英花海等节点,形成“半日游”“一日游”标准化产品体系。夜间经济培育05政府工作重点行政管理创新数字化政务平台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搭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民生服务等事项“一网通办”,提升行政效率与透明度。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推行“网格化+智能化”管理模式,配备专职网格员与智能终端设备,实现社区事务精准化、动态化管理。跨部门协同机制建立多部门数据共享与联合办公机制,通过联席会议、联合执法等方式解决复杂问题,打破信息孤岛,优化资源配置。新建扩建中小学及幼儿园,引入优质师资;升级乡镇卫生院设施,推动县级医院与省市三甲医院远程会诊合作。教育医疗资源均衡化完善城乡公交线路,增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设施,打造“15分钟生活圈”。便民服务设施覆盖建设智慧安防系统,覆盖重点区域人脸识别与应急报警装置;定期开展消防、防汛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响应能力。公共安全体系强化公共服务优化政策执行成效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完成农村道路硬化、农田水利改造等基建工程,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园,带动农户年均增收15%以上。民生补贴精准发放通过大数据核查低保、残疾补贴等发放名单,确保资金直达受益群体,全年惠及群众超5万人次。关停高污染企业12家,建成污水处理厂3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获评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环保目标超额完成06未来发展规划发展目标设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培育新兴产业如数字经济、绿色能源等,形成多元化产业体系,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衡布局,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县域示范。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城乡一体化建设强化生态红线管控,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工程,构建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生态保护与修复01020403民生福祉提升重大项目规划交通枢纽建设工程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城市平台搭建文化旅游综合体开发推进高速公路、铁路网及县域内主干道升级,构建高效互联的交通网络,提升物流和人员流动效率。整合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政务、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模块,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与数字化。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及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打造区域农业品牌,促进农民增收。挖掘本地历史文化资源,建设集休闲、研学、体验于一体的文旅项目,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策略绿色能源推广建立工业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体系,推动企业间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