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湘教版初一道德与法治上册月考考试试题及答案1.(单选)进入初中后,小宇发现校规比小学严格:男生统一短发,女生刘海不过眉,禁止佩戴任何首饰。小宇认为“发型是我的自由,学校无权干涉”。下列观点最能说服小宇的是A.自由是随心所欲,校规限制了人权B.真正的自由是在规则内做更好的自己C.初中阶段不需要追求个性D.只要成绩好,外表无所谓2.(单选)道德与法治课上,老师让同学用三个词描述“少年有梦”。下列词语最贴切的是A.冲动、遥远、幼稚B.多彩、执着、担当C.缥缈、自私、短暂D.沉重、孤独、无奈3.(单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语对初中学习的启示是A.先买最贵的文具才能学好B.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C.每天熬夜到零点就能进步D.只学自己感兴趣的科目4.(单选)小轩在班级“微公益”活动中负责整理旧衣,他嫌脏怕累,偷偷把衣服扔进垃圾桶。对小轩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A.人各有志,无可厚非B.缺乏责任意识,违背诚信C.善于变通,节省时间D.懂得拒绝,维护自尊5.(单选)下列诗句与“友谊的特质”对应正确的是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友谊是一成不变的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谊必须朝夕相处D.“相逢何必曾相识”——友谊等于爱情6.(单选)“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因此青少年应该A.拒绝一切网络社交B.把网友当成现实朋友无条件信任C.增强自我保护意识D.用父母身份证注册账号7.(单选)“家风”是什么?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父母给孩子留下的房产B.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C.春节张贴的春联内容D.家里养的盆栽风格8.(单选)“生命可以永恒吗”一课中,教材引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旨在说明A.精神生命可以超越时空B.人都会死,所以不用努力C.肉体生命比精神生命重要D.死亡是生命的终点,无法延伸9.(单选)“守护生命”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行为符合要求的是A.熬夜刷短视频到两点B.把可乐当水喝C.每天锻炼一小时D.心情不好就暴饮暴食10.(单选)“挫折”是人生常态。下列对挫折的认识正确的是A.挫折只会带来消极影响B.挫折是成长的礼物,可以磨砺意志C.遇到挫折就应放弃目标D.成绩好的学生不会遇到挫折11.(单选)“发现自我”需要多方面认识自己。下列属于“社会自我”的是A.我身高一米六B.我是七(3)班班长C.我性格外向D.我喜欢蓝色12.(单选)“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主动改正缺点。下列做法可取的是A.把缺点清单贴在教室墙公开“示众”B.制定可行计划,请同伴监督C.一味自责,否定全部自我D.假装缺点不存在13.(单选)“师生交往”中,下列做法最能促进良好关系A.给老师起幽默绰号B.课堂上当面质疑老师的不当板书C.课后用匿名纸条指出老师语速过快D.把老师的隐私发到班级群14.(单选)“亲情之爱”需要双向奔赴。下列行为体现“孝敬”的是A.用零花钱为奶奶买适老化拐杖B.父母唠叨时装耳聋C.把家务全推给保姆D.用考试高分“威胁”父母买手机15.(单选)“敬畏生命”要求我们不漠视他人生命。下列情境符合要求的是A.看到同学被欺凌时装作没看见B.遇到倒地老人先拨打120并呼救C.闯红灯节省时间D.在电梯里抽烟16.(单选)“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下列诗句体现这一主题的是A.“人生得意须尽欢”B.“春蚕到死丝方尽”C.“今朝有酒今朝醉”D.“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17.(单选)“青春时光”需要自信自强。下列行为体现自强的是A.数学不及格就抱怨试题太难B.每天背20个英语单词坚持一学期C.靠抄袭作业维持表面优秀D.把失败归因于“命不好”18.(单选)“行己有耻”要求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为合群尝试电子烟B.遇到同伴劝酒果断拒绝C.考试作弊“帮”同桌D.偷偷去网吧通宵19.(单选)“止于至善”是一种精神境界。下列行为体现“至善”的是A.捡到钱包据为己有B.匿名资助山区儿童三年C.做好事必须拍照发圈D.公益只为综测加分20.(单选)“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必备素养。下列行为体现法治精神的是A.翻越马路护栏B.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C.遇到纠纷找人“摆平”D.认为“未成年”可免责一切21.(多选)“学会学习”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下列属于良好习惯的有A.课前自主预习B.作业拖拉到深夜C.每周整理错题D.与同学组建互学小组22.(多选)“网络改变世界”也带来挑战。青少年合理利用网络应做到A.传播正能量B.沉迷“饭圈”打榜C.学会“信息节食”D.对谣言“先转发再求证”23.(多选)“让家更美好”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出力。下列做法正确的有A.孩子参与制定家庭公约B.父母用暴力解决分歧C.每周一次家庭议事会D.家人相互欣赏与鼓励24.(多选)“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有A.培养幽默感B.建立广泛兴趣C.一味逃避问题D.寻求他人支持25.(多选)“法律保障生活”体现在A.交通法规减少事故B.未成年人保护法护航成长C.校规代替法律D.民法典保护财产权26.(判断)“少年梦”与个人人生目标、时代脉搏、国家命运无关。()27.(判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说明做更好的自己就要完美无缺。()28.(判断)“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29.(判断)“生命至上”意味着他人生命比自己生命更重要,应不惜一切代价救助别人。()30.(判断)“法治”与“人治”区别在于法治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1.(填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________。”32.(填空)“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________。”33.(填空)“________,是建立友谊的起点。”34.(填空)“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政府保护、________”共同构筑起我国未成年人保护的六道防线。35.(填空)“________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36.(简答)阅读材料:小诚性格内向,初中后渴望朋友,却害怕主动。一次班级“漂流日记”活动,他写下“我也想加入你们,可我不敢”。日记传到小娜手中,小娜画了一张笑脸并留言“明天午休一起去图书馆呀”。小诚欣然赴约,从此打开心扉。结合材料,运用“友谊与成长同行”知识,谈谈小娜的做法对青少年建立友谊的启示。(不少于80字)37.(简答)阅读材料:七(5)班举行“我的学习方法PK赛”。小斌分享“番茄工作法”:25分钟专注学习+5分钟休息,每天完成8个番茄钟;小雅分享“费曼技巧”:把知识讲给“虚拟小学生”听,直到对方听懂;小卓分享“情绪日记”:每天睡前记录三件学习小确幸,提升自我效能感。请结合材料,说明科学学习方法对“学会学习”的意义。(不少于80字)38.(简答)阅读材料:小宇父亲常年在外务工,母亲工作三班倒。小宇放学后常独自吃外卖,母亲愧疚,用高额零花钱“补偿”。小宇沉迷手游,成绩下滑。班主任家访后,母亲决定调整班次,每周至少两次全家晚餐;父亲每晚视频陪聊20分钟,并远程同读一本书。两个月后,小宇逐步戒除手机依赖,成绩回升。结合材料,运用“亲情之爱”知识,说明建设美好家庭的关键。(不少于80字)39.(简答)阅读材料:学校组织“防震疏散演练”,小倩认为“假的,没意思”,躲在教室写作业;警报响起后,她被迫跟随同学下楼,却边走边抱怨。回班后,班主任播放汶川地震纪录片,小倩看到“最牛校长”叶志平因常年演练挽救全校师生生命,羞愧低头。结合材料,谈谈青少年如何做到“敬畏生命,守护生命”。(不少于80字)40.(简答)阅读材料:202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十一个国家宪法日,某校开展“宪法晨读”活动。小凯发现宪法条文抽象,便与同学创作“宪法Rap”:“第五十六条,纳税义务我担当;第四十六条,受教育权不能忘……”视频被团中央公众号转发,点赞百万。结合材料,说明青少年如何“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不少于80字)41.(情境探究)情境:放学路上,你看见几个社会青年把一名低年级同学堵在巷口索要“保护费”,对方扬言“敢报警就揍你”。(1)你会怎样做?(至少两条,共4分)(2)结合“未成年人保护”知识,说明理由。(不少于60字,6分)42.(情境探究)情境:班级微信群出现匿名账号,发布“某同学考试作弊”的P图“证据”,引发围观与嘲讽。被造谣者情绪低落,拒绝上学。(1)你如何帮助被造谣同学?(至少两条,共4分)(2)结合“网络生活新空间”知识,谈谈青少年如何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不少于60字,6分)43.(综合实践)“双减”背景下,学校开展“5+2”课后服务。你所在小组决定设计“青春公益社”项目,利用周三下午两小时走进社区,为独居老人提供“智慧手机教学”。(1)请写出项目目标(不少于30字,3分)(2)列出活动准备所需的三项具体工作(3分)(3)设计一次活动流程,包含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不少于80字,6分)(4)结合“活出生命的精彩”知识,说明参与公益对青少年成长的现实意义。(不少于80字,8分)44.(综合实践)“法治进校园”主题月,校团委拟举办“模拟法庭”活动,审理“校园欺凌”案件。你担任审判长。(1)请写出庭审基本环节(不少于40字,4分)(2)为被告人撰写一段“法庭教育词”,体现教育与感化(不少于80字,8分)(3)结合“法律在我们身边”知识,说明学校开展模拟法庭对青少年树立法治信仰的作用。(不少于80字,8分)参考答案与评分细则1.B2.B3.B4.B5.A6.C7.B8.A9.C10.B11.B12.B13.C14.A15.B16.B17.B18.B19.B20.B21.ACD22.AC23.ACD24.ABD25.ABD26.×27.×28.√29.×30.√31.乐之者32.忽然而已33.开放自己34.司法保护35.法治36.示例:小娜通过漂流日记主动传递善意,用微笑和具体邀约打破小诚的孤独,说明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持续行动;她以尊重、真诚的态度回应小诚的隐秘心声,体现了关怀与平等,告诉我们在友谊萌芽期要放下架子,主动表达友好,用微小行动传递温暖,从而把“渴望”变成现实。37.示例:三同学分享的方法分别从时间管理、深度学习、情绪调节角度优化认知过程,证明科学方法能提升效率、降低疲劳;番茄工作法用节奏化休息保持专注,费曼技巧通过输出倒逼输入,情绪日记用积极心理强化动机,说明“学会学习”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元认知策略的精进,能让学习从被动变主动,从苦役变享受。38.示例:材料中母亲调整班次、父亲远程伴读,说明建设美好家庭的关键在于“陪伴与沟通”而非物质补偿;家长主动履行教育监护职责,用亲情填补空巢,让孩子感受安全与爱,才能阻断手机依赖的“情感空洞”;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只有父母共担责任、表达关怀,才能让孩子回归正轨,实现家校社协同育人。39.示例:小倩的敷衍与抱怨源于对生命价值的无知,纪录片让她认识到演练是敬畏生命的实践课;青少年应把“安全”视为生命尊严的底线,主动参与各类安全培训,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把“假想”演练当成“真实”敬畏;同时传播安全知识,提醒同伴遵守规则,用理性行动守护自己与他人,让生命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40.示例:小凯用Rap把抽象条文转化为青春话语,说明弘扬宪法精神要善于创新形式;青少年可结合短视频、漫画、说唱等载体,让宪法“飞入朋友圈”;同时把权利义务故事化,用身边事阐释宪法原则,在创作与传播中完成自我教育,让宪法从文本变成信仰,从课堂走向生活,真正成为行为准则。41.(1)示例:①保持冷静,悄悄拨打110并发送定位;②寻找附近成人或保安求助;③记住嫌疑人特征,事后作证。(2)示例: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面对暴力侵害需优先保护自身安全;我国法律赋予任何公民正当防卫与报警权利,青少年更要善用法律武器;及时报警既能制止犯罪,也体现对社会正义的担当,符合“见义智为”原则,有利于构建安全校园。42.(1)示例:①私信被造谣者表达支持,陪同其向老师报告;②收集截图证据,联系群主移除匿名账号;③在群内澄清事实,呼吁停止转发。(2)示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青少年要树立“指尖责任”,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遇到网络暴力应保存证据,运用平台投诉与法律手段维权;同时弘扬“网络正能量”,用理性声音稀释谣言,让网络成为分享成长、传递温暖的清朗空间。43.(1)示例:帮助社区20位独居老人掌握微信视频、健康码、线上挂号等技能,缓解“数字鸿沟”,让青少年在服务中体悟生命价值。(2)示例:①提前与社区居委会对接老人名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