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全国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全国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全国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全国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思修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1.大学生在图书馆自习时,发现邻座同学将钱包遗落在桌上,正确的做法是()A.立即据为己有,事后无人知晓B.假装没看见,避免惹麻烦C.主动提醒或交至失物招领处D.拍照发朋友圈寻找失主2.我国宪法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A.中国共产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人民D.中央人民政府3.下列关于“慎独”的理解,最符合传统修身思想的是()A.独处时更要严格自律B.谨慎选择独处环境C.避免独自外出D.减少与陌生人接触4.网络空间中,散布未经核实的疫情信息,造成社会恐慌,这种行为主要违背的社会公德是()A.文明礼貌B.助人为乐C.诚实守信D.爱护公物5.青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认为,选择职业的首要标准是()A.个人兴趣B.社会声望C.人类幸福与自身完美D.薪酬待遇6.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集体主义”原则的是()A.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B.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根本上一致C.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抹杀个人正当权益D.个人利益永远优先7.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A.盗窃B.诈骗C.故意杀人D.交通肇事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的是()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团结、互助、进步、友爱9.面对“躺平”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引导青年树立()A.宿命论B.享乐主义C.奋斗幸福观D.功利主义10.在人工智能快速迭代的背景下,法律与道德对技术活动的调节关系是()A.法律替代道德B.道德替代法律C.法律与道德协同互补D.技术优先,法律与道德滞后【答案】1.C2.C3.A4.C5.C6.B7.C8.B9.C10.C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所有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漏选、错选均不得分)11.下列哪些行为体现了“敬业”精神()A.医生连续八小时手术后在走廊席地而眠B.程序员发现漏洞后连夜加班修复C.教师课后为留守学生免费辅导D.外卖员为赶时间多次闯红灯12.关于“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规则至上B.权利保障C.权力任性D.程序正当13.家庭美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包括()A.奠定社会道德基础B.直接影响子女世界观形成C.决定国家经济速度D.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4.下列诗句中,与“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相契合的有()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B.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15.面对“信息茧房”现象,大学生应提升的能力包括()A.批判性思维B.跨文化沟通C.算法依赖D.多元信息获取【答案】11.ABC12.ABD13.ABD14.ABC15.ABD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填“√”,错误的填“×”)16.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因此不存在人类共同的道德准则。()17.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责机关是人民法院。()18.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要求精神损害赔偿。()1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黄金规则,具有跨文化普适性。()20.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言论超出法律边界同样要承担责任。()21.职业生活中的“工匠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价值高度契合。()22.道德评价的唯一标准是法律条文。()23.家庭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24.在我国,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不得与之抵触。()25.青年只要具备过硬本领,就能实现人生价值,无需考虑历史机遇。()【答案】16.×17.×18.√19.√20.√21.√22.×23.√24.√25.×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26.阅读材料:某高校学生社团发起“无人售报”活动,摊位摆放报纸和零钱盒,无人值守,全凭自觉。一周后,清点发现零钱多出21元。请回答:(1)从个人品德养成的角度,分析“无人售报”活动对大学生的教育意义。(5分)(2)结合“慎独”修养方法,谈谈如何在无人监督情境中保持自律。(5分)【参考答案】(1)“无人售报”把道德选择从外部监督转向内心自觉,为大学生提供了真实道德实践场域:其一,激活诚信意识,使“诚实”从课堂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自我评价;其二,积累道德经验,学生通过取报、投币的微小行动,体验“善有善报”的正向反馈;其三,形成道德习惯,重复性场景使自律行为自动化,为日后职业伦理奠基。(2)“慎独”强调“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在无人监督时保持自律:第一,树立“天知神知”的敬畏感,把公共规则内化为自我命令;第二,设定“底线量化”,如取报必投币、不投币则视为失信并记录;第三,引入“技术+同伴”双重提醒,用扫码支付留痕,社团内部定期公示参与名单,形成软约束;第四,事后反思,每周撰写“无人售报日记”,把一次简单的投币行为上升为对人格的确认,从而完成“慎独”的精神升华。27.阅读材料:2023年,某市出台《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将“地铁车厢内大声外放电子设备”列为重点治理行为,违者最高罚款200元。实施首月,违规率下降67%,但仍有乘客抱怨“管得太宽”。请回答:(1)结合“法治与德治”关系原理,说明为何需要以立法形式推动文明行为。(5分)(2)从权利冲突角度,分析“外放声音”为何必须受到限制。(5分)【参考答案】(1)法治与德治如车之两轮:第一,道德是法律的基础,车厢安静权源于“不打扰他人”的公德;第二,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将软约束上升为硬规则,可弥补道德教化滞后性;第三,立法具有示范效应,通过处罚少数教育多数,实现“法律塑造道德”;第四,城市公共空间陌生人互动频繁,道德共识尚未完全形成,需要法律先行确立底线秩序,为德治提供生长空间。(2)权利冲突体现为“个人娱乐权”与公众“安静环境权”的对立:其一,声音具有外溢性,外放行为使非特定多数人被动接受噪音,构成对人格尊严的轻微强制;其二,地铁车厢属密闭高压空间,乘客无法“用脚投票”,退出成本高;其三,根据“权利不得滥用”原则,行使自身权利不得以严重损害他人权利为代价;其四,法律介入是对冲突权利的“边界勘定”,通过罚款手段提高负外部性成本,实现权利总体净收益最大化。28.阅读材料:某短视频平台推出“大学生公益挑战赛”,鼓励用户用1分钟视频记录助人瞬间,点击量高者可获万元奖学金。活动上线后,部分UP主摆拍“给环卫工送水”并反复NG,引发“公益还是作秀”争议。请回答:(1)从目的与手段关系角度,评价“摆拍式公益”的道德瑕疵。(5分)(2)结合传媒伦理,提出让“公益挑战赛”回归初心的两条可行建议。(5分)【参考答案】(1)康德伦理学强调“人是目的而非手段”。摆拍式公益把受助者当“道具”,手段(送水)沦为博取流量的工具,背离了公益的“利他”目的;同时,NG过程消耗受助者时间,造成二次打扰,使“善行”异化为“善秀”;目的与手段断裂,导致道德行为失去本真性,形成“观众—表演者—受助者”三角剥削结构。(2)建议一:平台引入“事后追溯”机制,要求获奖者补充提供受助者匿名访谈或第三视角长视频,验证帮扶持续性,阻断摆拍冲动;建议二:降低流量权重,增设“匿名评审团”打分,评审团由公益组织、受助群体代表组成,重点考察帮扶方案的可复制性与长期效果,使“真实影响”取代“视觉冲击”成为核心评价标准,从而引导大学生将镜头对准问题本身而非自己的脸。五、论述题(25分)29.阅读材料: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身处“两个大局”交织的关键期,青年既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也面临“躺平”“佛系”“内卷”等复杂心态。请结合材料,运用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相关原理,围绕“以奋斗精神冲破内卷旋涡”这一主题,自拟分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鲜明,逻辑严谨,联系实际,字数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第一段:破题立论“内卷”一词从人类学语境移植到公共讨论,描述的是“过度竞争—边际收益递减—个体倦怠”的螺旋。表面看是资源稀缺,实质是奋斗意义的迷失。破解内卷,不是退回“躺平”,而是升级“奋斗操作系统”,以新奋斗观重塑人生坐标。第二分论点:以“大历史观”重新定义竞争坐标内卷焦虑源于“小尺度比较”——同班、同寝、同岗位。倘若把视野拉长到民族复兴的百年赛道,竞争对象就从“同桌的他”转向“制造强国卡脖子清单”“乡村振兴空白页”。当青年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算法送进田间地头,便跳出零和博弈,进入增量创造的“外扩宇宙”。正如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1岁,他们用卫星轨道丈量青春,竞争维度瞬间打开,个人价值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内卷旋涡不攻自破。第三分论点:以“创新劳动”突破边际递减传统劳动在固定赛道堆叠时间,边际收益必然递减;创新劳动通过“创造性破坏”开辟蓝海。奋斗精神的现代转型,就是从“汗水型”升级到“汗水+灵感型”。深圳“无人机外卖”团队,将算法、空气动力学、城市治理跨域整合,让外卖员从“闯红灯”变为“飞手”,单均配送时间缩短60%,劳动者单位时间价值指数级提升。青年唯有把课堂知识转化为专利、标准、新模式,才能用“创新杠杆”撬动收益拐点,实现“越奋斗越自由”的正反馈。第四分论点:以“共同体伦理”对冲个体焦虑内卷的心理根源是原子化生存。奋斗不是独舞,而是群舞。贵州“村BA”赛事出圈,启示青年:把个人梦想嵌入社区共同体,用文化IP激活乡村经济,既收获成就感,也稀释“你死我活”的焦虑。社区伦理重塑奋斗意义——“我赢”不再是“你输”,而是“我们一起升级”。当青年以志愿者、社工、创客身份参与社区营造,便获得“被需要”的深层满足,这种社会支持网络像缓冲垫,消解过度竞争带来的心理冲击。第五分论点:以“终身修为”平衡节奏与韧性奋斗不是一次性冲刺,而是四十年马拉松。破解内卷需要“节奏哲学”:第一,设定“90%—75%—90%”波浪强度,避免全程满负荷;第二,建立“能力储备池”,每年用20%时间学习跨界技能,如文科生掌握Python,工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