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梳理梦游历程,分析各阶段的景物描写与情感变化。2.赏析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想象、夸张、虚实结合等)。3.理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内涵与诗人的精神追求。一、测(课前预习检测)1.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B.梦游天姥/吟留别C.梦游/天姥吟留别D.梦游天姥吟/留别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天姥(mǔ)

天台(tāi)

觉时(jué)

暝色(míng)B.脚著(zhuó)

訇然(hōng)

澹澹(dàn)

渌水(lù)C.剡溪(shàn)

殷富(yīn)

层巅(diān)

战栗(lì)D.木屐(jī)

鸾鸟(luán)

魂魄(pò)

霓裳(ní)D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朗读停顿的能力。唐玄宗天宝三载,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第二年,他即将由东鲁南游到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古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故“梦游天姥”说的是事件,“吟”标注的是文体,属于古体长诗,“梦游天姥吟”是说为“梦游天姥”写的长诗,而“留别”是写长诗的目的,故应在“吟”后断开。jiào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确实,实在)难求;越人语(谈论)天姥,云霞明灭或(有时)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偏斜,倒下)。

我欲因(

依据)之梦吴越,一夜飞度(渡过)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清澈)水荡漾清(凄清)猿啼。脚著(穿)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昏暗)。熊咆龙吟殷(震动)岩泉,栗(活用:使动用法,使……战栗)深林兮惊(活用:使动用法,使……惊骇)层巅。云青青(黑沉沉的)兮欲雨(活用:名词作动词,下雨),水澹澹(水波荡漾)兮生烟。列(

同“裂”)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

形容声音很大)中(活用:名词作状语,在中间)开。青冥(天空)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活用:

名词作动词,弹奏)瑟兮鸾回(回旋,运转)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因惊惧而心跳)以魄动,恍(猛然惊醒的样子)惊起而长嗟。惟觉(醒)时之枕席,失向来(原来)之烟霞(指前面所写的仙境)。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等到)行即骑访名山。安(怎么)能摧眉(低眉,低头)折腰事(侍奉)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观看视频,了解李白的人生轨迹自主拆解诗题,写出“梦游天姥吟留别”各部分的含义。任务一:解题识体,初感诗题内涵“天姥”:地点,今浙江新昌东,传说有仙人出没。“梦游”:方式,暗示内容的虚实结合。“吟”:体裁,属古体诗(七言古诗),句式自由,不循格律。“留别”:题材“留别诗”,目的,告别,写诗赠给留住此地的朋友(东鲁诸君),暗含抒怀之意。临行赠言。“送别诗”和“留别诗”都写离别时的离愁别绪;送别诗是送者所作,留别诗是离者所作。

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任务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诗人入梦的原因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揭示全诗主旨的句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思路:梦游之由(现实)——梦游之景(梦境)——梦游之感(现实)任务三:研读第一段,探究梦游缘起活动2:这一段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句手法分析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以瀛洲的虚无缥缈反衬天姥山的真实可感。“横”“拔”“掩”三个动词,写出天姥山的雄伟气势。以天台山的高大衬托天姥山的巍峨。运用了衬托、夸张的手法,描写出天姥山神奇巍峨之景活动1:诗人如何描写天姥山?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对奇景的渴求。任务四:研读第二段,梳理梦游历程活动1:默读第二段,找出表明诗人梦游过程的词句,梳理梦境层次,完成表格。梦境中的图景意象意境特点诗人心理感受艺术手法

月夜剡溪白日登山傍晚山中夜晚仙府湖、月、溪水、谢公宿处、渌水、猿声清幽宁静恬静幽美飘然快意青云梯、海日、天鸡、花、石雄奇壮美陶醉忘返熊咆、龙吟、岩泉、深林、层巅、云、雨、烟昏暗诡谲阴森恐怖陶醉忘返㤠缺霹雳、丘峦、洞天、石扉、青冥、日月、金银台、霓衣、风马、云君、虎、鸾、仙人光辉灿烂富丽堂皇热闹绮丽盛大和乐惊叹艳羡夸张、拟人、视听、铺陈、用典丰富的想像大担的夸张奇特的比喻瑰丽的色彩活动动2: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拓展:1)梦境是现实的反面。——伟格利2)梦是一种愿望的达成,它可以算是一种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弗洛伊德3)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唐宫),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陈沅《诗比兴笺》①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②写仙境之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③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自由的追求。“能生活在梦境中的人是幸福的。

——鲁迅先生如是说任务四:研读第三段,探究梦醒感慨活动1:诗人由梦境生发出哪些感慨?诗句感慨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由梦境的虚幻联想到人生,感慨世事无常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追求个性的自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蔑视权贵,保持独立的人格,维护个人尊严活动2:联系单元主题“生命的诗意”,思考:李白的“生命诗意”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不向权贵低头的骨气,体现在他对精神自由的执着追求,体现在他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与想象的创作中。1.丰富的想象天鸡、金银台、霓衣、风马、云之君2.大胆的夸张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倾天台3.瑰丽的色彩云霞、明月、渌水、海日、青冥4.奇特的构思全诗运用对比手法,从现实(浑浊、冷酷)到梦境(和谐、自由、欢乐),又回到现实课文小结:浪漫主义艺术创作风格诗歌的最后一段,由梦想转入写实,揭示了全诗的主旨。短短的几句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人生感伤和逃避现实的态度,又有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他的求仙问道,决不是为了满足一己之贪欲,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的鄙弃和不妥协。课文小结:主旨归纳1、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所绘形象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大部分描绘了梦幻中自己游天姥山的情景。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意在寄托自己的一种理想。C.诗人借用幻想中的形象,表明自己的思想境界与现实的官场生活格格不入,体现自己的志向高洁、清新脱俗的一面。D.诗人借助幻想中的形象,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学后练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想曲折地反映自己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的一种现实”错误,不符合李白的实际情况,当时只是玄宗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还被赐金还放,政治上失意,并没有“长期在朝廷被权贵排挤、奴役”。D2、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B.诗歌开篇以整齐的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以仙山的虚幻难觅反衬天姥山的实际存在,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境的向往。C.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诗人运用夸张、想象等手法描绘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D.诗歌最后写出了诗人傲岸不羁的个性和不卑不亢的气概,他劝诫人们要及时行乐,游访名山,这样才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反衬天姥山的实际存在”错误。用瀛洲的神秘来正面衬托天姥山的神秘莫测。B3、下列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和艺术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而用比较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仍给人一定的颓废消沉之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仍给人一定的颓废消沉之感”错误,诗中确实流露了“逃避现实”的想法,但是没有“颓废”和“消沉”的情绪。D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的诗歌充满瑰丽想象,《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想象仙人身披彩虹,御风而来的两句是“

”。(2)古人常在诗词中使用“流水”这一意象来表达对时光易逝、世事无常、人生虚幻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就是这样的经典名句。(3)谢灵运及其山水诗歌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两次提及这位山水诗人以表达追慕之意,这两句分别是“

”和“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谢公宿处今尚在脚著谢公屐(4)历史上有很多正直无私的“大丈夫”,他们追求个性自由,蔑视功名富贵,不向当权者低头,不在权力面前卑躬屈膝,受到后世的敬仰,正如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说的那样:“

”。(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两句,描写神仙世界出现前,天空黑云笼罩、水面烟雾迷蒙的景象。(6)某景区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两句获得灵感,在悬崖观景台打造日出光影秀,再现诗中奇幻壮丽的自然景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拓展练习:(1)C(2)D【解析D.“宰惊愧,拜谢曰”意思是:县令看了又惊又愧,忙行礼道歉说。谢:道歉】(3)①李白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②当初,李白漫游并州,见到郭子仪,感到此人非同寻常,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4)①长大后,隐居岷山,喜欢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重施;②被所在的州郡举荐,却不去参加考试;③本可以依仗皇帝的赏识做官,却向皇帝请求隐退山林;④趁着醉酒骑着驴经过县衙,不书姓名,长笑而去。都可看出其“骜放不自修”。参考译文:

李白,字太白。李白出生的时候,他母亲梦见太白星,因此给他取字叫太白。十岁时就通读诗书,及至长大成人,隐居于岷山。李白爱好纵横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当时所在州郡凭有道科举荐他,可是他没有应举。苏颐为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时,看见李白并认为是不同一般的人,说:“这个青年天才英特,如果再稍加努力学习,便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