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1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2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3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4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05 修辞手法(知识梳理+考点)(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语言文字运用

(修辞手法)

目录

明晰学考要求...................................................................1

基础知识梳理...................................................................2

考点精讲精练...................................................................4

考点一:单一手法考查........................................................4

考点二:多种手法考查........................................................5

实战能力训练...................................................................6

【学考要求】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广东省学考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考题分析

考题类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

本大题11小题,本大题11小题,本大题11小题,本大题11小题,本大题11小题,

共26分(1-10题共36分(1-10题共36分(1-10题共36分(1-10题共36分(1-10题选

选择题,每题2选择题,每题3选择题,每题3选择题,每题3择题,每题3分,

分,11题背诵默分,11题背诵默分,11题背诵默分,11题背诵默11题背诵默写6

写6分)写6分)写6分)写6分)分)

语言文字1.构成:字音、1.构成:字音、1.构成:字形、标1.构成:字音、1.构成:标点、字

运用标点、字形、成标点、字形、成点、字音、选词标点、字形、选形、字音、选词填

语、病句、修辞、语、病句、修辞、填空、成语、病词填空、成语、空、成语、病句、

熟语、语言得选词填空、语言句、修辞、语言病句、修辞、熟修辞、语言得体、

体、句子排序、得体、句子排序、得体、句子排序、语、语言得体、句子排序、文化常

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文化常识排序、文化常识识

2.默写(每空一2.默写(每空一2.默写(每空一2.默写(每空一2.默写(每空一

分,共6分)四分,共6分)四分,共6分)四分,共6分)四分,共6分)四选

选三选三选三选三三

考查:《登高》、考查:《蜀道难》、考查:《诗考查:《锦瑟》、考查:《劝学》、

《琵琶行》《虞《师说》《锦瑟》、经·氓》、《登《蜀道难》、《声《短歌行》、《阿

美人》、《念奴《赤壁赋》高》、《师说》、声慢》、《归园房宫赋》、《念奴

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田居(其一)》娇·赤壁怀古》

【规律总结】在修辞手法的考查中,修辞手法可能考多个,也可能专考某一种修辞手法,常考

比喻、借代。

修辞手法是为了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而采用的具有鲜明特点的表达方式。考纲中对此知识点

的要求是理解和运用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

问。考查形式以选择题出现,在具体语境中考查学生辨析修辞的能力。在学考备考中,我们要

重点把握常考修辞手法的含义,并学会辨析各类修辞手法的技巧。

(一)比喻

1.定义: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但性质不同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强调相似性)

2.结构;本体、喻体、比喻词

3.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4.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

【举例】她的脸像一个红苹果。(分析:把“脸”比喻成“红苹果”,属于明喻。)

(二)比拟

1.定义:比拟是指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比拟包括拟人和拟

物。

2.作用: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丰富;色彩鲜明,描绘形象,印象深刻;感情强烈,引起共鸣。

【举例】小鸟在树上快乐地唱歌。(分析:这里把“小鸟”当成人来写)

(三)借代

1.定义:借代指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

2.种类:特征标志代本体;部分代本体;具体代抽象;专有名称代泛称等。

3.作用: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特点鲜明、生动;在表情达意上更得体、含蓄、别致。

【举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分析:“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是部分

代整体。)

(四)夸张

1.定义:夸张是指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

或缩小或超前描述的修辞方式。

2.作用:突出本质、特征,引人联想;烘托气氛,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感染力;感情强烈,引

起共鸣。

【举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分析:“三千丈”是夸张的用法。)

(五)排比

1.定义:排比是把结构相同、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三句或

三句以上)。

2.作用:句式整齐,节奏匀称;文章贯通,语势强劲;集中内容,加重感情;条分缕析,说理

严密透彻,抒情酣畅淋漓。

【举例】青春是一首歌,唱出人生的旋律;青春是一支舞,舞出生命的姿态;青春是一幅画,

绘出生活的精彩。

(六)对偶

1.定义: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近、相关或相反

的意思的一种修辞。

2.作用:便于吟诵,易于记忆;表意凝练,抒情酣畅;对比强烈,褒贬分明。

【举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七)设问

1.定义: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然后由自己回答。

2.作用: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内容,变化波澜;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增强说服力和表

达效果。

【举例】什么是成功的秘诀?那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与永不放弃的决心。

(八)反问

1.定义:反问是“无疑而问”,往往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

效果,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用感叹号。(明知故问)

2.作用:强化语气,强调内容;增强表达效果,表达强烈感情;引起思考,余音回荡。

【举例】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生活吗?

(九)反复

1.定义: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

2.作用: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层次清晰;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

【举例】盼望着,盼望着,春天的脚步近了。

《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九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

比、反复、设问、反问。学习修辞方法的目的是指导语言运用,而不是仅仅辨认概念,指认文句

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学生应能够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得是否得当,进而辨其优劣即

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还能熟练地

运用各种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

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要做到能“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首先应了解考纲规定掌握的八种修辞格的概念和

种类,能区分不同的修辞方法,能领会它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在具体考查的过程中,

多种手法结合考查的形式较多,偶尔也会单独考查个别修辞手法。

考点一:单一手法考查

单一手法考查的出题频率不高,出题手法多集中在比喻和借代两种手法上,相对来说,试

题难度较低,因此在备考的过程中,要熟悉以比喻和借代为代表的手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在

练习中不断熟悉巩固知识。

【典型例题】

(2024高二下·广东·学业考试)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街上没有什么行人,道路好像忽然加宽了许多,空旷却没有一点生气。

B.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C.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D.全球最高最先进的电梯试验塔犹如巨轮上高耸的桅杆,屹立在珠江边。

【即时演练】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修辞的一项是()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考点二:多种手法考查

多种手法综合考查是修辞手法考查的常见形式,通常会罗列3至4句话,要求考生借此分

析所用修辞手法,常考比喻、借代、拟人、反问、排比和夸张等手法,相较单一手法考查来说,

难度有所提升。需要考生掌握多种手法的概念和作用。

【典型例题】

(2022高三·广东·学业考试)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①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

②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

③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A.①比喻②反问③拟人B.①比喻②设问③拟人

C.①夸张②设问③比喻D.①夸张②反问③比喻

【即时演练】

按排列顺序,下列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1)过往的车辆就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2)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3)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4)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A.比喻夸张反问排比

B.夸张拟人反问排比

C.比喻拟人反问排比

D.比喻拟人反问夸张

实战能力训练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西湖景色醉人,我们到了西湖,就如同走进了一幅织锦的国画长卷。(比喻)

B.听说爸爸回来了,六岁的英子欢欣雀跃,一下子冲出房门,扑到爸爸怀里。(拟人)

C.红色文艺记录党史国史,讴歌革命前辈,鼓舞人心士气,传承红色基因。(排比)

D.太阳炙烤着大地,柏油路晒化了,甚至店铺门前的铜招牌也要晒化了。(夸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在这样的洗礼和淬炼中,我们构筑起自己的精神家园,无论

物质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心中都有根定海神针,。阅读就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埋下一颗

种子,静静等待着在未来某一刻破土而出、开花结果,。

2.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C.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D.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liù/liū)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

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

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

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

一个蝉蜕.(duì/tuì),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压弯了草叶,(轰/哄)然坠

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窸窸窸窸,翠片刻不息。”

这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

3.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A.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B.凡真理都不装样子吓人,它只是老老实实地说下去和做下去。

C.三十年我一个人都过了,现在我反而要你的钱?

D.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背着北风而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提出“仁者爱人”。怎样做才能称得上“仁”呢?孔子认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

不把自己不想要的强加给别人。从更积极的角度说□还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下列句子与语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木叶”是什么呢?“木叶”就是“树叶”。

B.老校长致力于教育三十余年,桃李满天下。

C.蚂蚁摇头晃脑地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

D.不知道彼此心里想什么,怎能成为知心朋友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

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

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

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

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

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

5.对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最准确的一项是()

A.比喻拟人B.夸张拟人C.比喻借代D.拟人反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①向了一回火,

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

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胡芦,②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

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③迤逦背着北风而行。④那雪正下得紧。

6.对文中画横线句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设问借代

B.反问借代

C.设问比喻

D.反问比喻

7.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的宣传,乏味得很;他们的文章,就没有多少人欢喜看;他们的演说,也没有多

少人欢喜听。(排比)

B.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

合适的。(比喻)

C.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

也还都不错。(反语)

D.“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

需要多加说明的。(反问)

8.下列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