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4 鉴赏诗歌形象(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1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4 鉴赏诗歌形象(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2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4 鉴赏诗歌形象(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3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4 鉴赏诗歌形象(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4页
2026年广东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14 鉴赏诗歌形象(知识梳理+考点)(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目录明晰学考要求TOC\o"1-2"\h\u 1基础知识梳理 2考点精讲精练 4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 4考点二:鉴赏事物形象 7考点三:鉴赏景物形象 9实战能力训练 11 【学考要求】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广东省学考语文试卷古代诗歌鉴赏考题分析考题类型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鉴赏6分。《客行》题型:一道主观题,尾联的含意及句子表达效果。诗歌鉴赏11分。《浣溪沙·新年夜坐》题型:两道主观题,描写手法及句子表达效果。诗歌鉴赏11分。《张谷田舍》题型:两道主观题,考查形象及思想情感。诗歌鉴赏11分。《楚州夜泊》题型:两道主观题,考查形象及思想情感。诗歌鉴赏11分。《春日京中有怀》题型:两道主观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尾联的含意及句子表达效果。【规律总结】选材来自课外古诗词,以描写抒情为主,多为主观题题型,主要考查诗歌形象、诗歌语言及诗歌情感(另外可能涉及到诗歌表现手法),而鉴赏诗歌形象则主要是从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个考点进行设题,需要同学们掌握必要知识,理清相应答题思路。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三种。接下来,我们具体梳理人物形象和常见诗歌意象。人物形象豪放酒脱、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举例】李白的《梦游天姥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举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是能推已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举例】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举例1】韩愈、陈子昂、杜牧、陆游和辛弃疾等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举例2】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这两类都很常见,可以根据意象判断,送别的多有“柳”“长亭”等,思乡的多有“雁”“书信”等,【举例】李白的《赠汪伦》所描写的是友人的场景,以此表达对友人的不舍,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体现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的形象。【举例1】爱恨情长的如柳水的《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描写与所爱女于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举例2】悯农的如白居易的《观刈麦》,其通过描写人们在田间收割小麦时辛苦劳作的场景,感叹当地人民劳动艰辛、生活贫困。献身边塞、反对战争的形象。这一类,可以先在文中找意象,大多数意象与“边塞”“战争”有关。【举例1】王翰的《流州词》“醉卧沙场君真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的《出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都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举例2】杜甫的《兵车行》中“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则体察人民疾苦、反对战争。常见诗歌意象1.梅花(君子):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2.兰(君子、隐士):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3.竹(君子、隐士):本固性直,心空节贞,正直谦虚,坚贞高洁。4.菊花(志士、隐士)①临秋而开,不畏权贵。②颜色淡雅,淡泊名利,不求闻达。5.草:虽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7.杨花: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8.杨柳: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9.松柏:岁寒后调,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10.梧桐:悲秋之情,孤独惆怅、失意。11.大雁(雁、飞鸿):雄浑悲壮,思乡之情。12.蝉:志行高洁。13.猿:悲凉凄清,忧愁忧思。14.杜鹃(杜宇、子规、布谷):悲凉凄清、忧愁忧思。15.鹧鸪: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16.夕阳(游子、思妇、壮士):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17.流水:时光易逝,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18.雨:①喜雨:应时而降,润物无声,焕发生机,安静祥和。②苦雨:历史弥久,造成阻隔;急骤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19.秋:①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②满目苍凉,思乡怀人。③天高云淡,心胸壮阔。20.月:①游子思归。②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21.酒:富于想象,借酒抒情;借酒消愁;豪放洒脱。22.捣衣: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思归。对古诗形象的考查,从考试命题形式来看,主要包括意象分析、诗歌所描绘的景象分析以及人物分析等。把握诗歌形缘是鉴赏诗句感受诗情、领悟诗意、体会诗境的基本途径,这需要学会相关阅读解题技巧,更要有诗歌鉴赏的基础积累。考点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解题步骤:第一步:用准确简洁的词语点出人物形象特点。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诗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人物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蕴含的作者情感。【典型例题】(2023高三下·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知君惯度祁连城①,岂能愁见轮台月②。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①祁连城:在今甘肃张掖南。②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李副使赴碛西经过此地。诗歌从哪些方面写李副使“英雄一丈夫”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①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赤亭写旅程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②李副使的志向十分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③李副使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置乡愁于脑后。【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①根据诗句“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可以看出环境的恶劣,路途的艰辛,以此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气概。无论是六月的火山酷热,还是荒无人烟的赤亭道口,他皆无畏无惧。②诗句“送军万里西击胡“和”功名只向马上取”表明此次西行“击胡”的使命来创造英雄业绩。“只向”,语气恭敬而坚决,进而展现李副使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塞立功扬名的远大志向。③诗句“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这里“岂能”故作反问,暗示出李副使长期驰骋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了。李副使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看到明月已将乡愁置之度外了,可以看出其经历非凡。【即时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①欧阳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解带西风飘画角②,倚栏斜日照青松。会须乘醉携嘉客,踏雪来看群玉峰。【注】①此诗作于欧阳修被贬任滁州太守之时。“怀嵩楼”,唐代名相李德裕被贬滁州刺史时所建,因其曹分司洛阳,建楼以表怀念嵩山、洛阳之意。②画角:彩绘的号角,用以报时。这首诗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是如何塑造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这首诗塑造了诗人虽然仕途受挫、遭弃被贬,但从容潇洒、傲岸坚强的形象。塑造手法:①环境衬托(侧面描写)。以霜后“争出”的山峰、凌霜盛开的野菊、暮色中挺立的青松、冬日如玉的群峰衬托出诗人傲岸坚强的性格。②动作描写(正面描写)。诗中写自己酒后“解带”“倚栏”的动作,日后“踏雪”看山的想象,既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惬意,更展现了诗人面对挫折打击时从容潇洒的气度。【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分析形象,根据“绕郭云烟匝几重,昔人曾此感怀嵩”“霜林落后山争出,野菊开时酒正浓”“带西风”概括诗中人物的形象,注意人物身份。首联写滁州城云遮雾绕,虽然不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但重重的云烟却也叫人艰于呼吸。“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不禁感慨万端。感慨之后,不由想起和自己有着相似经历和命运的李德裕。颔联写得最妙,秋风瑟瑟,“无边落木萧萧下”,可群山却争相露峥嵘,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是谁也扼杀不了的。本句通过写“山争出”“菊正浓”表现了诗人面对政治风雨的态度,表现了诗人的傲岸坚强。颈联写诗人面对凛冽的西风,解带披襟而笑纳之;耳闻悲鸣的画角,却无“城上斜阳画角哀”之凄凉。红日西坠,倚着栏杆,“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可见,本诗塑造了一个身处逆境,却能够自我开解、旷达、乐观的形象。分析诗歌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从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两个角度。诗歌前两联写景,首联写登上高楼,于云烟弥漫之中追怀历史、遥想古人,借古伤今,气氛凝重;颔联写霜后“争出”的峭拔山峰和凌霜盛开的菊花,表现出诗人不畏政治风霜的嶙峋风骨。可见前两联以侧面衬托为主。后两联写人,颈联以“解带西风”的举止和暮色中挺立的青松,透射出自己面对政治风雨的那份潇洒和从容。尾联遥想冬日重游,“踏雪”看山,气势恢宏。可见后两联是正面描写,突出描写人物的动作。考点二:鉴赏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请结合诗歌分析这首诗中事物形象有何特征。3.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解题步骤:第一步:找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并分析其特点。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着重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或相关背景,明确诗人借助物象所抒发的情感或表现的寓意。【典型例题】(2024高二上·新疆·学业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张十一旅舍三咏·葡萄韩愈新茎未遍半犹枯,高架支离倒复扶。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分别是题壁诗、题画诗,韩诗题于行旅途中的旅舍,徐诗则题于画作上。B.韩诗中“枯”“支离”写葡萄藤蔓的状态,“倒复扶”委婉地表达渴望援引之意。C.徐诗以“明珠”写葡萄的圆润、饱满,“闲抛闲掷”写葡萄长势喜人、富有生机。D.两首诗都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构思新颖,意味深长。【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徐诗以‘明珠’写葡萄的圆润、饱满”错误。徐诗后两句意思是:画笔之下,一颗颗逼真的葡萄像明珠,却无处可卖。被遗弃的明珠般的葡萄,只能闲抛闲掷在荒野青藤中。诗中的“明珠”表面上看起来是说葡萄,实际上是比喻自己的才识,这样的“明珠”却无处去卖,从而抒发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无限感慨,以及年老力衰、孤苦伶仃的凄凉之情。故选C。【即时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辛弃疾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注】,直到而今歌舞忙。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漫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注】本词作于词人受排挤闲居江西上饶铅山期间,此间的住处依山临水,云烟缥缈。下片中的菊花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请具体分析。【答案】词中的菊花故意避开热闹的重阳节,要在西风霜降后才开放,表现出不趋时俗、傲霜凌寒的品格。作者以花自况,表现了自己蔑视来自官场的排挤打击,挫而愈坚的傲然风骨和豪迈气度。【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诗歌中的重要意象,探究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是说重阳时节,呼朋唤友共享美丽秋色,只这菊花竟还未开放。“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这一句通过联想,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含蓄地赞美了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这既是对不屈于权贵的抗金志士的赞颂,也是作者的自许自况,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作者斥官场为“臭腐场”,当时投降派掌权,自己遭受打击,蒙受不白之冤,但他从未被击倒服输,这里借“菊”表现了他愤世的情怀和傲然风骨。考点三: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它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对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考查意境类。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一切景语皆情语”,鉴赏景物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设问方式: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幅画面(景象)?3.这首诗营造了一种什么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解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的图景。要抓住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一要忠于原诗,二要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用一句话概括画面内容,即什么季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一幅什么特点的画面。第三步:概括景物的氛围特点。【典型例题】(2023高三下·广东·学业考试)阅读下面的元诗,完成小题。楚州①夜泊【元】俞俊漏鼓声频欲四更,野航灯火对愁明。城头楚语惊乡梦,船尾吴歌动客情。漠漠水云听雁度,潇潇风雨自鸡鸣。离群远道何嗟及,未必江湖老此生。【注】①楚州:古地名,元代指淮安府路,下辖淮阴、山阳等地。首联“漏鼓声频欲四更,野航灯火对愁明”描绘了怎样的画面?【答案】①诗句描绘了一幅江船野火图,首联上句写江岸漏鼓之声,下句写江上野船灯火。漏鼓报时,将欲四更,对灯无眠的客子愁思起伏,不觉时辰已近四更天气,故觉报时之声频频传来。②作者闻漏鼓之声反觉其频,因为客子此时沉浸于因回忆思念故乡所产生的“乡梦”之中,温馨、甜蜜,使他反觉时辰太快,反衬出客愁,含蓄巧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画面的能力。画面题首先需要概括画面,然后分析诗句情感。首联上句写江岸漏鼓之声,下句写江上野船灯火。漏鼓报时,将欲四更,对灯无眠的客子愁思起伏,不觉时辰已近四更天气,故觉报时之声频频传来。以前的诗人写客地愁思,总是慨叹长夜时辰太长,像是永远也熬不到天明。此诗作者闻漏鼓之声反觉其频,似甚费解。其实客子此时沉浸于“乡梦”之中,对故乡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思念,对家里亲人的美好回忆,使他反觉时辰太快。这里的“乡梦”,并非梦回故乡,而是因回忆思念故乡所产生的一种幻象,犹梦境一般的温馨、甜蜜。这“乡梦”正是身在异地医治思乡病的,反衬出客愁,含蓄巧妙。【即时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庆清朝宋代·史达祖坠絮孳萍,狂鞭①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赋得送春诗了,夏帷撺断绿阴成。桑麻外,乳鸠稚燕,别样芳情。荀令②旧香易冷,叹俊游疏懒,枉自销凝。尘侵谢屐,幽径斑驳苔生。便觉寸心尚老,故人前度③谩丁宁。空相误,祓兰曲水,挑菜东城。【注】①狂鞭:迅猛生长的鞭笋。②荀令:指三国时曹操的谋士荀彧,晋·习凿齿《襄阳记》载:“东汉荀彧性喜香,常将衣服薰香,若去他人家坐一下,坐处三日有香气。”③前度:前次。上片前五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词人描写了一幅柳絮坠落、竹笋猛长、落红移池、残蝶穿花的暮春(春末夏初)景象。“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写出了柳絮成为浮萍的破败暮春之景和春竹迅猛生长的盎然的景象。“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暮春的生机盎然。“花”前着一“余”字、“蝶”前着一“残”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蝴蝶忙于余花的暮春之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上片前五句“坠絮孳萍,狂鞭孕竹,偷移红紫池亭。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意思是:柳絮纷纷坠落,浮萍滋长,竹笋迅猛生长,紫池亭中落红一片。残余的花儿要落不落,残蝶穿花飞舞,似乎在成全蝶儿。“柳絮坠落”“浮萍滋长”“竹笋狂生”“落红移池”“残蝶穿花”这些都是春末夏初的盎然景象。这几句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余花”人格化,似乎是因为成全蝶儿才没有凋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勃勃生机。“余花未落,似供残蝶经营”一句中,“花”是“余花”字、“蝶”是“残蝶”字,形象地刻画出了蝴蝶在暮春之时忙于采花的情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赠别前蔚州契苾使君①李商隐何年部落到阴陵,奕世勤王国史称。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日晚䴙鹈泉②畔猎,路人遥识郅都③鹰。【注】①诗题下作者自注:“使君远祖,国初功臣也”契苾通是铁勒族契部落人,贞观六年,契苾通五世祖契何力,率部归顺唐王朝。②䴙鹈泉:在今内蒙古五原县。③郅都:西汉景帝时人,任雁门太守时,威震匈奴。赵臣瑷于《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中评价:“义山撰人,神采奕奕。”此诗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使君形象?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概括。【答案】①出身于累世勤王之家,是一位忠诚、恪尽职守、功勋卓著的少数民族边防将领。②一位作战神勇,行动迅急,强悍威严,令敌人畏惮的战将。③一位与其他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深得各部落拥护爱戴的官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义山撰人,神采奕奕”,是写赵臣瑗于《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评价李商隐塑造的使君形象“神采奕奕”。从内容上看,一、二句追溯使君家世,三、四句写使君英武,五、六句写使君勋业,七、八句写使君威名。“奕世勤王国史称”,这是朝廷对契苾一门的评价,也表达了诗人的赞誉之情,说明他出身于累世勤王之家,是一位忠诚、恪尽职守、功勋卓著的少数民族边防将领。“夜卷牙旗千帐雪,朝飞羽骑一河冰”,意为契苾家族为国东征西讨,作战勇敢,立有赫赫战功,选择早晨、夜晚两个典型时间,掩旗夜袭和朝飞冰河两个典型场面,着力强调契苾骑兵行动的迅急和作战的神勇,强悍威严。“蕃儿襁负来青冢,狄女壶浆出白登”,此二句意为契苾通所到之处,深受各部族老幼妇女的欢迎。从侧面说明他是一位与其他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深得各部落拥护爱戴的官员。尾联“日晚䴙鹈泉畔猎,路人遥识郅都鹰”,借出猎隐指对回鹘作战,“鹰”字双关,既关合上句“猎”字,又喻契苾通正如号称“苍鹰”的郅都,为回鹘所畏惮,明一暗,一喻物一喻人,关合得异常巧妙,表明他是一个既得到各部落爱戴,又令敌人畏惮的出身于少数民族的边防太守形象。结合以上诗句内容的分析,对太守形象进行概括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3.诗歌中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①生活凄苦,事业无成。诗人无所依托,虽有抱负,却无从实现,半生忧患,内心愁苦。②执着追求理想,虽遭挫折仍保持乐观精神。诗人做梦也希望能够一展生抱负,虽然处境困厄,但仍然用歌声排遣满腹愁绪。【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从首联“身何托”、颔联“半生忧患”可知,诗人无所依托,饱经忧患,生活凄苦,事业无成;从颔联“一梦有无中”、尾联“我歌”可知,诗人做梦都希望能够施展抱负,虽然“潦倒”,仍然希望通过歌唱排遣愁绪,体现了诗人执着追求理想,虽有挫折依然乐观精神。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注]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4.“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描绘了一幅深秋江上所见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面寒冷的萧瑟景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是说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描绘了一幅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的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枕上述梦陆游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生马①驹驰铁蹄腕,古铙②歌奏锦衣褠③。玉关雪急传烽火,青海云开见戍楼。白首不侯非所恨,咿嘤床篑④死堪羞。[注]①生马:指强悍的马。②铙:又称“鼓吹”,属于军乐的一种。③褠:直袖的单衣。④篑:竹编床席。5.诗歌的第三联上下两句叙写了怎样的情景?请简要分析。【答案】①颈联“急”字写出了边塞大雪纷飞的情景,也点明了烽火连传的危急战事。②“开”字有云开日出之意,青海云开见戍楼写出了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心愿。【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颈联叙写了的情景,解答时抓住意象,通过关键字,分析意境,最后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玉关雪急传烽火”,重要的意象有“玉关”“雪”“烽火”,这些意象组合成典型的边塞景象,“雪”字又渲染了大雪纷飞的环境,“烽火”点明了战争的背景,“急”字强化了战事的紧急;“青海云开见戍楼”,抓住关键字“开”来理解本句的意境,“开”字一语双关,有云开日出之意,又写出经过奋战后边关安定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驰骋战场、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心愿。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荷花董嗣杲天机雪锦织鲛绡①,艳朵亭亭倚画桥。无垢自全君子洁,有姿谁想六郎②娇。翠房分菂③莲须褪,玉藕抽丝暑叶摇。花里不妨呼净友,采香须棹月明桡。【注】①鲛绡:传说中人所织的绡。②六郎:诗中指唐张昌宗以姿貌被宠幸。③菂(dì):指莲子。诗中荷花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答案】诗中的荷花,花朵洁白如天机雪锦织成;姿态优美,轻柔曼妙,亭亭玉立。诗人把它象征为具有高洁品质,美好形象的君子,表达了对君子的钦佩之情并以此自勉之意。【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关键诗句进行具体分析,重点突出其具体形象特点。诗歌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