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土石围堰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手册一、总则适用范围: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土石围堰全施工流程,涵盖堰基与岸坡处理、戗堤进占与截流合龙、防渗体填筑、基坑排水、围堰防护与拆除等环节,针对典型质量通病制定可操作的防治方案。核心目标:通过精准识别通病成因,落实针对性防治措施,减少围堰渗漏、结构失稳、压实度不达标等问题,确保围堰满足挡水、防渗要求,保障基坑施工安全。编制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SL645-2013)、《碾压式土石坝施工技术规范》(DL/T5129-201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二、堰基与岸坡处理质量通病防治2.1堰基清理不彻底,残留杂物导致渗漏通病表现堰基残留砂卵石、腐殖土或建筑垃圾,形成渗漏通道,基坑排水时渗漏量>0.1L/(m・min),导致排水效率下降,甚至引发堰基管涌产生原因1.清理范围未覆盖整个堰基(小于设计范围0.5-1m),边缘区域遗留杂物;2.岩石坝基裂隙未清理,仅表面铲除,深部裂隙内残留泥土;3.清理后未验收或验收流于形式,未用探杆检查深部杂物防治措施1.严格按设计范围清理,清理边界超出堰基轮廓线≥1m,采用PC220挖机配合人工清掏,腐殖土清理深度≥0.3m,砂卵石层清理深度≥0.5m;2.岩石坝基裂隙用高压水枪冲洗(压力≥0.5MPa),深度≥0.3m的裂隙采用混凝土回填;3.清理完成后按“三级验收”(班组自检→技术复检→监理验收),用探杆(长度≥1m)检查深部,无杂物、空洞方可进入下道工序2.2岸坡坡度超标,结合面处理不当通病表现岸坡坡度>1:1.5(设计要求1:2),导致防渗体与岸坡结合面积减小;结合面未开挖凹槽或未洒水湿润,出现缝隙,防渗体填筑后沿结合面渗漏产生原因1.岸坡开挖时未按设计坡度控制,仅凭视觉判断,未用坡度尺复核;2.结合面未开挖凹槽(设计要求深度≥0.5m、宽度≥1m),或凹槽内残留虚土;3.气候干燥时结合面未洒水,土料与岸坡粘结力不足防治措施1.岸坡开挖前用全站仪放出坡度线,每5m设1个控制桩,开挖过程中用坡度尺(精度±0.01)实时复核,坡度偏差>5%时立即修整;2.按设计尺寸开挖结合面凹槽,凹槽内虚土用人工清理(深度≥0.1m),验收合格后铺设1层水泥浆(水灰比0.5);3.填筑前2h对结合面洒水,含水率控制在15%-20%,确保土料与岸坡紧密结合三、戗堤截流与填筑质量通病防治3.1戗堤进占压实度不足,结构稳定性差通病表现戗堤填筑料碾压遍数不足(<3遍),压实度<90%,堤面承载力<150kPa,设备通行时出现沉降(>5cm),甚至引发堤头坍塌产生原因1.碾压设备选型不当(用15t压路机替代25t压路机),碾压力不足;2.填筑料粒径不均(块石粒径>80cm占比>30%),碾压时出现“架空”现象;3.碾压顺序混乱,未从两侧向中间推进,边缘区域漏压防治措施1.选用25t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3遍,碾压速度≤2km/h,边角区域采用小型夯实机(激振力≥20kN)补压;2.填筑料粒径控制在≤80cm,超径块石人工破碎,块石含量≤50%,分层铺设(厚度≤50cm);3.碾压顺序按“先两侧后中间、先静压后振动”,相邻碾迹搭接≥0.5m,碾压完成后用环刀法取样检测压实度(≥90%)3.2龙口合龙抛投体失稳,出现位移坍塌通病表现龙口合龙时抛投体(块石或混凝土预制块)被水流冲刷位移,最大位移>10cm,甚至坍塌,导致合龙中断,需重新抛投产生原因1.抛投体重量不足(混凝土预制块<5t),无法抵抗水流冲击力(流速>3m/s);2.抛投顺序混乱,从中间向两侧推进,两侧未形成支撑;3.龙口下游未设拦石栅,水流直接冲刷抛投体底部防治措施1.根据水流流速选择抛投体重量:流速2-3m/s选用5-8t混凝土预制块,流速>3m/s选用≥10t钢筋石笼;2.抛投顺序从两侧向中间推进,两侧先抛投大重量块体(≥8t)形成支撑,中间用中小块体填充;3.龙口下游设拦石栅(钢筋直径≥20mm,间距≤50cm),栅体嵌入河床≥0.5m,合龙后立即用块石回填缝隙,并用探杆检查密实度四、防渗体填筑质量通病防治4.1防渗土料压实度不达标,防渗效果差通病表现粘土心墙压实度<95%(设计要求≥95%),渗透系数>1×10⁻⁵cm/s,基坑蓄水后出现渗漏,渗漏量>0.2L/(m・min)产生原因1.土料含水率偏离最优含水率(±2%以上),过干(含水率<12%)导致压实困难,过湿(含水率>20%)出现“弹簧土”;2.铺土厚度超标(>40cm),碾压机无法有效压实深部;3.碾压遍数不足(<4遍)或碾压速度过快(>2km/h),压实能量不足防治措施1.土料进场前检测含水率,最优含水率15%-18%,过干时洒水(每100㎡洒水5-8m³),过湿时翻松晾晒(深度≥30cm),含水率达标后方可填筑;2.严格控制铺土厚度≤40cm,用卷尺每5m测量1次,平整度偏差≤5cm;3.选用25t凸块振动压路机,碾压遍数≥4遍,碾压速度≤2km/h,相邻碾迹搭接:垂直方向0.3-0.5m,平行方向1-1.5m,每层填筑后取样检测压实度(每100㎡1个样)4.2防渗体与反滤料混杂,影响防渗性能通病表现填筑过程中反滤料(粒径<0.075mm颗粒含量≤5%)混入防渗土料,导致局部渗透系数升高>1×10⁻⁴cm/s,形成渗漏点产生原因1.反滤料与防渗土料填筑边界未设隔离设施,自卸车卸料时跨界倾倒;2.摊铺时未及时划分区域,装载机推平过程中混料;3.验收时未检测边界区域土料,混料后未清理防治措施1.填筑前在反滤料与防渗土料边界设彩条布隔离(高度≥50cm),每10m设1个固定桩;2.按“先反滤料后防渗土料”顺序填筑,反滤料摊铺完成后立即碾压,形成稳定边界,防渗土料卸料时距边界≥1m;3.边界区域每5m取样检测,发现混料立即挖除(范围扩大至周边0.5m),换填合格土料重新碾压五、基坑排水与围堰防护质量通病防治5.1基坑排水降速过快,引发围堰滑坡通病表现基坑水位下降速度>1m/日,导致堰体与堰基间产生渗透压力,围堰边坡位移>5cm,出现裂缝(宽度>0.5cm),甚至滑坡产生原因1.水泵选型过大(流量>200m³/h),未根据基坑容积调整排水速率;2.排水过程中未监测水位,仅凭经验控制,降速失控;3.围堰边坡未加固,坡比>1:1.5,抗滑稳定性不足防治措施1.根据基坑容积计算排水速率(降速≤1m/日),选用2台200m³/h离心泵(1用1备),通过阀门调节流量;2.测量员每2h记录水位,绘制水位下降曲线,降速超限时关闭1台水泵或减小阀门开度;3.围堰边坡按1:2坡比修整,铺设1层块石(厚度≥30cm)防护,每50㎡设1个位移观测点,每日观测2次,位移超5cm立即停止排水5.2围堰护面块石松动,挡水时被水流冲刷通病表现围堰护面块石(粒径≥50cm)未错缝码砌或未填塞缝隙,挡水时水流冲刷块石底部,导致块石松动、位移(>10cm),护面出现空洞产生原因1.块石粒径偏小(<50cm),重量不足,抗冲刷能力差;2.码砌时未错缝,缝隙>10cm且未用小石填塞;3.护面厚度不足(<30cm),无法抵抗水流冲击力防治措施1.选用粒径≥50cm、重量≥50kg的硬岩块石,进场前检查强度(≥30MPa);2.护面按“错缝码砌”方式施工,缝隙≤5cm,用粒径10-20cm小石填塞密实;3.护面厚度≥30cm,每10m设1道混凝土压顶(宽度≥50cm),挡水前检查块石稳定性,松动块石重新码砌六、质量通病防治管理要求6.1事前预防人员培训:每月组织1次土石围堰施工专项培训,重点讲解堰基清理、防渗体填筑等工序的通病识别与防治措施,培训后考核(合格率需100%),不合格人员重新培训;设备管控:建立施工设备台账,25t压路机、PC220挖机等关键设备每季度检修1次,碾压设备需经第三方校准(每年1次),确保碾压力达标;技术交底:每道工序施工前,技术负责人针对可能出现的通病(如防渗体压实度不达标)进行专项交底,附防治措施示意图,交底记录签字存档。6.2事中管控过程巡检:质检员每道工序至少巡检2次,重点检查堰基清理深度、防渗体铺土厚度、碾压遍数,发现通病立即下达整改单(明确整改时限、责任人),整改完成后复检;检测强化:压实度检测频率提高至每50㎡1个样(规范要求每100㎡1个样),渗漏量检测采用注水试验(每100m堰长1个检测点),数据超限时30min内启动整改;动态监测:围堰施工期间设沉降、位移观测点(每50m1个),每日观测2次,数据异常(沉降>3cm/日、位移>5cm)立即暂停施工,分析原因并采取加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