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史铁生合欢树的教案《史铁生〈合欢树〉》教案一、基本信息1.授课题目:史铁生《合欢树》2.授课年级:[具体年级]3.授课时长:[X]课时4.教材版本:[教材名称及版本]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如“够呛”“侥幸”“耽误”等。了解史铁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掌握本文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特点。学会分析文中合欢树这一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借合欢树所表达的情感。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课文,品味文中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培养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运用圈点批注法,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愧疚之情,体会亲情的无私与伟大。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培养积极面对生活挫折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梳理文章脉络,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变化。把握合欢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复杂深沉的情感。学习作者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在经历人生苦难后对生命和亲情的感悟。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情感,感受文字背后的精神力量。四、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4.情境教学法:创设与文本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事物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角落,让我们感受到温暖与力量。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有一位年轻人,在经历了一系列挫折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的母亲为了鼓励他重新振作起来,默默地种下了一棵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树茁壮成长,成为了年轻人生活中的一抹亮色,也让他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这棵树不仅仅是一棵树,它承载着母亲深深的爱与期望。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力量。那么,在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这样能寄托情感的事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史铁生的《合欢树》,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一棵合欢树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情感的。(二)作者及背景介绍(3分钟)1.作者介绍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散文家。他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他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在文坛享有很高的声誉。2.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84年11月,是史铁生为纪念早逝的母亲而写。文章用平淡的语调,按时间顺序分别叙述了作者十岁那年由自己作文获奖引发的一件事情、二十岁母亲为他治病和鼓励他写小说的事情以及三十岁以后对母亲的那种压抑在心里、让自己又悲痛又愧疚的思念。通过对这些往事的回忆,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自己在经历苦难后的成长与感悟。(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如“侍弄(shìnòng)”“虔诚(qiánchéng)”等。2.思考并回答问题文章围绕合欢树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文章围绕合欢树写了以下几件事:母亲为“我”治病,到处打听偏方,花很多钱为“我”治疗。母亲鼓励“我”写小说,为“我”借书,帮“我”改稿,不辞辛苦。母亲去世后,合欢树长大了,“我”去看合欢树,回忆起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我”二十岁时,双腿残废,母亲为“我”治病和鼓励“我”写小说。第二部分(412段):写母亲去世后,合欢树长大了,“我”去看合欢树,回忆起与母亲在一起的往事。第三部分(13段):写“我”对合欢树的思念,以及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四)新课讲授(20分钟)1.分析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合欢树的语句,思考合欢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教师总结:合欢树是本文的重要意象,它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母亲种下合欢树,希望它能给“我”带来生机和希望,就像母亲一直用爱呵护着“我”,鼓励“我”勇敢面对生活的挫折。同时,合欢树也象征着“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去世后,合欢树成为了“我”与母亲之间情感的寄托,每当“我”看到合欢树,就会想起母亲的点点滴滴。结合文中具体语句进行分析:“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母亲对合欢树的精心呵护,其实是对“我”的关爱和期待,希望合欢树能给“我”带来好运,让“我”重新振作起来。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可以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分析。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与愧疚之情。感激之情:母亲为了“我”付出了一切,不辞辛劳地为“我”治病,鼓励“我”写作,她的爱是无私而伟大的。如“母亲的全副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这些语句生动地展现了母亲对“我”的关爱和付出。愧疚之情:“我”因为自己的残疾,给母亲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让母亲操碎了心。而母亲去世后,“我”才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关心太少,没有好好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如“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在树林里吹过。”这里通过对自己内心想法的描写,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思念。3.学习作者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的语句,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母亲形象的。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作者运用了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母亲的形象。细节描写:如“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呀!’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通过母亲的语言和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担忧和关爱。语言描写:“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母亲问。我怔着,望着她。“那就写小说,”母亲往椅子上一坐,说:“我小时候最喜欢文学。”母亲的话表现了她对“我”的鼓励和支持。动作描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母亲的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她希望“我”能走出困境,重新振作起来的心情。(五)课堂练习(10分钟)1.小组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每个小组选择文中自己最感动的一个片段,进行朗读展示,并分析该片段中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小组讨论后,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2.教师巡视指导,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要点包括:朗读的准确性、情感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分析等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文章围绕合欢树写了哪些事情?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作者表达了对母亲怎样的情感?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2.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史铁生的《合欢树》,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通过分析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母亲的情感,我们体会到了亲情的伟大和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作者细腻入微地描写手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深入阅读文本,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文学的魅力。(七)布置作业(5分钟)1.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2.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和感受。要求运用描写手法,语言通顺,情感真挚。六、教学内容分析1.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合欢树》是[教材名称及版本]中的一篇精读课文,位于[具体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学生能够体会到亲情的温暖与力量,培养珍惜亲情的意识。《合欢树》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讲述了作者与母亲之间的故事,展现了亲情的无私与伟大。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受到情感的熏陶,增强对亲情的感悟。2.文本特点情感真挚:作者通过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愧疚之情,情感真挚动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语言质朴:文章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却饱含深情。作者用简洁的文字表达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象征手法运用巧妙:合欢树这一意象的运用,使文章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合欢树象征着母亲对“我”的爱与期望,也象征着“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使文章的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而深沉。七、教学反思1.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文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把握合欢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情感。在朗读感悟、小组讨论等活动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会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课后进一步引导和帮助。2.问题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史铁生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作者及背景知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小组讨论时,个别小组存在讨论不深入、参与度不高的情况。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小组讨论的组织和引导,明确讨论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小组讨论的效果。在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结合具体语句,更加详细地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3.方法效果朗读感悟法的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和情感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学生能够积极思考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但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方法的运用。4.学生反馈课后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合欢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母亲的情感体会较深。学生认为小组讨论和朗读活动很有意义,能够锻炼他们的能力。但也有学生提出,希望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和发言。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5.改进措施加强对作者及背景知识的教学,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处坠落安全培训课件
- 肾内科慢性肾脏病监测措施
- 乙肝病毒感染性肝炎治疗指导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机电设备运行与维护(智媒体版)》课件 任务8.4 乘客信息和导向标志的应用与实践
- 2025联盟店地方特许经营合同
- 2025绿化工程合同模板
- 2025地下车库配电室换热站安全门维护合同
- 2025合同协议云顶花园主体建设承包合同
- 2025最权威的电子商务平台会员信息服务合同
- 我身边的志愿服务精神
- MBEC项目管理标准手册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GB/T 6144-1985合成切削液
- GB/T 13277.4-2015压缩空气第4部分:固体颗粒测量方法
- 人保财险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综合保险条款
- 产品质量法-产品质量法课件
- 社会保障概论讲义课件
- 《有效沟通与实用写作教程》课件-(11)
-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期中测试卷(5套)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 期中检测卷(二)
- IEC61850入门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