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常州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年常州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年常州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年常州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年常州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常州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生命活动发生在内环境中的是()A.摄食的蔗糖水解成单糖B.组织液中的性激素运输至垂体C.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D.丙酮酸和[H]转化为乳酸2.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B.胃液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C.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D.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3.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B.隔离导致物种不能交配繁殖,引起物种灭绝C.生殖隔离一旦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4.免疫学是在人类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学科,有关免疫学的应用错误的是()A.疫苗通常是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B.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原C.免疫抑制剂可以大大提高器官移植的成活率D.免疫学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5.图是某动物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图。下列关于种群增长曲线的应用,错误的是()A.若要获得鱼类最大日捕捞量,则应在e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B.为保持鱼类的可持续发展,可在d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剩余个体数量应处于c点对应水平C.若大量增加草原上羊的数量,则会导致草场退化,但不会导致e点对应的值下降D.对于鼠害的防治最好在b点对应时间之前进行,并通过硬化地面等措施降低e点对应的值6.延髓位于脑干与脊髓之间,主要调节内脏活动。下图为动脉压力反射示意图,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引起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挥相应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动脉压力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 B.图中A处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C.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 D.动脉的压力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7.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B.图乙中b生物对a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只有种间竞争,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8.(10分)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C.d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标志D.同一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二、非选择题9.(10分)如图为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图中字母表示物质,数字代表结构或过程,丙和丁代表不同细胞,且图中抗体1、抗体2只与相应受体结合。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为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汉字、数字及箭头表示)。(2)分析图示可推测,图中D代表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体内与D作用效果相同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丙代表_________________。(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和D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4)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其中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的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_______(填“抗体1”或“抗体2”)引起的;从免疫学的角度看,该糖尿病属于_________________病。10.(14分)生物育种技术的进步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全球人口的增长。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自从人们栽培作物、化野生动物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品种的改良。传统的方法是_______,通过汰劣留良来选择,积累优良基因,但这种方法的弊端是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2)孟德尔定律提出后,杂交育种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这种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该育种方法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提高突变率的方法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处理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11.(14分)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据图分析回答:(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_____(填序号),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填序号)。(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图2中B表示_________________。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______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________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12.血清素又称5-羟色胺(5-HT),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主要参与摄食、体温调节、运动、生殖、记忆、疼痛及精神活动等。5-HT是一种吲哚衍生物,其产生和转化过程如下图所示。(1)植物体内也有吲哚衍生物,其中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激素叫____,其元素组成是___。这种物质最初是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得到的,人尿中存在这种物质的可能原因是______。(2)同等条件下,具有良好心情的同学一般成绩比较好。从题干信息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同学体内的_____。(3)5-HT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缺乏会引起抑郁症。香蕉是一种优秀的抗抑郁水果,最可能的原因是香蕉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4)5-HT再摄取抑制剂—氟氧苯丙胺(SSRIs)是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其作用机理如图。神经细胞中储存5-HT的突触小泡是由______(细胞器)产生的,5-HT分泌到突触间隙经过了______层膜。释放到突触间隙的5-HT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使后一个神经元_____。SSRIs能缓解抑郁症状,其原因是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B【解析】1、人和动物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叫做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能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者淋巴液内的反应属于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2、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消化道、呼吸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泪液、汗液、尿液、消化液等)都不可看作内环境,因而其内所含物质也不可看作存在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摄食的蔗糖水解成单糖的场所为消化道,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组织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故组织液中的性激素运输至垂体发生在内环境中,B正确;C、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发生在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D、丙酮酸和[H]转化为乳酸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发生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故选B。2、D【解析】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淋巴结、扁桃体和脾脏等;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有淋巴因子、抗体和溶菌酶等。【详解】A、脊髓不属免疫器官,A错误;B、胃液属于消化液,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第二道防线,B错误;C、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D、T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D正确。故选D。3、B【解析】隔离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导致生殖隔离,A正确;B、隔离导致物种不能交配繁殖,可引起物种基因频率的改变,但不会引起物种灭绝,B错误;C、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C正确;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使得种群间的基因库逐渐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所以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生殖隔离产生的根本原因,D正确。故选B。4、B【解析】免疫学应用分为免疫预防、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等,主要包括:疫苗的应用,疾病的临床检测和科学研究,器官移植等。【详解】A、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生物制剂,疫苗失去了致病性,但保留了病原菌的抗原性,人体注射疫苗后,免疫系统便会产生相应的抗体,使人体获得相应的免疫力,A正确;B、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疫苗后,人体可以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B错误;C、器官移植最大的问题是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因此器官移植病人手术后患者要服用免疫抑制剂,以提高移植器官的成活率,C正确;D、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除了免疫预防,还包括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D正确。故选B。5、C【解析】1、分析题图:代表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3、“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加后减少,在K/2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详解】A、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若要获得鱼类最大日捕捞量,则应在e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A正确;B、c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故在渔业捕捞上上应在c点后,d点对应时间进行捕捞,剩余个体数量应处于c点对应水平,维持该种群的可持续发展,B正确;C、若大量增加草原上羊的数量,则会导致草场退化,食物减少,会导致e点对应的K值下降,C错误;D、对于鼠害的防治最好在b点对应时间之前进行(b点增长速率比较低),并通过硬化地面、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后,老鼠就缺少了生存的空间和食物资源,将不适宜老鼠的生存,其e点对应的K值将下降,D正确。故选C。6、C【解析】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外膜下有丰富的压力感受性神经末梢,即压力感受器。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经窦神经和主动脉神经传入延髓心血管神经中枢的冲动增加,引起心血管交感中枢抑制,心迷走中枢兴奋。【详解】A、动脉压力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延髓,是低级反射,A正确;B、图中A是突触,信息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B正确;C、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C错误;D、动脉的压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C。7、C【解析】据图分析,甲图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属于互利共生的关系;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属于捕食关系,其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丙图中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属于竞争关系。【详解】A、甲图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图,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是互利共生,A错误;B、乙图是捕食关系图,b生物与a生物起着共同进化的作用,B错误;C、甲图是“同生共死”的互利共生关系,乙图表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丙图表示“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C正确;D、图丙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都会存在,后期因消失了一种,X种内斗争会加剧,D错误。故选C。8、A【解析】同一物种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详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改变基因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正确;B、b表示生殖隔离,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B错误;C、d表示地理隔离,可能会导致基因库的差别进而可能形成新物种,C错误;D、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改变一定会进化,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9、(1)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2)①.胰高血糖素②.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③.胰岛B细胞(3)拮抗(4)①.抗体1②.自身免疫【解析】据图分析:当血糖浓度上升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B细胞(丙)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最终由传出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与胰岛A细胞(丁)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图中抗体1与胰岛B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得胰岛素不能合成分泌,血糖浓度升高;抗体2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血糖不能被组织细胞利用。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自身免疫病;抗体1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小问1详解】根据试题分析,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机体进行神经调节涉及的反射弧是:感受器乙→7→下丘脑→8→丁。【小问2详解】血糖浓度升高时作用于丙,因此图中丙代表胰岛B细胞;血糖浓度降低时作用于丁,丁代表胰岛A细胞,D代表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升高血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因此在生物体内与D胰高血糖素作用效果相同的激素还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小问3详解】通过图示可以看出,C胰岛素和D胰高血糖素之间通过相互拮抗作用共同维持血糖浓度的稳定。【小问4详解】当某人血液中存在抗体1或抗体2时,可判定其患有糖尿病;抗体1致病原因是由于抗体与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可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降低血糖效果,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血糖的调节、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10、(1).选择育种(2).育种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3).基因重组(4).可以集中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于一体(5).诱变育种(6).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解析】1、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2、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详解】(1))历史上,古人很早就意识到种植农作物要汰劣留良,从而培育了一些作物,这种育种方法是选择育种;选择育种的弊端是不仅周期长,而且可选择的范围是有限的。(2)杂交育种可以集中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于一体,原理是基因重组,但缺点是育种周期长。(3)诱变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原理,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提高突变率的方法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点睛】育种实际上是对遗传基本规律和变异知识的应用,考试中常以某一作物育种为背景,综合考查各种育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这部分需要重点记忆杂交育种的概念和原理以及诱变育种的原理。11、(1).②③④(2).①(3).组成成分(4).营养结构(食物链或食物网)(5).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6).15%(7).(负)反馈调节(8).种间关系(9).食物链(网)【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是无机环境、乙是生产者、丙代表消费者,丁代表分解者。①为光合作用,②③为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④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为生产者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部分。图2中A表示鼠同化的能量,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储存在体内的能量),C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详解】(1)图1中,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②③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和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能量进入群落的主要途径是①光合作用。(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图2中B表示鼠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若鼠摄入能量为2.2×109kJ,A中能量为1.6×109kJ,B中能量为1.2×109kJ,狼同化能量为2.4×108kJ,则该生态系统中鼠到狼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4×108)÷(1.6×109)×100%=15%。(3)狼能够依据鼠留下的气味去捕食,鼠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狼和鼠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的调节机制属于负反馈调节,这也体现出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