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阴清热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滋阴清热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滋阴清热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滋阴清热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滋阴清热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滋阴清热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病”范畴,又称消癉、鬲消、肺消、消中等,是由先天禀赋不足、脏腑虚弱、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劳逸失度所引起的以口干、善饥、尿量频多、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其主要病机特点是燥热偏盛,阴津亏损,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故治疗以清热润燥、滋阴生津为基本原则。关键词:糖尿病消渴滋阴清热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器官、血管造成损伤,若不积极治疗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出现。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越来越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diabetesfederation,IDF)最新统计,2019年全球约4.63亿20-79岁成年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近有5.784亿人患糖尿病,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会达到7.002亿。由此可见,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病程较长,伴随病情发展极易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如果没有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影响。[1][1]中医食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系统评价[J].戴燕铃,刘蔚楠,庞书勤,杨柳,李绵利.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临床上常采用西药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出现。[2][2]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J].王书灵.糖尿病新世界.2019(04).由于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医的整体观和独特的辨证论治观念。[1]中医食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生存质量影响的系统评价[J].戴燕铃,刘蔚楠,庞书勤,杨柳,李绵利.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2]中西医结合疗法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探讨[J].王书灵.糖尿病新世界.2019(04).[3]周福,张傑屹,陈杭,高雅,房盛懿,叶露,林雪娟.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前期防治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2020,51(01):58-60.1.病因病机中医认为,本病发生的主要病因是先天不足,脏腑虚弱,饮食不节,过度肥胖,又由于外感六淫,毒邪侵害,情志失调,劳欲失度,导致肺、脾胃及肾而发为消渴。若饮食不节,过度食用辛燥厚味,饮酒过多,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湿热内蕴,化燥伤津,而发为消渴。若情志失调,郁怒忧思,情志过极,则气机郁滞,气郁化火,耗伤肺胃阴津而导致消渴。若素体阴虚,又由于劳欲过度,致令肾气耗损,下焦热盛,热盛肾燥,燥则渴。若外感六淫,毒邪侵犯散膏,旁及脏腑,化燥伤津,亦会发为消渴。上述多种致病因素相互影响终致肾虚、肺燥、胃热而发为消渴。临床上往往肾虚、肺燥、胃热同时存在,因肺主治节,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主敷布津液,若肺燥阴虚,肺失宣降,津液不得敷布,则脾胃失去濡养,肾精不得滋源;脾失健运,不能为胃行津液,致使胃火偏盛,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而肾阴不足,阴虚火旺,亦会上炎,终致肺燥胃热肾虚,肺、胃(脾)、肾三脏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肺燥、胃(脾)热、肾虚导致机体精血耗损,津亏液乏,发为“三消”之症。由此可见,本病的主要病机特点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若消渴病日久,病情失去控制,易出现阴损及阳,热灼津伤,经脉失养,气机逆乱,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瘀血内生,全身血脉瘀阻,相应的脏腑器官失去气血的濡养而发生诸多并发症。2.辨证论治糖尿病临床辨证主要分为肺热津伤证、胃热炽盛证、气阴亏虚证、肾阴亏虚证及阴阳两虚证。肺热津伤证主要是肺脏燥热、津液失布导致的,表现为口渴多饮,咽干舌燥,治疗以清热润肺为主,患者可服用消渴丸。胃热炽盛证主要是因为胃火炽盛,胃热消谷,耗损津液,表现为消谷易饥、大便秘结,治疗应清泻胃火,方用玉女煎;气阴亏虚证主要由于气阴亏虚,脾失健运,患者表现为口渴欲饮,多食与便溏共见,方用七味白术散。肾阴亏虚、肾失固摄所致的腰膝酸软,口渴欲饮,治疗上以滋补肝肾为主,选用六味地黄丸;病情较长或未有效控制血糖导致阴损及阳,肾阳衰微,肾失固摄的小便频数、腰膝酸软,益温阳补肾,方用金贵肾气丸。3.临床案例案例1:患者雷某,男,62岁,2019年7月15日至我院门诊就诊,主诉:多饮、多尿4年余。患者既往身体康健,4年前体检时发现糖尿病,长期服用二甲双胍以控制血糖,自大便干燥。检查:舌质红,舌苔黄腻而干,脉细弱,测空腹血糖9.2mmol/L。尿糖(+)。西医诊断:糖尿病。中医诊断:消渴病(气阴两虚证);治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处方:生黄芪30g、当归25g、山药各20g克、黄连10g,丹皮15g、沙参15g、地骨皮15g,麦冬10g、鸡内金10g、知母10g、五味子10g、葛根10g、生石膏45g(先煎)。共6剂,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2次。另猪胰腺2条(焙干,研末冲服)。7月22日来我院门诊诊疗:用药一周后口渴减轻,尿量、出汗均较前减轻,仍感乏力,测当日空腹血糖8.2mmol/L,舌质红,苔少,脉虚细。原方治疗有效,建议继续原方治疗。11月3日来我院诊疗:原方治疗3月后,自诉口干、尿频症状明显减轻。查:舌红苔少,脉细。自测空腹血糖6.2mmol/L,尿糖(-)。仍旧以益气养阴之法治疗,继观病情变化。原方加麻黄根15g,浮小麦10g,天花粉20克。7剂。每日1剂。12月15日来我院诊疗:上方治疗1月后。自诉口干、多汗、尿频症状较前明显减轻,查:舌红苔少,脉细数。测空腹血糖5.1mmol/L,证仍属气阴两虚,宜益气养阴。予以生黄芪30g、山药15g、当归20g、熟地黄20g、鸡内金10g、黄连10g、木香10g、柴胡10g、葛根15g、丹参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合欢皮15g、首乌藤15g共7剂。共研细末,以糊为丸。每丸10克,每次2丸,每日3次,以巩固疗效。按:方中黄芪补气固表止汗,山药健脾益胃,二者配伍使用以达益气健脾之效,当归既可补血,又可活血,与黄芪同用可补气活血;丹皮、地骨皮、沙参配伍使用可清热凉血,麦冬、葛根、沙参养阴生津;知母、石膏清泻肺胃实热;五味子甘温而润,益气生津;鸡内金消食健胃,防止滋腻碍胃。配以猪胰腺以形补形,以上诸药配合使用,共奏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之效。另外大便干燥时一般使用泄热法,因苦味药物能燥湿,越燥而阴液亏损愈重,因此,大便干燥时益用润下药物(如火麻仁、郁李仁、决明子等药物),另外现代研究发现黄连中的小檗碱具有良好的降糖作用,可在辨证基础上适当使用,以达预期目标。案例2:患者靳某,女,52岁,2019年12月23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1年余,现口服西药以控制血糖,自诉平素血糖控制尚可,一周前因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导致血糖波动较大,自测最近一次空腹血糖10.2mmol/L。目下症见:口渴欲饮,尿量频多,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大便干燥,夜寐欠安。查:舌质红苔少,脉细。中医诊断:消渴病(肝肾阴虚证),治则:滋补肝肾。处方:生黄芪30g、生地20g、熟地20g、山药20g泽泻20g、黄连10g、木香10g、牡丹皮10g、知母10g、天花粉15g、苍术10g、鸡内金15g、女贞子15g、墨旱莲15g,酒萸肉15g,共6剂,水煎服,一次1剂,一日2次(早晚)。上方间断服用1月后,口渴及尿频症状基本消失,精神好转,连续监测一周血糖,空腹血糖均在正常范围内。按:方中黄芪、山药、苍术三药益气健脾,因脾胃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充养,故三药合用可滋补肝肾,泽泻、丹皮、知母、黄连清热泻火;生地、熟地女贞子、旱莲草配伍使用既可滋补肝肾,又可运化气血;知母、天花粉润肠通便;酒萸肉入肝、肾经,可滋补肝肾之阴;鸡内金健脾消食,防止滋腻碍胃,另现代研究发现鸡内金用到15g以上可治疗老年人夜尿频多症状。以上诸药配伍使用共奏滋补肝肾之效。4.体会4.1糖尿病的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治疗上以滋阴清热为主,对上、中、下消有侧重润肺、养胃(脾)、益肾,调整机体阴阳气血,使阴津渐充、燥热渐消,阴阳平衡,则消渴自止。若阴虚燥热迁延日久,则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内障、雀目、耳聋、疮疥痈疽、胸痹、肺痨、中风等。病情严重者可因津液极度耗损,虚阳浮越,而出现烦躁、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深快等症状,更有甚者可能出现昏迷、肢厥、脉微欲绝等阴竭阳亡的危象。由此可见,糖尿病本身并不恐怖,恐怖的是病情日久或未得到有效控制所带来的并发症。因此,糖尿病临床诊疗重要的是一个“早”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注重滋阴清热法在糖尿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积极有效地治疗原发病,防止并发症的出现,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4.2糖尿病为慢性疾病,一般病程较长,易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血脉瘀滞的现象,因此,糖尿病的各种中医证型,尤其是出现舌质紫暗或面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或出现其他瘀血证候者,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加入活血化瘀之品,以提高疗效。4.3生活方式指导是糖尿病治疗之首。《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倶,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4][4]姚洁琼贺娟.浅谈《黄帝内经》养生七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J].环球中医药,2012(07):54-56.[4]姚洁琼贺娟.浅谈《黄帝内经》养生七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J].环球中医药,2012(07):54-56.4.4综合治疗增强疗效。中医药在改善消渴症状、防止并发症方面较西医有明显优势,但就降低血糖而言,不若西医见效迅速。因此,对于血糖难以纠正的患者,尤其西医诊断为1型糖尿病的患者,需配合西药,综合治疗,避免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