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饰物我不戴——幼儿安全教育课件第一章小饰物的隐患小饰物真的安全吗?许多家长喜欢给孩子佩戴各种精美的小饰物,认为这能让孩子更加可爱动人。然而,这些看似美观的装饰品,却可能给幼儿带来意想不到的安全隐患。常见的小饰物包括:项链、吊坠——存在勒脖风险手环、手链——可能被卡住或拉扯戒指——影响手部活动发卡、头饰——易脱落造成吞咽危险胸针、别针——尖锐物品易划伤真实案例:项链勒脖险酿大祸事件发生某幼儿园午睡时,一名4岁女童佩戴的项链绳突然断裂,细绳缠绕在脖子上越勒越紧。危险时刻孩子脸色发紫,呼吸困难,挣扎中发出微弱的呼救声,情况十分危急。及时救援值班老师巡视时及时发现异常,迅速剪断项链绳,解除了勒脖危险。后续处理家长被紧急通知,孩子送医检查后幸无大碍。这次经历让所有人都深刻认识到小饰物的危险性。"如果老师晚发现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该幼儿家长午睡时佩戴项链存在极大风险。在睡眠中,幼儿可能翻身、转动,导致项链缠绕、勒紧。家长和老师必须在午休前仔细检查,确保孩子不佩戴任何饰物入睡。小饰物的潜在危险窒息风险小珠子、装饰片容易脱落,幼儿出于好奇可能放入口中,导致气管堵塞、窒息。每年都有因误吞小物品导致的悲剧发生。直径小于3.17厘米的物品最危险光滑圆形物体更易滑入气管窒息可在数分钟内致命异物塞入风险硬币、别针、小塑料片等物品,幼儿可能塞入鼻孔、耳朵,引发感染、出血,甚至损伤器官。取出过程需要专业医疗操作。鼻腔异物可引发鼻炎、流脓耳道异物可能损伤鼓膜不当取出会造成二次伤害勒伤卡伤风险戒指可能卡住手指造成血液循环受阻,手环、项链在活动或游戏中被拉扯、缠绕,导致皮肤擦伤、勒伤,严重时影响呼吸。手指肿胀后戒指难以取下滑梯、攀爬架等设施易钩住饰物同伴间拉扯可能造成意外伤害第二章为什么不戴小饰物?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科学的分析,让孩子们理解不戴小饰物的重要性,从内心认同安全行为。活动示范:皮皮猴和危险的小圆珠故事情节01好奇心起皮皮猴在地上发现一颗亮闪闪的小圆珠,觉得特别好玩,想看看能不能塞进鼻孔。02危险发生小圆珠顺利塞进了鼻孔,但很快皮皮猴发现呼吸变得困难,鼻子又疼又难受,怎么也取不出来。03紧急求助皮皮猴害怕地哭了起来,妈妈发现后立即带它去医院。04医生救治医生用专业的镊子小心翼翼地取出小圆珠,并叮嘱皮皮猴以后再也不能这样做。05吸取教训皮皮猴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要做个注意安全的好孩子。教育意义:通过皮皮猴的经历,让孩子们明白好奇心要有边界,小物品绝对不能放入五官。小饰物影响幼儿安全的几个方面分散注意力佩戴小饰物会让幼儿在活动、学习时不自觉地摆弄,无法专心参与游戏和课堂活动。注意力下降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还可能在运动时因分心导致摔倒、碰撞等意外。拉扯受伤幼儿间玩耍时容易相互拉扯饰物,造成皮肤擦伤、勒痕,严重时甚至撕裂伤口。项链被拉断时,断裂处可能划伤皮肤或缠绕脖颈,手链被拉扯时可能扭伤手腕。卫生隐患小饰物表面凹凸不平,容易藏污纳垢,滋生大量细菌。幼儿用手触摸饰物后再接触口鼻,极易引发感染。特别是在传染病高发季节,饰物可能成为病菌传播的媒介。活动受限戒指、手环会影响幼儿抓握、攀爬等动作,在体育活动中可能被器械钩住,导致手指、手腕受伤。长项链在跑步、跳跃时摆动,可能绊倒自己或他人。皮皮猴的故事告诉我们,看似有趣的行为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家长和老师要通过生动的故事教育,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自我保护。第三章家长和老师的责任保护幼儿安全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明确各自的责任,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才能为孩子筑起坚固的安全防线。家长须知:入园前检查饰物检查清单每天入园前必须确认:未佩戴项链、吊坠未佩戴手环、手链、戒指未佩戴耳环、耳钉未佩戴胸针、别针发饰牢固,无尖锐装饰衣物安全检查关注衣物细节:无装饰性绳带拉链、纽扣牢固无易脱落的亮片、珠子帽子无抽绳裤脚无拖地现象口袋物品检查确保不携带危险物品:硬币、钥匙等金属物别针、回形针等尖锐物小玩具零件碎塑料片、橡皮块电池、磁铁等温馨提示:建议在家门口设置"安全检查站",养成出门前自我检查的好习惯。老师须知:日常安全管理晨检环节1视觉检查观察幼儿是否佩戴饰物,检查衣物是否存在安全隐患。2询问确认温和询问幼儿口袋里是否有小物品,引导主动上交。3家长沟通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强调安全规定。午休管理脱外套前再次检查饰物巡视过程注意观察异常确保幼儿安全入睡应急处理发现异物立即停止活动,安抚幼儿情绪初步评估判断异物位置和严重程度专业处理不盲目取出,联系医务人员通知家长及时告知情况和处理措施重要提醒:建立《幼儿安全日志》,记录每日检查情况和特殊事件。第四章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让孩子们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识别危险、规避风险。教育幼儿不把小物品放入口、鼻、耳故事教育法通过《皮皮猴的教训》《小红帽的鼻子》等趣味故事,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安全知识。使用图画书、动画片等多媒体手段增强教育效果。游戏强化法设计"安全小卫士""火眼金睛找危险"等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乐中识别危险物品,学会正确应对。角色扮演帮助孩子体验不同情境。及时求助训练反复练习"遇到危险找大人"的应对模式。教会孩子大声呼救、寻找成人帮助的方法。表扬及时报告问题的行为,强化正确反应。教育原则:避免恐吓式教育,用正面引导代替负面警告,让孩子在理解中接受,在实践中巩固。安全小贴士1衣物安全不玩弄衣服扣子、拉链和线头,避免误吞或划伤1食品安全不随意拿陌生物品放入口中,只吃老师和家长给的食物1午休安全保持安静,避免动作过大,不蒙头睡觉日常习惯养成建议:每天晨间进行"安全口号"集体诵读设立"安全小明星"奖励机制定期开展安全主题活动日家园共育,保持教育一致性培养孩子勇于表达、及时求助的意识至关重要。当发现异物卡住或身体不适时,要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不要因为害怕责备而隐瞒。成人要创造安全的沟通环境,鼓励孩子说出真实感受。第五章应急处理小知识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能够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该了解基本的急救知识。异物卡住怎么办?保持冷静不要惊慌,避免情绪传染给孩子。深呼吸,快速评估情况严重程度。禁止盲目掏取切勿用手指、镊子等工具盲目掏取!错误操作可能将异物推向更深处,造成二次伤害或完全堵塞气道。立即求助第一时间告知老师或家长,在幼儿园由老师通知医务人员和家长,在家中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处理由专业医护人员使用专业器械取出异物。途中保持幼儿呼吸道畅通,侧卧位防止呕吐物误吸。⚠️错误做法用手指扣喉咙催吐拍打背部试图震出异物给孩子喂水或食物让孩子用力擤鼻涕✓正确做法保持镇定,安抚孩子观察呼吸和意识状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记录异物种类和时间误吞异物的紧急应对判断严重程度紧急情况(立即就医):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面色发紫、意识不清剧烈咳嗽、无法说话胸痛、吞咽困难相对缓和(密切观察):能正常呼吸说话轻微咳嗽无明显不适急救措施若出现窒息征兆:立即拨打1201岁以下:背部拍击法+胸部冲击法1岁以上:海姆立克急救法持续至异物排出或救护车到达海姆立克法要点:站在患儿身后双手抱住腹部快速向上冲击重复5-6次后续观察就医后注意事项:遵医嘱按时复查观察排便情况注意有无腹痛、发热记录饮食和活动状态48小时观察期:监测体温变化检查有无出血留意精神状态异常情况立即就医重要提醒:即使异物看似已排出,也应带孩子就医检查,确保没有残留或内部损伤。家长和老师应该参加专业急救培训,掌握正确技能。第六章安全环境的营造安全的环境是预防事故的基础。幼儿园和家庭都需要建立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消除潜在隐患。幼儿园环境安全管理入园晨检严格执行晨检制度,禁止携带小饰物和危险物品入园教室检查每日清理教室,定期检查玩具、教具,清除小零件活动区域游乐设施定期维护,地面无杂物,定期消毒清洁家长配合签订安全协议,定期沟通,共同守护幼儿安全培训教育定期对教师进行安全培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责任到人,定期评估定期检查清单教室角落和缝隙玩具箱和储物柜户外活动器械卫生间和盥洗区午休室和被褥重点关注区域易掉落装饰物破损玩具和教具地面遗落小物品窗台和桌面杂物垃圾桶周围家庭环境安全提示收纳管理原则高处存放将小饰物、硬币、电池等危险物品放置在儿童够不到的高处,使用带锁的储物柜更安全。分类整理按照物品类型和危险程度分类存放,贴上标签,方便管理和查找。定期清理每周进行一次家庭安全大检查,清理不必要的小物品,减少安全隐患。家庭安全教育要点全家动员教育所有家庭成员,包括老人和保姆,共同关注幼儿安全,不给孩子佩戴饰物。言传身教家长自己不在孩子面前佩戴夸张饰物,避免引发孩子的模仿欲望。及时制止发现孩子拿取小物品时,温和但坚定地制止,并耐心解释原因。建立规则制定清晰的家庭安全规则,奖励遵守规则的行为,培养良好习惯。第七章互动环节——安全小知识问答通过趣味问答巩固安全知识,检验学习成果。让我们一起来回答这些重要的安全问题吧!问题1:为什么不能戴项链睡觉?正确答案防止勒脖和呼吸受阻睡觉时我们会翻身、转动,项链可能会缠绕在脖子上,越勒越紧,导致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特别是细长的项链绳,更容易发生危险。📊数据说明据统计,午休时间发生的饰物安全事故占比达37%,其中项链勒脖事件最为常见。💡安全建议午休前务必检查并取下所有饰物,包括项链、手链、发卡等,确保安全入睡。问题2:小珠子掉地上了怎么办?正确答案不要捡起来放嘴里,要告诉大人看到地上的小珠子,千万不要好奇地捡起来放进嘴里、鼻子或耳朵里。应该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让大人来处理。发现小物品看到地上有小珠子、纽扣等远离危险不捡、不碰、不放嘴里告知大人立即告诉老师或家长等待处理由大人安全清理记住儿歌:"小珠子,掉地上,我不捡来放口中。赶快告诉老师来,安全第一我最棒!"问题3:发现同伴把小物品塞鼻子怎么办?正确答案及时告诉老师或家长,帮助处理如果看到小朋友把东西塞进鼻子、耳朵或嘴里,要立刻告诉老师。不要自己去帮他掏出来,因为我们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可能会让情况更糟糕。小小安全员行动指南01立即发声大声呼叫"老师!有小朋友塞东西了!"02安抚同伴告诉他"别害怕,老师马上来帮你"03陪伴等待留在同伴身边,等老师来处理04总结学习事后和大家一起讨论,避免再次发生表扬机制:及时报告问题的小朋友应该得到表扬,因为他们帮助了同伴,是真正的"安全小卫士"。第八章总结与呼吁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家长、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小饰物虽小,安全无小事家长重视入园前检查,不给孩子戴饰物,培养安全意识老师监管严格晨检,日常巡视,及时发现隐患幼儿自护学会识别危险,养成良好习惯,懂得求助家园共育保持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环境营造消除隐患,定期检查,创造安全空间核心理念预防为主——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1水循环(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维生素D缺乏宣教
- 建筑自动消防培训课件
- 年终员工述职报告
- 旅游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佛山市工业用水合同标准
- 美术教育机构教师劳动合同2025
- 健身行业技术规范与应用研究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中医骨伤》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2025二手汽车买卖合同
- 2024-2025学年山东济南历下区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 2025中心幼儿园财务管理制度
- 小儿雾化课件
- 失血性休克课件
- 2025年宁夏警务辅助人员招聘考试(综合应用能力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输液港导管相关性感染诊疗与管理
- 产科孕妇体重管理课件
- TCES 109-2022 舌诊仪 第一部分:一般要求
- 德瑞斯D600变频器说明书
- 入团考试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中国消费品北美冷启动最优解KICKSTARTER实战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