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易错点18染色体变异及育种
易错分析
1.有关“染色体变异及育种过程”
(1)染色体变异中的可育、不可育与可遗传界定
①单倍体并非都不育。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多倍体的配子
如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发育成的单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及等位基因,可育并能产生
后代。
②“可遗传¥可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不育”,但它们
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2)单倍体育种与多倍体育种分析
①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
种的一个操作步骤。
②两种育种方式都出现了染色体加倍情况:单倍体育种操作对象是单倍体幼苗,通过植
物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是纯合子;多倍体育种的操作对象是正常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有关“育种方式”
(1)杂交育种是最简捷的方法,而单倍体育种是最快获得纯合子的方法,可显著缩短育种
年限。
(2)让染色体加倍可以用秋水仙素等进行处理,也可采用细胞融合的方法,H.此方法能在
两个不同物种之间进行。
(3)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诱变白种。
(4)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5)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6)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等,则只要出现所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错题纠正
1.下列关于变异和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果蝇棒眼性状的出现是X染色体片段重复导致的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C.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发生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概率都比较大
D.同源染色体片段互换可导致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进而实现基因重组
【答案】C
【分析】果蝇棒眼性状的出现是由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小片段的串联重复所造成的,属于染色
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涉及到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在自然
状态下,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而基因重组非常普遍。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
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后
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
即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导致染色
单体上的基因重新组合。
【详解】A、果蝇棒眼性状的出现是X染色体中某一片段重复造成的,A正确;
B、单倍体育种过程中涉及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
C、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生物,基因突变的概率比较小,但是发生基因重组的概率是比较高的,
C错误;
D、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进而实现基因重组,D
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变异和育种的相关内容。
2.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基因重组
B.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就会变短
C.控制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A
【分析】生物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可遗传变异的类型主要有基因突变、基因
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不可遗传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导致的表现型发牛.变化。
【详解】A、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之间的差异主要源于基因重组,A正确;
B、若某基因缺失了单个碱基对,会造成终止密码提前或延后出现,则该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
能会变短也可能延长,B错误;
C、控制不同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不一定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D、三倍体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虽不能通过种子繁殖后代,但属
干可遗传的变异,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有关生物变异的相关问题,结合课本所学知识,逐一分析各个选项,抓重点,
突破难点。
3.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三倍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一般不能形成可百的配子
C.在自然条件下,玉米和番茄等高等植物不会出现单倍体植株
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
【答案】C
【分析】区分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主要看发育起点: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
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含有三个的叫做三倍体,三个以上的叫做多倍体,由
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因为其体细胞中只含有本物种配于染色体数目,叫做单倍体。
【详解】A、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不一定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比如,四
倍体的配子有两个染色体组,由这种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叫做单倍体,但它有两个染色体组,A
正确;
B、三倍体细胞中,每种同源染色体有3条,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一般不能形成可育的配
子,B正确;
C、在自然条件下,玉米、高粱、水稻、番茄等高等植物,偶尔也会出现单倍体植株,C错误;
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
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D正确。
故选C。
4.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杂种F]的染色体组为ABDR
D.培育出的小黑麦是不可育的
【答案】D
【分析】(1)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共42条染色体;故其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共
21条染色体。
(2)黑麦含有2个染色体如,共有14条染色体:故其配子中含有1个染色体和,共7条染色
体。
(3)杂种含有4个染色体组,28条染色体,因为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它本身不能形成配子。
【详解】A、自然状态下,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产生的后代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由于含有
三个普通小麦的染色体组,一个黑麦染色体组,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育,因而普通小麦和
黑麦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
B、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
目加倍,B正确;
C、普通小麦配子的染色体组为ABD,黑麦配子的染色体组为R,所以杂种Fi的染色体组为ABDR,
C正确;
D、秋水仙素处理杂种使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组成为AABBDDRR,存在同源染色体,能正常
联会,产生正常的配子,所以培育出的小黑麦是可育的,D错误。
故选D。
知识总结
1.利用三个“关于”区分三种变异
⑴关于“互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
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关于“缺失或增加”: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或重好(增加),属于见色体结构变异:DNA
分子上若干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增加),属于基因突变。
⑶关于变异的水平: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
色体变异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卜.可以观察到。
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
3.据不同育种FI标选择不同育种方案
育种目标育种方案
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集中双亲优良性状
杂交育种(耗时较长,但简便易行)
基因工程及植物细胞工程(植物体细胞
对原品系实施“定向”改造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可提高变异频率,期望获得
让原品系产生新性状(无中生有)
理想性状)
使原品系营养器官,增大”或“加强”多倍体育种
举一反三
I.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
B.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D
【分析】可以遗传的变异分为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又包括染色体结
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在显微道下
观察不到。
【详解】A、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的原因是Aa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等
位基因的分离,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是随机的而不是基因重组,A错误;
B、三倍体无籽西瓜是染色体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变异,B错误;
C、基因重组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C错误;
D、基因突变是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可遗传的变异类型、发生范围和意义等知识点是本题解答的基础。
2.在某严格白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中,野生型植株的基因型均为AA(无A基因的植株表现为
矮化植株)。现发现甲、乙两株矮化突变体植株的相关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矮
化程度与a基因的数量呈正相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突变体植株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最多含有4个a基因
B.若各类型配子和植株均能成活,则乙突变体植株自交后代中存在两种矮化植株
C.甲突变体植株产生的杈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自交后代只有一种矮化植株
D.乙突变体植株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在甲突变体植株的基础上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B
【分析】据图可知,甲类突变体是同源染色体上的A基因均突变为a,乙类突变体中,含a的
染色体片段转移到了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可以正常分离。
【详解】A、甲突变体植株体细胞中含有2个a基囚,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一个四分体即一对
同源染色体,已经在间期进行了DNA复制,可以含有4个a,A正确;
B、乙减数分裂产生含2个a基因和不含a基因的2种配子,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aa、aa
和不含a基因的个体,所以自交后代有3种矮化类型,B错误;
C、等位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基因突变,甲是隐性纯合子,自交后代也是隐性纯合子,表现
为矮化植物,C正确:
D、乙突变体植株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染色体缺失了一个片段,而另一条增添了一个片段,
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正确;
故选Bo
3.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且完全显性的三对基因(用Dd、li、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
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
的途径如图中所示;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他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
如图乙所示。请据图回答:
WR丽画
白色物质I上白色物质2自一红色物质33
突变体①突变体②突变体①
甲乙
(I)若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为红花:白花=3:I,则该正常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
(2)现有已知基因组成为纯种的正常植株若干,利用上述材料设计•个最简便的杂交实验,以确
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型配
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
结果预测
【.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则其为突变体①。
II.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则其为突变体②。
01若子代中红花、粉红花与白花植株的比例为,则其为突变体③。
【答案】iiDDRr或iiDdRR71:1:21:2:31:1
【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乙三种粉红花突变体中r基因所在的位置分析三种粉红花突变体产生
配子种类及其比例:
(I)突变体①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均含有r基因,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判断突变体①可产生含
R、rr、Rr、i•的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2)突变体②为三体,R(r)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有三条,减数分裂寸,两条配对的染色体分离沫配对
的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可产生含R、rr、Rr、i■的4种配子,其比例为1:122。
(3)突变体③为基因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能产生两种配子:R:rr=l:lo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正常红花植株的基因型应为iiDR,共有4种可能的基因型,若某正
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且比例为3:1,则该正常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中有一对基因
杂合,应为iiDDRr或iiDdRR。正常情况下,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iiD_rr、iiddR一、iiddrr、I_D_R_、
I_D_rr、I_ddR_、Lddrr。其中各有一个纯合子,因此纯合白花的基因型有7种。
(2)为了确定iiDdRn•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关键是判断其中rr基因的位置,为了避
免另两对基因的干扰,可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与
比例。I.突变体①能产生四种配子,R:Rr:r:rr=l:l:l:l,与iiDDrr植株杂交后,子代为Rr:
Rrr:rr:nr=1:1:1:1,即红花Rr、粉红花Rrr、白花植株(IT、e。)的比例为1:1:2。II.突变体②
为三体,可产生含R、IT、Rr.i•的4种配子,其比例为1:122,与含i■的配子结合,子代中红
花Rr、粉红花Rrr与白花植株(rr、rrr)的比例为1:2:3。HL突变体③为基因重复,属于染色体结
构变异,能产生两种配子:R:rr=l:1,与含「的配子结合,子代中红花Rr与白花rrr的比例为
l:lo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ii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关键判断其中n•基因
的位置,可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iiDDrr的植株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与比例推测iiDdRn•植株
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
易错题通关
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肯定为单倍体
B.一个染色体组可含有本物种一套或二套遗传信息
C.一个染色体组中既含有常染色体也含有性染色体
D.一个染色体组中每条染色体的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C
【分析】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
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一个染色体组。
【详解】A、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只能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一定为单倍体,A
正确;
B、一个染色体组携带着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B正确;
C、不是所有生物都有性别之分,没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其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没有常染色体和
性染色体之分,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其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也不一定既含有常染色也含有性染
色体,如蜜蜂,C错误:
D、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所有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因此染色体的DNA的碱基序列
不同,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
2.下列情况中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而引起的先天愚型
C.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引起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用花药离体培养而形成的单倍体植株
【答案】C
【分析】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
性状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
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A、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错误;
B、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而引起的先天愚型属干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
C、由于碱基对的替换而引起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变异,C正确;
D、用花药离体培养而形成的单倍体植株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故选C。
【点睛】基因突变包含替换、增添和缺失三种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区分是易错点。
3.如图表示某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二倍体动物(2n=4)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中每一极的3条染色体不是一个染色体组
C.该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
D.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形成的后代为三倍体
【答案】B
【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
点分裂;此图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
【详解】A、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发生分裂,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该细胞为次
级精母细胞,A错误;
B、该动物2n=4,•个染色体组应该有2条染色体,该细胞中每•极的3条染色体不是一个染
色体组,B正确;
C、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后期应该有4条染色体,现在有6条,说明发生了染色体畸变,
该动物基因型为AaBb,细胞中还有B和b,有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不一
定是基因突变,C错误;
D、若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参与受精,只是精了•多了一条染色体,形成的后代为三体,D错
误。
故选Bo
4.穿梭育种是近年来小麦育种采用的新模式.农'也科学家将一个地区的小麦品种与国内、国际
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通过在两个地区间不断地交替种植、选择、鉴定,最终选育出
优良的小麦新品和'下列关于穿梭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
B.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
C.穿梭育种充分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
D.穿梭育种利用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答案】D
【分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
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详解】两个地区的环境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使各地区的小麦基因库存在差异,A
正确;由题意可知,穿梭育种是将小麦在两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
选育出小麦新品种。所以,穿梭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可适应两个地区的环境条件,B正确;由题
意可知,穿梭育种是将一个地区的品种与国内国际其他地区的品种进行杂交,然后将小麦在两
个地区反复交替种植,然后进行选择和鉴定,最终选育出小麦新品种。利用的育种原理是基因
重组,充分地利用了小麦的遗传多样性,C正确;D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通过育种考查进化相关知识,考生从题干中获取相关信息,结合现代进化理
论和育种原理准确判断各个选项。
5.草猿多数属于多倍体,一个染色体组用X表示。育种工作者用哈尼品种(8X)与森林草莓
(2X)进行相关杂交实验,子代的WBT与亲本回交,实验结果如下。F?得到小部分植株H1〜
H3,其生物学性状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草绿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与发育状况和染色体组数FI有关
B.WBT为五倍体,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难以生成可育卵细胞
C.WBT杂交时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半和染色体数未减的花粉
D.多次杂交得到的植株可为草蒋品质改良和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
【分析】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一个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组成的集合;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细胞
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多倍体。
【详解】A、结合表格可知,多倍体植物表现为茎秆粗壮、果实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牛育周
期延长,即草莓植株的营养物质含量与发育状况和染色体组数目有关,A正确;
B、WBT是由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卵细胞和一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精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
的,为五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表现为染色体联会紊乱导致难以生成可育卵细胞,因而第二
组杂交的结果表现为无子代,B正确;
C、根据HI〜H3的倍性可知:WBT杂交时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减少和染色体数未减的花粉,C
错误;
D、结合实验结果可知,多次杂交得到的植株倍性不同,即表现出不同的变异类型,因而可为草
莓品质改良和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
故选C。
6.下列关于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生物性状发生改变,数目变异不改变生物性状
B.三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C.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都有可能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
D.单倍体由未受精的卵发育而成,自然界中无正常的单倍体动物
【答案】C
【分析】1、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两者均能改变生物的性状,严
重可能使生物死亡;由于受到外界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的影响,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可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染色体组,贝J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
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
3、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如:鳖蜂中的雄蜂。
【详解】A、染色体数目变异也会改变生物性状,A错误;
B、三体是指生物体细胞中某一号染色体有三条,B错误;
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可能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c正确:
D、雄蜂就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单倍体动物,D错误。
故选C。
7.下列关于单倍体、三倍体和三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倍体和三体都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B.单倍体都是不育的
C.二倍体不育是因为染色体无法发牛联会D.三体综合征患者不能产牛正常的配子
【答案】A
【分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
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
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由受精卵发育,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的染色体组的个体为多倍体。
【详解】A、三倍体和三体都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三倍体是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而三体指的是细胞中多了某一条染色体的个体,A正确;
B、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不一定是不育的,若该单倍体植株所含染色体组的数目
是偶数,则可育,B错误:
C、三倍体不育是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的配子导致的,C错误;
D、三体综合征患者能产生正常的配子,比例为1/2,D错误。
故选Ao
8.科学家发现一类具有优先传递效应的外源染色体,即“杀配子染色体”,它通过诱导普通六倍
体小麦(6n=42)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以实现优先遗传,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箱逐
的是()
21W+1A----------►可育配子①
21一架色体缺失、易位笺致死或半致死(半致死可育)②
(7<和“A”分别代表小麦染色体和优生传递的外源染色体)
A.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的小麦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B.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C.图中可育配子①与正常小麦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有43条染色体
D.由图中可育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是体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的三倍体
【答案】D
【分析】由图可知,可育配子与正常小麦(未导入杀配子染色体)的配子受精后,发育的个体
正常。但是其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理论上至少有一半是正常可育的,这是因为这些配子中
含有杀配子染色体(或含有1A染色体)。但是另有一部分配子会致死(不育)或者虽然可育但
是往往会发生染色体的结构(或缺失、易位)变异。
【详解】A、正常六倍体小麦有42条染色体,而导入“杀配子染色体''后小麦染色体数目为43条,
即遗传物质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异,A正确;
B、为观察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可选择处了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
晰,B正确;
C、图中可育配子①的染色体组成为21W+1A,正常小麦产生的配子为21W,因此与正常小麦
配子受精后,发育成的个体的染色体组成为42W+1A,共43条染色体,C正确;
D、由配子直接发育成的个体的体细胞中无论有几个染色体组,都为单倍体,D错误。
故选Do
9.三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且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与正常二倍体相比,三体
是指某对同源染色体多了一条染色体的生物。某自花传粉的植物(2〃)存在三倍体和三体两种
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变异是______(填“三体”、“三倍体”或“三体和三倍体”)。在使用显
微镜观察变异时,需要使用卡诺氏液处理材料,其目的是,在制片时应使用染色。
(2)三倍体植株的果实一般是无子的,其原因是。己知三体细胞在减
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禽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三体
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
(3)该植物花色的红色(R)对白色(r)为显性。研究人员检测到某株杂合红花(只含一个R基
因)的2号染色体多了1条,成为三体植株。研究人员让该变异红花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
比例为红花:白花二3:1。假设配子均可育,据此推断,能否确认R/r基因是位于2号染色体上
还是位于其他染色体上?(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答案】(1)三体和三倍体固定细胞形态甲紫溶液
(2)三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难以形成可育
配子1/2
(3)不能若R/r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该变异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自交后代中
红花植株:白花植株=3:1:若R/r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且该变异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r,
则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二3:1
【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变异时,需要使用卡诺氏液处理材料,目的是固定细胞形态;在制
片时应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因为甲紫溶液是碱性染料,易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1)三体和三倍体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在显微镜下均能观察到。为固定细胞形态,在使用显微
镜观察变异时,需要使用卡诺氏液处理材料:在制片时应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2)三倍体的原始生殖细胞中有三套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时出现联会紊乱,难以形成可育
配子,故三倍体植株的果实一般是无子的。由于三体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任意配对的两条
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因此细胞一极的染色体正常,另一极的染
色体不正常,故三体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l/2o
(3)若R/r基因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则该变异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Rr,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
白花植株二3:I;若R/r基囚位于2号染色体,,且该变异红花植株的基囚型为Rr「,则产生的
配子及比例为R:Rr:r:rr=l:2:2:I,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白花植株=27:9=3:I,因此
根据该变异红花植株自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红花:白花二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中国美容仪器技术发展与消费者接受度评估报告
- 2025中国美妆产业智能制造升级与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
- 2025中国网络安全服务市场格局分析及等保合规研究报告
- 产品团队内部知识管理与传承机制建设方案
- 2026年中国综合肺功能测定仪项目经营分析报告
- 企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 坚果混合能量包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建筑工地物料搬运机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企业绩效考核与员工激励方案设计
- 复古风格数字合成器复刻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开放英语考试题题库
- 《涡流检测》课件
- 数电票商品税收分类编码表
- MOOC 光学发展与人类文明-华南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设备安装监理细则
- 大创申报答辩ppt
-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高中地理 人教版 选修二《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五课时:玉门之变-玉门市的转型发展
- 催化加氢技术(药物合成技术课件)
- 近三年(2023-2023年)广西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 建筑结构检测与加固课程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B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