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基础》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解析所属院校: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场号:________考生号:________一、选择题1.刑法的本质是()A.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B.保护个人权利的手段C.国家强制力的体现D.法律规范的集合答案:C解析:刑法的本质在于体现国家的强制力,通过刑罚手段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利。虽然刑法也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个人权利,但这些只是其作用和目的,而非本质。刑法是一系列法律规范,但本质在于其背后的国家强制力。2.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不包括()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结果答案:D解析: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行为。犯罪结果是犯罪构成的重要方面,但不是基本要素之一。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的人,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对象,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的故意或过失,犯罪行为是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3.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B.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D.行为人因疏忽大意导致结果发生答案:A解析: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选项B描述的是“过失”,选项C描述的是“间接故意”,选项D描述的是“疏忽大意的过失”。4.刑罚的目的主要在于()A.惩罚犯罪分子B.教育犯罪分子C.预防犯罪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刑罚的目的主要包括惩罚犯罪分子、教育犯罪分子和预防犯罪(包括预防再犯和预防新犯)。惩罚是手段,教育是过程,预防是最终目的。因此,以上都是刑罚的目的。5.下列哪种行为不属于犯罪行为()A.抢劫财物B.盗窃财物C.敲诈勒索财物D.道德败坏行为答案:D解析:抢劫、盗窃和敲诈勒索都是刑法明确规定的犯罪行为,而道德败坏行为虽然受到社会谴责,但不属于刑法所禁止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必须具有刑事违法性,而道德败坏行为只是社会道德评价问题。6.犯罪中止的有效条件是()A.自动停止犯罪行为B.阻止犯罪结果发生C.犯罪行为尚未完成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犯罪中止的有效条件包括自动停止犯罪行为、阻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犯罪行为尚未完成。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才能构成犯罪中止。自动停止是前提,阻止结果是关键,行为未完成是基础。7.刑法中规定的“因果关系”是指()A.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B.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偶然联系C.行为与结果之间的直接联系D.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间接联系答案:A解析: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结果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即行为是结果的原因,结果是被行为所引起的。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认识的影响。偶然联系、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都不符合因果关系的定义。8.刑事责任年龄是指()A.法律规定的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B.法律规定的可以受刑事处罚的最高年龄C.法律规定的必须受刑事处罚的年龄D.法律规定的可以免除刑事处罚的年龄答案:A解析: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可能不同,但通常都设定一个最低年龄。达到这个年龄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就需要承担刑事责任。9.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A.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行为B.对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采取的报复行为C.对合法行为采取的报复行为D.对虚构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行为答案:A解析:刑法中的“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的制止行为,目的是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正当防卫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能对已经结束或者虚构的不法侵害采取行为。同时,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10.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一年内再次犯罪的人B.因同一罪行被判处刑罚的人C.因不同罪行被判处刑罚且刑期已满的人D.因过失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答案:C解析:刑法中的“累犯”是指因不同罪行被判处刑罚且刑期已满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累犯的成立条件包括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前后两罪都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11.犯罪客体是指()A.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对象B.犯罪行为的结果C.犯罪行为的手段D.犯罪行为的主观方面答案:A解析: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对象,即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行为是对这个对象的侵犯,犯罪结果是犯罪行为对客体造成的损害。犯罪手段是实施犯罪的方法,犯罪主观方面是行为人的心理状态。只有A选项准确描述了犯罪客体的含义。12.刑法规定,对于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A.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免除刑事责任C.从轻或减轻处罚D.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措施。无论行为造成多大的社会危害,只要行为人未达到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就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3.刑法中的“过失”是指()A.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B.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行为人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D.行为人因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结果发生答案:D解析: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选项A描述的是“间接故意”中的“明知可能”,选项B描述的是“过失”的构成要件之一,选项C描述的是“故意”的心理状态。14.犯罪既遂是指()A.犯罪行为已经着手实施B.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犯罪未达到预期目的D.犯罪行为未造成实际损害答案:B解析: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了刑法所规定的构成要件。判断犯罪是否既遂,主要看犯罪行为是否完成了刑法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而不是看行为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或者是否造成实际损害。犯罪行为一旦着手实施,如果已经完成了构成要件,就构成既遂。15.刑罚的执行机关主要是()A.人民法院B.检察机关C.公安机关D.监狱答案:D解析:刑罚的执行机关主要是监狱,对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监狱负责执行。人民法院是刑罚的适用机关,负责判决;检察机关是刑罚的监督机关,负责监督审判和执行;公安机关负责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和执行刑罚(主要是短期有期徒刑和拘役)。16.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A.存在不法侵害B.行为人有防卫意图C.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D.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答案:A解析: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必须存在不法侵害。如果没有不法侵害,则不能构成正当防卫。防卫意图、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以及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是正当防卫的其他条件,但不是起因条件。17.累犯的构成要件不包括()A.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B.前后两罪都必须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三年以内D.行为人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答案:D解析:累犯的构成要件包括: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也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行为人是否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是判断其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条件,不是累犯构成的要件。18.减刑适用于()A.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C.被判处管制、拘役的罪犯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罪犯。无论是哪种主刑,只要符合法定的减刑条件,都可以适用减刑。减刑是指对判处刑罚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可以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19.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算时间是()A.行为人出生时B.行为人年满十四周岁时C.行为人年满十六周岁时D.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答案:D解析: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算时间是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刑法规定对不同的犯罪行为设定不同的刑事责任年龄,这是根据行为人的认知能力和责任能力发展情况确定的。因此,判断行为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要看其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达到了法定的年龄。20.刑法中规定的“假释”是指()A.对符合条件的罪犯提前释放B.对符合条件的罪犯暂予监外执行C.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免除刑罚D.对符合条件的罪犯减刑后释放答案:B解析:刑法中规定的“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可以附条件地提前释放的制度。假释不是提前释放,也不是免除刑罚,也不是减刑后的释放,而是暂予监外执行,但需要遵守一定的条件和接受监督。二、多选题1.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A.犯罪主体B.犯罪客体C.犯罪主观方面D.犯罪客观方面E.犯罪结果答案:ABCD解析: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通常包括四个方面: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指实施犯罪的人,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的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犯罪结果是犯罪构成的重要方面,但通常被认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一部分,而不是独立的基本要素。2.刑法中的“故意”包括()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E.过失答案:AB解析:刑法中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都属于“过失”的范畴,不是“故意”。3.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包括()A.存在不法侵害B.防卫意图C.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D.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E.防卫行为必须同时开始答案:ABCD解析: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包括:起因条件,即存在不法侵害;主观条件,即具有防卫意图;对象条件,即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必须同时开始并非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防卫可以在不法侵害开始时进行,也可以在过程中进行。4.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包括()A.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犯罪未得逞C.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D.犯罪既遂E.犯罪分子主观上没有犯罪意图答案:ABC解析: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包括: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未得逞,即犯罪行为没有达到刑法分则规定的既遂标准;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即犯罪分子虽然想实现犯罪目的,但由于外部原因或者自身原因未能实现。犯罪既遂是犯罪完成的状态,与犯罪未遂相对。犯罪未遂的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犯罪意图,否则不构成犯罪。5.刑罚的种类包括()A.主刑B.附加刑C.警告D.罚款E.拘留答案:AB解析: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方法,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警告和罚款属于行政处罚,拘留可以是行政处罚,也可以是刑事强制措施,但不是刑罚种类。6.累犯的构成要件包括()A.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B.前后两罪都必须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D.行为人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E.行为人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答案:ABCE解析:累犯的构成要件包括: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也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行为人必须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虽然行为人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这通常隐含在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构成要件中,因此严格来说AB是核心构成要件,但CE也是必要前提。7.减刑的条件包括()A.罪犯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B.罪犯确有悔改表现C.罪犯有立功表现D.罪犯犯罪情节轻微E.罪犯是自首的答案:ABC解析:减刑的条件包括:罪犯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罪犯确有悔改表现;罪犯有立功表现。减刑是针对表现良好、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犯罪情节轻微和自首虽然是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但不是减刑的独立条件。8.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定年龄包括()A.不满十四周岁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C.已满十六周岁D.已满十八周岁E.已满二十周岁答案:ABC解析:刑法根据行为人的认知能力和责任能力发展情况,对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只对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行为都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八周岁和已满二十周岁不是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年龄的分界点。9.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要求()A.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B.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C.防卫行为必须同时开始D.防卫行为必须造成一定损害E.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答案:ABE解析: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要求: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防卫行为必须同时开始不是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一定必须造成一定损害,只有在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时才构成防卫过当。10.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包括()A.犯罪意图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C.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D.犯罪未得逞E.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答案:ACD解析: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包括:具有犯罪意图;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得逞。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尚未着手实施,而是处于准备阶段。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也不是犯罪预备的构成要件。11.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包括()A.自动停止犯罪行为B.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过程中C.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中止意图D.必须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E.犯罪既遂答案:ABC解析: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包括:自动停止犯罪行为,即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愿放弃继续实施犯罪;中止行为发生在犯罪过程中,即在中止时犯罪尚未达到既遂状态;犯罪分子主观上具有中止意图,即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主观上决定停止犯罪。必须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的结果要求,但不是构成要件本身。犯罪既遂是犯罪完成的状态,与犯罪中止相对。12.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算时间点是()A.行为人出生时B.行为人年满刑事责任年龄时C.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D.行为人达到法定成年年龄时E.行为人被审判时答案:C解析: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算时间是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刑法根据行为人的认知能力和责任能力发展情况,对不同的犯罪行为设定不同的刑事责任年龄。判断行为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要看其实施犯罪行为时是否达到了法定的年龄,而不是出生时、达到法定成年年龄时或被审判时。13.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A.必须存在不法侵害B.不法侵害必须是针对本人或者他人C.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发生D.不法侵害可以是被害人引起的E.不法侵害必须是严重的答案:ABC解析: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要求:必须存在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前提;不法侵害必须是针对本人或者他人,即防卫的对象不能是无关的人;不法侵害必须是正在发生,即防卫行为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法侵害可以是被害人引起的,即正当防卫的主体可以是被害人本人;不法侵害的严重程度不是正当防卫起因条件的要素。14.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在于()A.是否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是否犯罪未得逞C.犯罪未得逞的原因D.是否具有犯罪意图E.是否造成了实际损害答案:C解析: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未得逞的原因不同。犯罪未遂是因为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得逞;犯罪中止是因为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虽然两者都未得逞(B),都已经着手实行犯罪(A),都具有犯罪意图(D),但未造成实际损害(E)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15.刑罚的适用原则包括()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从轻、从重处罚原则E.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原则答案:ABC解析:刑罚的适用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即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任何特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从轻、从重处罚原则和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原则是量刑的具体情节或制度,不是刑罚适用的基本原则。16.减刑的程序要求包括()A.由监狱提出减刑建议书B.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C.由公安机关提出减刑建议书D.由人民检察院提出减刑建议书E.减刑裁定书应当及时送达有关单位答案:ABE解析:减刑的程序要求包括:由监狱提出减刑建议书,即执行机关认为符合减刑条件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建议;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即人民法院收到减刑建议书后,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定;减刑裁定书应当及时送达有关单位,包括执行机关和罪犯本人。减刑建议书通常不由公安机关或人民检察院提出。17.刑事责任年龄的特殊规定包括()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特定罪行的,负刑事责任B.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C.已满七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的,应当负刑事责任D.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E.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答案:ABDE解析:刑事责任年龄的特殊规定包括: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B);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E);已满十六周岁的人,对刑法规定的所有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D)。C选项描述的是刑事责任能力问题,且年龄范围错误,已满七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属于刑法规定的需要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段。18.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要求()A.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B.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C.防卫行为必须同时开始D.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E.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的来源答案:ABD解析: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要求: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A);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B);防卫行为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不法侵害可能造成的损害(D)。防卫行为必须同时开始(C)不是限度条件。防卫行为可以针对不法侵害的来源(E),也可以针对不法侵害人,只要最终目的是制止不法侵害。19.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A.具有犯罪意图B.已经着手实行犯罪C.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D.犯罪未得逞E.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答案:ACD解析:犯罪预备的特征包括:具有犯罪意图(A);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C);犯罪未得逞(D)。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尚未着手实施,而是处于准备阶段。已经着手实行犯罪(B)是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E)是犯罪未遂的特征,不是犯罪预备的特征。20.累犯的适用对象包括()A.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B.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C.因过失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D.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罪的犯罪分子E.前罪和后罪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答案:ABD解析:累犯的适用对象包括: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A);因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B);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罪的犯罪分子(D)。累犯要求前罪和后罪都是故意犯罪,且都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过失犯罪即使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也不构成累犯。前罪和后罪都是危害社会的行为(E)是犯罪的基本特征,不是累犯的适用对象特定要求。三、判断题1.犯罪客体是犯罪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任何犯罪都必须侵犯特定的社会关系。()答案:正确解析: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是犯罪行为所侵犯的对象。任何犯罪行为都必须针对特定的社会关系,否则不构成犯罪。例如,盗窃罪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生命权利。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素之一。2.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算时间是行为人年满刑事责任年龄的那一天。()答案:错误解析:刑事责任年龄的起算时间是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而不是年满刑事责任年龄的那一天。例如,如果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对故意杀人罪负刑事责任,那么行为人在十四周岁生日当天实施杀人行为,就要承担刑事责任,而不是从十四周岁生日第二天开始计算。3.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答案:正确解析: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是对正当防卫原则的补充规定,旨在平衡保护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需要。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要求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如果超过了,则构成防卫过当,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但会根据具体情况减轻或者免除处罚。4.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未得逞。()答案:正确解析:犯罪未遂的构成要件之一是犯罪未得逞,而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是犯罪分子主观上想要或者希望的结果,而是客观上发生的、违背犯罪分子意愿的情况。例如,行为人想杀害某人,但枪支失效,导致被害人没有死亡,这就是意志以外的原因。5.减刑是指对判处刑罚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可以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答案:正确解析:减刑是指对判处刑罚的罪犯,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可以适当减轻其原判刑罚的制度。减刑的目的是激励罪犯积极改造,鼓励其重新做人。减刑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6.累犯是指因同一罪行被判处刑罚且刑期已满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次犯罪的犯罪分子。()答案:错误解析:累犯是指因不同罪行被判处刑罚且刑期已满的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人。累犯的成立要求前后两罪都是故意犯罪,且都必须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因同一罪行被判处刑罚后再次犯罪,不构成累犯,而是属于同种罪行的情况,可能适用数罪并罚的规定。7.假释是指对符合条件的罪犯提前释放。()答案:错误解析:假释不是提前释放,而是对符合条件的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假释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由执行机关提出建议,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假释的对象是已经执行了一定刑期、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他们在假释考验期内如果遵守规定,没有再犯新罪,就不再执行剩余的刑罚。8.刑法中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答案:正确解析:刑法中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无论是哪种过失,行为人都没有尽到应当注意的义务。9.刑罚的目的是惩罚犯罪分子,维护社会秩序。()答案:错误解析:刑罚的目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生产部门安全检查标准化模板手册
- 按时完成工作目标的承诺书4篇
- 与同桌的一次争吵生活中的记事作文13篇范文
- 企业文化建设方案和员工手册标准化模版
- 汽车销售合同及交付协议
- 跨部门协作项目计划执行进度跟进表
- 数据分析基础模板数据处理与结果呈现指南
- 产品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案快速响应指南
- 安全员工程师题库及答案解析
- 护理师考试题库往年试题及答案解析
- 工厂叉车使用管理制度
- 清吧项目创业计划书
-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水浒传》同步练习-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测试卷含答案(共10套)
- 幼儿园安全教育课件:《不挤不抢懂礼让》
- 【高中政治】价值与价值观+课件+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 2021-2022学年-有答案-天津市部分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 半导体器件物理-薄膜晶体管(TFT)-课件
- 造影剂外渗的原因
- 小学数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
- 电动葫芦维护检修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