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知地震应对要点,守每一份平安期许”高三上学期预防地震演练主题班会一、教学目的(一)知识目标1.
清晰认知地震的多维度危害,不仅了解房屋倒塌等直接伤害,还知晓次生灾害(如海啸、余震)的连锁影响,树立“地震风险需全面警惕”的意识。2.
掌握地震前常见的宏观前兆(如动物异常、地质变化)与微观前兆(如仪器监测数据),能初步识别身边的异常信号,避免“毫无察觉”的被动局面。3.
了解全球主要地震带分布,明确我国地震多发的地理与地质原因,理解“我国是地震高发国家”的客观事实,摒弃“地震离自己很远”的侥幸心理。4.
精准把握地震逃生的关键时机(预警期、主震期、余震期),明确不同时段的核心应对原则,同时熟记室内外最安全的避险与逃生地点,避免因“找错地方”造成伤害。(二)能力目标1.
提升风险预判能力,遇到疑似地震前兆的异常现象时,能及时提醒他人并上报,为避险争取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自身所处环境(教室、家中、户外)的地震风险点。2.
强化应急逃生能力,能在地震发生时,根据所处场景(室内/户外)快速找到安全地点,规范采取避险动作(如伏地、遮挡、手抓牢),并在合适时机有序撤离,避免慌乱拥挤。3.
培养互助协作能力,在逃生与演练过程中,能主动帮助身边同学(尤其是行动不便者),遵守撤离秩序,不推搡、不插队,形成“安全第一、互帮互助”的应急氛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树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认识到地震应对知识是“保命技能”,重视每一次地震演练,不敷衍、不轻视,以严肃态度对待应急准备。2.
摒弃“谈震色变”的过度恐慌与“地震罕见”的侥幸心理,建立“科学认知、理性应对”的心态,明白“提前掌握知识、规范参与演练,就能最大限度降低伤害”。3.
增强社会责任感与集体意识,理解地震应急不仅关乎个人安全,更涉及班级、校园乃至社会的整体秩序,愿意主动学习应急知识,带动身边人重视地震预防。二、教学重点1.
地震逃生的关键时机与对应策略,尤其是“地震预警期如何快速反应”“主震结束后如何有序撤离”,确保学生能精准判断、及时行动。2.
室内外不同场景下的“安全地点”与“危险地点”对比,明确教室、宿舍、操场、街道等常见场景中,哪些地方能避险、哪些地方需远离,避免避险误区。3.
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与周边潜在地震风险,结合本地地理情况(可补充当地是否处于地震带边缘),让学生建立“本地也可能发生地震”的危机意识,重视演练。三、教学内容(一)开篇导入:从“震撼瞬间”到“安全思考”(15分钟)1.
视频冲击:直观感受地震的威力播放剪辑好的短视频,内容涵盖两部分:一是近年国内外典型地震(如汶川地震、土耳其地震)的现场画面,展现房屋倒塌、道路断裂的惨烈场景;二是地震后救援人员搜救、幸存者讲述逃生经历的片段,重点呈现“因掌握逃生知识而获救”与“因慌乱避险而受伤”的对比案例。视频结束后,教师提问:“看完视频,大家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如果地震发生在现在,发生在我们的教室,你知道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吗?”通过震撼的画面与直击灵魂的提问,打破学生“地震离自己远”的侥幸心理,引出本次班会主题——“掌握地震应对要点,为自己和他人的平安保驾护航”。2.
高三特殊性:为何更需重视地震演练结合高三学生的学习生活特点补充说明:“高三学习节奏快,大家多专注于学业,容易忽视应急准备;但教室、宿舍人员密集,一旦发生地震,慌乱中更易引发拥挤踩踏事故。本次班会后我们将开展地震演练,今天所学的知识,直接关系到演练的安全与效果,更关系到未来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时的生命安全,希望大家认真倾听、牢记要点。”(二)危害剖析:地震不只是“房屋倒塌”,次生灾害更致命(25分钟)很多学生对地震危害的认知仅停留在“房子塌了”,教师通过“直接危害+次生灾害”分类讲解,结合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地震的破坏力,强化重视程度。1.直接危害:瞬间摧毁生命与家园地震发生时,地壳剧烈震动直接引发的伤害,具有“突发性、毁灭性”特点:(1)建筑损毁:是最主要的直接危害。低层建筑可能整体倒塌,高层建筑易出现墙体开裂、阳台脱落,教室中的课桌、黑板、灯具可能倾倒,砸伤人员。案例:2008年汶川地震中,部分学校校舍因抗震等级不足,在地震中坍塌,造成大量师生伤亡;而抗震能力强的建筑,虽有损毁但未倒塌,为人员逃生争取了时间。(2)人员伤亡:主要源于建筑坍塌后的砸伤、掩埋,以及地震中人员慌乱奔跑导致的摔倒、踩踏。据统计,地震中80%以上的伤亡直接原因是建筑损毁,仅少数源于地壳运动引发的地面裂缝吞噬。(3)基础设施破坏:地震会导致供电、供水、供气管道断裂,通讯基站倒塌,造成“断水、断电、断网”,不仅影响人员基本生活,还会阻碍救援工作开展。案例:土耳其地震后,多个城市陷入“三无”状态,救援人员因缺乏电力与通讯,难以快速定位幸存者位置。2.次生灾害:地震后的“隐形杀手”次生灾害是地震后引发的连锁灾害,往往比直接危害影响范围更广、持续时间更长,需重点警惕:(1)余震:主震结束后,地壳仍处于不稳定状态,会频繁发生余震,余震强度虽不如主震,但会对已受损的建筑造成“二次摧毁”,导致救援人员或幸存者受伤。案例:汶川地震后一周内,发生了多次5级以上余震,部分已倾斜的房屋在余震中彻底倒塌,给救援带来极大挑战。(2)海啸:沿海地区发生地震(尤其是海底地震)时,地壳升降会引发巨大海浪,即海啸。海啸传播速度快(可达每小时数百公里),破坏力极强,能摧毁沿海建筑、淹没村庄。案例:2004年印度洋海啸,由海底地震引发,海浪最高达30米,波及14个国家,造成数十万人伤亡。(3)山体滑坡与泥石流:山区地震会导致山体岩层松动,若恰逢降雨,极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掩埋道路、村庄与救援通道,阻碍救援进展。案例:雅安地震后,当地山区因地震引发多起滑坡,导致多条通往灾区的公路中断,救援物资只能靠人力搬运。(4)火灾与爆炸:地震导致燃气管道断裂、电气线路短路,若遇到明火(如未熄灭的烟头、燃气灶),会引发大面积火灾;化工厂、加油站等场所若在地震中受损,还可能发生有毒气体泄漏、爆炸,造成二次污染与伤亡。(三)前兆识别:地震来临前,大自然会“发信号”(25分钟)地震并非毫无征兆,教师从“宏观前兆”与“微观前兆”两方面,讲解地震前的常见信号,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异常、提前警惕”,避免“毫无准备”。1.宏观前兆:身边可直接观察到的异常宏观前兆无需专业仪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即可发现,主要包括动物、植物、地质与气象的异常:(1)动物异常:是最常见的宏观前兆,因为动物对地壳震动、地下水位变化等更敏感。常见表现有:家养宠物(狗、猫)突然狂吠、焦躁不安,甚至挣脱绳索逃跑;家禽(鸡、鸭、鹅)不肯进窝,四处乱窜、乱飞;野生动物(蛇、青蛙)违背习性,如蛇在冬季冬眠时突然出洞,青蛙成群结队逃离池塘。案例:唐山地震前,当地村民发现“大量青蛙在马路上迁徙,汽车驶过也不躲避”“狗整夜狂叫,咬着主人的衣角往屋外拉”,但当时多数人未重视,错失了预警时机。(2)植物异常:地震前地下水位、土壤成分变化,会导致植物生长异常。如:原本按季节开花的植物,突然提前或延迟开花;树木出现“反常枯萎”,叶片在非秋冬季节大量脱落;农作物在成熟前突然倒伏,且无明显风雨原因。(3)地质与气象异常:地震前地壳活动频繁,会引发地质与气象的细微变化。地质上,可能出现地面轻微裂缝、井水水位突然上升或下降、井水变浑浊、有异味(如硫磺味);气象上,可能出现“反常天气”,如突然出现暴雨、大风,或天空出现异常光晕(如地震云,虽科学上对其关联性仍有争议,但可作为“异常信号”警惕)。2.微观前兆:需专业仪器监测的信号微观前兆无法通过肉眼观察,需依赖地震监测台的专业仪器,主要包括:(1)地壳形变:地震监测仪可检测到地壳的微小位移(如地面升降、水平移动),当地壳形变速度突然加快时,可能预示地震即将发生。(2)地震活动异常:某一区域原本地震稀少,突然出现频繁的小地震(即“前震”),或原本频繁的小地震突然停止,都可能是大地震来临的信号。(3)地下水位与地磁异常:地下水位的突然变化、地球磁场的细微波动,也会被仪器捕捉到,这些异常往往先于地震发生,是重要的预警依据。最后强调:“若发现身边出现多种宏观异常(如同时出现动物反常、井水变浑),不要慌乱,可及时告诉老师、家长,或拨打当地地震部门的咨询电话,为应急准备争取时间;同时,要关注官方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不相信、不传播‘地震谣言’。”(四)地理溯源:全球地震带在哪?我国为何地震多发?(30分钟)要理解地震风险,需先了解地震带分布。教师结合地图(可展示全球地震带示意图与中国地震带分布图),讲解全球地震带与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让学生建立“科学认知”,摒弃“我国地震少”的误区。1.全球主要地震带:集中在“板块交界处”地震的本质是“地壳板块运动引发的能量释放”,因此全球地震带主要集中在三大板块交界区域,被称为“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地震带”,其中前两个是地震最活跃、危害最严重的区域:(1)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带,被誉为“地震环”,围绕太平洋分布,涉及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美国西海岸、智利等国家与地区。该地震带集中了全球70%以上的地震,80%以上的大地震(8级及以上)都发生在这里,且多伴随海啸。案例:日本、智利均位于该地震带,历史上多次发生大地震与海啸。(2)欧亚地震带:又称“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沿岸出发,经伊朗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延伸至我国西南地区、东南亚,涉及土耳其、伊朗、印度、中国、缅甸等国家。该地震带地震频率虽不如环太平洋地震带,但地震强度大,且多发生在人口密集区域,伤亡往往更严重。案例:土耳其地震、汶川地震均位于该地震带。(3)海岭地震带: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的海底山脉(海岭)区域,地震强度较小(多为5级以下),且发生在海底,对人类生活影响较小,因此关注度较低。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地理位置与地质结构双重影响我国是全球地震多发国家之一,每年发生地震约500次(其中3级以上地震约100次),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特殊”与“地质结构复杂”:(1)地处两大地震带交汇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如台湾、福建)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西藏)位于欧亚地震带,两大活跃地震带“夹击”,导致我国多地处于地震高风险区域。(2)板块运动活跃:我国位于“亚欧板块”内部,但周边被“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包围,这些板块不断向亚欧板块挤压、碰撞——如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亚欧板块,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同时也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地壳运动频繁,成为地震高发区(如汶川、雅安、玉树地震均与此相关);太平洋板块向西挤压,导致我国东部沿海与台湾地区地震频发。(3)地质结构复杂,多断裂带:我国境内分布着众多地壳断裂带(如龙门山断裂带、郯庐断裂带),断裂带是地壳最薄弱的区域,板块运动产生的能量容易在断裂带积累,一旦能量释放,就会引发地震。例如,汶川地震就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该断裂带长期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导致了大地震的发生。最后结合本地情况补充(可根据实际调整):“我们所在的[本地名称],虽不处于两大主要地震带核心区域,但靠近[周边断裂带名称,如无则说明“处于地壳相对稳定区域,但仍可能受到周边地震的余震影响”],因此仍存在地震风险,这也是我们每年开展地震演练的重要原因。”(五)核心要点:地震逃生,找准时机、选对地方(40分钟)这是本次班会的核心内容,教师从“逃生时机”与“安全地点”两个维度,结合高三学生常见场景(教室、宿舍、户外),讲解具体应对方法,确保学生“懂时机、会选地、能避险”。1.地震逃生时机:三个关键阶段,应对策略不同地震发生过程可分为“预警期、主震期、余震期”,不同阶段的逃生策略差异极大,需精准判断、及时行动:第一阶段:地震预警期(准备时间)指“地震发生后,地震波到达之前的时间段”(通常为几秒到几十秒,具体时长取决于地震发生地与本地的距离),此时会收到官方地震预警(如手机弹窗、校园广播、预警器警报),是“准备避险”的时间。应对策略:若在教室,立即停止学习,快速将课桌内的书本、文具整理到桌下(避免掉落砸伤),双手抱头,做好“伏地、遮挡”的准备;若在宿舍,快速穿好鞋子(避免逃生时被玻璃、碎石划伤脚),拿好手机(便于联系与求救),远离窗户、衣柜等易倾倒物品。关键提醒:预警期时间短,不要试图“跑下楼”或“拿贵重物品”,优先做好“室内避险准备”,避免浪费时间。第二阶段:主震期(核心避险阶段)指“地震波到达,地面开始剧烈震动的阶段”(通常持续几十秒到1分钟),此时建筑摇晃剧烈,物品倾倒频繁,是“最危险的阶段”,核心原则是“室内不跑、户外不躲”。应对策略:室内(教室/宿舍):立即“伏地”(双手、双膝着地,降低重心,避免被摇晃摔倒)、“遮挡”(躲在课桌下、床沿下,或承重墙墙角,用书本、书包护住头部与颈部,避免被掉落的灯具、黑板砸伤)、“手抓牢”(紧紧抓住课桌腿、床架,防止被摇晃带倒);绝对不能跑到走廊、楼梯间(这些地方是建筑薄弱区域,易坍塌),更不能跳楼逃生。户外(操场/街道):立即远离建筑物(尤其是高楼、围墙、广告牌)、电线杆、大树,跑到开阔地带(如操场中央、空旷广场),双手抱头蹲下,避免被掉落物砸伤;不要躲在汽车旁(汽车可能被摇晃移位或被掉落物砸中),也不要跑到桥下、隧道内(易坍塌掩埋)。第三阶段:余震期(有序撤离阶段)指“主震结束后,地面停止剧烈震动的阶段”(主震后会有多次余震,间隔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此时是“室内人员撤离”的最佳时机,核心原则是“快速、有序、不慌乱”。应对策略:主震结束后,确认地面不再剧烈摇晃,立即在老师/班长的带领下,双手抱头,弯腰快速撤离教室;撤离时沿墙壁行走,避免走走廊中间(防止被掉落物砸中),不推搡、不插队、不回头、不拿物品,按预定路线(如从教室门→楼梯间→操场集合点)有序下楼;到达操场后,立即到指定区域集合,听从老师安排,清点人数,不擅自离开集合点(避免余震时找不到人)。关键提醒:撤离时若遇到有人摔倒,立即大声提醒“前面有人摔倒,停下”,避免踩踏;若撤离途中遇到余震,立即躲到楼梯间的承重墙墙角,待余震结束后继续撤离。2.地震逃生:这些地方最安全,这些地方要远离结合高三学生常见的“教室、宿舍、户外”三大场景,明确“安全地点”与“危险地点”,避免避险误区:场景一:教室(最常停留场景)安全地点:①结实的课桌下(需确认课桌腿稳固,能承受掉落物重量);②承重墙墙角(远离门窗,墙壁无裂缝、无悬挂物);③教室后排的储物柜旁(需确保储物柜固定牢固,无倾倒风险,且空间足够容纳身体)。这些地方能有效阻挡掉落的灯具、黑板、书本等物品,降低砸伤风险。危险地点:①教室门窗附近(门窗易在震动中变形、脱落,玻璃碎片可能划伤人员,且门口是撤离拥堵点);②讲台、黑板正下方(讲台上方可能有悬挂的投影仪、黑板擦,黑板本身也存在倾倒风险);③教室中间空旷区域(无任何遮挡物,掉落物直接砸向人体,伤害概率极高);④悬挂物下方(如吊扇、日光灯、宣传栏,震动时易脱落砸伤)。场景二:宿舍(休息时段关键场景)安全地点:①床沿下方(远离床头的衣柜、书架,双手抱头屈膝,避免被上方掉落的衣物、书籍砸伤);②卫生间角落(卫生间墙体多为承重墙,空间狭小且无过多易倾倒物品,适合临时避险);③书桌下方(若书桌结实,可躲在桌下,用被褥、枕头护住头部,缓冲掉落物冲击)。危险地点:①阳台、飘窗处(阳台护栏可能在震动中断裂,飘窗玻璃易破碎,且人员可能被晃出窗外);②衣柜、书架前方(衣柜、书架若未固定,震动时会倾倒,将人员掩埋);③电器旁(如空调、热水器、插线板,震动可能导致电器移位、漏电,引发触电风险)。场景三:户外(课间、上下学场景)安全地点:①操场中央、空旷广场(无任何高大建筑、树木遮挡,视野开阔,能及时观察周边环境变化);②大型停车场空旷区域(远离车辆,避免车辆被震动移位撞击人员);③开阔的草坪、空地(无石块、杂物,可快速蹲下避险,减少二次伤害)。危险地点:①高楼、围墙、广告牌下方(建筑墙体、广告牌易坍塌,围墙可能倾倒,造成挤压伤害);②电线杆、变压器、路灯旁(可能因震动断裂、漏电,引发触电事故);③狭窄小巷、桥下、隧道内(空间封闭,坍塌后无法逃生,且易被掩埋);④河边、湖边(震动可能引发水位波动、堤坝坍塌,导致溺水风险)。最后补充提醒:“不同场景的安全地点的核心共性是‘有遮挡、无倾倒物、易撤离’,危险地点则多是‘无遮挡、有坠落/倾倒风险、空间封闭’。大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可多留意身边环境,提前在脑海中‘预设’避险地点,避免地震发生时慌乱找地。”(六)互动演练:模拟实操,把知识变“技能”(30分钟)高三学生即将参与校园地震演练,仅靠理论讲解不够,需通过“模拟情景+实操纠错”,让学生熟练掌握避险与撤离动作,避免演练中出现失误。1.情景一:教室预警期+主震期模拟(1)教师播放“地震预警警报”(模拟手机弹窗、校园广播音效),下达指令:“现在进入地震预警期,请做好避险准备!”(2)学生按照所学知识,快速整理课桌物品,双手抱头做好准备;10秒后,教师播放“地震震动音效”,下达指令:“主震来临,立即避险!”(3)学生迅速躲到课桌下,保持“伏地、遮挡、手抓牢”姿势(双手抓住课桌腿,头部贴近桌面,用书本护住颈部),教师巡视班级,逐一纠正错误动作:如“不要抬头张望”“手要抓牢课桌腿,避免被晃倒”“不要把身体伸出桌外”。(4)震动音效停止后,教师点评:“刚才多数同学动作规范,但有几位同学在预警期还在收拾文具浪费时间,也有同学躲在门窗旁,这些都是危险行为,演练时一定要避免。”2.情景二:教室余震期撤离模拟(1)教师下达指令:“主震结束,进入余震期,立即有序撤离!”,同时安排2名“安全员”(由学生担任)站在教室门口、楼梯口,引导秩序。(2)学生在班长带领下,双手抱头、弯腰屈膝,沿教室墙壁快速有序走出教室,下楼时“靠右行走、不推搡、不插队”,若遇到“有人摔倒”(由学生模拟),前方学生立即大声提醒“前面有人摔倒,停下”,后方学生停止前进,待“摔倒者”起身后方可继续撤离。(3)到达“操场集合点”后,学生快速在指定区域列队,班长清点人数并向“教师(模拟总指挥)”报告:“高三X班应到XX人,实到XX人,无人员遗漏!”(4)教师针对撤离过程点评:“刚才撤离整体有序,但有同学下楼时跑步过快、回头张望,还有同学未抱头,这些动作都可能导致摔倒或被掉落物砸伤。真正撤离时,‘稳’比‘快’更重要,只要按秩序走,就能快速到达安全区域。”3.常见错误动作纠错(1)教师总结演练中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TGECS 002-2022 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荷载箱应用技术规程
- GB 50513-2009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2016年版)
- 宏桥集团面试题及答案
- 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
- 品牌建设市场分析报告
- 公务员面试叛逆面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脉络面试题及答案
- 互联网架构师招聘笔试题及答案
- 公务员面试理性面试题及答案
- 海尔集团秋招试题及答案
- 英语A级常用词汇
- 养老院财务管理制度
- 运维总监工作总结
- 《自贡市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汇编(2023版)》
-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全国甲卷(含答案)
- 中小学-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课件
- 声声问候温暖你我
- 西方餐桌礼仪课件
-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
- 2024年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考聘用笔试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荟萃)答案带详解附后
- 煤矿灾害防治技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