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北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上海市市北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上海市市北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上海市市北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上海市市北中学2025-2026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2024-2025年度七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第三部分综合运用第四部分写作总分(一)得分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25分)一、默写(5分)1、__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2、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六十而耳顺。4、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二、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6分)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阅读《观沧海》,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2分)A.本诗是曹操北征乌桓途中登临碣石山所作,诗歌寓情于沧海之景,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情怀。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澹澹”写出大海水波动荡的状态,“竦”“峙”突出山岛高耸峭拔的特点。C.“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一写山岛草木繁茂,一写秋风强劲、波涛汹涌,共同表现了大海的生机与力量。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神奇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汉的壮阔气势。2、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咏流传》准备为本诗配乐。请你推荐下面的一种乐器给栏目组并说说理由。(2分)笛子古筝唢呐编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选自《世说新语译注》,中华书局1998年版)【注释】①元方、季方是陈太丘的两个儿子。②著箅(bì):放竹箅。箅,同“箅”,蒸饭器具,使米不漏至锅底水中。③馏:蒸饭。④糜:粥。⑤易夺:改正补充。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B.去后乃至(才)C.尊君在不(同“否”)D.元方入门不顾(照管,照顾)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划两处)(2分)二子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文用“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______________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侧面表现了元方的“方正”。【乙】文中对元方、季方“”的描写,既表现了他们的好学,也从侧面表现了陈太丘与宾客(6分)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30分)(一)往事依依(13分)于漪①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②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入了神,自然乐在其中。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那时读《水浒传》,会不知不觉把焦山一带风景当作梁山泊背景,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投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犹如身历其境,真是津津有味。以后年龄增长,也曾重读《水浒传》,虽然理解比小时候深入,但是形象却不如那时鲜明。后来才懂得,这就是形象思维的作用,生动的形象可以形成深刻的记忆。③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④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千家诗》中很大一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诗句中丰富的颜色给生活涂上了绚丽的色彩:“红紫芳菲”“橙黄橘绿”“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令人眼花缭乱,心旷神怡。脑海里常常浮现五彩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生活情趣浓浓郁郁。⑤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教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⑥老师常对我们说:“你们光念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课外要有计划地认认真真读点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谆谆教导铭刻在心,使我一生受用不尽。⑦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文章第①段使用对比手法,既简述对往事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又引起下文对几件往事的回忆。B.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作,回忆了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老师讲课、老师的谆谆教诲几件事。C.作者在回忆看山水画和读《评注图像水浒传》的往事时,字里行间流露对水浒英雄的崇拜之情。D.文章第⑥段回忆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受益终生,篇末点题,再次强调了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巨大激励作用。2、文章第⑤段写到两位老师讲课,他们在教的内容和教的方法上有何异同?(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一些语句耐人寻味,值得反复朗读体会。请从重音、语速角度对文中画横线句做朗读设计,并说明理由。(3分)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阅读小组想为本文设计背景图,请你选择合适的背景底色,并结合全文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情感简述理由。(4分)A.灰黑色B.浅黄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温暖(17分)①那一年,我中学还没毕业便到省城去打工。其实我并不想离开学校,但贫穷的家境让我必须早早地去挣钱,分担家里的困难。我背着行李在寒冷的车站广场上冻得浑身发抖,最后,父亲以前的工友把我送到了一个铝合金加工厂。②老板的冰冷自然不用说,但给的待遇还可以,每月除了定时发工资还管吃管住,这对一个学徒工来说,已是很好,我便心怀感激地留在这里。③其实,老板并不愿意留我这种刚出校门又笨手笨脚的人,只是不好意思抹朋友的面子罢了。而我的宿舍就是加工厂,一个破旧的小仓库。第一个晚上,我几次冻醒。后来干脆不睡了,听着外面呼啸的寒风,泪流不止。④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没人能帮我。门口本来有一个小地炉,我真想用它生火,温暖一下房间,但老板来的时候很明确地说了,给我这么高的工资,又给我找住的地方已经很不错了,过冬取暖问题自己解决。⑤城市里煤那么贵,我的这点工资还要补贴家里,根本无力购买,这要是在农村还可以到野外捡点干树枝什么的,可城里只能用钱买柴火,我同样舍不得花钱。所以,房间只能这样冰冷着。⑥在厂子西北墙角就有煤和柴,但这是给打更大爷的,并不是给我的。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⑦隔壁打更的大爷七十多岁了,他的屋子很温暖。他是老板的舅舅,白天不在这里,晚上才过来。晚上,我下班之后没地方去,便去找大爷聊天,顺便也在大爷的房间里暖和一会儿。⑧不知不觉,我和大爷成了______________。极寒的天气里,大爷每天都拉着我聊得很晚,我知道大爷在照顾我,我的心里充满着感激,我也把大爷夜晚上巡视厂房的事全都揽了过来。⑨一天中午,大爷和一个瓦匠模样的人开着一辆装满砖的三轮车来到厂里。我忙问大爷这是做什么。大爷说屋里炉子总回烟,把烟道收拾一下,我嗯了一声,没有说什么,帮着大爷卸完砖就走了。下午,老板带着我们到外地去干活了,两天后才回来。⑩回来的那天晚上很冷,想着我那冰冷的小仓库,我就有点打怵。可令我吃惊的是,刚一开门,突然一阵热气迎面扑来,与大爷房间相隔的那面墙满是水珠,用手一摸都是热的。我立即来到大爷的房间,他正在收拾屋子,在靠近我房间的那一边,新砌了一个排烟道,刹那间我明白了一切。站在那里,泪水流了出来。⑪大爷笑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膀,轻声对我说:“孩子,你老板是我亲外甥,有些事我不好说,但个烟道我还可以做主。知道我为什么这么做吗?”我摇头。“孩子,这都快三个月了,你的屋子也有炉子,可天这么冷,我墙角的劈柴和煤从来没少过,你是个好孩子。”⑫那天晚上,我睡得特别香,没有被冻醒,因为那面火墙一直释放着温暖。那是从未有过的温暖,渐渐地沸腾了我的心。1、下列词语当中适合填在文章第⑧段横线上的是()(2分)A.生死之交B.忘年之交C.患难之交D.一面之交2、梳理“我”来到省城打工的经历以及内心情感的变化,完成下表。(4分)打工经历“我”找到一份工作(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大爷借修烟道之名,让“我”拥有了一面温暖的火墙情感变化(1)______________泪流不止充满着感激(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列举一处并谈谈其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小说第⑥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好多次,我都想偷偷地趁大爷中午不在的时候烧一点,可我还是克制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温暖”的理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综合运用(5分)1、某校教师为七年级学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亲爱的同学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④和⑤,令人回味无穷。(1)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2个,3分)A.《狗・猫・鼠》B.《阿长与〈山海经〉》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G.《父亲的病》H.《琐记》I.《藤野先生》J.《范爱农》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2)在相应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短语。(2分)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写作(40分)题目:成长的烦恼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出现个人的真实信息;(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