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冬奥会赛道上的雪有些是人工制造。其造雪原理是:造雪机将液态的水粉碎成雾状的小液滴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这些小液滴在落到地面前会变成小冰晶,也就是我们看到的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工造雪过程中,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B.人工造雪过程中,气温必须达到0℃或0℃以下C.人工造雪过程中,小液滴需要吸收热量D.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不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相等2、如图所示,一瓶刚取出的冰镇饮料,放置一会儿瓶外壁布满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镇饮料的温度约为30°C B.水珠是水蒸气液化而成C.水珠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水珠逐渐消失是升华现象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壳体使用了我国白主研发的新型高强、高韧钛合金。金属钛是一种晶体,其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为图中的()A. B.C. D.4、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松簇簇5、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6、重庆是“山城”、“雾都”、“火炉”,好吃好玩好看令人流连忘返,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武隆的雪B.人刚从北温泉里出来觉得冷C.沸腾的火锅D.仙女山的雾7、“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已被列入联合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节气涉及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说法正确的是()A.“白露”节气,露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要吸收热量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大雪”节气,雪的形成要吸收热量8、下列关于物态变化描述正确的是()A.冬天水面结冰是凝固现象 B.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熔化现象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升华现象 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感到凉快是液化现象9、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10、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 D.草叶上的白霜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由于好奇,淘淘用舌头去添室外的铁管,不料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这是由于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造成的。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了点盐(或者倒点浓盐水),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因为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2、秋天的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冬天,草叶上常挂有霜,霜在形成时需要______(选填“吸热”“放热”)。3、图是以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翡翠蝈蝈白菜和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为原型的文创雪糕,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会看见“白气”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4、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中,对釜的铸造有“铁化如水,以泥固针铁柄勺从嘴受注”(如图)这样的记载。其中“铁化如水”描述的物态变化是______。5、如图所示是饭店服务员在干冰上加一点热水,使菜品上形成了这种烟雾缭绕的感觉。固态干冰在加热状态下极易发生___________现象,而变成二氧化碳气体。这一过程需要_______大量的热,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从而形成美丽的白雾。6、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7、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本次奥运场馆的制冰第一次大规模使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制冰过程中,制冷管道内液态二氧化碳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为二氧化碳气体,从而从其周围冰板混凝土中______热量。冰板混凝土温度逐步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洒在冰板上的水就会______(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冰。8、如图所示,这是热播电影《长津湖》中的一幅画面,趴在雪地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岿然不动,以坚强的毅力、勇猛的战斗精神取得了胜利!从中国人民志愿军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______成水后再______形成的。(均填物态变化名称)9、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它们被上升的气流托起,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如果温度低于或接近0℃,就形成雪。如果温度高于0℃,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1)请依次写出上文加下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面几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________。(3)我国属于缺水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一项节水措施_________。10、如图为关于“55℃”水杯的图片。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这是因为杯的内壁和外壁间贮存了一种颗粒,这种颗粒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使沸水降温利用了它______的特点。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地将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1)火箭发射时,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2)分析“大水池”对发射台起到保护作用的道理。2、如图所示,在烧杯中和试管中均装有水,加热使烧杯中的水沸腾,试通过观察回答下列问题: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试管中的水能否沸腾?为什么?3、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4、如图所示,生活中,我们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的水沸腾后,碗中的水是否会沸腾?请简要叙述原因。5、北方的冬天,农民通常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菜不会被冻坏。请你解释其中的原因。6、在北方寒冷的冬季,很多戴眼镜的同学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在室外活动后进入温暖的室内,眼镜片上会上霜,挡住眼睛什么也看不见了;一会儿霜又变成了白雾,看东西还是模糊不清;再过一会儿;白雾干了,眼镜片又透亮了。请解释上述现象中的霜、白雾、白雾干了的成因。7、福建的春季潮湿多雨,不少家庭需要借助暖风烘干机来烘干洗好的衣服。一台小型暖风烘干机如图所示,它是利用加热机芯产生热量,经过高速转动的叶片将热气导入干衣罩里,从而达到干衣效果的。在开始干衣阶段,我们发现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1)“白气”的形成原因;(2)暖风烘干机的干衣原理。8、火箭点火发射时,若高温火焰向下喷射到发射台上,发射台就会被烧毁。为了保护发射台,在它的底部建造了一个大水池,从而巧妙地解决了这个技术问题。火箭发射时,发射架为什么不被高温烧坏?底部喷出的庞大的白色气团(如图)是由什么组成的?它是怎样形成的?9、我们福建很多地方有一种用陶土做的凉水壶,夏天将开水放入后会很快冷却,且一般都比气温低,请解释这种现象。10、为什么有时给发烧的病人头上放上湿毛巾?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①将碎冰装入试管中,安装好器材开始实验,熔化过程中试管中的碎冰逐渐变少,此过程碎冰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_;②图乙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此时温度为___________℃;③实验结束后烧杯中的水没有沸腾,但水面却降低了,原因是水温升高,蒸发___________(选填“加快”或“减慢”)。2、彭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探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实验,她将等量的温水和热水分别倒入三个相同的锥形瓶中,又找来常温下3张完全相同的湿巾,把其中的一张对折,将它们贴在三个锥形瓶的外壁,分别标记为1、2、3并将它们放在电子秤上,三只电子秤的示数相同。一段时间后(外界环境相同),电子秤的示数如图甲A、B、C所示;(1)通过______(选填A/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2)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______有关;(3)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法;(4)彭老师还想测定液体蒸发时吸放热的情况,将湿巾平铺在薄铁片上,用电子温度计实时监测图乙中薄铁片底部的温度变化情况,下列各图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______。A. B.C. D.3、某小组在做“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请你完成下列问题:(1)安装实验装置应按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而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浸没在水中进行实验是为了让海波______;(2)图甲温度计示数为______;小组成员每隔相等时间记录下温度并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图像中发现海波的熔化过程共用了______min;(3)如图乙,在第3min时海波处于______(选填“固”或“液”)态;若在第10min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从热水中取出置于空气中,则此时海波______(选填“会”或“不会”)继续熔化。4、小梦和小阳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安装实验装置时,应按照_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2)小梦观察到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乙所示,表示沸腾前气泡上升情况的是_______图;(选填“A”或“B”)(3)小梦同学发现实验中烧杯不断地冒“白气”,这些“白气”实际上是小水滴,这是________现象;(4)小梦记录了不同时刻的温度如下表,小阳认为她记错了一个实验数据,而且错误的数据是第6组数据,你觉得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时间/min01234568温度/℃90929496979795975、如图所示,重庆八中初三的同学们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1)小欣选择图甲进行实验,图中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__原理制成的。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是因为水蒸气在温度计管壁上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了小水珠。实验后,小欣绘制出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可知当时液体上方的气压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水沸腾时的气泡变化如图________(选填“丙”或“丁”)。(2)小琳猜想沸腾的水也能将图戊试管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实验时,用烧杯中沸水给试管中的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试管中的温度计示数上升到图戊所示的值后不再变化,其读数为_________℃。继续加热,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详解】A.人工造雪是小液滴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固,故A错误;B.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0℃,所以小液滴凝固成小冰晶时温度必须到0℃或0℃以下,故B正确;C.凝固过程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所以在人工造雪过程中,水会蒸发,喷出的水与形成的雪质量不相等,故D错误。故选B。2、B【分析】【详解】A.冰镇饮料的温度远低于30°C,约为5°C,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镇饮料瓶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饮料瓶的外壁,故B正确;C.水珠形成是液化现象,液化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D.水珠消失,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B。3、B【分析】【详解】金属钛是一种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熔化前和熔化后温度要升高,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4、D【详解】冰雪消融为融化现象,雾为小水珠,薄雾缥缈为液化现象,露珠晶莹为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雾凇为气体遇强冷空气凝华形成.5、C【详解】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固态变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故A错误;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C.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有关,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增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提高液体温度,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故C正确;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应当从室内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故D错误。故选C。6、D【详解】A.雪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强冷空气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B.刚从温泉里出来觉得冷,是因为皮肤表面的水汽化吸收了身上的热量所致,故B不符合题意;C.火锅中水的沸腾是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符合题意。故选D。7、C【分析】【详解】A.露的形成是液化,故A错误;B.“寒露”节气,露的形成是液化,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C.“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从气体变为固体,故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D.雪的形成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错误。故选C。8、A【详解】A.冬天水面结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A正确;B.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B错误;C.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是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C错误;D.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热,故D错误。故选A。9、D【详解】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D【详解】A.冰逐渐化成水,是固态冰吸热后熔化变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落在叶子上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中形成的,属于液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白霜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极低的环境中遇冷放热直接变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1、
凝固
降低冰的熔点【详解】[1]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由于舌头上的水遇冷放热凝固造成的。[2]在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点盐,降低冰的熔点,冰就会在较低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熔化,会使舌头和铁管分开。2、
液化
放热【详解】[1]秋天,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2]冬天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温度骤降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过程要放热。3、
液化
放热【详解】[1][2]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看见“白气”,液化过程中需要放热。4、熔化【详解】“铁化如水”的意思是把固态的铁通过加热变成液体的“铁水”,这个过程是熔化。5、
升华
吸收
液化【详解】[1][2][3]固态干冰在加热状态下极易由固态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这是升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得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小水滴,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美丽的白雾。6、【详解】如图所示,温度计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示数向上越来越小,表明0℃在上方,液柱所在温度在0℃以下,故读数为。7、
汽化
吸收
凝固【详解】[1][2]制冰过程中,制冷管道内液态二氧化碳变为二氧化碳气体,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需要吸热,从而从其周围冰板混凝土中吸收热量。[3]洒在冰板上的水是液态变成固态的冰,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8、
凝华
熔化
凝固【详解】[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从志愿军战士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在眉毛上结了一层厚厚的“霜”,是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2][3]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志愿军战士帽沿上悬挂的冰凌是雪先熔化成水,水在滴下来的过程中又凝固成冰形成的。9、
液化
凝华
熔化
熔化
随手关紧水龙头
不开着水龙头刷牙
淘米水浇花
洗衣水拖地等合理即可【详解】(1)[1][2]水蒸气变成小水滴,由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水蒸气变成小冰晶,由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3]小冰晶变成小水滴,由固体变为液体,是熔化。(2)[4]熔化过程是需要吸热的。(3)[5]合理即可,如:随手关紧水龙头;不开着水龙头刷牙;淘米水浇花洗衣水拖地等。10、
晶体
熔化吸热【详解】[1]将沸水倒入这种杯中摇一摇,便可使水温快速变为55℃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温度不变,说明这种颗粒吸收了热水的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即有固定的熔点,所以这种颗粒是晶体。[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水的热量,使热水的温度降低。三、简答题1、(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水池中的水受热沸腾,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形成了雾,即白色“气团”;这些“白气”产生的原因是: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2)当火箭升空向后喷出高温的气体时,水池中的水被加热沸腾,水汽化(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至于过高,防止了发射台熔化。2、不能,无法继续吸热【详解】在持续加热的过程中,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水的沸点后开始沸腾,温度不再上升;而试管中的水向烧杯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与烧杯中水的温度相同时,即都为沸点时,由于没有温差了,所以就不能再向烧杯中的水吸热了,由沸腾发生的条件,吸热且达到沸点,这里只满足了达到沸点,而无法继续吸热,故试管中的水是不能沸腾的。3、见解析所示【详解】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时放热,故“下雪”气温不会过低,而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时更冷。4、见解析【详解】开始加热时,锅与碗中的水都会吸热升温,但当锅中的水达到沸点时吸热会沸腾起来,但温度不再升高;此时碗中的水也会达到沸点,但由于碗中的水与锅中水的温度相同,所以不能继续吸热,所以碗中的水不会沸腾。5、水凝固时放热【详解】因为北方的冬天气温低,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就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使菜窖内温度不致太低,菜不致冻坏,所以就在菜窖里放几桶水。6、见解析所示【详解】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小冰晶,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白雾干了是雾汽化为水蒸气。7、(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1)烘干机出气孔上不断冒出“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暖风烘干机通过加快衣服表面的空气流动,提高水的温度,加快水的蒸发。8、见解析【详解】当火箭升空向后喷出高温的气体时,水池中的水被加热沸腾,水汽化(沸腾)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周围环境的温度不至于过高,防止了发射台熔化。火箭发射时,高温的火焰向下喷射,大量的“白气”是由小水珠组成的,是由水池内的水汽化形成高温的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液化形成。9、见解析【详解】陶土容器能够渗水,夏天气温高,渗透到容器外的水很快蒸发,蒸发时要从容器中的水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因此水温很快下降;当水温下降到和气温相同时,壶中的水还会继续渗透、蒸发,还要从水中吸热,从而水温继续下降,最终比气温低。10、湿毛巾上的水蒸发吸热,可以让发烧的病人降温。【详解】发烧的病人体温一般高于37℃,这时候在头上放一个温度低的湿毛巾,可以把头部的热量吸收掉,另外湿毛巾上的水在蒸发的过程中,也要吸收大量的热,从而使头部的温度降低,让人感到舒服,所以给发烧的病人头上放上湿毛巾,可以利用湿毛巾上的水蒸发吸热,让发烧的病人降温。四、实验探究1、
不变
4
加快【详解】①[1]因冰是晶体,故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②[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故温度计的示数为4℃。③[3]实验结束后水的温度升高,使得水的蒸发加快,导致水面下降。2、
AB
水的表面积
转换
A【详解】(1)[1]A与B水的表面积相同,表面空气流动情况相同,温度不同,故选A、B两图进行对比,可以验证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有关。(2)[2]通过B、C两图的对比可知,水的温度、表面上空气流动速度均相同,只有水的表面积不同,所以可以验证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3)[3]实验中利用电子秤的示数判断液体蒸发的快慢,电子秤的示数越小,说明蒸发越快,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转换法。(4)[4]水蒸发吸热,能使它附近的温度计的温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科学教研活动方案
- 2025中国教育新能源市场发展趋势与投资价值评估报告
- 硝酸钙生产安全技术规范手册
- 树木防病治虫及养护技术实操指南
- 农产品电商营销策略实施方案
- 中学高二语文期末试卷解析
- 桥梁吊装作业安全技术方案模板
- 生物中考实验技能考点归纳
- 商务谈判策略及成功案例分享
- 销售人员提成激励制度设计
- 安徽省黄山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测(二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 氧化碳气瓶搬运、存放及使用管理制度
- 上代文学完整版本
- 《传承工匠精神主题班会课件版》
- 设备采购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烹饪专业产教融合运行事项方案
- 第5课 数学运算讲方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人教版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检查评估报告
- 50项护理基础操作评分标准
- 质量奖知识和信息管理
- 中药智慧药房系统建设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