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_第1页
“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_第2页
“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_第3页
“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_第4页
“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思政”在《环境监测》课程中的应用摘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监测》课程,在蕴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家国情怀、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在培养专业知识和实验实训技能的同时,进行课程育人,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探讨了《环境监测》进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了《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列举了《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案例。关键词:环境监测;课程思政TheApplicationofCurriculumThoughtandPoliticsinEnvironmentalMonitoringQIUCheng1,2,WUJuZhen1,2,FUQian1,JINGJiang1,2,WUYong11.DepartmentofMaterialandEnvironmentalEngineering,ChengduTechnologicalUniversity,Chengdu611730,China;2.Sub-centerofNationalResearchCenterforUrbanSewageTreatmentandUtilization,ChengduTechnologicalUniversity,Chengdu611730,China)ABSTRACT:Integratetheconceptof"curriculumthoughtandpolitics"intothecourse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infiltratefamilyandnationalfeelings,civicqualityandprofessionalaccomplishmentonthebasisofprofessionalknowledge,andcarryoutcurriculumeducationwhilecultivatingprofessionalknowledgeandexperimentaltrainingskills.itisthedirectionofhighereducationcurriculumreformunderthenewsituation.Thispaperprobesintothefeasibilityandnecessityofideologicalpoliticsinthecourse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putsforwardthemethodandpathofideologicalpoliticsinthecourse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andenumeratesthecasesofideologicalpoliticsinthecourseof"environmentalmonitoring".KEYWORDS:environmentalmonitoring,curriculumthoughtandpolitics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仅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思路不再适应新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论述中谈到:“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1《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类、市政工程和给排水工程等专业的必修课程,课时约为80~120学时,主要内容包括:地表水监测、污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土壤监测和生物监测等内容[2],是相关专业的主干课、核心课,《环境监测》课程在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监测》的课程特点是基础性强、时代感强、实践性强,课程中环境介质、污染物和监测方法等内容相互叠加,测定机理复杂、测定流程复杂繁琐[3],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倦怠,对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学习兴趣和热情。环境监测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支撑和手段,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课程,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2《环境监测》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2.1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价值思政教育的实施需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轨迹,不能简单直接地生搬硬套。恰当的思政教育方式需遵循人文学科与自然学科相整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体现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效果[4]。《环境监测》课程中,宜寓教于无形,而不是简单讲授专业知识。《环境监测》课程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角度具有课程思政的基本条件和先天优势。如在学习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时,可从我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所带来的水环境污染问题着手,再介绍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让学生对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有感性认识[5],激发学习测定方法的内在动力。2.2优化课程内容教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同步提升“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效果,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大纲,优化课程设置,深入挖掘家国情怀、职业素养等思政元素,结合新时代思想内容,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激发学生的专业思考与情感共鸣。奚旦立[6]等编写的《环境监测》教材使用较普遍,该教材注重系统性,涉及的内容既广又深,具体而实用性强。为实现思政元素与专业技能的融合,突出重点、热点,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整合。教学活动中宜简化监测原理、大型仪器使用等内容,强化监测目的、监测规范和创新操作方法,阐明监测项目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以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7]。2.3调整教学考核与评价合理的考核制度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考核应着眼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首先,要明确《环境监测》课程的“思政元素”,围绕思政元素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机制来评价学生。其次,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对学生的考核从平时的一言一行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如将课堂表现、精神面貌、出勤率、集体意识进和合作配合等多个方面作为考核的综合指标,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3课程思政案例为实现教学过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应紧跟新时代社会需求,对接国家安全和环境保护政策,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既能传授专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思想政治意识[8]。表1《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案例——苯系物的测定情景导入某市水务集团公司检测发现,其出厂水中苯含量高达118微克/升至200微克/升,远超出国家限值的10微克/升[9]。随后,该市政府宣布自来水不宜饮用。该市局部自来水中苯超标事件发生后,经调查,某水务公司自流沟服役超期,导致积存的地下油污渗透进入自流沟,最终导致自来水苯超标。知识目标①了解苯系物的基本结构、工业应用及其危害;②掌握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苯系物浓度;③掌握气相色谱法滴定原理。能力目标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环境监测实验方法进行测定,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并与国家标准限值做对比,进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思政目标学生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通过情景案例和动手操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思政协同以测定水中苯系物为主线,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测定水中苯系物浓度的气相色谱法,感受环境监测的实际使用价值,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将生产生活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引起学生对环境污染事件思考,不仅对学生进行了思政教育,还提升了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表2《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案例——二氧化硫的测定情景导入正值湖北省武汉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2020年2月,国外网站windy报道,武汉市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指标浓度上升明显,引发了人们的关注[10]。根据windy网站发布的数据,2月9日0时、1时二氧化硫“污染区”的浓度超过1500微克/立方米,最高浓度超1700微克/立方米,远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氧化硫的浓度限值。知识目标了解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其危害;掌握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测定大气中二氧化硫浓度;了解卫星反演和模型模拟测定二氧化硫方法的原理。能力目标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环境监测国标法进行测定,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并与卫星反演和模型模拟法做对比,培养学生独立判断能力。思政目标将专业技能应用于抗疫战中,发挥专业的优势,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效能和获得感,使学生认识到环境监测数据核准的必要性,培养严谨求实的职业观。思政协同以抗疫特殊案例为导入,一方面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一方面了解卫星反演和模型模拟的原理和局限(仅当模型模拟结果和国标监测结果误差不大时,模型模拟的结果才有意义);同时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职业素养进行强调:细致认真、严谨诚信、严控质量。表3《环境监测》课程思政案例——氨氮的测定情景导入四川某化工集团所属某公司直接排放未经完全处理的高浓度氨氮废水,致使沱江发生特大水污染事故,下游成都、简阳、资阳和内江等地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监测,沱江简阳段氨氮指标超标50倍,资阳段超标20倍,沱江生态环境遭到巨大破坏。知识目标了解氨氮测定的环境意义;掌握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含量;掌握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滴定原理。能力目标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环境监测国标法进行测定,得出准确的测定结果,进而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判断能力。思政目标将专业技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生活当中,通过情景案例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和生态保护的必要性。思政协同以测定水中氨氮含量为出发点,一方面让学生掌握氨氮测定的国家标准方法,感受环境监测的实际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引入课程教学,引发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度。4思政课程方法技巧苏霍姆林斯基说:“关于祖国的豪言壮语和崇高理想在我们学生的意识中不要变成响亮的然而是空洞的辞藻,不要使它们由于一再重复而变得黯然失色、平淡无奇。让学生们不要去空谈崇高的理想,让这些理想存在于心灵的热情激荡之中,存在于激奋的情感和行动之中,存在于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精神之中。”苏霍姆林斯基带给思政以启示。课程思政切忌言之无物、刻意而为、站在道德高点说教。让人印象深刻、产生情感共鸣的课程思政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环境监测》课程的测定方法环节强调“注重细节”,可结合案例说明细节的重要性,比单纯讲“细节决定成败”这样的“大道理”更接地气。在《环境监测》课程“工程实践任务”环节,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畏艰苦,“讲大道理”的痕迹较重,“为思政而思政”的倾向明显。为减少“大道理”的负面作用,可深入挖掘校友、名人的事迹,以有趣有益的名人轶事角度为“起点”,以“道理”为落脚点,让思政体现亲和力,让教学内容有思政之“神”而无思政之“痕”。5结语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坚持以课堂为主渠道,课程为重要载体,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并融入思政元素以达到同步提升“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效果。对于新形势下的高校来说,如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何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全面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关键一点就是要将“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融入教学的多个环节,在新形势下,有必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环境监测》课程,在蕴含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渗透家国情怀、公民素质和职业素养,在培养实验实训技能的同时,进行课程育人。参考文献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沈国航.

中国环境问题院士谈[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3]张恩栋,王冰,邹伟等.基于创新教育的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125-128.[4]彭自然,李娟英,邵留等.环境评价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33:248-249.[5]王益林.分析化学教学中运用三个“联系”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化工,2017,46(24):158-159.[6]奚旦立等编著.环境监测[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