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浅析《红楼梦》中的花袭人和赵姨娘_第1页
“前世今生”-浅析《红楼梦》中的花袭人和赵姨娘_第2页
“前世今生”-浅析《红楼梦》中的花袭人和赵姨娘_第3页
“前世今生”-浅析《红楼梦》中的花袭人和赵姨娘_第4页
“前世今生”-浅析《红楼梦》中的花袭人和赵姨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0“前世今生”——浅析《红楼梦》中的花袭人和赵姨娘摘要“妾”是中国男权专制的宗法制社会的必然产物。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就塑造了各式各样的妾室,如“温柔和顺”的花袭人,“阴微鄙贱”的赵姨娘,她们在贾府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却殊途同归地走向了命运的悲剧。她们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下层女性群体在宗法制社会的悲剧集结。关键词《红楼梦》,花袭人,赵姨娘,女性悲剧,妾目录引言 3一、花袭人与赵姨娘的相通性 3(一)同样的貌美 3(二)相等的身份 4(三)相似的追求 4二、花袭人与赵姨娘的矛盾性 5(一)“贤”与“嫌” 5(二)“智”与“愚” 5(三)“善”与“恶” 6三、花袭人与赵姨娘的对照性 7(一)封建制度对其的伤害 7(二)上层女性对其的压迫 7(三)下层奴仆对其的排挤 8(四)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引言妾媵制,在中国可以说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几乎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据史书记载,周朝之前本没有妻妾之分、嫡庶之别的;周朝之后,随着封建的宗法制度的发展与演变,妻妾、嫡庶有严格的等极区分,甚至形成了一套具有法律性质的制度胡文彬:《胡文彬谈红楼》,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260页,并且规定纳妾是合法的、必要的袁方、李世忠:《赵姨娘性格成因分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78页。因而,妾媵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女性有着极深刻的影响,“妾”胡文彬:《胡文彬谈红楼》,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第260页袁方、李世忠:《赵姨娘性格成因分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78页《红楼梦》中关于“妾”所占篇幅不多,只有极少数的几回及零散于几回的一些细节,但仅这样,有名有姓的妾就有数十之多,如贾赦的嫣红,贾政的赵姨娘、周姨娘,贾琏的尤二姐、平儿、秋桐,贾宝玉的“准姨娘”花袭人等。因此,对“妾”的研究有利于对《红楼梦》女性悲剧的解读,也能更深刻的封建制度对女性的迫害,以及封建社会女性的悲哀。本文以花袭人和赵姨娘为立足点,从这两个人物形象相似的出身到相同的追求,从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到相似的生存窘境,揭示封建宗法制下妾群体命运的悲剧极其必然性,解读下层女性群体从绚烂到扭曲直至毁灭的过程。一、花袭人与赵姨娘的相通性花袭人与赵姨娘,在贾府中有着截然不同的形象与地位——一个是人人夸赞的“贤良人”,一个是人人厌恶的“老鸹”,但两人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一)同样的貌美无论是花袭人还是赵姨娘,曹雪芹均没有对她们的相貌有明确的正面描述,但依旧可以从其他描述中推断一二。对花袭人相貌的描写,较为正面的一次是贾芸第一次见花袭人的感官:“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第26回,P183)。因“容长脸面”这个描述,对花袭人美不美存有争议,笔者赞成花袭人是貌美的。这可以从另两次的描写进行佐证:一个是贾宝玉与茗烟私到花袭人家中去,见到哭过的花袭人是“两眼微红,粉光融滑”(第19回,P131);另一个是,贾宝玉与花袭人初试云雨情的原因之一是贾宝玉“素喜袭人柔媚娇俏”(第6回,P40)。综合上述,花袭人是一个身材苗条、妩媚俊俏的姑娘,她的相貌可能不及晴雯等人,但也绝对是个美人。对于赵姨娘则可以通过她所生的一儿一女来判断。赵姨娘的女儿贾探春,无容置疑是个美人:“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3回,P17)。但亦有许多读者认为贾探春的貌美与赵姨娘无关,因为赵姨娘的儿子贾环是一个“人物委琐,举止荒疏”(第23回,P160)的人,以“女肖父,子肖母”的来判断,贾探春美是因为父亲贾政,贾环“委琐”是因为生母赵姨娘。但笔者以为“委琐”并没有说明贾环的相貌如何,更多地是展现了贾环的精气神差,没有“主子”的品格,与贾宝玉的“神彩飘逸”(第23回,P160)相对;而贾探春的美是因为“肖父不肖母”这个看法太过偏颇了。另外,纵观《红楼梦》可以看出赵姨娘还算得贾政的宠,而粗俗上不得台面的赵姨娘除了“色”,也无其它闪光点可以吸引贾政了;并且“妻贤妾美”向来是封建家庭的择偶标准。综合上述,笔者认为赵姨娘也是美的。(二)相等的身份花袭人的身份是很明确的,是外头买进来的丫鬟:“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第19回,P133)。同时,花袭人也是被贾母、王夫人等人看好并默认的贾宝玉的“姨娘”。而赵姨娘的出身则相对隐晦了些。在第五十五回中,在关于给赵姨娘兄弟赵国基多少丧葬银子的问题上,贾探春得知家里的赏二十两,外头的则是四十两后,直接说“给他二十两银子”(第55回,P405)。另外,贾探春说赵国基“他是太太的奴才”(第55回,P405)。同时,纵观《红楼们》可以推测出赵姨娘应年轻于王夫人,并且还有其他家人在贾府为奴为仆。那么不难得出,赵姨娘是王夫人陪房的家生子。因此,可以说,花袭人与赵姨娘原先都不是贾府的奴仆,虽进府的方式不同,但都是自小儿就在贾府生活。另外,赵姨娘走的是从丫鬟到婢妾的“升职”路线,不意外,花袭人也是如此。(三)相似的追求在封建社会中,奴仆的婚配俱由主子决定,通常情况下都是丫鬟配小厮,他们的后代也将是奴仆,永远服役。因而,丫鬟期望傍上男主子成为妾室,从而改变自身卑贱的命运。花袭人、赵姨娘就是这样的选择。在第六回中,贾宝玉梦“警幻授云雨之情”(第6回,P40)后的异样被花袭人发现,并觉察到了原因,因而花袭人涨红了脸不敢再问。但在晚饭后,趁四下无人,花袭人却主动与贾宝玉聊起了这个话题,“你梦见什么故事?是那里流出来的那些脏东西?”(第6回,P40)。一个姑娘家遇到这样的事,肯定不会再主动问,而花袭人不但问了还听得“掩面伏身而笑”(第6回,P40)。而此时的贾宝玉对此事应正新鲜得趣时,又再次回忆了一遍,再见含羞带笑的花袭人,能不情动!因此,花袭人的问询何尝不是对贾宝玉的挑逗,暗含着一定的期待成分,想成为那个“比别个不同”(第6回,P40)的。尤其,在第三十一回中,“袭人见自己吐的鲜血在地,也就冷了半截,想着往日常听人说:‘少年吐血,年月不保,纵然命长,终是废人了。’想起此言,不觉将素日想着后来争荣夸耀之心尽皆灰了,眼中不觉滴下泪来”(第31回,P221)。这里很明确的点出了花袭人要成为贾宝玉姨娘之心。因为已是贾宝玉屋里众丫鬟之首的花袭人,后来要争的荣夸的耀,除了“姨娘”之位也就别无其它了。赵姨娘怎么成为贾政的姨娘的,文中并没有交代,但从王夫人对“狐媚子”的憎恨以及贾母骂其“淫妇”(第25回,P179)可以推断出,在王夫人和贾母眼中,赵姨娘是通过“勾引”成为贾政的姨娘的,不论这里面有多少偏颇,但至少可以说明,赵姨娘对成为贾政姨娘这件事是期盼的、是积极的,甚至是主动的。另外,赵姨娘因茉莉粉替了蔷薇硝的事问责芳官,起初也只是训斥,但当芳官说赵姨娘“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第60回,P445),赵姨娘才“气的便上来打了两个耳刮子”(第60回,P445)。所以,笔者以为,赵姨娘会动手,更多的是因为被“都是奴几”这句给戳了肺管子:赵姨娘自以为,自己成为贾政妾室并生育有功,已然改变了自己卑贱的地位——从“奴”到“主”,而今却被否定了。二、花袭人与赵姨娘的矛盾性花袭人与赵姨娘就如同明与暗的对立,但却又如同是一体的。(一)“贤”与“嫌”花袭人的“贤”更多的是因为她抹去了自己的个性,符合封建宗法制的要求——低眉顺眼、和顺隐忍。第三十六回中,怡红院的众丫鬟都午睡了,就花袭人一人坐在贾宝玉的床边,“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犀麈”(第36回,P257),为贾宝玉的安睡驱赶小虫。而实际上花袭人身为大丫鬟,完全可以命令小丫头做这打扇的事,自己休息。另外,花袭人几次三番维护因偷吃而要被贾宝玉怪罪的李嬷嬷,但李嬷嬷不但毫不领情,还责骂因病蒙汗的花袭人是“忘了本的小娼妇”,“一心只想妆狐媚子哄宝玉”(第20回,P139),花袭人“有愧又委屈,禁不住哭起来”(第20回,P139),却还是不让贾宝玉开罪李嬷嬷。同时,花袭人也极其符合了“主子”的心意和期望——贾母喜她克尽职任,王夫人喜她一心只有贾宝玉并能督促贾宝玉上进。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使得花袭人在贾府似乎很得人意。可以说,花袭人的“贤”是自己委曲求全得来的,而赵姨娘的“嫌”同样与自身有着极大的关系。贾母因被“魇魔法”害得不好了的贾宝玉伤心欲绝时,赵姨娘却说“哥儿已是不中用了,不如把哥儿的衣服穿好,让他早些回去,也免些苦。只管舍不得他,这口气不断,他在那里,也受罪不安”(第25回,P179)这样毫无眼力劲的话。这如何让视贾宝玉为心头肉的贾母和王妇人不恨呢,往后又怎么不会给赵姨娘小鞋穿呢。所以,上行下效下,赵姨娘就更不受贾府上下待见了,如同平儿所说“‘墙倒众人推’,那赵姨奶奶原有些到三不着两,有了事都就赖他”(第55回,P408)。但,如同风月宝鉴那样,得人心的花袭人依旧被怡红院的众丫鬟嘲弄是“西洋花点子哈巴儿”(第37回,P267);讨人嫌的赵姨娘却还能“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第71回,P541)。(二)“智”与“愚”花袭人是聪慧机敏的,尤其是在规劝贾宝玉上。譬如,因“宝玉性格异常,其淘气憨顽自是出于众小儿之外,更有几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仗着祖母溺爱,父母亦不能十分严紧拘管,更觉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第19回,P134),且不愿听劝。因而,花袭人趁与贾宝玉闲聊到她的母兄要为她赎身嫁人之际,借贾宝玉的不舍之情,劝导贾宝玉走正途。但她也有浅薄短见的一面。花袭人深知“自己终身本不是宝玉的正配,原是偏房”(第82回,P633),也深知嫡妻对妾的无上权威,因而当她知晓林黛玉认为“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第82回,P634),就一心期望“主母”是宽厚大度的薛宝钗。却不见,赵姨娘在“吃斋念佛,最是慈悲心肠”的王夫人这位“主母”下是如何艰难求存的。赵姨娘的“愚”在书中随处可见:第二十五回中,赵姨娘因马道婆几句话,就相信她有法子“绝了”(第25回,P176)贾宝玉和王熙凤,不惜拿出全部悌己,并签下五百两的欠契;第六十回中,毫不犹豫地相信夏婆子说的“这屋里除了太太,谁还大似你”(第60回,P445)的话,而且“越发得了意”(第60回,P445)。可见,赵姨娘耳根子软、不分真言假语。同样,在第二十五回中,在贾宝玉因“魇魔法”不好了时,极其没眼色的劝说贾母为贾宝玉安排后事。这事后能不被贾母、王夫人以及同样因“魇魔法”而危在旦夕的王熙凤所憎恨和厌恶。第二十七回中,赵姨娘因贾探春给贾宝玉做鞋,居然“气的抱怨的了不得:‘正经兄弟,鞋搭拉袜搭拉的没人看的见,且作这些东西!’”(第27回,P193)。在贾府,与贾宝玉交好是显而易见是十分有益的,赵姨娘却能因少一双鞋而抱怨连连,只觉得自己的女儿与自己与真正的亲兄弟不亲近,可见其的短视与浅薄。第五十五回中,赵姨娘因觉得丧葬银比花袭人少,与贾探春哭闹,完全不顾贾探春管家的艰辛与威严,只觉得自己的女儿当了家,能给额外照看赵家,想要扬眉吐气,可见其愚昧及认不清自己的地位。但赵姨娘也有她的小智慧。第七十二回中,赵姨娘想将彩霞与了贾环,与贾政说时表明“宝玉已有了二年了”(第72回,P553),强烈地暗示现如今给贾环放人不算早,也非贾环贪花不务正业,而是因为要一视同仁。(三)“善”与“恶”在第三十回中,怡红院的各丫鬟只顾嬉戏玩闹,没人为贾宝玉开门,而经历一天不顺的贾宝玉,及开门,就抬脚踢在那为他卡门的人的肋上,还加以训斥。而被贾宝玉误以为是开门小丫鬟的人正是花袭人。作为贾宝玉屋里的“第一人”,被这样当众又踢又骂的,花袭人是“又是羞,又是气,又是疼”(第30回,P220)。但她知道贾宝玉不是要踢她的,因此一面安慰贾宝玉说没踢到,一面将过错担在自己身上——“‘我是个起头儿的人,不论事大事小事好事歹,自然也该从我起’,‘你当是他们,踢一下子,唬唬他们也好些。才刚是我淘气,不叫开门的’”(第30回,P220)。这样的花袭人是良善的,既不想贾宝玉愧疚自责,也不让小丫鬟们再受罚,一个人承担了所有。但当晴雯在病得“四五日水米不曾粘牙”(第77回,P594)的情况下被王夫人身无分文的逐出贾府时,她却可以心安理得的劝慰贾宝玉“晴雯已经好了,他这一家去,倒心净养几天”,“再求老太太,慢慢的叫进来也不难”(第77回,P595)。可此时的晴雯“一身重病,里头一肚子的闷气”,“又没有亲爹热娘,只有一个醉泥鳅姑舅哥哥”(第77回,P595),连贾宝玉这样不通世务的都明白晴雯是要不好了,花袭人岂会不知。由此可见,花袭人冷情心狠的一面。赵姨娘的“恶”主要体现在她用“魇魔法”害贾宝玉和王熙凤,尤其是害贾宝玉上。害王熙凤,从赵姨娘的角度上来说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那是一个时时羞辱她、磋磨她的人;但贾宝玉就显得无辜了,他不但没有欺辱过赵姨娘,甚至有时还小小的维护过赵姨娘。但赵姨娘是真的怨憎贾宝玉么,其实不然。她对马道婆是这样谈贾宝玉的:“他还是小孩子家,长的得人意儿,大人偏疼他些也还罢了”(第25回,P176)。可见,赵姨娘不是个是非不分的人,她要“绝了”(第25回,P176)贾宝玉,更多的是因为贾宝玉是贾环遭受不公待遇的根源。三、花袭人与赵姨娘的对照性 不论是温柔和顺的花袭人还是阴微鄙贱的赵姨娘,在宗法制的封建大家庭中都是被压迫、被剥削的,最终都走向命运的悲剧。(一)封建制度对其的伤害在封建社会有着“良贱不婚”的婚嫁等级制,因而丫鬟长大了,要么配“小厮”,世代为奴;要么傍上主子成为姨娘。花袭人和赵姨娘均选择了看似前途光明的“姨娘”。花袭人虽是未过明路的准姨娘,但已极具妾室典范。第九十六回中,当花袭人得知贾宝玉要娶薛宝钗,作为“屋里人”,不但毫无不甘与嫉妒,反倒是“心里方才水落归漕,倒也欢喜”(第96回,P733)。但这样和顺的花袭人,在贾宝玉出家后,就直接被配了出去。而花袭人是不愿的,是想留下守着的。但面对王夫人等人的决定,也是不敢违拗的,也是不能违拗的。妻妾之分是主奴之分袁方、李世忠:《赵姨娘性格成因分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78页,更何况花袭人还没有“姨娘”的名分,并且“姨娘”袁方、李世忠:《赵姨娘性格成因分析》,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第78页若说花袭人是妾室的典范,那赵姨娘就是妾室的反面教材了,媵妾制要求作妾的应该自守本分,不应有受歧视的怨恨2。但赵姨娘会因不公的待遇而用“魇魔法”绝王熙凤和贾宝玉;会因女儿掌家而闹着要更多的钱银,试图以生母的身份行使作为母亲的权利。但媵妾制规定庶出的子女都以嫡母为正式的合法的母亲2,血缘越不过礼法。因而对于贾探春来说,她的母亲是王夫人,与赵姨娘之间是主仆关系。所以贾探春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问:“谁是我舅舅?我舅舅年下才升了九省检点,那里又跑出来一个舅舅?”(第55回,P406)。正如王海龙点评的:对生身母亲赵姨娘的无理取闹,她必须无情无义。这种无情却是有理王海龙:《曹雪芹笔下的少女和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50页王海龙:《曹雪芹笔下的少女和妇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年,第150页(二)上层女性对其的压迫对于花袭人,上层女性是褒扬的:王夫人对她连呼“我的儿”(第34回,P242-243),认为“宝玉果然是有造化的,能够得他长长久久的伏侍一辈子”(第36回,P257);薛姨妈评价她“模样儿自然不用说的,他的那一种行事大方,说话见人和气里头带着刚硬要强,这个实在难得”(第36回,P257);薛宝钗暗忖她“倒有些识见”(第21回,P145)。但当王夫人等觉得不需要了——贾宝玉已出家不再需要花袭人的伏侍与规劝,就可以毫不犹豫地将她舍弃,丝毫不用考虑她的意愿与想法。正如丁光武评价的:一个女婢的价值,她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得到主子的褒奖和认可,但她也永远摆脱不了受人支配的命运丁武光:《百态人间<红楼梦>》,巴蜀出版社,2006年,第94页丁武光:《百态人间<红楼梦>》,巴蜀出版社,2006年,第94页而赵姨娘从奴婢荣升为姨娘,却是一直处于令人窒息的压抑困境中。例如,赵姨娘训斥贾环被王熙凤听到后,被告诫“他(贾环)现是主子,不好了,横竖有教导他的人,与你什么相干”(第20回,P141);当贾环真的犯错了,赵姨娘则被责问“时常也该教导教导(贾环)”(第25回,P174)。在第四十三回中,大伙凑分子为王熙凤过生日,而王熙凤认为赵姨娘“有了钱也是白填送别人,不如拘来咱们乐”(第43回,P311),要求赵姨娘也出份子钱。最终,经济窘迫的赵姨娘被迫为一个她没有资格参加的宴会出了一个月的月例的份子钱。(三)下层奴仆对其的排挤花袭人看似得贾母、王夫人等主子的看重,受其它奴仆的尊重,风光无限,但实际却时不时受到同阶层的丫鬟的排挤和羞辱。在第三十七回中,秋纹讨巧在贾母、王夫人处得了赏,晴雯却说这是给“屋里”的别人剩下的才给她的,于是秋纹打听是谁,并表示“‘那怕给这屋里的狗剩下的,我只领太太的恩典,也不犯管别的事’众人听了都笑道:‘骂的巧,可不是给了那西洋花点子哈巴儿了。’”(第37回,P267)。很明显,怡红院的这些丫鬟都是明白说的是谁,只不过是互相搭台唱戏,嘲弄花袭人。而花袭人不是赵姨娘,她用“笑”掩下了这份羞辱。同样赵姨娘也不是花袭人,面对来自同阶层或者说下阶层的戏耍,她用“争”不用“忍”。第六十回中,芳官因不舍蔷薇硝而用茉莉粉糊弄贾环,这让赵姨娘很是不忿,当赵姨娘训斥芳官,不但没有让芳官服软还声称赵姨娘也是个奴,因而一场“一战多”的斗殴就这么形成了。赵姨娘是有志气的维护自己的尊严,没有隐下羞辱,但可惜的是,她的抗争不但没有赢回尊严,甚至是得到了更多的羞辱。(四)殊途同归的悲惨结局花袭人嫁到了有房有地有铺面的蒋家,嫁给了与贾宝玉有旧的蒋玉菡,看似未来可期,实则不然。花袭人是封建制度的拥趸者,崇尚仕途经济,连对身在钟鸣鼎食之家的贾宝玉都是规劝的。但清朝对科举出仕规定:贱民不得进入绅衿等级,故向例不准参加考试或捐监经君健:《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5页,因而蒋玉菡有才学也没有出仕的机会;又由于他优伶的身份,甚至连子孙后代都没有这个机会。乾隆三十五年规定:“查倡优隶卒,专以本身嫡派为断;本身既经充当贱役,所生子孙,例应永远不准收考。其子孙虽经出继为人后者,终系下贱嫡裔,未便混行收考,致启隐匿冒考等弊。”《钦定户部则例》则规定:“凡开豁为良之乐籍、堕民、丐户及已经改业之疍户、九姓渔户人等,耕读工商听其自便。仍以报官改业之人为始,下逮四世,必其本族亲支均系清白自守者,方准应试报捐。”经君健:《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浙江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45页方潇、田原:《卑贱的身体表演:清代对优伶阶层的法律规制》,江苏社会科学,第144页另外,蒋玉菡生活的时代正是狎伶风最为风行的时代,甚至成为一种风尚秦宇霞:《<红楼梦>优伶形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19页,然而清代却长期将女伶列为驱逐和禁限的对象方潇、田原:《卑贱的身体表演:清代对优伶阶层的法律规制》,江苏社会科学,第146页,这使得扮演花旦的男伶成了狎玩的主要对象。因此,秦宇霞:《<红楼梦>优伶形象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第19页方潇、田原:《卑贱的身体表演:清代对优伶阶层的法律规制》,江苏社会科学,第146页赵姨娘的结局则是在铁槛寺中邪了。而夫主贾政得知之后仅一句“没有的事,我们先走了”(第112回,P805),可见在贾政眼中这不是事儿;儿子贾环见大家都回了,询问的是“我也在这里吗”(第112回,P805),可见贾环更关心自己的去留;女儿贾探春已远嫁,不得而知。一个有夫有儿有女的姨娘,在“病危”时却无人真心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