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专项攻克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I卷(选择题20分)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如题图所示,把温度为10°C的固态镓放入图甲的装置进行加热,水的温度恒定为50°C,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下列信息正确的是()A.镓的凝固点为30°CB.镓的熔化时间为16minC.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2、北京冬奥会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开幕式的倒计时,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下列与节气有关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的是()A.雨水,冰雪消融 B.立夏,雾绕山峦C.霜降,霜满枝头 D.大寒,滴水成冰3、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一定是晶体C.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D.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4、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
)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5、中国古诗词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B.“雾里山疑失,雷鸣雨未休”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6、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50℃B.人体感觉比较舒适的气温约为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80℃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7℃7、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8、下列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名称对应正确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熔化 B.夏天,大雾弥漫——汽化C.深秋,霜打枝头——凝固 D.冬天,冰封江面——凝华9、四季分明的临沂有许多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现象由于凝华形成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薄雾缥缈C.秋天,露珠晶莹 D.冬天,雾松簇簇1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测得某容器中的温水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A.56℃ B.60℃ C.75℃ D.80℃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抗击疫情,人人有责,进出校园时,同学们应佩戴口罩。戴眼镜的同学佩戴口罩时,眼镜容易“起雾”,这是由于呼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此过程中要___(选填“吸热”或“放热”)。2、“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很多谚语蕴含着物理知识,如“霜降有霜,米谷满仓;小寒冻土,大寒冻河”,其中,霜的形成是______现象,河水结冰是______现象。(均填物态变化名称)3、游泳者出水后,由于水分蒸发_____的缘故导致身体会感到冷,此时他会不由自主地将身体蜷缩起来,这其实是为了_____水分蒸发(选填:“加快”或“减慢”)。4、秋季儿童极易感冒发烧,为了降温常用在额头贴“退热贴”。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在这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此过程需要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医生建议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厚被子,是因为盖厚被子阻碍了汗液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吸热。5、写出下图体温计的示数______℃。6、2020年11月24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人预定轨道。如图,火箭点火升空时,巨大的火焰喷向下方的水池,产生大量白雾,白雾的形成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_(均填写物态变化名称)。7、深秋,为避免树上的桔子在夜间气温骤降时被冻伤,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冰时,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如图2所示,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___________方法使气体液化的。8、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9、冬天水管被冻裂是由于水发生了______;春天,地板上出现“冒汗”的现象,这是由于发生了______。(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0、如图甲体温计度数比正常人的体温高了______℃。乙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___K。三、简答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1、闷热的夏天,小明将一瓶矿泉水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一会儿发现瓶外壁出现小水珠。用干毛巾擦净,过一会儿又出现小水珠。小明认为这是瓶内的水往外渗出后,附着在瓶外壁上。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2、寒冷的冬天,小明在跑操时,看到同学们呼出“白气”,请解释“白气”产生的原因。3、阅读下面的短文: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制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仿照示例,指出短文中包含的任意两种物态变化(示例除外),并说明是吸热还是放热。【示例】二氧化碳气体凝华,放热。(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稍微烤一烤,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5、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后,回答相应的问题。二氧化碳气体若被加压,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这种固体在常温下不经熔化就会直接变成气体,所以叫干冰。干冰具有很好的致冷作用,可用于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促使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从而达到降雨的条件。(1)请把文中描述“干冰有致冷作用原因”的句子找出来写在下面。(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这句话包含了哪些物态变化?(3)云中的小冰晶下落到最后又是如何变成了小雨滴的?6、2018年5月21日,嫦娥四号中继星“鹊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作为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关键一环,“鹊桥”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功迈出了月球背面登陆工程中的第一步。请你写出2条发射过程中所蕴含的物理知识。7、在烧杯中放一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向烧杯中倒水,会看到烧杯向外溢出“白雾”,如果加的是热水,则制造“白雾”的效果更明显。这是为什么?8、“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人们的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会沸腾吗?请说明理由。9、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10、绿豆汤是一道清热消暑的甜品,小红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让绿豆汤更快地凉下来,吹凉后盛入碗中盖紧盖子。接着小红把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打开冰箱,发现绿豆汤凝固成冰,盖子被撑开请你应用物理知识来解释为什么用风扇吹绿豆汤更快的凉下来,以及盖子为什么会被撑开。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1、某同学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感兴趣,他经常在课后完成一些实验,下面是他进行的两次尝试:(1)在学完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后,他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的特点”。①实验时,他使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_原理来测量温度的;②水沸腾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为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③如图丙、丁所示的两杯水被加热时水中气泡上升的情形,其中图______是水沸腾前的情形;(2)他接下来又完成了如图戊所示的实验。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热时烧杯A内的水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2、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1)采用“水浴法”加热是为了使试管内物质受热______;(2)图乙是根据实验记录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BC段物质处于______状态,物质在a点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在b点的内能;(3)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不同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小明分别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石蜡、冰的熔化特点。(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______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内的物质______;(2)图乙中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选填“a”“b”或“c”),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石蜡的熔化图象是图______(选填①或②),判断依据是______;(4)图①中物质在bc之间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4、如图甲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的装置。(1)是小亮设计的能做“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小亮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其中存在两处错误,请找出一处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2)改正错误后重新实验,观察并记录温度计A的示数,作出如图乙所示的图像。通过图乙分析可知冰是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图乙中,t1~t2阶段试管中的物质处于___________状态,此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___________;(4)观察并记录温度计B的示数,绘制出图丙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___℃,说明当地的大气压___________1个标准大气压;(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A、B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_____沸腾(选填“会”或“不会”)。5、冬天给道路撒盐,可以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为了解其原因,小明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探究盐冰(浓盐水冻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将盐冰打碎后放入烧杯,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乙中温度计示数为____________℃;(2)观察现象,记录实验效据,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该物质在第6min时,处于______(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3)盐冰在熔化过程中______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由图可知盐冰的熔点为____________℃;(5)实验时烧杯外壁出现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6)由实验可知,盐冰属于__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详解】A.由图乙可知,2~6分钟温度保持30°C,故镓的熔点为30°C,晶体的凝固点等于熔点,故镓的凝固点为30°C,故A正确;B.2~6分钟为熔化过程,镓的熔化时间为t=6min-2min=4min故B错误;C.由题意知,给镓加热的水的恒定为温度为50°C,镓的温度达到50摄氏度时,与水的温度相同,温度不再升高,但不能判断此时镓是否达到沸点,故C错误;D.熔化是吸热过程。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需要吸热,故D错误。故选A。2、C【详解】A.冰雪消融,水从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A不符合题意;B.雾是小液滴,气态水蒸气变为液态的雾,属于液化,故B不符合题意;C.霜的形成,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为固态冰晶,属于凝华,故C符合题意;D.滴水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详解】AB.由于晶体的熔化图像和液体的沸腾图像都与图中相同,也不能确定甲、乙两种物质本身的状态,所以不知道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不能确定是熔点还是沸点,也不能确定是否是晶体,故AB错误;CD.由于不能确定图像是晶体的熔化还是液体的沸腾,故不能确定甲物质在0~6min内一定是固态,也不能确定乙物质在6~10min内可能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晶体的熔化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固液共存态;如果是液体的沸腾过程,乙物质在6~10min内是液态,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A【详解】A.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符合题意;B.夏天在教室地面上洒的水,过一会儿就会变干,属于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故C不符合题意;D.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是樟脑片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属于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5、A【详解】A.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A正确;B.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D错误。故选A。6、D【详解】A.顺昌学校教室的室温约为25℃,故A不符合题意;B.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在23℃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洗澡水的温度约为40℃,故C不符合题意;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故D符合题意。故选D。7、A【详解】A.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B.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雨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D.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A。8、A【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正确;B.雾是液态的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C.霜是固态的小冰晶,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是凝华现象,故C错误;D.冰是固态的,是液态的水遇冷变成的,是凝固现象,故D错误,故选A。9、D【详解】冰雪消融为融化现象,雾为小水珠,薄雾缥缈为液化现象,露珠晶莹为液化现象形成小水珠,雾凇为气体遇强冷空气凝华形成.10、C【分析】【详解】在温度的定义中,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为100℃;然后将0到100℃平均分为100份,每份1℃;本题中,按照温度的定义,题中的温度计1℃对应的标准温度计的的度数为当测得水温温度为70℃时,实际温度为1.25℃×(70-10)=75℃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1、
液化
放热【详解】[1][2]佩戴口罩时,戴着的眼镜容易起雾,是因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在镜片上。液化过程需要放出热量。2、
凝华
凝固【详解】[1]霜的形成是水蒸气变为了固态,故是凝华现象。[2]河水结冰是将水变为固态,故是凝固现象。3、
吸热
减慢【详解】[1]游泳者出水后身体会觉得冷,这是因为人从水中上岸后,身上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感觉冷。[2]将身体蜷缩起来减小了液体的表面积,一定程度可减少水分的蒸发,使人感觉不那么冷。4、
升华
吸热
汽化【详解】[1][2]退热贴内部是一种呈固态的胶状物,在使用过程中胶状物会逐渐消失,是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所以在这一过程中胶状物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升华吸热。[3]小孩发热时加盖被子,控制了汗液的表面积和表面的空气流动,使汗液蒸发变慢,吸热少,不利于降温,所以小孩发热时不要给小孩加盖被子。5、37.1【详解】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每大格为1℃,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0.1℃,故读数为37.1℃。6、
汽化
液化【详解】[1][2]发射架下都喷出白雾,这是由于水先经历汽化过程,变成水蒸气,再经历液化过程形成的小水滴。7、
凝固
放出
压缩体积【详解】[1][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果农经常在傍晚给桔子树喷水,如图1所示,这是利用了水在凝固成冰时,放出热量,使桔子不被冻伤。[3]使气态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果农家中使用的液化气是用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8、【详解】如图所示,温度计每大格为10℃,平均分成10小格,即分度值为1℃,示数向上越来越小,表明0℃在上方,液柱所在温度在0℃以下,故读数为。9、
凝固
液化【详解】[1]冬天水管被冻裂是由于水由液态凝固为固态,体积膨胀。[2]“冒汗”是因为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10、
2.9
-5
268【详解】[1]正常人的体温为37℃左右,图甲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读数为39.9℃,比正常人的体温大约高了2.9℃。[2]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乙中温度计的读数在0℃下方5格处,读数为-5℃。[3]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换算关系为T=(t+273)K则-5℃=268K三、简答题1、见解析【详解】方法一:把这瓶矿泉水取出放置足够长时间,用毛巾擦净瓶外壁的水珠,发现瓶外壁不再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方法二:两个相同的矿水瓶,一个不装水,另一个装满水,把它们放在冰箱中较长时间后取出,过一会发现两个矿泉水瓶外壁都出现水珠,所以不是瓶内水渗到外壁。2、见解析【详解】同学们呼出的热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小水滴,所以出现”白气”。3、
水蒸气凝华、放热
水蒸气液化、放热【详解】(1)[1]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这是气态直接变成固态,是凝华现象,凝华要放热。(2)[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这是气态变成液态,是液化现象,液化要放热。4、使小镜子温度升高,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附着在镜子上,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详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5、(1)见解析;(2)液化;凝华;(3)见解析【详解】(1)干冰有致冷作用原因:由于干冰在常温下会迅速变为气体,吸收热量。(2)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放出热量;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放出热量。(3)小冰晶下落到接近地面时遇到温暖的空气,由固态变为液态小雨滴,属于熔化现象。6、见解析【详解】(解释合理即可)例如:(1)火箭升空时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2)火箭加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3)火箭升空的过程中,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火箭向下喷射火焰,火箭升空,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7、见解析【详解】升华需要吸热,干冰能够更快更多地从热水那里吸热,从而加快升华,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雾状小水滴的速度加快。8、见详解【详解】锅内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蛊内的汤不会沸腾;因为沸腾有两个条件①达到沸点②不断吸热,盅内的水和锅内的水温度相同,不再发生热传递,盅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9、见解析所示【详解】雪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凝华时放热,故“下雪”气温不会过低,而下雪后,雪熔化时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所以“化雪”时更冷。10、见解析【详解】把刚出锅的绿豆汤放在电风扇前吹,加快了绿豆汤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绿豆汤中水的蒸发,蒸发吸热,所以绿豆汤能很快凉下来。绿豆汤中主要是水,绿豆汤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一段时间后,温度降低,绿豆汤结冰后,质量不变,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由知,体积会变大,所以盖子会被撑开。四、实验探究1、
热胀冷缩
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98
丁
不会【详解】(1)①[1]如图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量温度,将温度变化转换为液柱的长度变化,采用了转换法。②[2]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一直如图乙所示,即温度保持不变,此过程中,需要一直用酒精灯进行加热,所以可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为,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由乙图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水的沸点为③[4]水沸腾时,容器中水温一致,气泡上升时受到的压强变小,气泡不断变大;水沸腾前,底部水受热汽化形成水蒸气的气泡,水的上部温度小于底部温度,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中的水蒸气遇冷不断液化体积不断减小,所以图丁是水沸腾前的情形。(2)[5]水沸腾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继续吸热。由于大烧杯中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在沸点温度,所以小烧杯中的水的温度可以达到沸点,但是不能继续从大烧杯中吸收热量,所以小烧杯中的水不会沸腾。2、
均匀
固液共存
小于
晶体【详解】(1)[1]为了使物体受热均匀,减慢熔化过程,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法。(2)[2][3]BC段物质虽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说明此时物体正处于熔化阶段,所以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由于熔化时持续吸热,则物质在a点的内能小于在b点的内能。(3)[4]晶体在熔化时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会持续上升,所以由图乙可知该固体是晶体。3、
A
受热均匀
b
-4
②
见解析
固液共存态【详解】(1)[1][2]在实验中需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应先固定铁圈A,在调节过程中,要点燃酒精灯;水浴法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交换原理题库及答案
- 行政工作管理工作表单
- 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报告模板(风险识别与评估)
- 电工焊工实践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现金流测试合同模板(3篇)
- 神南高压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气管切开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讲解
- 2025年大数据行业数据分析技术与商业应用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市场营销策略策划及效果评估模板
- 动物疫病防治员中级题库
- 中医外科护理常规课件
- 《“1+X”无人机摄影测量》课件-项目八 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
- 客户需求处理管理办法
- 城市环卫安全生产年度工作计划
- 反邪教宣讲课件
- 公交驾驶员职业道德课件
- 【无锡市水利局】2025无锡市水利在建工程施工现场安全实操手册
- 童话故事中的真善美8篇
- 《先秦文学经典解读:《诗经》的教学教案》
- 注塑厂品质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