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 技术教案_第1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 技术教案_第2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 技术教案_第3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 技术教案_第4页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 技术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特点:

计算机——快速而高效地进行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

特点:信息处理;广泛适应;计算机的价值观;计算机的利弊观。

2、计算机的发展阶段:经历了以下5个阶段(它们是并行关系)

(1)大型机阶段

1946ENIAC电子管计算机5k

(2)小型机阶段

计算机进入中小企事业单位

(3)微型机阶段

计算机进入个人家

1971Intel4004第一代微处理芯片

1981Intel8088IBM-PC个人计算机

(4)客户机/服务器阶段

「对等网(无主从)(peertopeer)

互联网.

客户机/服务器(C/S)

(5)互联网阶段

1969ARPANET(阿帕网)美国国防

1983使用TCP/IP传输控制协议与网际互联协议。

1991我国第一条与国际互联网连接的专线建成它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高科所)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直线加速器中心。

1994我国实现采用TCP/IP传输控制协议的国际互联网的全功能连接。

四大主干网: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科学技术网Cstnet.中国

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

3、计算机分类:

传统的分类方法::大型主机、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巨型计算机、

小巨型机。

现实的分类方法:服务器、工作站、台式机、笔记本、手持设备。

1)服务器(Sever):

服务器有功能强大的处理能力,容量很大的存储器以及快速的输入输出通道和联网

能力。通常它的处理器也用高端微处理器芯片组成。服务器必须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可

靠性、联网特性以及远程管理、自动监控功能。

服务器发展到今天,适应各种不同功能、不同环境的服务器不断地出现,分类标准

也多种多样。

a按应用层次划分:入门级服务器、工作组级服务器、部门级服务器和企业级服

务器

>入门级服务器

入门级服务器主要是针对基于WindowsNT、NetWare等网络操作系统的用户,

可以满足办公室型的中小型网络用户的文件共享、打印服务、数据处理、Internet接入

及简单数据库应用的需求,也可以在小范围内完成诸如E-maiLProxy.DNS等服

务。

>工作组级服务器

工作组级服务器一般支持1至2个PDI处理器或单颗P4(奔腾4)处理器,可支

持大容量的ECC(一种内存技术,多用于服务器内存)内存,功能全面。适用于为中小

企业提供Web、Mail等服务,也能够用于学校等教育部门的数字校园网、多媒体教室

的建设等。

>部门级服务器

部门级服务器通常可以支持2至4个pmXeon(至强)处理器,具有较高的可靠

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此外,它结合服务器管理软件,可以使管理人员及

时了解服务器的工作状况。当用户在业务量迅速增大时能够及时在线升级系统,可保护

用户的投资。目前,部门级服务器是企业网络中分散的各基层数据采集单位与最高层数

据中心保持顺利连通的必要环节。适合中型企业(如金融、邮电等行业)作为数据中心、

Web站点等应用。

>企业级服务器

企业级服务器属于高档服务器,普遍可支持4至8个PHIXeon(至强)或P4Xeon

(至强)处理器,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能力。这类产品具有高度的容错能力、优异的扩

展性能和系统性能、极长的系统连续运行时间,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用户的投资。可作

为大型企业级网络的数据库服务器。

目前,企业级服务器主要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高处理速度和对可靠性要求极

高的大型企业和重要行业(如金融、证券、交通、邮电、通信等行业),可用于提供ERP

(企业资源配置I电子商务、0A(办公自动化)等服务。

a按服务器的处理器架构(也就是服务器CPU所采用的指令系统)划分:cisc

架构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和VLIW架构服务器

>QSC架构服务器

CISC的英文全称为"ComplexInstructionSetComputer",即"复杂指令系统

计算机",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CISC指令集方式。CISC架构的服务器主

要以IA-32架构(IntelArchitecture,英特尔架构)为主,而且多数为中低档服务器

所采用。

>RISC架构服务器

RISC的英文全称为"ReducedInstructionSetComputing",中文即"精简指令

集",它的指令系统相对简单,它只要求硬件执行很有限且最常用的那部分执令,大部

分复杂的操作则使用成熟的编译技术,由简单指令合成。目前在中高档服务器中普遍采

用这一指令系统的CPU,特别是高档服务器全都采用RISC指令系统的CPU。

>VLIW架构服务器

VLIW是英文"VeryLongInstructionWord"的缩写,中文意思是"超长指令集

架构",VLIW架构采用了先进的EPIC(清晰并行指令)设计,我们也把这种构架叫做

"IA-64架构"。每时钟周期,IA-64可运行20条指令,而CISC通常只能运行1-3条

指令,RISC能运行4条指令,可见VLIW要比CISC和RISC强大的多。目前基于这种

指令架构的微处理器主要有Intel的IA-64和AMD的x86-64两种。

ffl按服务器用途划分:通用型服务器和专用型服务器两类。

>通用型服务器

通用型服务器是不为某种特殊服务专门设计的、可以提供各种服务功能的服务器,

当前大多数服务器是通用型服务器。

>专用型服务器

专用型(或称"功能型")服务器是专门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功能专门设计的服务器。

例如: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电子邮件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

a按服务器的机箱结构划分:台式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机柜式服务器和刀片

式服务器。

>台式服务器

台式服务器也称为“塔式服务器"。低档服务器由于功能较弱,整个服务器的内部

结构上匕较简单,所以机箱不大,都采用台式机箱结构。

>机架式服务器

机架式服务器的外形看来不像计算机,而像交换机,WlU(lU=44.445cm\2U、

4U等规格。机架式服务器安装在标准的19英寸机柜里面。

>机柜式服务器

在一些高档企业服务器中由于内部结构复杂,内部设备较多,有的还具有许多不同

的设备单元或几个服务器都放在一个机柜中,这种服务器就是机柜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

刀片式服务器是一种HAHD(HighAvailabilityHighDensity,高可用高密度)

的低成本服务器平台,是专门为特殊应用行业和高密度计算机环境设计的,其中每一块

"刀片"实际上就是一块系统母板,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服务器。在这种模式下,每一

个母板运行自己的系统,服务于指定的不同用户群,相互之间没有关联。不过可以使用

系统软件将这些母板集合成一个服务器集群。在集群模式下,所有的母板可以连接起来

提供高速的网络环境,可以共享资源,为相同的用户群服务。刀片式服务器目前最适合

群集计算和IxP提供互联网服务。

2)工作站(Workstation):

工作站是一种以个人计算机和分布式网络计算为基础,主要面向专业应用领

域,具备强大的数据运算与图形、图像处理能力,为满足工程设计、动画制作、

科学研究、软件开发、金融管理、信息服务、模拟仿真等专业领域而设计开发的

高性能计算机。

工作站是一种高档的微型计算机,通常配有高分辨率的大屏幕显示器及容量

很大的内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并且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功能和高性能的图形、

图像处理功能以及联网功能。

工作站根据软、硬件平台的不同,一般分为基于RISC(精简指令系统)架构

的UNIX系统工作站和基于Windows,Intel的PC工作站。

UNIX工作站是一种高性能的专业工作站,具有强大的处理器(以前多采用

RISC芯片)和优化的内存、I/O(输入/输出)、图形子系统,使用专有的处理器

(Alpha.MIPS、Power等)、内存以及图形等硬件系统,专有的UNIX操作系

统,针对特定硬件平台的应用软件,彼此互不兼容。

PC工作站则是基于高性能的X86处理器之上,使用稳定的Linux、MacOS、

WindowsNT及Windows2000,WINDOWSXP等操作系统,采用符合专业图

形标准(OpenGL)的图形系统,再加上高性能的存储、I/O(输入/输出)、网

络等子系统,来满足专业软件运行的要求。

另外,根据体积和便携性,工作站还可分为台式工作站和移动工作站。

台式工作站类似于普通台式电脑,体积较大,没有便携性可言,但性能强劲,

适合专业用户使用。移动工作站其实就是一台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但其硬件配

置和整体性能又比普通笔记本电脑高一个档次。

3)台式机(DesktopPC):

台式机就是通常所说的微型计算机,由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等组成。他会

占据一个办公桌的桌面,所以也称为桌面机。根据目标用户的不同,台式机又分为商用

机、家用福口多媒体机。

4)笔记本(Notebook):

笔记本(Notebook)又称便携机或移动PC(MobilePC),现在它的功能已经和

台式机不相上下,且体积小,重量轻,价格相差无几。

5)手持设备/掌上电脑(HandheldPC):

手持设备又称掌上电脑(HandheldPC)或称亚笔记本(Sub-notebook),亚笔

记本比笔记本更小更轻。其他的手持设备则有PDA(个人数字助理),商务通,快译通

以及2.5G、3G手机等。

4、计算机的公共配置:CPU、内存(RAMX高速缓存(Cache\硬盘、光驱、

显示器(CRT、LCD\操作系统(OSX

ffl服务器的配置:

以戴尔公司的PowerEdge系列服务器为例,该系列现有6款产品:

力适合文件和打印等基础应用的PowerEdgeR200单路1U服务器。

次适合中小型企业和共享网络接入等入门级应用的PowerEdgeT105单路服务

器。

次适合网络平台、独立部署、电子邮件、流媒体或远程访问应用的PowerEdge

1950MLK(HI)双路1U服务器。

0适合电子邮件、数据库、网络基础架构、流媒体、虚拟化和Web等多种应用

的PowerEdge2950MLK(m)双路2U服务器。

0适合电子邮件、数据库、网络基础架构、流媒体、虚拟化和多种应用程序应用

的PowerEdge2900MLK(m)双路服务器。

*适合关键企业级数据库及应用的PowerEdgeR900四路4U服务器。

PowerEdgeR900四路4U服务器具体配置:

处理器:最多配置4个Intel至强7300系列四核处理器。

7300系列处理器的规格如下:

X7350:2.93GHZ,1066MHZ前端总线,8高速缓存。

E7330:2.40GHZ,1066MHZ前端总线,6高速缓存。

E7320:2.13GHZ,1066MHZ前端总线,4高速缓存。

E7310:1.60GHZ,1066MHZ前端总线,4高速缓存。

内存:最高配置为128G的FB-DIMM(全缓冲)内存。

硬盘大小:硬盘最大容量1.5TB可用SATA硬盘或SAS热插拔硬盘。

磁盘阵列卡:RAID5

系统支持:MicrosoftWindowsServer2003R2企业版(含SP2XMicrosoft

WindowsServer2003R2标准版(含SP2\RedHatLinuxEnterprisev5Advanced

Platform.SUSELinuxLinuxEnterpriseServer10EM64T,

网卡类型:4个嵌入式BroadcomNetXtremeIITM5708Gigabit5以太网卡,具

故障恢复和负载平衡功能。

ffl工作站的配置:

HPXW9400工作站具体配置:

处理器:一个或两个AMD2xOpteron(皓龙)1.8G-3.2G

内存:DDR2-667最大可达64G

缓存:每核有1M二级高速缓存

硬盘:300GB*2SAS

光驱:16XDVD+/-RW

显卡:专业2D:NVIDIAQuadroNVS290256MB

入门3D:NVIDIAQuadroFX1500256MB

中档3D:NVIDIAQuadroFX3500512MB

高端3D:NVIDIAQuadroFX5600768MB

网卡:集成的双NVIDIA千兆10/100/1000局域网,可选的Broadcom5751

千兆PCIe网卡,可选的英特尔Pro/1000GT千兆PCI网卡

操作系统:WindowsXPProfessionalx64Edition,WindowsXPProfessional

SP2、RedHatEnterpriseLinuxWS,HP(64位\

ffl台式机的配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机型"开天58000”,由联想全球三大研发中心通力合作、数

百名工程师历时十二个月,经过160多项严格测试精心打造而成。

开天58000具体配置:

处理器:E6550(Core2Duo,2.33GHZ,4M缓存)

内存:1GBDDRH667

硬盘:250GSTAT(IDE)

操作系统:WindowsVistaBusiness简体中文版

ffl笔记本的配置:

旭日C466M-MX具体配置:

处理器:E6550(Core2Duo,2.33GHZ,4M缓存)

内存:1GBDDRH

芯片组:IntelGL960高速芯片组

硬盘:120GSTAT高速硬盘

光驱:Combo(CD-ROM+DVD-ROM+CD-RW)

显示器:14.1英寸WXGA高亮屏(1280x800像素,32位真彩色)

操作系统:WindowsVistaHomeBasic简体中文版

电池:高性能6芯锂离子电池

显卡:IntelGMA950集成显卡

网卡:802.11b+g标准10/100Mbps的以太网无限网卡

5、计算机的指标(P6-7):

CQ位数:指CPU寄存器中能够保存数据的位数。

ffl速度:指CPU每秒钟处理的指令数,通常用主频来表示CPU的处理速度。

(MIPS、MFLOPS,TFLOPS)

£□容量:硬盘存储数据的多少。(B、KB、MB、GB、TB)

ffl数据传输率(带宽):单位Bps,网卡,10-100Mbps;外Mao,56Kbps。

a版本:计算机硬件、软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版本。

ffl可靠性:(MTBF、MTTR)

6、计算机的应用领域:科学计算、事务处理、过程控制、辅助工程、人工智能、

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

7、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具有原子特性(芯片、板卡、设备、网络)与软件

系统具有比特特性。且它们具有同步性。(P9)

8、奔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奔腾32位芯片,主要用于台式机和笔记本,奔腾采用了

RISC和CISC技术(PIO-12X

9、安腾芯片的技术特点:安腾是64位芯片,主要用于服务器和工作站。安腾采

用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技术(P121

10、主机板与插卡的组成:

ffl主机板简称主板(main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由CPU、存储器、

总线、插槽和电源5部分组成。

主板的分类:(P13)

ffl网络卡又称为适配器卡代号NIC,具有链路层,物理层二层性(P13)

11、软件的基本概念:软件由程序(功能实现部分)与文档(功能说明部分)组成。

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桥梁。

程序:由指令序列组成的,告诉计算计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

文档:是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中的必备资料。

12、软件的分类:桌面应用软件、演示出版软件、浏览工具软件、管理效率软件、

通信协作软件和系统维护软件。

按用途不同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用户直接使用的软件通常为应用软件,而应用软件通常是通过系统软件来指挥计

算机的硬件完成其功能的。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是操作系统(OperationSystem,OS),

它完成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个细节,亦即,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用于指挥和管理其

自身的软件。

高级语言编程环境也是系统软件的一大分支。

应用软件包括办公室软件、数据库软件、互联网软件、压缩软件、多媒体软

件、防病毒软件等。

按授权方式分类:商业软件、共享软件和自由软件。

CQ商业软件:必须购买才能使用的软件。

ffl共享软件:软件作者保留版权,但允许他人复制试用的软件。

ffl自由软件:版权属于原作者,但使用者可以自由复制、自由修改的软件。

按使用环境不同分类:单机软件、网络软件。

按使用领域不同分类:通用软件、专用软件。

13、软件开发:软件的生命周期中,通常分为三大阶段,每个阶段又分若干子阶段:

(1)计划阶段: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是决定软件项目是否开发的关键)两

个子阶段。

⑵开发阶段:在开发前期分为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三个子阶段,在开

发后期分为编码、测试两个子阶段。前期必须形成的文档有: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设

计规格说明书。

⑶运行阶段:主要任务是软件维护。为了排除软件系统中仍然可能隐含的错误,

扩充软件功能。

14、编程语言:(机器语言与汇编语言都依赖于具体的机器,汇编语言与高级语言

都需要编译)

(1)机器语言:能被计算机直接理解和执行,速度快,但该种语言难记、难学、难

懂。

⑵汇编语言:用英文助记符和十进制数代替二进制码,使机器语言变成了汇编语

言。汇编语言属于低级语言。汇编语言要通过汇编程序把汇编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

计算机才能执行。

⑶高级语言:高级语言是一种面向问题或过程的语言。它是近似于日常会话的语

言。它不但直观、易学,而且通用性强。高级语言要通过编译(或解释)翻译成机器语

言才能执行。

15、媒体的概念与分类:

(1)媒体的概念:信息的载体

(2)媒体的分类:传输媒体、表现媒体、表示媒体、感觉媒体

16、多媒体的基本概念:指有声有色的信息处理与利用技术。多媒体技术可划分为

偏硬件技术和偏软件技术两部分。

唇同步:相关音频流与视频流之间的同步。

17、MPC的组成:具有CD-ROM,具有A/D和D/A转换功能、具有高清晰的彩

色显示器、具有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的硬件支持(P201

18、多媒体的关键技术: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芯片与插卡技术、多媒体操作系

统技术、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

ffl数据压缩与解压缩技术:(P20)

数据压缩是通过数学运算将原来较大的文件变为较小文件的数字处理技术,数据解

压缩是把压缩数据还原成原始数据或与原始数据相近的数据的技术。数据压缩通常可分

为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两种类型。无损压缩是指压缩后的数据经过重构还原后与原始数

据完全相同,有损压缩是指压缩后的数据经过重构还原后与原始数据有所不同。

根据解码后的数据与原始数据是否完全一致来进行分类,数据压缩方法一般被划分

为两类:

(1)可逆编码或无损压缩方法(精编码):用可逆编码方法压缩的数据信息,其解

码后的数据信息与原数据信息严格相同,即压缩是完全可恢复的或没有偏差的。多媒体

应用中经常使用的无损压缩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的编码方案,如游程编码、Huffman

编码、算术编码和LZW编码等。

(2)不可逆编码或有损压缩方法(源编码):用不可逆编码方法压缩的数据信息,

其还原后的数据信息较之原数据信息存在一定的误差,但视觉效果一般是可被接受的。

一般有损压缩方法主要用于多媒体中图像、视频等信息的压缩。

常用的有损压缩方法有:PCM(脉冲编码调制I预测编码、变换编码(主要是离

散余弦变换方法I插值和外推法(空域亚采样、时域亚采样、自适应)等。下面将介

绍几种不同类型压缩方法的一般原理。

a预测编码:

根据离散信号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的特点,利用前面一个或多个信号对下一个信号

进行预测,若能预测出未来与当前有什么相同之处,则只需对实际值和预测值的差进行

编码和传输。如果预测比较准确,那么误差信号就会很小。

£□变换编码:

变换编码是指先对信号进行某种函数变换,从一种信号(空间)变换到另一种信号

(空间),然后再对变换后的信号进行编码。如将时域信号变换到频域,因为声音、图

像大部分信号都是低频信号,在频域中信号的能量比较集中,再进行采样、编码,肯定

可以压缩数据。

ffl芯片与插卡技术:(P21)

ffl多媒体操作系统技术:(P21)

ffl多媒体数据管理技术:(P21)

CO力口: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的定义:

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媒体又叫流

式媒体,它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送到网络上。用

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与单纯的

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延时大幅

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

ffl流媒体的特点:

连续性、实时性、时序性即其数据流具有严格的前后时序关系,因此它已经成为在

Internet上实时传输音频、衩濒的主要方式。

ffl流媒体服务模式:

传统的流媒体服务大都是客户机/服务器(C/S)模式,近年来,人们把P2P技术

引入到流媒体传输中,从而形成了P2P流媒体服务模式。

19、超文本与超媒体的概念:

(1)超文本是非线性非顺序的而传统文本是线性的顺序的。

(2)超文本概念:超文本是收集、存储和浏览离散信息以及建立和表现信息之间

关系的技术。

(3)超媒体的组成:当信息载体不限于文本时,称之为超媒体。超媒体技术是一

种典型的数据管理技术,它是由结点(node)和表示结点之间联系的链(link)组成的

有向图(网络),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浏览、查询和修改等操作。

(4)超媒体系统的组成:编辑器、导航工具、超媒体语言

20、多媒体应用软件:

ffl多媒体播放软件:

暴风影音、芋芋静听、WindowsMediaPlayer等。

ffl多媒体制作软件:

用来帮助应用开发人员提高开发工作效率,它们大体上都是一些应用程序生

成器,它将各种媒体素材按照超文本节点和链结构的形式进行组织,形成多媒体

应用系统。

多媒体制作软件包括文字编辑软件、图像处理软件、动画制作软件、音频编

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以及多媒体创作软件等。

0文字编辑软件:Word

次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位图图象)、CorelDraw(矢量图型)

S动画制作软件:

绘制和编辑动画的软件:AnimatorPro(平面动画制作软件13DStudioMAX

(三维动画造型软件1Cool3D(三维文字制作动画软件\Poser(人体三维动画制

作软件);

动画处理软件:AnimatorStudio(动画加工处理软件\Premiere(电影影像与

动画处理软件\GIFConstructionSet(网页动画处理软件\AfterEffects(电影影

像与动画后期合成软件X

次音频编辑软件:CoolEditPro

次视频编辑软件:MovieMaker、绘声绘影

次多媒体创作软件:PowerPoint,Authorware

第二章网络的基本概念

1、信息技术涉及内容:信息的收集、储存、处理、传输与利用。

2、计算机网络形成与发展大致分为如下4个阶段:

田可一种新技术的出现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二是前期技术

成熟。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也遵循这样的技术发展轨迹。

ffl计算机网络形成: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后,有近十年,计算福口通信并没有

什么关系。1954年制造出了终端,人们用这种终端将穿孔卡片上的数据从电话线路上

发送到远地的计算机。此后,又有了电传打字机,用户可在远地的电传打字机上键入程

序,而计算出来的结果又可以从计算机传送到电传打字机打印出来。计算机与通信的结

合就这样开始了。

Intetnet是全世界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

(ARPA)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其时,美苏关系紧张,不知

将来是否会爆发核大战,于是美国国防部于1969年出资研究开发ARPA网,该网络被

设计成可在计算机间提供许多通信路线(在计算机术语中称为路由)的网络。

自70年代开始,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价格急

剧下降,微机广泛应用,局域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后,为了适应办公自动化

的需要,各机关、企业迫切要求将自己拥有的为数众多的微机、工作站、小型机等联接

起来,从而达到资源共享和互相传递信息等目的。在这种背景下,局域网技术发展呈日

新月异之势。

1985年在美国政府的帮助下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组建了第一个网,命名为

NFSnet,伴着TCP/IP协议的成长,NSFNET在1986年建成后取代ARPANET。人们

把使用TCP/IP支持的NFSnet网叫做Internet网,即当今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互连网。

1991我国网络元年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美方发言人怀特•托

基提出把中国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

1994全功能连接1994年3月,中国终于获准加入互联网,并在同年5月完成全

部中国联网工作。

1994年我国Internet只有一个国际出口,300多个入网用户。

说说今天!

从第一台电报机奏出断续的音符,到20世纪末因特网的恢弘乐章。现代通信经过

一个多世纪的奔跑与飞跃,从无到有,从弱小到壮大,最终成为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先导产业。而在中国,百年通信发展史并非是一路凯歌,中国通信业分娩于特殊的

时代中,成长在艰难的岁月里,在沧桑中孕育辉煌。今天,当我们在互联网上饱览奇妙

的信息世界,当我们在电波中向海外的亲人传送新世纪祝福的时候,我们能否觉察,中

国通信已与世界同行。像江河奔向海洋,这一路多少激流险滩,这一路如此豪情飞扬。

回首百年,我们看到,自强不息和改革开放已成为历史的箴言,在中国通信的史册中熠

熠生辉。

ffl计算机网络发展:

(1)第一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奠定理论基础。

(2)第二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ARPANET与分组交换技术为重要标

志。

(3)第三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的国际标

准化。

(4)第四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Internet的广泛应用。

3、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特征:资源共享。

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联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

集合。

5、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早期计算机网络结构实质上是广域网的结构。广域网的功能:数据处理与数据通

信。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资源子网负责全网的数据处理,向网络

用户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主机和终端。主机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通

信子网的通信控制处理机相连接。终端是用户访问网络的界面。通信子网由通信控制处

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完成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通信

控制处理机在网络拓扑结构中被称为网络节点。通信线路为通信处理机之间以及通信处

理机与主机之间提供通信信道。

6、现代网络构成的特点:微机通过局域网连入广域网,局域网与广域网、广域网

与广域网的互联是通过路由器实现的。

7、计算机网络的分类:(P29-32)

(1)按传输技术分为:广播式网络(通过一条公共信道实现\点一点式网络(通

过存储转发实现\采用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点式网络与广播网络的重要区别

之一O

(2)按规模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9、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

映出网络中各实体间的结构关系。主要是指通信子网的拓扑构型。

10、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

(1)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2)广播式通信子网的拓扑: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卫星通信型。

11、描述数据通信的基本技术参数有两个:数据传输率与误码率。

(1)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

为比特/秒(bit/second),记作bps.对于二进制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Sl/T(bps),

其中,T为发送每一比特所需要的时间.

(2)奈奎斯特准则:信号在无噪声的信道中传输时,对于二进制信号的最大数据传

输率Rmax与通信信道带宽B(B=f,单位是Hz)的关系可以写为:Rmax=2*f(bps)

(3)香农定理:香农定理则描述了有限带宽;有随机热噪声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与

信道带宽;信号噪声功率比之间的关系.在有随机热噪声的信道上传输数据信号时,数据

传输率Rmax与信道带宽B,信噪比S/N关系为:Rmax=B*LOG2.(1+S/N)其中:

B为信道带宽,S为信号功率,n为噪声功率。

(4)误码率是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它在数值上近似等于:

Pe=Ne/N(传错的除以总的)

CQ误码率应该是衡量数据传输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传输可靠性的参数。

£□对于一个实际的数据传输系统,不能笼统地说误码率越低越好,要根据实际传

输要求提出误码率要求;在数据传输速率确定后,误码率越低,传输系统设备

越复杂,造价越高。

m对于实际数据传输系统,如果传输的不是二进制码元,要折合成二进制码元来

计算。

ca差错的出现具有随机性,在实际测量一个数据传输系统时,只有被测量的传输

二进制码元数越大,才会越接近于真正的误码率值。

12、网络协议:

当时科学家们提出这样一个理念:"所有电脑生来都是平等的。"为了让这

些"生来平等”的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就得在这些系统的标准之上,建立

一种大家共同都必须遵守的标准,这样才能让不同的电脑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

"谈判",并且在谈判之后能"握手"。

通过通信信道和网络设备互联起来的不同地理位置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要使其能协

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它们之间必须具有共同的语言。交流什么、怎样交流

及何时交流,都必须遵循某种互相都能接受的规则。

网络协议(Protocol)是为进行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

定的集合。准确地说,它是对同等实体之间通信而制定的有关规则和约定的集合。

(1)概念:为网络数据传递交换而指定的规则,约定与标准被称为网络协议。

(2)协议分为三部分:语法、语义、时序

ea语法,即用户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ffl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以及完成的动作与做出的响应;

ra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认识到不同公司的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不统一将会

限制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袭击结构必须走向国际化标准。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

拓扑提供标准。它广泛采用的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提出的开放系统互

连(OSI-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的参考模型,即ISO/IEC7498国际标准。

(1)概念:将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计算机网络中采用层次结构,可以有以下好处:各层之间相互独立、灵活性好、

各层都可以采用最合适的技术来实现各层实现技术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各层、易于实现和

维护、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14.ISO/OSI(国际标准化组织/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其划分所遵循的原则: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

将一个复杂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子系统,可以简化处理过程。分层就是系统分

解的最好方法之一。

0SI参考模型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送层、对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七个层次描述网络的结构,它的规范对所有的厂商是开放的,具有指导国际网络结构和

开放系统走向的作用。

(1)功能:构建网络和设计网络时提供统一的标准

(2)概述:采用分层的体系结构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

小问题,采用了三级抽象,既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格说明。实现了开放系统环

境中的互连性,互操作性与应用的可移植性。

(3)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层次的原则是:网中各结点都有相

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

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其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

等层之间的通信(补充服务、接口、协议的概念).

(4)OSI七层:

m物理层:主要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的传

递比特流。(NIC、HUB)

ra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和LLC,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采用差错控制,流

量控制方法。(NIC、SWITCH)

ffl网络层:实现路由选择、拥塞控制和网络互连功能,使用TCP和UDP协议

(ROUTER)

ffl传输层:是向用户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服务,透明的传送报文,使用TCP协议。

ffl会话层:组织两个会话进程之间的通信,并管理数据的交换使用NETBIOS和

WINSOCK协议。

ffl表示层: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ffl应用层: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确定进程之间通信的性质,以满

足用户的需要。

15、TCP/IP参考模型:

TCP/IP:(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的简写,

中文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又叫网络通讯协议,这个协议是是In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简单地说,就是由网络层的IP协

议和传输层的TCP协议组成的。

众所周知,如今电脑上因特网都要作TCP/IP协议设置,显然该协议成了当今

地球村"人与人"之间的"牵手协议"。

(1)TCP/IP协议的特点:

a、开放的协议标准,可以免费使用,并且独立于特定的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

b、独立于特定的网络硬件,可以运行在局域网、广域网,更适用于互联网。

c、统一的网络地址分配方案,使得整个TCP/IP设备在网中都具有唯一的地址。

d、标准化的高层协议,可以提供多种可靠的用户服务。

(2)TCP/IP参考模型可以分为:应用层,传输层,互连层,主机-网络层。(P33)

(3)应用层协议分为:

a、依赖于面向连接的TCP协议:主要有:文件传送协议FTP、电子邮件协议SMTP

以及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b、依赖于面向连接的UDP协议:主要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简单文件传

输协议TFTP.

c、既依赖于TCP协议,也可以依赖于UDP协议:域名服务DNS等.

16、互联网的发展与应用:

ffl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的发展于近现代的许多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并无不同,即都是先在军事

工业形成,再转到民用领域。互联网发源于至今看来也十分新颖的战略思想:为了避免

敌人的毁灭性武器命中全国的军事指挥控制中心,应该怎么办?传统的方法是一方面想

方设法尽可能地不让敌人知道中心的确切位置,另一方面提高中心的抵御打击的能力。

但在当今的核武器年代,对方有着连一个星球都可以炸毁的核弹,再固若金汤的防

御措施一旦受到攻击肯定马上化为乌有。而只要有机密存在,总有打探出机密的方法,

所以靠保密中心所在位置的方法也不是长远之计。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军事人员充分

发挥逆向思维,想到既然不可能长期、有效地保护中心免受攻击,那么还不如根本不设

中心!

让每一个基地乃至每一台电脑都能独立运作,这么一来等于有了无数中心,敌人除

非真的将这个星球炸了,否则其中一个基地或电脑受损,也不影响其他基地或电脑继续

发挥作用。正是这种"非中心化”的思想成为形成互联网最基本的概念。

但是许多技术出现之后往往并不会完全按照原先的设计发展,现在服务器/客户机

的架构逐渐变成了互联网的主流,浏览变成了人们在互联网上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互联

网的普通用户似乎在慢慢的退化、和电视观众一样被动地浏览着大网站们创造的内容。

/基于Web的互联网:

流动在Internet最顶层的信息,就是Web页。它是当今Internet上最流行的资源

交互形式,人们通过建立自己的Web页和访问他人的Web页来交流信息,提供服务,

它创造了一个公开的Web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人们拥有平等的权力和共同的义务。

Web页是通过WWW服务实现的,WWW是基于http协议工作的,这种协议

已经被绝大多数的服务器操作系统所支持,它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上对服务信

息进行适当的格式化和显示。而最终用户浏览这些信息的工具被称作浏览器。

Web这个Internet上最热门的应用架构是由TimBerners-Lee发明的。Web的

前身是1980年TimBerners-Lee负责的Enquire(EnquireWithinUponEverything

的简称)项目。1990年11月,第一个Web服务器nxoc01.cern.ch开始运行,Tim

Berners-Lee在自己编写的图形化Web浏览器"WorldWideWeb”上看到了最早的

Web页面。1991年,CERN(EuropeanParticlePhysicsLaboratory)正式发布了

Web技术标准。目前与Web相关的各种技术标准都由著名的W3C组织WorldWide

WebConsortium)管理和维护。

从技术层面看,Web架构的精华有三处:用超文本技术(HTML)实现信息与信

息的连接;用统一资源定位技术(URI)实现全球信息的精确定位;用新的应用层协议

(HTTP)实现分布式的信息共享。这三个特点无一不与信息的分发、获取和利用有关。

其实,TimBerners-Lee早就明确无误地告诉我们:"Web是一个抽象的(假想的)信

息空间。”也就是说,作为Internet上的一种应用架构,Web的首要任务就是向人们提

供信息和信息服务。

Web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从Web的产生到现在短短几年的发展,Web技术已从最初简单的文档的浏览发

展到当今复杂电子商务的应用,其间共经历了静态文档、动态交互页面和实时可伸缩的

事务处理三个阶段。

Web技术发展的第一阶段—静态文档。这一阶段Web服务器基本上只是一个

HTTP的服务器,它负责接收客户端浏览器的访问请求,建立连接。

Web技术发展的第二阶段—动态交互页面阶段。第一阶段的Web技术无法满

足人们进一步的要求。随着高版本HTML的出现和浏览器对From表单的支持使Web

技术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二阶段:动态交互页面阶段。数据库技术适于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组

织管理,Web技术拥有较好的信息发布途径,这两种技术天然的互补性决定其相互融

合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将Web技术与数据技术相结合,开发动态的Web数据

库应用,已成为当今Web技术研究的热点所在。

Web技术发展的第三阶段—实时可伸缩的事务处理阶段。随着Internet用户的

迅速增加,人们渴望网络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电子商务的出现对商家和用

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使Web的应用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随着

Web技术、分布式对象技术以及安全保密技术的发展,为在Web上实现电子商务提供

有了有力的技术保障。在Web上进行实时可伸缩的事务处理,实现电子商务,Web必

须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即如何实现实时的事务处理、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安全性与客

户认证等技术难题。

/搜索引擎技术:

搜索引擎(searchengine)是指根据一定的策略、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搜集互

联网上的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处理后,并将处理后的信息显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