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年级统练思想政治一、单选题(共70分)1.某地博物馆拟运用数字技术为观众献上一场沉浸式体验展,在文明曙光之原始社会时期展厅,观众会看到①人们手持刀叉铁棒追赶猎物 ②人们给圈养的牛羊等投喂草料③人们聚集在一起平分捕到的猎物④氏族首领单独决策处理内部事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5年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在南宁市境内发现了17处史前洞穴遗址、1个化石点和2处大石铲遗址,采集到穿孔石器、砍砸器、石锤、石片、石砧等石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新石器时代遗物。下列选项符合该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是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已分工④人们共同劳动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作为历史的见证,考古文物可以直接地反映其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下列对文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生产关系解读正确的是A.黄山遗址出土的磨制石器——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B.汉代的画像砖石——青铜器广泛使用C.宋朝的四系青瓷罐——地主占有农民全部劳动成果D.春秋时期窃曲纹铜壶——奴隶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4.右图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资料公有,不存在生产关系B.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带来了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这是历史的倒退C.封建社会铁制农具得到推广,地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农民D.人类社会由低到高的发展进程是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支配的5.恩格斯指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恩格斯这一论述表明A.政治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B.国家产生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C.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D.阶级斗争是国家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6.随着私有制的诞生,一些原始部落的联盟长开始破坏民主选举制度,联合一些人组建了政府和军队,将国家变成“家天下”。他们对奴隶主阶层进行了分封,形成了公、侯、伯、子、男等不同等级的贵族阶层;而战争中被俘虏的人则成为奴隶,成为被剥削和奴役的对象。这表明①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②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历史的退步④奴隶制国家是奴隶主阶级统治奴隶阶级的工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下列内容中正确的因果关系及排列顺序是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私有制确立————国家出现B.私有制产生————国家出现————生产力发展————阶级形成C.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形成————国家出现D阶级产生————国家出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8、夏朝奴隶名目繁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叫“民”“黎民”“众人”“众”,从事畜牧业的叫作“牧竖”或“隶圞”。他们都担负着难以想象的沉重劳动,被奴隶主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无姓氏,命运极其悲惨。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①奴隶主对奴隶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②奴隶主剥削奴隶的主要方式是地租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退步④奴隶在社会中处于被剥削的地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封建社会是以地主剥削农民为经济基础的社会形态,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社会经历了无数的变革,社会关系也出现了复杂的变化,但社会本质没有改变。这表现在①中国封建社会生产力状况没有改变 ㉖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关系没有改变③地主阶级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没有改变④中国封建社会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没有改变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10.古今中外的文艺作品无不遵循一个普遍的规律:随时代而行,是时代的反映和产物。下列作品与反映的时代背景一致的是序号作品反映的社会时代背景①《卖炭翁》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产品,出现了原始畜牧业和农业②《诗经》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③《红楼梦》阶级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地主占有所有土地,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是收取地租④《国际歌》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⑤《巴黎圣母院》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A.①③ B.①② C.②⑤ D.③④1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丰收与饥饿的悖论,深刻揭露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本质,成为反映阶级压迫的经典之作。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对农民进行剥削的基础②农民毫无人身自由,劳动成果完全被地主阶级占有③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地主、农民两大阶级间的矛盾④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主要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明朝时期流传一首歌谣,“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造成这首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A.森严的等级制度B.封建土地所有制C.残酷的地租剥削D.封建的君主专制13.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形容“工人的个人消费,只不过是维持自己的劳动力的运转,这同役畜要吃饲料,机器要上油一样,已成为再生产过程的第一个要素。”随着剥削的加重,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资本家把工人当作会说话的工具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始终无法克服的痼疾③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是经济危机爆发根源④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工人阶级被剥削的根本所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解放前,广西栗木矿上的工人,一个人一天生产五斤矿砂,矿主至少赚十五块钱。而矿工的工钱,每天却只有两角。这揭露了①资本家为工人提供了就业机会②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③资本家与工人存在着剥削关系④生产的社会化与私有制之间的尖锐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2024年,某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大量企业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矛盾加剧。下列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②资本主义可以通过科技创新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③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④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民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A.空想社会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进化理论D.启蒙思想18.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从某个天才人物头脑中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为适应社会实践和时代发展需要产生的。这个社会历史条件是指①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石②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思想来源④资本主义的发展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种种社会矛盾和经济危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科学社会主义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是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的理论体系。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说法对应正确的是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②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巴黎公社③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④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发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0.从嘉兴南湖红船点燃革命火种,到延安窑洞里孕育的毛泽东思想照亮前路;从改革开放春潮中闯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到新时代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百年党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能救中国、发展中国,是因为①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我们拥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③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④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是①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③缓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因为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参与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官僚势力与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指出“这是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该文章的发表①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首次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③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④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奋进力量。某同学乘坐天津地铁1号线进行参观学习。下图是该同学绘制的研学笔记。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②五四运动,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③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两个革命阶段互相衔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伟大事件,彻底改变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积贫积弱、受人欺凌的悲惨命运,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的壮阔道路。”新中国的成立①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θ.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由此可见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飞跃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7.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③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②→③28.某班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观点,其中恰当的是A.甲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B.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主要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C.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决定性胜利,标志着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丁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完善的工业体系2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会议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大会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中国财税博物馆陈列着一张印着“公私合营浙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字样的老股票。这张股票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重大经济变革。这场变革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指明了方向②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③完成了落后农业国向先进工业国的转变④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A.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 B.农业初步满足了全国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C.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D.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32.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主要说明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可以直接用于社会主义建设③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可以照搬苏联模式,无需独立探索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3.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认识与愿景为出发点,党的八大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改革精神,概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次会议最重要的贡献是①对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新规定②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提出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认识到科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4.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群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焕发出万众一心全面建设新中国的豪迈激情。在这一时期,你会看到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实现第一次结合②报纸上刊登着各类型的商店挂上公私合营招牌的新闻③人们为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而欢呼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的某些农村地区开展试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5.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时期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完全照抄苏联经验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③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④期间所取得的物质成就和历史经验,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Ⅱ卷(非选择题)36.(本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本引导我成长的书籍读后感13篇范文
- ABetterPlace与情感表达的英语作文指导
- 怀化电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农业机械行业农业装备与智能农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文旅科技行业文旅科技应用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安全生产用品检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护理学四诊题库及答案解析
- 二级安全评价师真题库及答案解析
- 安凯校车安全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文化教育行业文化教育发展与文化产业融合创新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甘肃省甘南州第三批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引进52人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税务师考试《税法一》冲刺试卷(含答案)
- 湖南机场2026届校园招聘7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浓缩300题附答案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课件
- 《大学英语》 课程标准
- 资产处置培训课件
- 医疗健康体检服务投标书标准范本
- 企业培训课程评估及反馈工具
- 风电齿轮箱课件
- 预应力桩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2025年福建省辅警(协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