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
生物试卷
一、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IYYrr:IYyRR:IYyrr:2YYRr:2YyRr,并
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YYRRXYYRrB.YYRrXYyRrC.YyRrXYyRrD.YyRRXYyRr
2.有一条多肽链由1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MNOS(z>15,w>16),这条多肽链经
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此N0?S)、丙氨酸(GKNOJ、天冬氨酸(C.IbNO.)、
赖氨酸(CM.此05、苯丙氨酸(GHuNOj.则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
A.(w-16)个B.个C.(w-15)个D.个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第三步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B.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的表达
C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D.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
4.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④基因分离.
A.①②@@B.②①③③C.②①③④D.③②④①
5.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滥用抗生素会使得“耐药性”细菌发生定向变异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6.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84,则杂合子Bb
的频率是()
A.0.36B.0.48C.0.60D.0.40
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材料
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生殖隔离,它是生物进化最为典型的标志
8.下列选项中对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等,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类型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
D.内环境的理化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9.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对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D.甲状腺激素与相应的靶细胞结合
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血红蛋白、H+、胆固醇
B.葡萄糖、Caz十、载体、脂肪酸、水
C,卵磷脂、有氧呼吸酶、性激素、乳酸
D.脂肪、水、钾离子、葡萄糖、氨基酸
11.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达成的
B.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分工合作
C.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也可遭到破坏
1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和E都是由神经末椎和它们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0.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
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无规律性应答
B.兴奋是指细胞或者组织由相对活跃状态变为相对静止状态
C.神经纤维局部电流的方向都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D.狮子捕食斑马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14.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通道开放,使内流(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不同细胞的细胞膜
19.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
20.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B.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C.在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在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
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B.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均不一样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成年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
2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T淋巴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的一种
D.B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23.人体对抗病原体有三道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黏膜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
B.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这三道防线均不仅生来就有而且都具有针对性
D.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杀灭病原菌属于第二道防线
24.下列有关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子细胞大部分为记忆细胞
B.血清中的抗体与破伤风杆菌结合并抑制其繁殖属于细胞免疫
C.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切除胸腺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25.下列关于免疫系统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过敏性鼻炎是属于免疫功能过弱导致
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
C.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功能缺失易患肿瘤
D.自身免疫病人的免疫系统“敌我不分”
2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发现史,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就向下面的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
B.鲍森•詹森的实验证明如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透过玻璃片传递给下部
C.拜耳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下部分布不均造成
I).温特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27.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是由植物特定器官合成的微量的口引腺乙酸
B.向地性和顶端优势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处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生长素不能进行极性运输
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分布情况要受到单侧光的影响
28.下列有关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GA(赤霉素类)打破葛苣、土豆和人参种子的休眠
B.用NAA(生长素类似物)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的生根
C.用乙烯促进香蕉、番茄的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
D.用矮壮素(生长延缓剂)可防止棉花徒长,促进结实
29用燕麦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B.①②③⑤⑧C.①③④⑥⑦D.②⑤⑧
30.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B.可以用样方法调查一片草地中跳蛹的种群密度
C.农田中水稻有序的分布体现了种群的空间特征
D.年龄结构不能够预示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31.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血细胞计数板的中央滴一滴培养液后盖上盖玻片
B.如果每个小方格中酵母菌过多就需要增加稀释倍数
C.制片前不轻轻震荡试管一定会导致实验数据会偏大
D,该实验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的同时也需做重复实验
32.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33.“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喷发是
一种自然现象,喷出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乙地发生过火山
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下列关二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
的是()
A.甲地和乙地两个位置发生的自然演替类型相同
B.人为的干扰也不能使甲地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C.苔葬会比地衣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之上
【).随时间推移甲、乙两地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多
34.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某实验基地
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其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
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
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据图推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示标明罗非鱼种群在a~b段近似“J”型增长
B.FNE最有可能在d点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
C在捕食压力下的罗非鱼种群环境容纳量接近K2
D.在d~。时间段罗非鱼的出生率小于其死亡率
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B.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
C.全部细菌都属于分解者D.太阳光属于非生物物质
36.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在一年时间内对能量的同化、利用和
传递等的部分数据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种群输入用于生长、呼吸传递给传递给未被利
的发育消耗分解者下用
总能和繁殖的能一营养的能量
量量级
A65.53.015.041.5
B15.050.52.5
C20.61.4微量(不无
计)
A.种群A、种群B和种群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生态系统中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值为5百万千焦/年
C.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值介于10%-12%之间
D.种群A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
37.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依图判断正确的是
.X
草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瞥①卜…肉食性动瞥2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照射到草上全部太阳能
B.能量X中包括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那部分热能
C.食物链中的每个营养级的能量去向都具有4条途径
I).草食性动物粪便中所含的能量不属于草同化的能量
38.探究落叶是否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下列实验设计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叶片中是否含有微生物
B.实验组落叶要进行灭函处理,土壤不处理
C.对照组落叶不做处理,土壤进行灭菌处理
D.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土壤中落叶的腐烂情况
39.繁殖季节雄鸟长出鲜泡的羽毛,不断鸣叫,并对雌鸟摆出各种姿态.下列相关说法不正
确的是()
A.雌、雄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B.繁殖季节时雄鸟鸣叫属于物理信息
C.雄鸟对雌鸟摆出姿态属于行为信息
D.雌雄鸟间的信息传递利于种群繁衍
40.关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
B.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力植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
C.保护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野生资源
D.湿地能够蓄洪防旱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二、(非选择题,满分40分)
41.科研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甲)和食
物网(图乙).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甲图中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石的是(填写字母)
(3)不同的动物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限制动物分层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4)乙图中水蚤与河蚌的关系是,若该系统中小球藻每年固定的能量不变,由
于某种原因使得河蚌的食物比例由原来的小球藻:水蚤为2:1调整为小球藻:水蚤为
5:1,则该生态系统中传递给河蚌的能量理论上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
42.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大规模爆发,其引起的埃博拉出血热是当今世界上最致命
的病毒性出血热,包括呕吐、腹泻、体外出血、发烧等.下图表示埃博拉病毒感染人体后发
生的部分免疫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1)图中不能够特异性识别埃博拉病毒的细胞有(填编号),戊代表的物质是
(2)该图表示的是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免疫,当病毒刚开始入侵时,首先发起
攻击的免疫细胞甲,其名称是.图中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填编号)
(3)严重的腹泻,如果丢失盐分的比例大于丢失水分的比例,其内环境渗透压会
(升高、降低、不变)
(4)某人感染了该病毒后,出现了发热症状,与发病前相比其产热量__________
(5)科研人员用志愿者检测新的病毒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将健康的志愿者分成
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名.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实验组的处理:
接种.一段时间后,检验志愿者血液中产生抗体的能力.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
度,不同实验组志愿者需接种的疫苗.
(6)有人建议用康复者的血清来治疗患者,其原理是.
43.如图表示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及胰岛素作用机理.请分析回
(2)当血糖升高时,胰岛B细胞接受葡萄糖、①、②等信号分子刺
激后分泌量增加.
(3)胰岛素作用的机理是:一方面通过促进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同时,
通过促进过程⑤加速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4)某种抗体X攻击胰岛B细胞膜上的葡萄糖受体后,血浆中的下降,血糖上
升,患者在患有糖尿病的司时并发病.
(5)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除了图中的激素还有素.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
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体现了激素调节的这一特点.
44.如图甲表示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图乙表示某兴趣小组的实验研究结果.回
茎
段
平
均..加生长京和赤褥索
・♦伸,二•一加生长京
答下列问题陶碧看屋此卷Y化产物长/'.・••加赤格索
(色轨酸)口收分解
ft/—不如激出
细胞伸长o
培养时间
甲乙
(1)赤霉素和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产生,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有
的微量(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甲图中a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合成具有作用.b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
分解具有作用.
(3)由乙图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生长曩和赤霉素具有作用.最
初切取的茎段应该用蒸储水浸泡,其目的是去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生长旺盛的部位.下表是不同
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00.10.20.30.40.5
00000
平均株高(cm)162038514224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当油菜素内酯浓度为0.50mg/L时,对芹菜幼苗的生长起
作用.
2015-2016学年福建省福州市格致中学(鼓山校区)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
一、本题包括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如果已知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YYRR:IYYrr:IYyRR:IYyrr:2YYRr:2YyRr,并
且也知道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那么双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A.YYRRXYYRrB.YYRrXYyRrC.YyRrXYyRrD.YyRRXYyRr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根据题意:子代中YY:Yy=l:1,RR:Rr:rr=l:2:1,两对基因按着自由组合定
律遗传,据此推测双亲基因型.
【解答】解:因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IYYRR:IYYrr:IYyRR:IYyrr:2YYRr:2YyRr,
上述结果是按自由组合定律产生的可知:子代中YY:Yy=l:1,RR:Rr:rr=l:2:1,则双
亲的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XYyRr.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和应用,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
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是解题的关键.
2.有一条多肽链由15个氨基酸组成,分子式为CNVOS(z>15,w>16),这条多肽链经
过水解后的产物中有5种氨基酸:半胱氨酸(C此N06)、丙氨酸(CMNOJ、天冬氨酸(CQNOJ、
赖氨酸化出小2。2)、苯丙氨酸(GHUN02).则水解产物中天冬氨酸的数目是()
A.(w-16)个B.个C.(w-15)个D,个
【考点】蛋白质的合成一一氨基酸脱水缩合.
【分析】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竣基和另一个氨
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每分子天冬氨酸比其他四种氨基酸均多
两个氧原子.
【解答】解:比较分析五种氨基酸的分子式,天门冬氨酸与其它四种氨基酸有区别:即它多
两个氧原子,如果构成十五肽的各氨基酸均含2个氧原子,则十五肽中应含有的氧原子为
14+2=16(14肽键+1个-COOH).由此可以分析,多余的氧原子为天门冬氨酸所含有的,所
以水解产物中天门冬氨酸的数目是个.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有关蛋白质的计算,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概念,掌握氨基酸脱
水缩合的简单计算.由于R基上的碳原子数不好确定,且氢原子数较多,因此往往以氮原子
数和氧原子数的计算为突破口,计算氨基酸的分子式或氨基酸的个数.
3.下列关于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工程的第三步是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的结合
B.只要目的基因进入了受体细胞就能成功的表达
C.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D.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黏性末端的碱基
【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专题】正推法;基因工程.
【分析】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四步:①目的基因的获取,②基因表达载体
的构建,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分子缝合针”是DNA连接酶(1)根据酶的来源不同分为两类:E.coliDNA连接酶、
TDNA连接酶.这二者都能连接黏性末端,此外TJ)NA连接酶还可以连接平末端,但连接平
末端时的效率比较低.(2)DNA连接酶连接的是两个核甘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解答】解:A、基因工程的第三步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A错误;
B、日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中,由于操作失误和不可预测的干扰等,并不是所有受体细胞都
能按照预先设计方案进行重组和表达,真正能有效表达的只是一小部分,而且细胞中的基因
也是选择性表达的,B错误;
C、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C正确;
D、DNA连接酶的作用是连接两个黏性末端的核甘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
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4.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④基因分离.
A.①②®®B.②①③③C.②①③④D.③®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专题】正推法;育种.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方(1)杂交f自交辐射诱变、激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秋水仙素处理萌
法f选优光诱变、化学药加倍发的种N或幼苗
剂处理
原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染色体变异(染
理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色体组成倍增加)
【解答】解: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即②;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即①;单倍
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即③.
故选:B.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生物变异及其应用,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变异的类型及特点;识
记四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过程、优缺点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做出准确的判断.
5.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滥用抗生素会使得“耐药性”细菌发生定向变异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专题】正推法;生物的进化.
【分析】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
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
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解答】解: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但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
错误;
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C错误;
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相互影响,共同进化,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现代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
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84,则杂合子Bb
的频率是()
A.0.36B.0.48C.0.60D.0.40
【考点】基因频率的变化.
【专题】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生物的进化.
【分析】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
(1)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杂合子的频率.
【解答】解: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84.
则隐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为0.16,即bb的频率为().16,b的基因频率==4(用,B的频率=1
-40%=60%.因此,杂合子Bb的频率是=2X40%X60%=48%.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根据基因型频
率计算基因频率的方法以及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基因型频率的方法,再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相
关计算.
7.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的材料
B.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生殖隔离,它是生物进化最为典型的标志
【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专题】概念图;生物的进化.
【分析】据图分析: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b表示生殖隔离;c表示新物种
形成,d表示地理隔离.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
【解答】解.A、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b表示生殖隔离,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错误;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王确;
【)、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8.下列选项中对内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等,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C.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类型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
D.内环境的理化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内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
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
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答】解:A、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等,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A错误;
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正确;
C、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不同类型的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可能不同,如组织细胞是内环
境是组织液,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C正确;
D、内环境的理化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稳态,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
解题的关键.
9.下列生理过程不能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
B.兴奋传递过程中递质与受体结合
C.抗体与相对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D.甲状腺激素与相应的靶细胞结合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本题是内环境的蹴念、组成和理化性质的考查,内环境即是细胞外液、由血浆、组
织液、淋巴组成的,凡是发生在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反应都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反应.
【解答】解:A、葡萄糖不完全氧化分解产生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正确;
B、神经递质与其相应受体的结合发生在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B错误;
C、抗体与抗原结合发生在内环境,C错误;
D、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发生在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对内环境概念的理解和对各种生化反应场所
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6、CO?、血红蛋白、H十、胆固醇
B.葡萄糖、Ca2+、载体、脂肪酸、水
C.卵磷脂、有氧呼吸酶、性激素、乳酸
D.脂肪、水、钾离子、葡萄糖、氨基酸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
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水分、尿素等.
【解答】解:A、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C、有氧呼吸酶存在于红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脂肪、水、钾离子、葡萄糖、氨基酸都存在于内环境中,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属于内环境成分的归纳.规律总结: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
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凡是细胞的结构物质或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都不是
内环境的成分;凡是与外界相通的腔性器官内的液体不属于体液,其内的液体也不属于内环
境.
11.内环境稳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调控下达成的
B.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分工合作
C.实质是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
D.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时稳态也可遭到破坏
【考点】稳态的生理意义.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
【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
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A正确;
B、内环境稳态需要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分工合作,B正确;
C、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就是内环境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C错误;
D、内环境稳态是一个开放的稳态,会受到外界影响,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调节机制及生
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2.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和E都是由神经末楼和它们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
B.当①受到刺激时该处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C.图中②突触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能产生反应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图形图表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
经,E是效应器.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
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
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解:A、效应器E是由神经末梢和它们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A错误;
B、当①处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B正确;
C、图中②是突触,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
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问的传递只能是单向
的,C正确;
D、结构③处于传出神经上,若从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D正
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
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3,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无规律性应答
B.兴奋是指细胞或者组织由相对活跃状态变为相对静止状态
C.神经纤维局部电流的方向都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D.狮子捕食斑马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
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
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反射是幻物体或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A错误;
B、兴奋是指细胞或者组织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相对活跃状态,B错误;
C、神经纤维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是从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膜外是由未兴奋部位流向
兴奋部位,C错误;
I)、狮子捕食斑马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因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
递是单向的,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难度适中.
M.研究表明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C「通道开放,使内流(如图所
示).下列有关这一生理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不同细胞的细胞膜
B.图示过程中的递质会导致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者抑制
C.甘氨酸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相结合
D.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会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
【考点】突触的结构;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
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氨酸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
后膜的通道开放,使C]-内流,以抑制膜内变为正电,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
【解答】解:A、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分别属于上一个神经元和下一个神经元细胞,A正确;
B、由于C「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从而使静息电位加强,导致下一个神
经元难以产生兴奋,即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B错误;
C、甘氨酸从突触前膜,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进入内环境后,再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C正
确;
D、甘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能使处于静息状态的突触后膜的通道开放,使内流,从
而引起细胞膜两侧电位差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突触结构、神经递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
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5.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永久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C.大脑皮层S区受损患者不能讲话
D.短期记忆与海马形状的脑区有关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
【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剌激,
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
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答】解:A、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A正确;
B、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B
错误;
C、大脑皮层S区受损患者不能讲话,C正确;
D、短期记忆的形成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
立有关,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脑的高级功能及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大脑
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及掌握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形成的原因.
16.神经纤维上有依次排列的四个点A、B、C、D,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表依次连接
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1.AB、2.BD、3.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表指
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的有()
A.1、2B,1、3c.2、3D.1、2、3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专题】图形图表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据图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
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
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
双向传导,刺激C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AB之间,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
的偏转.
【解答】解:1、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A、B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
激.兴奋先传至B点,然后传至A点,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1正确;
2、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B、D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由于BC-CD,
B、D两点同时兴奋,故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2错误;
3、将一个电流计依次连接到神经纤维膜表面的A、D两点,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电流计指
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3正确.
所以,1、3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
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7.下列各选项与图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高血糖素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则①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C.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
D.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②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图中模型+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是一种常见的模型,需根据具体情况
进行具体分析.
【解答】解:A、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①可代表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含量的上升,②可代
表胰岛素抑制血糖含量的上升,A错误;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则①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
C、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①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
素.②可能代表甲状腺激素,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C错误;
D、若X表示人体排出的尿量,则②可能代表抗利尿激素,减少尿的排出,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借助数学模型对相关激素的知识进行考查,意在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8.某人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②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影响
③体温调节受到影响④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⑤血糖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③@@@B.②⑤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
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
面:
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
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
③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
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解答】解:①由于下丘脑分泌促雄性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雄性激素作
用于睾丸,促进睾丸的发育,人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睾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①正
确;
②由于下丘脑分泌促甲状操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释放的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
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某人下丘脑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受到影
响,②正确;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正确;
④下丘脑是水盐平衡调节中枢,④正确;
⑤下丘脑是血糖调节中枢,⑤正确;
⑥语言中枢在大脑皮层,⑥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以下丘脑为素材,综合考查血糖调节、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甲状腺激素(性
激素)的分级调节等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对下丘脑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归
纳总结,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9.以下过程一定存在反馈调节的是()
①胰岛素分泌量对血糖浓度的影响②运动强度对汗腺分泌的影响
③降雨量对土壤动物存活率的影响④害虫数量对其天敌鸟类数量的影响.
A.①②B.®@C.③④D.@@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种群的数量变动;群落的结构特征.
【分析】“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
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
态具有重要意义.”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解答】解:①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则血糖浓度降低,使得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属于负反馈
调节,故①正确;
②运动强度增加,则汗腺分泌增加,而运动强度受神经系统的控制,故②错误;
③降雨量增加,使得土壤动物存活率降低,但土壤动物不影响降雨量,故③错误;
④害虫数量增加,则其天敌鸟类数量增加,由于捕食者增加,则害虫数量减少,属于负反馈
调节,故④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反馈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属于中档题.
20.有关人体体温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机体产热加强,散热停止
B.炎热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C.在低温环境中激素参与体温调节,神经不参与
D.在高温环境中神经参与体温调节,激素不参与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专题】正推法;内环境与稳态;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
【分析】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增加产热戒少散热以维持
体温恒定,增加产热有骨骼肌颤栗、立毛肌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
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几乎于
全身每一个细胞,使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另一方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
少排汗等使散热减少.此过程是神经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答】解:A、当体温低于正常值时,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产热量与散热量处于动
态平衡,A错误;
B、炎热环境中,机体主要通过散热来维持体温的恒定,因此皮肤的毛细血管应该舒张,增
大血流量,同时汗液分泌增加,增加散热,B正确;
C、寒冷条件下,机体通过相关神经把有关信息传递给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调节其
他腺体的分泌,或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其他器官的活动,增加产热量,抵御寒冷,这既有神
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C错误;
【)、高温环境中体温调节方式是神经-激素调节,I)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21.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B.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结构基础和作用方式均不一样
C.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I).成年动物体内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脑的发育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对比分析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
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
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
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解答】解:A、不是所有的动物体内都存在神经调节,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
没有形成神经系统,所以不存在神经调节,A正确;
B、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作用方式是反射;而体液调节是通过体液运输,主要作
用方式是激素--特定的组织细胞,B正确;
C、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
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
时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引起大脖子病,D错误.
故选:1).
【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2.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T淋巴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效应T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的一种
D.B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
【分析】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分为淋巴T细胞和淋巴B细胞,T淋
巴细胞的功能是分泌淋巴因子、呈递抗原、和接受抗原刺激分化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效应T细胞的功能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其中的抗原;淋巴B细胞的玫能是
接受抗原刺激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
【解答】解:A、T淋巴纸胞的功能之一是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A正确;
B、T淋巴细胞不能产生抗体,浆细胞的功能是产生抗体,B错误;
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吞噬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C错误;
D、T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免疫相同的组成,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
对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掌握和归纳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3.人体对抗病原体有三道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皮肤、黏膜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
B.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均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这三道防线均不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18015.5-2025数字通信用对绞或星绞多芯对称电缆第5部分:具有1 000 MHz及以下传输特性的对绞或星绞对称电缆水平层布线电缆分规范
- 2026年中国水蒸气吸收测试仪行业市场规模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湖北省新能源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广东云浮市郁南县招聘机关事业单位紧缺人才15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小微工贸企业安全管理指引-湖北省应急厅2025年10月10日发布
- 2026年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岳阳现代服务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烟台南山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6年商丘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题库新版
- 中国监控摄像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2025-2028版
- 校园餐资金管理制度
- 手术麻醉管理授权培训
- T/JSWP 01-2021政策类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规范
- 2025年保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附答案(完整版)参考答案详解
- 小学二年级家长课堂课件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赁合同的范本
- 绿化工程安全专项方案
- 讲解员培训方案
- GB/T 10485-2025道路车辆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环境耐久性
- 《房屋市政工程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