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医经典竞赛题库黄帝内经伤寒论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胜则热”的病理本质是:A.阳气绝对亢盛B.阳气相对亢盛,阴液未虚C.阳气亢盛,阴液耗伤D.阴寒内盛,虚阳外浮答案:C解析:原文“阳胜则热,阴胜则寒”,结合后文“阳胜则阴病”,阳胜过极必耗伤阴液,故本质为阳盛伤阴,阴液耗伤。2.《灵枢·本神》“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中的“任物”指:A.担任事物B.接受外界事物刺激并产生思维活动C.承载形体D.主持生命活动答案:B解析:心主神明,“任物”即心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并进行分析、判断,是思维活动的起始。3.《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治宜:A.桂枝汤B.葛根黄芩黄连汤C.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D.白头翁汤答案:B解析:误下后表邪内陷化热,热迫大肠则下利,热壅于肺则喘,汗出为里热外蒸,当用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解肌表。4.《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五七”的生理表现是:A.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B.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C.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D.肾气平均,真牙生而长极答案:A解析:女子以七为纪,五七(35岁)时阳明脉衰,阳明主面,故面焦发堕;六七(42岁)三阳脉衰;七七(49岁)任冲脉衰。5.《伤寒论》中“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治用:A.小柴胡汤B.大柴胡汤C.柴胡加龙骨牡蛎汤D.柴胡桂枝汤答案:A解析:此为少阳病典型表现,邪在半表半里,枢机不利,当和解少阳,小柴胡汤为少阳主方。二、多项选择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气味辛甘”的药性特点包括:A.发散为阳B.涌泄为阴C.渗泄为阳D.宣通为阳答案:AD解析:原文“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甘味药具有发散、宣通之性,属阳。2.《伤寒论》中白虎汤的使用禁忌包括:A.脉浮滑B.恶寒未罢C.发热无汗D.渴欲饮水答案:BC解析:白虎汤为清热生津之剂,用于阳明里热实证。若恶寒未罢(表证未解)或发热无汗(热未外达),则不可早用,以免冰伏邪气。三、简答题1.简述《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的理论内涵。答:此句阐释阴阳在人体的生理功能。“阴”指阴精,具有贮藏精气并不断向外升发、供应全身的作用(起亟);“阳”指阳气,具有护卫肌表、固密腠理、防御外邪的功能(为固)。二者相互依存,阴精是阳气的物质基础,阳气是阴精的功能表现。若阴阳失调,如“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或“阳不胜其阴,则五藏气争,九窍不通”,强调阴阳动态平衡的重要性。2.试述《伤寒论》中“脾约”的病机与主方。答:“脾约”出自《伤寒论》第247条:“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病机为胃热亢盛(胃气强),脾阴被灼,脾的转输功能受限(为胃所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津液偏渗膀胱则小便数,肠道失润则大便硬。主方麻子仁丸,方中麻子仁、杏仁、芍药润肠滋燥,大黄、枳实、厚朴泄热导滞,蜜为丸缓下,共奏润肠泄热、行气通便之效。3.解释《灵枢·百病始生》“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的意义。答:此句强调正气在发病中的主导作用。风雨寒热等外邪是致病的条件,但必须在人体正气虚弱(“虚”)的情况下才能致病。若正气充盛,即使有外邪侵袭,也未必发病(“邪不能独伤人”)。体现了《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发病观,提示预防疾病应注重保养正气,同时为治疗时“扶正祛邪”提供了理论依据。四、论述题1.结合《黄帝内经》原文,论述“治未病”的具体内容及临床意义。答:“治未病”是《黄帝内经》的重要预防医学思想,贯穿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全过程,具体包括三方面:(1)未病先防:强调养生以固护正气。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求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调摄起居、饮食、情志,“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素问·上古天真论》),通过养神、养形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发生。(2)既病防变: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疾病传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藏”,强调病邪初浅时及时干预。《难经·七十七难》引申为“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即根据五行传变规律,预先调治未病之脏,如《金匮要略》“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即源于此。(3)愈后防复:疾病初愈时正气未复,需避免诱因防止复发。《素问·热论》指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强调热病恢复期需节制饮食,避免“食复”;《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亦适用于愈后调摄,通过扶正固本防止复发。临床意义:“治未病”体现了中医“预防为主”的核心理念,指导现代医学从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如通过体质辨识、节气养生预防慢性病;通过早期筛查(如肿瘤标志物检测)实现疾病早发现;通过康复期饮食、运动指导降低复发率,对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价值。2.试析《伤寒论》太阳病“中风”与“伤寒”的鉴别要点及病机差异。答:太阳病为外感病初期,分中风与伤寒两类,鉴别要点及病机如下:(1)主症鉴别:①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伤寒论》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②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2)病机差异:太阳中风的病机为风邪袭表,风性疏泄,卫气不固,营阴外泄。风邪属阳,易伤卫阳,卫外失司则恶风;卫气浮盛抗邪则发热;营阴不能内守则汗出;汗出致营阴受损,脉失充盈故脉缓(浮而弛缓)。太阳伤寒的病机为寒邪束表,寒性收引,腠理闭塞,卫阳被遏。寒邪属阴,其性凝敛,致卫阳闭郁不能外达,故恶寒重(“必恶寒”);腠理闭塞则无汗;卫阳闭郁化热则发热(或未发热为感邪初期);寒主收引,气血运行不畅,故见体痛、脉浮紧(浮为表,紧为寒凝)。(3)治法方药:中风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辛温解肌,芍药酸甘敛阴,姜枣调和营卫,甘草和中);伤寒用麻黄汤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开腠发汗,桂枝助阳通脉,杏仁宣肺降气,甘草调和诸药)。二者虽同属太阳表证,但因感邪性质(风性疏泄vs寒性收引)与体质差异(腠理疏松vs腠理致密),导致证候虚实有别(表虚vs表实),体现了《伤寒论》“同病异治”的辨证思维,为临床外感病辨证提供了经典范例。3.结合《素问·藏气法时论》,论述五脏病“愈”“甚”“静”的时间规律及临床意义。答:《素问·藏气法时论》云:“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提出五脏病的转归与四时五行时间相关,具体规律如下:(1)愈时(所生之时):五脏病在其“子”时(我生之时)易愈。如肝病(属木),木生火,火为木之子,故愈于夏(火时);心病(属火),火生土,愈于长夏(土时);脾病(属土),土生金,愈于秋(金时);肺病(属金),金生水,愈于冬(水时);肾病(属水),水生木,愈于春(木时)。(2)甚时(所不胜之时):五脏病在其“克我”之时(所不胜)加重。如肝病(木),金克木,故甚于秋(金时);心病(火),水克火,甚于冬(水时);脾病(土),木克土,甚于春(木时);肺病(金),火克金,甚于夏(火时);肾病(水),土克水,甚于长夏(土时)。(3)静时(自得其位之时):五脏病在其本气当令之时(我之位)趋于稳定或好转。如肝病静于春(木时),心病静于夏(火时)等。临床意义:①预测病情转归:根据发病时间及五脏属性,判断疾病加重、缓解的时间,提前干预。如脾虚患者长夏(土时)本应稳定,若反见加重,需考虑是否兼夹他邪。②择时治疗:“因时制宜”,在疾病将愈之时加强治疗,提高疗效。如肝病可在夏季(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初中一年级英语上学期口语专项练习试卷
- 初中体育个人工作总结
- 成都市 2024-2025 学年小学五年级上语文期中模拟题及答案
- 2025年高级社工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吉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解析
- 2025年保卫培训试题及答案详解
- 2025年工程管理笔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高中三年级生物下学期综合能力卷
- 2025年后勤部年度个人工作总结【3篇】
- 2025年健身器材维护与管理员实操测验题库及答案
- 兼职工作协议书模板2024年
- 焊接机器人操作技术第3章 焊接机器人在线操作
- 输变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表式附件1:线路工程填写示例
- 输电线路安全施工培训
- 网红产品推广方案
- 人工智能在音乐创作中的创新
- 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 防止失密泄密总结汇报
- 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发展
- 《传染病肝炎》课件
- 新大学日语标准教程基础篇图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