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科超声检查操作手册_第1页
超声科超声检查操作手册_第2页
超声科超声检查操作手册_第3页
超声科超声检查操作手册_第4页
超声科超声检查操作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声科超声检查操作手册演讲人:日期:目

录CATALOGUE02检查部位操作规范01检查前准备工作03设备操作核心流程04图像质量控制05报告处理流程06终末处理事项检查前准备工作01设备启动与预热规范电源与系统自检确认设备电源连接稳定,按标准流程启动主机及超声探头系统,完成硬件自检程序,确保无报错提示。参数预设与校准依据检查部位(腹部、心脏、血管等)加载预设协议,调整增益、动态范围及焦点位置,确保基线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探头预热与性能测试根据探头类型(如线阵、凸阵、相控阵)设定预热时间,通过仿体或标准测试模块验证图像分辨率、穿透深度及多普勒灵敏度。耗材与耦合剂准备辅助工具配置准备体位垫、止血带、呼吸门控装置等辅助工具,确保其清洁度与功能正常,提升检查效率与患者舒适度。耦合剂类型管理根据检查需求选用常规水性耦合剂或无菌耦合剂,避免使用含致敏成分的产品,储存环境需避光防高温。无菌耗材选择针对介入性操作(如穿刺活检)备齐无菌探头套、穿刺架、活检针及消毒包,确保包装完好且在有效期内。温湿度控制维持诊室温度在适宜范围,避免设备因环境过冷过热出现性能波动,同时确保患者暴露部位保暖需求。照明与隐私保护感染防控措施诊室环境调整标准调整诊室灯光至柔和亮度,减少屏幕反光;配备隔帘或屏风保障患者隐私,符合医疗伦理规范。每日定时紫外线消毒空气,检查床单一人一换,探头接触部位使用医用级消毒湿巾擦拭,降低交叉感染风险。检查部位操作规范02腹部超声标准扫查手法肝脏扫查技术采用扇形或凸阵探头,沿肋间隙及剑突下多切面扫查,重点观察肝实质回声、血管走行及胆管结构,需系统评估肝左叶、右叶及尾状叶的形态与血流动力学特征。胆囊与胆道系统检查患者需空腹状态下右侧卧位,探头置于右肋缘下斜切扫查胆囊长轴,动态观察胆囊壁分层、胆汁透声及胆总管直径,必要时配合脂餐试验评估收缩功能。胰腺扫查方法以脾静脉为解剖标志,经上腹部横切及纵切多角度扫查胰头、体、尾部,注意避开胃肠气体干扰,评估胰腺实质回声均匀性及主胰管扩张情况。肾脏与肾上腺探查采用冠状面及矢状面双平面扫查技术,测量肾脏长径、皮质厚度及集合系统分离程度,肾上腺检查需重点关注腺体形态与周围脂肪组织的声学差异。浅表器官检查定位流程使用高频线阵探头,先横切后纵切系统扫查双侧甲状腺叶及峡部,记录腺体回声、结节边界及血流分布,同时评估颈部淋巴结的形态学特征。01040302甲状腺标准化扫查按顺时针象限法分区扫查,辅以放射状切面观察导管结构,对可疑病灶需进行弹性成像或三维重建,精确测量病灶纵横比及微钙化分布。乳腺超声检查规范患者取仰卧位,探头涂布足量耦合剂后轻触阴囊皮肤,分别扫查睾丸白膜完整性、实质回声及附睾头体尾部,彩色多普勒评估睾丸内血流灌注情况。睾丸与附睾检查技术依据解剖分区定位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测量长短径比、观察门部结构及皮质回声,采用能量多普勒鉴别反应性增生与转移性淋巴结。浅表淋巴结评估流程心血管超声扫描路径经胸心脏标准切面获取包括胸骨旁左室长轴、短轴系列切面,心尖四腔心、五腔心切面及剑突下四腔心切面,系统评估各房室大小、瓣膜启闭功能及室壁运动协调性。颈动脉与椎动脉评估技术患者头偏向对侧,探头纵切显示颈总动脉分叉处,测量内膜中层厚度,观察斑块形态及血流充盈缺损,椎动脉检查需注意横突段显示技巧。主动脉根部与弓部扫查胸骨上窝切面显示主动脉弓三分支,胸骨旁切面测量主动脉窦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结合M型超声观察主动脉瓣运动曲线特征。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方法从腹股沟韧带水平开始,沿股总动脉、股浅动脉、腘动脉至胫后动脉逐段扫查,采用多普勒频谱分析血流速度及阻力指数变化。设备操作核心流程03根据检查部位(如腹部、浅表器官、心脏等)选择高频线阵、凸阵或相控阵探头,确保分辨率与穿透深度平衡。高频探头适用于浅表组织成像,低频探头则用于深部脏器观察。探头选择与参数设置探头类型匹配依据患者体型和靶器官位置调整发射频率,肥胖患者需降低频率以增强穿透力,儿童或瘦弱患者可提高频率获取更精细图像。深度设置需覆盖目标区域及相邻结构。频率与深度调节针对不同检查类型(如B超、彩色多普勒、弹性成像)调用标准化预设参数,避免重复调试,提高检查效率。预设模式调用增益与TGC调整将聚焦点置于目标病变或解剖结构层面,提升局部分辨率。多焦点模式可用于大范围扫描,但可能降低帧频。聚焦区域设定动态范围与谐波成像扩大动态范围以显示更多灰度层次,适用于复杂病变;组织谐波成像可减少旁瓣伪影,改善肥胖患者图像质量。分层调节近场、中场、远场增益,补偿声衰减差异,确保图像均匀性。时间增益补偿(TGC)需根据组织深度动态优化,避免近场过亮或远场过暗。图像优化调节步骤二维测量规范使用电子卡尺进行长径、短径测量时,需垂直于结构长轴,避免斜切导致的误差。囊性病变应测量内缘至内缘,实性病变测量外缘至外缘。测量工具标准化使用多普勒取样框放置调整取样框角度使其与血流方向平行(夹角<60°),确保流速测算准确。取样容积大小需覆盖血管腔2/3,避免壁滤波过高导致低速血流丢失。三维重建操作要点容积扫查时保持探头匀速移动,避免抖动;后处理中需校准切面方位,确保重建模型与解剖结构一致。图像质量控制04确保目标器官或组织的关键解剖标志(如血管走行、边界轮廓)在图像中完整呈现,避免因角度偏差导致诊断信息缺失。调整探头施加的力度和倾斜角度,避免因压迫过度造成组织变形,同时优化声束入射方向以提升图像分辨率。根据检查部位调整成像深度和增益参数,使目标区域位于焦点范围内,避免近场过饱和或远场信号衰减。合理设置动态范围以平衡图像对比度与细节保留,确保低回声与高回声结构均能清晰辨识。标准切面获取要求解剖结构清晰显示探头压力与角度控制深度与增益调节动态范围优化伪影识别与规避方法识别由声波在强反射界面间多次反射形成的重复伪影,可通过改变探头角度或使用耦合剂减少空气间隙来消除。混响伪影处理通过调整焦点位置或启用谐波成像技术,降低旁瓣信号对主瓣图像的干扰,提高微小病变检出率。旁瓣伪影抑制针对钙化或气体后方出现的声影,以及囊肿后方的增强效应,需结合多切面扫查排除真实病变干扰。声影与增强伪影应对010302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或采用冻结功能捕捉静态图像,减少因脏器移动导致的图像模糊。运动伪影控制04DICOM格式标准化所有图像均以DICOM格式存储,确保兼容性并保留原始数据,避免压缩导致的像素丢失。关键信息标注在图像上标注患者ID、检查部位、探头频率及关键测量数据(如血流速度、病灶尺寸),便于后续复核与追踪。分层归档管理按检查类型(如腹部、心脏)及紧急程度分类存储,设置访问权限以符合隐私保护要求。备份与容灾机制实施双服务器实时同步及离线备份策略,防止数据因硬件故障或网络问题丢失。图像存储与标注规范报告处理流程05病变特征清晰度动态影像代表性标准解剖切面完整性对比图像必要性优先选择能清晰显示病变边界、内部回声特征及血流信号的图像,确保诊断依据充分。对于占位性病变,需包含至少两个不同切面的图像以全面评估。对于需评估功能或血流的检查(如心脏瓣膜运动、血管搏动),需截取动态循环中有代表性的帧图像,并标注时相(如收缩期/舒张期)。必须包含目标器官的标准切面图像(如肝脏右肋间斜切、肾脏长轴切面等),以提供基线参考。特殊检查(如胎儿超声)需按协议要求保留关键测量切面。若使用对比增强超声(CEUS),需保留注射对比剂前后的同一切面对比图像,并标注时间参数(如动脉期、静脉期)。关键图像选取标准结构化报告生成步骤数据录入规范化通过模板化界面输入患者基本信息、临床指征及检查技术参数(探头频率、扫描模式),确保数据标准化。系统自动关联历史检查记录以供对比分析。01诊断描述分层化按“检查所见-影像特征-诊断意见”三级结构撰写。检查所见需按解剖部位系统描述;影像特征需量化记录(如结节大小、RI值);诊断意见应区分明确诊断与鉴别诊断。AI辅助校验启用智能算法对报告术语合规性、数值逻辑性(如胎儿BPD与孕周匹配度)进行实时校验,标记潜在矛盾项供人工复核。多模态整合支持将弹性成像、三维重建等附加模块结果自动嵌入报告对应章节,并生成技术说明脚注。020304报告审核与签发机制双轨审核制度初级医师完成报告后,需经副高及以上职称医师审核。急诊报告实行“先审核后签发”,常规报告允许“先签发后抽查”(抽查比例不低于20%)。01质控反馈闭环每月统计报告退回率、修改率等指标,针对常见问题(如描述术语不统一)开展专项培训。建立临床科室投诉通道,48小时内响应并修订争议报告。电子签名溯源采用数字证书加密签名,系统记录修改痕迹及审核时间节点。重大疑难病例需添加审核医师的补充意见并同步归档。02对CRITICAL级结果(如急性主动脉夹层)启动红色预警,系统自动推送至主治医师移动端,同时电话确认接收情况并留存通讯记录。0403紧急报告优先通道终末处理事项06设备消毒操作指引03消毒记录与监测建立消毒日志,记录消毒时间、操作人员及消毒剂批号,定期采样检测消毒效果,确保符合院感防控标准。02设备表面深度清洁对主机、键盘、显示屏等高频接触区域采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进行彻底消毒,重点清除耦合剂、汗渍等污渍,消毒完成后需通风干燥。01探头及接触部位消毒使用符合医疗标准的消毒湿巾或专用消毒液擦拭超声探头、耦合剂接触区及操作面板,确保无病原微生物残留,避免交叉感染风险。消毒后需用无菌纱布擦干残留液体。紧急故障应对预案设备突然停机处理立即切断电源并联系工程师,启用备用设备保障检查连续性;若涉及患者安全(如术中超声),需启动多科室协作应急流程。图像传输异常处置发现探头裂纹或性能异常时立即停用,粘贴故障标识并转移至专用隔离箱,避免误用导致误诊或患者损伤。检查网络连接与PACS系统状态,优先保存本地数据并手动备份至移动存储设备,同时上报信息科排查服务器或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