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 2 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后复习总结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 2 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后复习总结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 2 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后复习总结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 2 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后复习总结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第2课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课后复习总结一、课程主要内容总结本课程围绕唐朝建立与“贞观之治”展开,核心讲述: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并定都长安,随后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即唐太宗),他吸取隋朝灭亡教训,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用人举措,使唐朝初期出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增强的局面,史称“贞观之治”,为唐朝后续的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二、需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及配套练习题知识点1:唐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关键内容: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同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随后唐朝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实现全国统一。练习题: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世民B.李渊C.杨坚D.杨广唐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分别是()A.581年,长安B.618年,长安C.589年,洛阳D.618年,洛阳判断题:隋朝灭亡后,李渊随即在洛阳建立唐朝。()答案与解析:B。解析: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杨坚是隋朝建立者(隋文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故选择B。B。解析:581年杨坚建立隋朝,A错误;589年隋朝统一全国,C错误;唐朝都城是长安,非洛阳,D错误;618年李渊在长安建唐,B正确。×。解析:隋朝灭亡后,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并非洛阳,故判断为错误。知识点2:“贞观之治”的背景(唐太宗继位与治国思想)关键内容: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后被立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继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唐太宗);唐太宗吸取隋朝暴政亡国的教训,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强调以民为本,重视治理国家。练习题:唐太宗李世民继位的标志性事件是()A.隋朝灭亡B.李渊建唐C.玄武门之变D.改元贞观唐太宗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根本目的是()A.同情百姓疾苦B.巩固唐朝统治C.学习隋朝经验D.宣扬儒家思想简答题:唐太宗为什么要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答案与解析:C。解析:隋朝灭亡(A)、李渊建唐(B)是唐朝建立的背景,非李世民继位标志;改元贞观(D)是李世民继位后的举措;“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进而继位,C正确。B。解析:唐太宗重视百姓力量(“载舟覆舟”),表面是关注民生,根本目的是通过稳定民心,避免重蹈隋朝覆辙,巩固唐朝统治,B正确;A是表面原因,C(隋朝是教训而非经验)、D(与儒家思想关联不大)错误。解析:隋朝因隋炀帝暴政(如繁重徭役、残酷刑罚)引发农民起义,最终灭亡。唐太宗亲身经历这一过程,深知“失民心者失天下”,为避免唐朝重蹈覆辙、巩固统治,因此主动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知识点3:“贞观之治”的主要措施(政治、经济、用人)关键内容:政治:完善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加强皇权),制定法律、减轻刑罚(体现宽仁);经济:轻徭薄赋(减少百姓负担),鼓励农业生产(重视粮食安全);用人:虚心纳谏(如重用魏徵,人称“镜子”),任用贤才(如房玄龄、杜如晦,史称“房谋杜断”)。练习题:唐太宗时期,被称为“房谋杜断”的两位大臣是()A.房玄龄、杜如晦B.魏徵、房玄龄C.杜如晦、魏徵D.长孙无忌、魏徵下列属于唐太宗在经济方面推行的措施是()A.完善三省六部制B.轻徭薄赋,发展农业C.重用魏徵纳谏D.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唐太宗重用魏徵的主要原因是()A.魏徵出身贵族B.魏徵善于领兵打仗C.魏徵敢于直言纳谏D.魏徵是隋朝旧臣材料题:“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资治通鉴》材料体现了唐太宗时期哪一政治制度的特点?该制度的作用是什么?答案与解析:A。解析:“房谋杜断”特指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二人是唐太宗时期的贤才,魏徵以纳谏著称,长孙无忌是外戚重臣,故A正确。B。解析:A(完善三省六部制)、D(制定法律)属于政治措施,C(重用魏徵)属于用人措施,B(轻徭薄赋、发展农业)是经济措施,符合题意。C。解析:魏徵以敢于直言进谏闻名,唐太宗重视纳谏以修正治国失误,因此重用魏徵;A(出身)、B(领兵)、D(隋朝旧臣)均非主要原因,C正确。解析:制度是三省六部制。作用: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既相互配合又相互监督,既能提高行政效率,又能加强皇权,避免决策失误。知识点4:“贞观之治”的表现与意义关键内容:表现:政治清明(官吏廉洁、决策科学)、经济发展(农业丰收、人口增长)、社会安定(犯罪减少、百姓生活改善)、国力增强(边疆稳定、对外交流活跃);意义:是唐朝第一个盛世局面,为后续“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和制度基础,也为后世封建王朝的治国提供了借鉴。练习题:下列不属于“贞观之治”表现的是()A.政治清明,官吏奉公B.经济繁荣,人口增加C.刑罚残酷,徭役繁重D.国力强盛,边疆稳定“贞观之治”的重要意义是()A.标志着隋朝的灭亡B.为唐朝“开元盛世”奠定基础C.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D.使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判断题:“贞观之治”是唐朝历史上唯一的盛世局面。()答案与解析:C。解析:“刑罚残酷,徭役繁重”是隋朝暴政的表现,而非“贞观之治”的特点;A、B、D均符合“贞观之治”政治、经济、国力方面的表现,故C错误。B。解析:隋朝灭亡(A)是唐朝建立的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