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_第1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_第2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_第3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_第4页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单元16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笔下的人性与金钱202X主讲人:202X.X时间:目录CONTENTSCONTENTS认识作者与背景01初读课文,梳理情节02精读课文,分析人物03深入探究,把握主题04艺术特色赏析05总结与思考0601Part认识作者与背景莫泊桑,19世纪后半叶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应征入伍,兵营生活使他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也启发了他的爱国思想。战争结束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时开始文学创作。1880年完成《羊脂球》,轰动法国文坛,此后离职专门从事文学创作,10年间创作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莫泊桑其人01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发展,普法战争后,农业危机长达二十年,工业技术发展缓慢,工业危机也不断。财政寡头向国外大量投资、侵略殖民地,在国内剥削劳动人民,致使大量小资产阶级贫困破产。02不甘心破产的小资产阶级成员纷纷漂洋过海,前往美洲、亚洲、非洲等地,妄图发财后荣归故里。同时,财政寡头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蚀群众。莫泊桑目睹这些社会现象,创作了《我的叔叔于勒》,借此批判社会现实。创作背景02Part初读课文,梳理情节010302菲利普夫妇:小说的主要人物,菲利普是小职员,他的妻子克拉丽丝精明、自私、势利。他们一心盼望于勒发财归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当发现于勒落魄后,又无情地躲避。于勒:菲利普的弟弟,年轻时行为不端,挥霍钱财,后去美洲经商,起初来信说赚了钱,成为全家的希望,后来却沦为卖牡蛎的穷水手。“我”(若瑟夫):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富有同情心,在父母躲避于勒时,仍给予于勒应有的尊重和同情,与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对比。故事中的人物开端(1-4):盼于勒。菲利普一家生活拮据,每星期日都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散步,期待于勒归来,因为于勒去美洲后来信说赚了钱,将回来赔偿损失并一起过日子,他成了全家的希望。发展(5-19):赞于勒。于勒的信被视为福音书,全家人对于勒充满赞美和期待,还拟定了上千种于勒回来后的计划,二姐也因于勒的“有钱”定下婚事,全家决定去哲尔赛岛游玩。高潮(20-47):见(识)于勒。在哲尔赛岛的船上,菲利普发现卖牡蛎的穷水手很像于勒,向船长确认后,证实正是于勒。菲利普夫妇的态度瞬间转变,从盼望变为恐惧和厌恶。结局(48-49):躲于勒。为避免被于勒认出,也担心影响二姐婚事,菲利普夫妇决定改乘其他轮船回家,躲开于勒,此后再没见到于勒,也没听到他的消息。04020301情节发展脉络03Part精读课文,分析人物01从语言描写看,当于勒来信说有钱时,母亲常说“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表现出对金钱的极度渴望;而看到落魄的于勒时,母亲骂道“你简直是疯了!拿十个铜子给这个人,给这个流氓!”,尽显她的尖酸刻薄和冷酷无情。02从动作描写看,父亲发现卖牡蛎的像于勒时,“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的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这些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他内心的惊恐与慌乱,害怕于勒的穷困会拖累自己。03从心理描写角度,他们对于勒态度的转变,深刻反映出其自私、贪婪、唯利是图的性格特点,一切以金钱为出发点,亲情在他们眼中微不足道。菲利普夫妇的人物形象“我”(若瑟夫)在故事中是一个善良、纯真,尚未被金钱至上观念腐蚀的孩子。当看到穷困潦倒的于勒时,“我”心里默念“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表现出“我”对于勒的同情,以及对父母做法的不满。“我”给于勒多付了几个铜板的小费,这一行为与菲利普夫妇的冷漠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我”的善良和对亲情的珍视。“我”的人物形象04Part深入探究,把握主题0102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纯粹的金钱关系”。于勒有钱时,被视为全家的希望和福星;一旦落魄,就被当作瘟神般躲避。这种变化表明,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亲情、人性被金钱所扭曲,人们只看重利益,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功利。金钱至上的社会关系菲利普一家作为小资产阶级,生活拮据,他们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于勒身上,这反映出小人物在社会底层为生活苦苦挣扎的无奈。01即使菲利普夫妇表现出势利和自私的一面,但他们也是被社会现实所逼迫,为了维持生计和体面,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体现出小人物在那个社会环境下的辛酸与悲哀。02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05Part艺术特色赏析小说开头就设置悬念,菲利普一家为何如此盼望于勒归来?于勒在美洲到底经历了什么?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01随着情节发展,在船上发现卖牡蛎的人很像于勒时,悬念进一步升级,这个人到底是不是于勒?菲利普夫妇又会有怎样的反应?使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故事的发展和结局。02巧妙的悬念设置“我”与菲利普夫妇的对比,“我”的善良、同情与菲利普夫妇的冷漠、自私形成反差,进一步强化了小说的主题,展现出在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仍存在着未被污染的纯真与善良。010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前后态度的对比,从“盼”“赞”到“躲”“骂”,突出了他们的自私和唯利是图,也深刻地反映出金钱对人性的腐蚀。鲜明的对比手法0201对菲利普夫妇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如父亲说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以及看到于勒时的慌乱表现,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环境描写的细节,如“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得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和“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前者烘托出一家人出游时轻松愉快的心情,后者则暗示了发现于勒落魄后的沉重与沮丧,起到了烘托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细腻的细节描写06Part总结与思考1《我的叔叔于勒》是莫泊桑的经典短篇小说,以菲利普一家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于勒身份变化以及菲利普夫妇态度转变的描写,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世态炎凉。2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深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如悬念设置、对比、细节描写等,使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