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家集区社区养老中心投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实践——2026届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11月热点时事写作素材》时事+话题+标题+示例+金句+事例+导写+范文一、核心时事(紧扣热点,彰显时代性)2025年11月15日,安徽省淮南市谢家集区“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正式投用,标志着该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嵌入式养老中心,集日间照料、短期托养、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首批已吸纳32位老人入住,日均服务周边社区老人超150人次。谢家集区是淮南市的传统工业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3.6%,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占比超六成,养老服务需求尤为迫切。此前,该区养老服务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模式,但存在社区服务设施不足、专业照护力量薄弱、医养结合不紧密等问题。2024年,安徽省被列为全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点联系省份”,谢家集区以此为契机,将社区养老中心建设列为“民生实事工程”,引入专业养老服务机构运营,整合医疗、文化、社会等资源,打造“一站式”养老服务平台。“以前出门买菜要走20分钟,现在下楼就能吃上热乎饭,还能和老伙计们下棋、做康复!”家住“阳光里”社区的王大爷今年78岁,子女常年在外工作,自从养老中心投用,他每天雷打不动来中心“报到”:上午在康复室做理疗,下午参加书法班,晚上在助餐点吃晚餐。养老中心内,助餐区提供“低盐低脂”套餐,康复室配备智能康复器材,活动室开设智能手机教学、健康讲座等课程,还有24小时智能监测系统实时关注老人心率、睡眠等数据。据谢家集区民政局局长介绍,该养老中心采用“政府引导+专业运营+社会参与”模式:政府提供场地和基础建设补贴,引入具备资质的养老机构负责日常运营,同时联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医院建立“绿色通道”,每周安排医生坐诊,每月组织免费体检;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辖区企业捐赠智能床垫、助行器等设备,退休教师、大学生组成“银龄志愿服务队”,提供陪伴阅读、代购代办等服务。目前,谢家集区已建成3个社区养老中心、12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026年将实现所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形成“区级有中心、社区有站点、小区有服务点”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这一实践不仅为当地老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更成为安徽省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样板间”,为全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经验”。二、核心话题(多维立意,拓展思维)1.政策落地:从“顶层设计”到“基层温度”的“最后一公里”谢家集区社区养老中心的投用,是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政策,但政策效果的关键在于“落地生根”。谢家集区通过“政府引导+专业运营”模式,解决了社区养老“谁来建、谁来管、怎么服务”的问题,让政策从“文件”变为“服务”,从“普惠”变为“暖心”。这一话题可引导学生思考“政策执行中的基层创新”“民生工程的实效性”,探讨如何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群众,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科技赋能:智慧养老的“银发守护”在“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智能床垫监测老人夜间翻身次数,智能手环实时定位防走失,远程医疗系统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看专家……科技正成为养老服务的“新引擎”。谢家集区将智慧养老设备融入日常服务,既提升了照护效率,又满足了老人对“品质养老”的需求。这一话题可结合“科技向善”“数字化转型”,探讨科技如何破解养老服务中的“人力不足”“资源不均”等难题,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人文的平衡”——智能设备不应替代人的关怀,而应成为传递温暖的“桥梁”。3.代际共融:养老服务的“人文交响”谢家集区社区养老中心不仅是“养老场所”,更是“代际融合平台”。大学生志愿者定期来教老人用智能手机,退休教师开办“银龄课堂”,孩子们在周末来中心为老人表演节目……不同年龄群体在这里互动交流,打破了“养老=孤独”的刻板印象。这一话题可从“人文关怀”“社会凝聚力”角度切入,探讨养老服务不仅是“物质保障”,更是“精神慰藉”,引导学生思考“老龄化社会的代际共融之道”,以及青年一代在养老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4.社区治理:养老服务的“共同体”构建谢家集区社区养老中心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市场-社会-家庭”的多元协同。政府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专业机构负责运营,社会力量捐赠资源,家庭参与志愿服务,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养老共同体。这一话题可结合“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意识”,探讨如何整合各方资源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引导学生思考“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每个人既是养老服务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只有凝聚社会合力,才能应对老龄化挑战。5.文化养老: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价值升华谢家集区社区养老中心开设书法、戏曲、手工等课程,鼓励老人发挥余热,成立“银龄议事会”参与社区治理,让老人从“被照顾者”变为“价值创造者”。这种“文化养老”模式,不仅丰富了老人的精神生活,更让他们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的幸福感。这一话题可从“生命价值”“精神养老”角度切入,探讨养老服务如何超越“生存需求”,满足“发展需求”,引导学生思考“老龄化社会的文明高度”——一个社会的温度,不仅体现在对老人的物质保障,更体现在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呵护。三、优质标题(简洁有力,点亮主旨)银龄安居:谢家集区社区养老的“幸福密码”养老新“邻”距离:15分钟服务圈里的夕阳红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谢家集的养老答卷智慧养老:科技赋能的“银发守护网”代际共融:社区养老的“人文交响曲”政策落地:基层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共同体构建:多元协同的养老“谢家集样本”文化养老:让夕阳绽放“第二春”破解老龄化:社区养老的“基层智慧”被需要的幸福:养老服务中的“人文温度”从“文件”到“服务”:政策落地的“谢家集实践”科技向善:智能设备里的“养老温情”共建共治共享:养老服务的“社会合力”生命不“老”:银龄群体的“价值舞台”中国式养老:基层创新的“时代答卷”四、段落示例(句式鲜活,可直接化用)场景描写:养老中心的“晨曲”清晨七点,谢家集区“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的玻璃窗透出暖黄的灯光,走廊里飘来淡淡的豆浆香。康复室内,78岁的李奶奶正握着智能康复手柄,跟着屏幕上的动画做“握力训练”,手柄上的传感器实时显示数据,旁边的护士轻声提醒:“李奶奶,今天比昨天进步了5下,加油!”助餐区,几位老人围坐在圆桌旁,一边吃着热气腾腾的菜包,一边聊着家常:“今天这包子馅儿真鲜,是不是加了虾仁?”“可不是,小张知道我爱吃,特意让食堂多放了点。”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布满皱纹的脸上,笑容比阳光更灿烂。活动室的书法课上,82岁的陈爷爷握着毛笔,在宣纸上写下“夕阳无限好”,笔锋苍劲有力,引来一阵喝彩。这一幕幕,不是“养老院”的刻板印象,而是“家门口”的幸福日常。服务者故事:“90后”护理员的“银发情缘”25岁的张萌是“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最年轻的护理员,毕业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去年毕业后主动来到这个传统工业区。“刚开始,很多老人看我年轻,不信任我。”张萌笑着说,“直到有一次,王大爷半夜突发心脏病,我及时用学过的急救知识帮他稳定病情,等救护车来时,他拉着我的手说‘小张,你比亲闺女还靠谱’。”现在,张萌负责的12位老人都把她当“自家孩子”,每天早上,她都会先去每位老人房间“报到”,问问“昨晚睡得好不好”“早饭想吃什么”。有位失独老人刘奶奶,性格孤僻,张萌就每天陪她聊天,教她用手机和远方的亲戚视频通话。“刘奶奶第一次视频时,看到外甥的照片哭了,说‘谢谢你小张,让我又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张萌擦了擦眼角,“这份工作累,但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觉得值了。”老人感受:“以前熬日子,现在盼日子”“以前一个人在家,连说话的人都没有,一天天熬日子;现在不一样了,这里热闹,有伴儿,还有事做,天天盼着来!”72岁的赵大爷是养老中心的“活跃分子”,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下午五点才走。他喜欢下象棋,经常约老伙计们在活动室“杀一盘”;还报名了智能手机班,现在能熟练用微信视频、网上缴费。“以前总觉得‘老了就没用了’,现在在‘银龄议事会’里,我能给社区提建议,比如建议小区加装扶手、增加休息座椅,社区还真采纳了!”赵大爷的脸上满是自豪,“养老中心不仅照顾我们的生活,更让我们找到了‘存在感’,这才是真正的‘老有所养’。”科技应用:智能设备里的“隐形守护”在“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的监控室,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老人们的心率、睡眠、活动轨迹等数据。82岁的周奶奶睡在智能床垫上,床垫内置的压力传感器能监测她的翻身次数,如果超过30分钟未翻身,系统会自动提醒护理人员;她手腕上的智能手环带有GPS定位功能,子女能随时查看她的位置,防止走失。“上周周奶奶想去菜市场,我们通过手环看到她往反方向走了,赶紧联系她,原来是记错路了。”护理员小王指着屏幕说,“这些智能设备就像‘隐形守护者’,让我们更放心。”此外,养老中心还配备了远程医疗终端,老人不用出门就能通过视频向三甲医院的专家咨询,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五、金句名言(权威有力,升华主旨)“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习近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人口老龄化是挑战,更是机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全国老龄办“科技向善,让技术更有温度,让养老更有保障。”——工信部《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民政部“养老服务不仅是物质保障,更是精神慰藉,要让老人感受到‘被需要、被尊重’。”——社会学家费孝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规划“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看它如何对待老人。”——马克思“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养老事业需要‘绣花针’功夫,把服务做到老人心坎上。”——安徽省民政厅厅长“智慧养老不是用科技替代人,而是用科技赋能人,让服务更精准、更高效。”——养老行业专家“代际共融是老龄化社会的‘黏合剂’,让不同年龄群体相互理解、相互扶持。”——社会心理学家“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让‘民生清单’变成‘幸福账单’。”——谢家集区区委书记六、典型事例(具体生动,增强说服力)事例一:“医养结合”破解“看病养老两难”谢家集区“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协议,设立“嵌入式医疗点”,配备2名全科医生、3名护士,每周三邀请区医院专家坐诊。72岁的糖尿病患者张大爷,以前每月要跑两次区医院测血糖、开药,现在在家门口的养老中心就能完成,医生还会根据他的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建议。“以前测血糖要排队,现在医生直接到房间来,还教我怎么打胰岛素,太方便了!”张大爷说。此外,养老中心还为失能老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每月定期上门换药、体检,解决了“失能老人就医难”的问题。事例二:“时间银行”激活“互助养老”活力谢家集区在社区养老中心推出“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模式:志愿者为老人提供服务(如陪伴、代购、打扫卫生),每服务1小时可存入1“时间积分”,未来自己需要服务时,可凭积分兑换同等时长的服务。65岁的退休教师王阿姨是“时间银行”的“积极分子”,她每周二下午都来养老中心教老人书法,已累计存入200多积分。“我现在身体好,能帮别人,将来自己需要照顾时,也能用积分换服务,一举两得!”王阿姨说。目前,“时间银行”已有志愿者120余人,服务时长超3000小时,形成了“低龄帮高龄、互助共养老”的良好氛围。事例三:“银龄议事会”让老人参与社区治理谢家集区在社区养老中心成立“银龄议事会”,邀请有威望、有能力的老人担任议事员,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活动设计等事务。82岁的退休干部陈爷爷是议事会会长,他每月组织一次会议,收集老人的意见和建议,然后反馈给社区和养老中心。“以前社区搞养老服务,都是‘拍脑袋’决定,现在有了议事会,老人能自己说了算,服务更贴心了!”陈爷爷说。在议事会的建议下,养老中心增设了“怀旧电影放映厅”“老年食堂营养套餐”等服务,深受老人欢迎。事例四:“智慧养老”提升服务效率谢家集区为社区养老中心配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老人健康档案、服务需求、志愿者信息等数据,实现“一键呼叫”“智能派单”。老人通过手机APP或智能手环,可随时预约助餐、康复、陪护等服务,平台根据老人的位置和需求,自动匹配最近的志愿者或工作人员。78岁的独居老人刘奶奶,有一次半夜突发腹痛,通过智能手环的“一键呼叫”功能,平台立即通知了值班医生和护理人员,10分钟内就赶到她家中,及时送医。“多亏了这个智能手环,不然我那晚可能就出事了!”刘奶奶心有余悸地说。七、写作导写(精准点拨,理清思路)立意方向1.小切口:一位老人的“养老新生活”以“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某位老人的真实经历为切入点,描写他/她入住前后的生活变化(如从“孤独无助”到“充实快乐”),引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例如:“72岁的王大爷曾经是‘空巢老人’,每天对着四堵墙发呆;自从社区养老中心投用,他有了‘第二个家’,不仅吃得好、睡得好,还找到了‘价值感’……”这种写法以小见大,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共鸣。2.大视角:从“谢家集实践”看中国式养老以谢家集区社区养老中心为案例,联系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国家养老政策、基层创新实践,探讨“中国式养老”的特色与路径。例如:“谢家集区的实践,是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缩影——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协同’,从‘物质保障’到‘人文关怀’,中国正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养老之路……”这种写法视野开阔,立意高远,适合展现对国家战略的理解。3.多维度:结合“政策、科技、人文、社区”展开从政策落地、科技赋能、人文关怀、社区治理等多个角度,分析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综合价值。例如:“社区养老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系统工程’:政策是‘引擎’,科技是‘翅膀’,人文是‘灵魂’,社区是‘土壤’,只有四者协同发力,才能让养老服务‘落地生根’……”这种写法思路清晰,论证充分,适合展现思辨能力。素材运用技巧1.场景+数据+故事描写养老中心的具体场景(如老人康复、助餐、活动),用数据支撑(如“日均服务150人次”“智能设备覆盖率达90%”),再穿插老人的真实故事(如王大爷的“象棋之乐”、刘奶奶的“智能手环救命”),让文章有血有肉,有理有据。2.对比+阐释对比养老服务“之前与之后”的变化(如“之前老人‘熬日子’,现在‘盼日子’”“之前‘医养分离’,现在‘医养结合’”),阐释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让论证更有说服力。3.问题+对策提出当前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如“老龄化速度快、养老服务资源不足、专业人才短缺”),然后结合谢家集区的实践(如“引入专业机构、发展智慧养老、培养志愿者队伍”),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文章的现实意义。八、完整范文(结构严谨,可供借鉴)《银龄安居:谢家集区社区养老的“幸福密码”》清晨七点,淮南市谢家集区“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的玻璃窗透出暖黄的灯光,走廊里飘来豆浆与菜包的香气。78岁的王大爷握着智能康复手柄,跟着屏幕上的动画做“握力训练”,手柄上的传感器实时跳动着数据;隔壁的助餐区,几位老人围坐圆桌,一边吃着虾仁菜包,一边聊着孙子的趣事;活动室的书法课上,82岁的陈爷爷挥毫写下“夕阳无限好”,笔锋苍劲,引来一片喝彩。这一幕幕温馨的场景,不是“养老院”的刻板印象,而是“家门口”的幸福日常——2025年11月,谢家集区首个社区嵌入式养老中心投用,为当地老人打开了“老有善养”的幸福之门。政策落地:从“文件”到“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谢家集区的养老实践,始于对“政策温度”的深刻理解。作为淮南市的传统工业区,该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23.6%,其中“空巢老人”“独居老人”超六成,养老服务需求迫切。面对“老龄化”挑战,安徽省将谢家集区列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试点区”,而该区给出的答案是:把“政策清单”变成“民生清单”。“以前总觉得‘养老是自家事’,现在才知道,政府和社会都在为我们操心。”家住“阳光里”社区的刘奶奶感慨道。2024年,谢家集区将社区养老中心建设列为“一号民生工程”,由政府提供2000平方米场地和500万元建设补贴,引入具备资质的专业养老机构负责运营,同时出台《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管理办法》,明确“无偿+低偿”服务标准——困难老人免费享受助餐、康复等服务,普通老人仅需支付成本价。这种“政府引导+专业运营”模式,解决了社区养老“谁来建、谁来管”的难题,让政策红利从“文件”走进“生活”。更难得的是,谢家集区注重“政策的精准性”。针对失能老人“照护难”问题,养老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作,设立“嵌入式医疗点”,每周安排医生坐诊,每月提供免费体检;针对独居老人“安全难”问题,为80岁以上老人配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定位,设置“一键呼叫”功能。72岁的糖尿病患者张大爷说:“以前每月跑两次区医院测血糖,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完成,医生还根据我的血糖调整饮食,这才是‘贴心服务’!”科技赋能:智慧养老的“隐形守护”在“阳光里”社区养老中心,科技正成为“银发守护”的新力量。康复室内,智能康复器材通过传感器记录老人的运动数据,生成个性化康复方案;监控室的大屏幕上,老人们的心率、睡眠、活动轨迹一目了然,一旦出现异常,系统立即报警;远程医疗终端前,老人通过视频就能向三甲医院专家咨询,解决了“看病远、看病难”的问题。“科技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传递温暖的‘桥梁’。”养老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引入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了老人健康档案、服务需求、志愿者信息等数据,实现“一键呼叫、智能派单”。78岁的独居老人李奶奶,有一次半夜突发腹痛,通过智能手环的“一键呼叫”功能,平台10分钟内通知了值班医生和护理人员,及时送医就医。“多亏了这个‘救命手环’,不然我那晚可能就出事了!”李奶奶心有余悸地说。智慧养老不仅提升了服务效率,更满足了老人对“品质养老”的需求。中心开设的“智能手机班”,让老人学会了用微信视频、网上缴费、预约挂号;智能床垫监测夜间翻身次数,预防压疮;助餐区的“智能结算系统”,刷脸就能支付,方便又快捷。82岁的赵爷爷笑着说:“以前总觉得‘老了就跟社会脱节了’,现在会用手机视频,能给外孙发红包,感觉自己‘年轻了10岁’!”人文关怀:从“老有所养”到“老有善养”的价值升华“养老服务不仅是‘照护身体’,更是‘温暖心灵’。”这是谢家集区社区养老中心的服务理念。在这里,老人不是“被照顾者”,而是“参与者”“创造者”。中心开设的“银龄课堂”,让老人发挥余热:退休教师陈爷爷教书法,前工程师赵爷爷讲家电维修,退休医生刘奶奶普及健康知识……82岁的王奶奶是“银龄议事会”会长,每月组织会议,收集老人的意见和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关于金融机构的贷款合同范本
- 2025承包工程不包含材料合同模板
- 2025年保险合同的订立与生效
- 2025合同样本参考范文
- 2021年北京重点校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试题汇编:万有引力与宇宙航行章节综合
- 时间管理大师高端玩家
- 2025卓越的房地产销售合同范本
- 线上法律服务培训课件
- 肾内科慢性肾脏病饮食指导要点
- 校刊部未来工作规划
- 新媒体运营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联读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幼儿园游戏区规划与指导
- 水库防洪调度基本知识
- A6L 20T BPJ发动机电路图
- 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
- 双轴搅拌机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 张丽中药学导论修1
- GB/T 5652-2008扩口式管接头扩口端尺寸
- 危化品贸易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 知书明理做绅士淑女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