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Forestresourcemanagement第1章森林
资源经营管理的理论基础与经营
模式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第二节法正林学说第三节森林调整与完金调整林第四节回归自然林业第五节森林分类经营第六节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第七节检查法第一节
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意义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Forestsustainedyield)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
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
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其中,林木培育是实
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森林永续利用的内涵
我国森林永续利用是基于社会主义扩大再生产
基础上,不断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人
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是永远保持平衡不
动; 永续利用的内容:时间与空间、数量与质量、培育与利用、产品与功能四个方面的内容;
强调林木培育是实现永续利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荀子》提出:“渐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
不童,而百姓有余材。”《孟子》中有“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的名句,后魏贾思勰(405-456),著书《齐民要术》,提到:“陶朱公术曰:种柳千树则足材,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岁髡两百树,五年一周。★
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雏形阶段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发展永续利用思想最早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1795年哈尔蒂希(G.L.Haring)
发表了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论述,“森林经营管理应该有这样调节的森林采伐量,
以至世世代代从森林得到好处,至少有我们这一代这样多。”1826年德国洪德思哈根(J.C.Hundeshagen)
提出了法正林,这一针对同龄林经营的永续利用理论的出现与完善,标
志着在作业级(经营类型)水平上木材永续利用思想成熟。1886年德国林学家盖耶尔(Gayer)提出了异龄林经营的“恒续林”思想以及“接近自然的林业”理论。法国林学家顾尔诺(A.Gurnand)和瑞士林学家毕奥莱(H.Biolleg)提出了异龄林经营的检查法。木材永续利用的阶段森林多种效益的永续利用阶段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批评单纯木材生产的呼声日益高涨,尤其是在欧洲林业发达国家国有林中。哈根
(Hargen)曾提出:国有林有对公众利益服务的义务,其森林经营必须兼顾持久地满足木材生
产、其他林产品及服务的需要。
这是森林多种效益此外,盖耶尔
(Gayer),
恩特雷斯
(Endres),蒂特利希
(Dieterich),
柯斯特勒尔
(Kostler)等也
提出了相应的观点。永续理论的早期思想。森林永续利用3个阶段主要特征:①
从人类最早的含有永续经营思想维形阶段到18世纪中期,是永续利用的第一阶段
。林业人的永续思想开始产生,并不断地加强,但没有完整的思想和理论。②第2阶段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永续利用的思想、理论和经营方法逐步完善,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主要是木材的永续利用。森林永续利用的意义根据社会主义经济规律发展的要求,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出发,必须要实现森林的永续利用;特别是实行市场经济以后,提出必须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需要林业持久的生产,不断的提供木材和其他多种效益。有
海D拉萨。6图
例用
材
林防
护
林薪
炭
林特种用途林经
济
林家钓鱼岛
州0台
北台湾岛澎
湖
列
岛畔
岛尾
屿◆
南
宁滴海口第
脚
岛西
沙
岛
南二
中沙瞬海沃阳呼和浩特黄
北
京天津聘武汉<重质长沙南
子模
门海
口海
南
岛石家庄济南6
河郑
州南克◎上海杭
州中
国
森
林
分
布
图◎
阴
良
明川茜
安哈尔流长
春自银西
宁兰
州鲁合肥南这成
都香港东
步舞南海
诸岛厂香
港
门乌鲁木齐东沙醉岛台两岛CUBIC
MTRES
OF
FORESTPER
PERSON
IN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IN1990.ThereisplentyofforestinSweden.InEurope,only
Fin-
land
has
more
forest
per
per-Son.136
m³33
m³10
m34
m³FinlandSwedenNorwayPolandGermany
Denmark
Great
Britain287
m³336
m³36
m³&命西青海taSn藏自治区玄腐松澳鲜后彬本彩面移袖木马尾松铂松幅,韩及软她角约林经济林有排河流端流当会地这自出市人院故自租练
盈人民范游归边柳世③◎四
川
省
森
林
分
布
图甘
DistributionMapofForests
in
Sichuan
肃陕西马最中鲁j语津阳市湖北尊工堰布成都市适市南克而第宁市e8万市长内江市
山市曲
币客言书
币6办让长束市湖南贵
州市云
南比
尺
1
1
6
0
0
万(1)从林业本身的特点看,林业生产周期长,产品不能短时产出,中断木材生产,必须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重新供应木材,
所以林业生产周期性,使实现永续利用成为必然性。(2)从生态平衡的观点看,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物图中最大最重要的一个系统,森林资源的多少是影响大自然生态平衡的重要因素,森林只有在较长时期保持、维护,才能使区域生态平衡得到维持,要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就要不断地发
展森林数量、质量,这样才能实行永续作业,永续利用才能达
到
。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
实现永续作业也是客观必然的;按照林业经营规律的要求,林业生产企业要求有一定的稳定性,绝不能把森林当成孤立的“采掘”工业。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量与生长量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策法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林地条件林木条件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稼积极林莺基描施方钰断据蓬楼盘林基地量及★捷奢焚期规建设计质望,培度瘁经誉浮案的作用,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不断提
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豪婪料莲告畅质基础和场所;☆
整排奢理采载策的持缱筒资源剜饿率,合理采伐;民间罢种雷
州按树在广东的四种命运村民抵制村民抵制鼓励种植/政府禁种肇庆桉树在广东省的四种命运第二节
法正林理论学说法正林学说的提出(Normal
forest)“法正林”一词源于奥地利森林估价中的标准,具有标准林的意思,法正林思想在1826年由德国学者J.C.Hundeshagen提出,1841年经C.Heyer
补充与修订,逐步形成法正林学说。法正林的概念法正林(Normal
forest)就是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即具备能够实现严格永久平衡利用状态的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续作业,也就是每
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的收获量。7%法正龄级分配(normal
distribution
of
age
class)法正林分排列
(normalarrangementofstands)法正生长量
(normalincrement)法正蓄积量
(normal
growing
stock)法正林无论从年龄、位置和生长发育方面,都必须具备标准的规律,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条件:500Normal
forest-end
ofyear
14003002001000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500
Normalforest
-end
of
year
2400300200100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500
Normalforest
-end
of
year3400300200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00500
Normalforest-endofyear4400300200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00Normalforest-end
ofyear
5254223220221918711511402311111198764532r400200500300100500
Normalforest
-end
ofyear640030020010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00Normalforest-endof
year
241234
5
6
7
8
9101112
1314
15
1
1718
19
20
21
22
23
24
25500400300200100Oncemature,thisnormallforestof25hectarescansustain
aharvestof500m³/year(from
1hectarermaturingeachyear)G0U400300200100Normal
forest-end
of
year
250
12
3
4
56
789101112
1314
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24
25500
Normalforest-endofyear2640030020010000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Normal
forest-end
of
year354003002001000+0111213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1234
6
8915007全林从一年生起到轮伐期U年生为止,具备各个龄阶(age
graduation)的林分,而且各龄阶面积相同,即各龄阶面积之和等于轮伐期的面积(即经营单位内某一经营类型的总面积)。这种分配的龄阶叫做法正龄阶分配。皆伐乔林作业的法正状态(Normalstatesofclear-cuttinghigh-forest
systems)1.法正龄级分配由于法正面积相等,但各龄级生产力不一定相等,每一年要有相同数量的木材收获,除非各个龄级的土
地生产力完全一样,或立地指数相等,得出的产量才
一样
。改位面积:为了使一块林地的木材收获与另一块林地的收获量相等,而按其林地的质量所换算成面积。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分级数字化×改位系数其中:改位系数=1/所改位的分级数字化例:某一林场经营总面积为500hm²,经过调查林场内某一树种的地位级(grade
oflocality)为
I
、Ⅱ
、Ⅲ
、IV、V,先将地位级进行数字化,以1.0、0.8、0.6、0.4、0.2代之,现将不同地位级的500hm²一律折合为Ⅲ地位级,则计算方法如下:改位面积计算表单位:hm²面积
分级数字化
改位计算(改为Ⅲ)100
1.0
100×1.0×(1/0.6)=166.7100
0.8
100×0.8×(1/0.6)=133.3200
0.6200×0.6×(1/0.6)=200.0500.4
50×0.4×(1/0.6)=
33.350
0.2
50×0.2×(1/0.6)=
16.7
500
550地位级工ⅡⅢIVV计在经营单位内的各个龄级林分在地域上要按照林学技术的要求进行排列,要有利于保护存留林分,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2.法正林分排列风向
采伐方向I
I
Ⅲ
IV
V龄
级1.有利于保护存留林分(暴风、日灼、冻裂)2.有利于更新3.有利于采伐运输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地位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叫做法正生长量。即
林分要有完满的
(non-taperness)
疏密度,才能导致最大的生长量,各个龄级的生长量之和即为全林的法正生长量。3.法正生长量Z=E=m在经营单位内经常保持一定数量的蓄积量,叫做法正蓄积量,法正蓄积量等于各龄阶蓄积量的合计,也就是各龄阶林分法正生长量所形成的林分蓄积量的合计,这种法正蓄积量随树种、作业法、轮伐期、地位级、经营措施不同而不一样。4.法正蓄积量计算方法有两种:☆法正收获表法Vn=n(m+m2n+…….m/2)☆伐期平均生长量法Vn=(Va+Vs)/2=(u×uZ)/2u×uZ式中:Vn:法正蓄积量;n:龄级数;m;各龄级蓄积;Va:秋季法正蓄积;Vs:春季法正蓄积;u:轮伐期;Z:
法正生长量。上面的计算公式中,秋季、春季法正蓄积的计算公式分别为:u×uZVa
=——2u×uZVs=-2uZ十2u2(1)从左图看,法正林模型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以轮伐期u
为直角三角形底边,以m
为直
角三角形高,则直角三角形面
积:S=(1×m)2=(1×
乙)/2因此,法正蓄积在理论上是可行的,经得起数学理论的
检
验,公式也自然成立。对法正蓄积量公式的讨论(2)由公式
Vn=(u×Z)/2得
Vn=(u×Z/u)×u/2法正蓄积实际等于经营单位内所有各龄级林分伐期平均生长量乘以轮伐期的一半。或有
Vn=(u/2)×m法正蓄积量等于最老林分蓄积量乘以轮伐期半
数
。2Vn=u×m=u×E轮伐期内总的法正采伐量等于二倍法正蓄积量,说明法正林的生产力很高。Z=E=mVn=(u/2)×m(3)由公式而由Vn=(u/2)×En设u=20,
则Vn=10Enu=80,则Vn=40En式中En
为法正年伐量,即利用额,这就
充分证明了马克思所说的“
持久的木材
生产,本身要有一个活树的储备,它应
是利用额的10倍至40倍”(5)法正采伐率(P)经营单位内法正生长量与法正蓄积量之比,为法正采伐率。P=Z/Vn=Z/(u×Z/2)]×100=200/u因此,法正采伐量是以法正采伐率乘以经营单位的总蓄积而求得。En=P×Vn◆
法正林缴搬堤榴锻鬣物烟择条要实◆越蜒
棘
后融
骗
履
剑
法
藉
更
运输準贬契僳警照结确的,奔环镜护和国土保安具有重要意义。法正林学说的评价优点国名总蓄积亿
m
³生长量千
万
m
³年消耗千
万
m
³采伐量千
万
m
³前西德103.04.72.8日本206.210.44.2美国18468.235.633.7芬兰144.81.94.5瑞典226.82.06.0前苏联79794.235.438.5不同国家生长量与采伐量控制关系美国1950年全国总蓄积165亿m³1977年全国总蓄积201亿m³日本1954年全国总蓄积17亿m³1979年全国总蓄积24.8亿m³瑞典1923年全国总蓄积14.0亿m³1978年全国总蓄积24.47亿m³我国1979年生长量2.27亿m³,而当年采伐量计划生产0.4亿m³,但实际采伐森林1.27亿m³,且计划外还
砍2.4亿m³,用于薪炭材有1.2亿m³(联合国粮农组织
测算数据)。因此,采伐量大大超过生长量。Woodand
charcoalprovidesapproximate-ly
40%of
Africa'senergy
needs.Theequivalentfigure
forEurope
is1%.Thisequals
approximately
0.7m³per
person
ayear
in
Africa
compa-red
with
0.1m³inEurope.Africa
North-and
Asia
Europe
WorldCentralAmerica福建省南平市王台乡溪后村集体林,森林资源面积分配如下:幼龄林
中龄林
近、成熟林27.5%
32.5%40%广东雷州林业局经营桉树人工林法正林基要键母核林地对防挽林林经营簪
法正林强行定型化、模式化;肆和境续租惯质题森林如面税挥森来段糖
法林
只是
从森
林
的
内部
条件
出批的枢
规变眉便到解欧,椒区符的见现代
材
的永
续
利
用
,产
生
了
很
大
的
局
限
性;“剣,其理论本身回答不了这个问题;
法止林
是
从
现
有
同
龄
林
组
织
经
营
出
发
,
对何爱挥林地曾发捱梦篷穗够”的法正林学说的评价缺点墨由于法正林学说要求的条件非常严格,因此有人认为:法正林死板,僵化,不灵活,仅仅是一个理想的模型结构。出法正林理论的核心是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有人反对法正林的这一均衡原则。出有人认为法正林学说是纸上谈兵,不实际,完全是虚构与空想。串法正状态的森林仅仅是生长量与采伐量的长期平衡,是一种简单再生产,不符合扩大再生产要求。法正林学说的学术争论第三节
森林调整与完全调整林Forest
Regulation
and
fully
regulation
forest森林调整就是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
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
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
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美国林学家戴维斯(K.P.Davis,1954)、克拉特(J.L.Clutter,1982)、鲁斯克纳(
William
A.Leuschner,19
84)先后提出完全调整林概念来代替古
典的法正林理论。完全调整林(fully
regulation
forest)完全调
整
林是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
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
准林。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
异
林龄
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C
反
由
线
)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合理的替积分布
(正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
5:3:2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合理的径级桥数分布◆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相等。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收获量。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他林产品。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的比较完全调整林比起法正林较为灵活一些,在做法上力求切合实际,既考虑森林自然规律和现状,又结合林业生产的要求;在形式上,它要求各龄级能呈现一定的比例,而不要求严格的年龄阶序列,它要求以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并且以生长量、蓄积量与林分的立地条件、年龄保持相应一致,能够在一定期间获得数量和质量大致相等的林产品,在边生产边调整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符合永续利用的完全调整林。各龄级面积相等,并不因时间而改变,这是法正林的主要条件。但是完全调整林各龄级希望尽量相等,但不必完全相等。法正林要求法正生长量,但完全调整林不强调法正生
长量,只提在相应条件下的生长量,可小于法正生长量,生长量的大小取决于经营水平。可见,完全调整林与法正林相似,但更加灵活、现实,其不同的特点如下:法正林要求法正蓄积量,而完全调整林不要求法正蓄积量。完全调整林的蓄积量水
平决定于经营水平,可小于或大于法正蓄
积量,但往往不是最大的。法正林条件下其蓄积、年伐量是最大的,而完全调整林的年伐量往往不是最大的,只希望在一定的采伐水平上龄级结构保持不变,能够永续利用的森林。法正林是一个极限概念,它的疏密度最大,同时只适用于同龄林、皆伐作业,而完全
调整林可以是同龄林,也可以是异龄林。
现实同龄林的调整确定现实同龄林调整对象的范围确定主要树种确定合理的森林作业法调整现实同龄林的时间秩序调整现实同龄林的空间秩序调整现实同龄林的蓄积量与生长量现实林的调整现实异龄林调整的对象范围确定合理的森林作业法现实异龄林时空秩序的调整现实异龄林径级株数与蓄积量的调整现实异龄林的调整第四节
回归自然林业★
近自然林业的起源“近自然林业”起源于德国。1898年盖耶尔(Gayer)第一个提出了“接近自然林业”的理论,他要求按照永恒互栖的生命因子的必然结果来建设多
样化的森林生态系统。此后,在长达近百年的时间
内,因为人工林结构不稳定和地力衰退的问题始终
缠绕着中欧各国,所以,“近自然林业”一直是林
业理论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近自然林业的概念“近自然林业”可表达为:在确保森林结构关系自我保存能力的前提下,遵循自然
条件的林业活动和措施,它是兼容林业生
产和森林生态保护的一种经营模式。★
近自然林业的涵义○“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是对前人盲目营造人工林的质疑和进行反思后的觉悟。在水土大量流
失,环境严重污染,生态日益失衡的今天,人们
对违反森林发展规律,片面追求木材生产目标而引起的恶果提出了警告。如奥托所说:
“不能再
容许林业工作者单一地以生产木材为目标来经营
森林,而应该永续保证森林的一切功能”。★近自然林业的基本思想在一个特定的立地条件下,如果培育森林和完全自然状态下该立地上生长的森林有相似的树
种组成,且林分的结构和演替动态也能与这个生
长环境下自然的结构和过程类似,这种森林应该
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可以抗拒各种物理的或生物的危害,其生物多样性和其他生态和社会效益都
将达到一个满意的水平。☆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要素人工林经营以强调人为设计和控制的轮伐期技术体制为基本特征,而近自然经营是以原始森林的结构和动态为参照对象的比较分析和应用为首要特征。森林的近自然度参数多样性和变异性参数森林结构参数森林产品参数立地条件和环境相关的参数实用的技术参数☆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技术要素近自然经营的实用工具包括了取得相关参数的调查设计思想、调查方法和相应的数据分析技术,以及表达和应用
这些参数的各种图件、表格和规范性计
划文档等。近自然森林经营实施的技术体系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技术群落生境制图及经营计划技术目标树单株木林分施业体系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技术森林动态监测评价技术在人工林经营的传统林业中,由于经营目标的单一性,经营体系的要素和过程也是较为单一的,无论是造林或抚育,经营目标针对一
定面积的特定区域设立,作业设计在目标指导
下进行,作业施工后的检查和控制针对设计和
措施进行。如造林项目检查的是成活率和管护
措施落实情况,林分抚育项目检查的是抚肓强度和出材量等。而近自然经营体系在其培育近自然森林的高层目标指导下,在进行立地和生境调查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生境空间单元的特征
确立经营目标,进而制定可实现这个目标的
经营计划并进行相应的设计和施工,检查是目标(近自然森林)实现的程度,而不是检查某个指标(如成活率)或措施(如抚育方式)的执行情况。人工林经营过程
近白然森林经营过程一般项目日标设定
一般项日目标设定立地和生境调查区划
基于生境区划单元的目标设定制定中长期经营计划目标指导下的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实施作业措施
实施作业措施慕于作业设计的检查和控制
基于目标和计划的检查控制传统人工林经营及近自然森林经营整体技术要素关系和过程图(a)间伐作业体系(Femelschlag)以群团状方式采伐利用成熟的林木ol
on9Qloqcmboi9l9ooY(b)渐伐作业(Schirmschlag)分两次采伐利用上层成熟林木保留到H标直径时采伐利用的林木近自然的恒续林作业体系示意图(Duchiron2000)(c)1标树单株择伐作业(Einzelplenterung)
形成混交异龄林保留到日标直径时采伐利用的林木(d)群团择伐作业(Ciruppenplenterung)形成混交异龄林扩大天然更新的采伐利用方向☆
近自然林业的特点◆能有效地保护森林的自然生长能力;
能充分发挥森林的抗性;◆能增强森林的生态作用;◆通过森林的立体经营,能获得更高的木
材收获及多样性产品;
能有效地提高森林蓄积;◆
能降低森林经营的成本。目
录引言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近自然度概念其他名词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经营及作业设计调查群落生境调查制图及经营规划
目标树单株经营技术近自然森林经营立地条件调查做什么达到的目标如何做土壤化学分析植被调查做什么自然森林群落描述林分调查树种调查达到的目标如何做近自然度分析植被理解和表达的例子
近自然度的应用近自然森林经营作业设计
做什么林分规划林分规划内容树种规划单株经营达到的目标如何做——目标树单株经营
单株经营结果评价http:///jinziran/001.htm《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手册》主张单一利用准则,主要利用森林的木材和非木材产品,他们也承认生态功能,但在位置上主张
把生态需求列入森林经营计划,作为一项经营内
容,反对严格的生态要求,其实质是怕引起生态
和经济冲突,影响经济效益。国外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派: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专业化派。☆国外泰林分类经营理论简况第五节森林分类经营这一派主张建立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限制森林的采伐,其实质也是一种单一利用思维,
提法接近自然林业、生态林业。这派主张已发展
到政治上,如英、法的生态党,德国的绿党,美
国的森林保护运动,日本的反公害运动。国外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派: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专业化派。这一派根据森林同时具有多种功能的现实,主张同时同地发挥森林各种功能,满足经济和生态的
各种需求,是以多种利用为准则,以发挥多种效
益为目的,他们中也有分多种利用、主导利用两
种观点,如日本学者主张的“最适点”理论,即
主张在相互冲突的不同效益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的理论。国外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派: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专业化派。国外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大体可以分为四派:经济派、生态派、协同派、专业化派。主张按森林地理位置和社会需求划分林种,专林专用,专门经营,使之最大限度发挥其
特定功能,它是以主导利用为准则,是分类
经营的初始思维。☆森林分类经营的背景传统林业虽然承认森林的两种功能,但在经营中都按生产木材制定措施,在实际利用中很少考虑
森林生态功能的作用,国家下达的木材任务是硬指
标,牺牲生态效益换来经济效益。传统林业是按某树种的木材成熟期(可采期)
来确定经营和收获的,从栽培到调查设计施工方案
都以木材成熟为核心而不考虑生态功能的利用和利用期;传统林业不仅木材和非木质产品与生态功能分离,森林经营和加工也分离,各
行业各自为政,互不沟通,整体运行不协
调,经济效益低下;最后,传统林业给林
业内部带来的是总体资源下降,可采资源
减少,林业效益下降,林分质量下降,生
态功能降低,生态环境恶化。在科技飞速发展和知识经济兴起的态势下,传统林业路子越走越窄,林
业如何走出困境,摆脱传统林业的束缚,我国林业界经过多年的研究与思考,提出了走森林分类经营的道路。☆
森林分类经营的意义◆
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森林分类经营是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自身特点的要求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林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是转变林业发展模式的需求21世纪的森林经营目标要求: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最大,森林游憩等社会效益最大,林产品等经济效益最大。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原则主要满足: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生态系统的完整、生物伦理。☆象林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森林可持续经营原则◆森林经营目标分类经营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主导利用论。◆
森林分类经营的理念森林分类经营的理念主要有:分类经营、永续经营、协调经营、生态系统经营、多种经营模式。☆
森林分类经营的概念及涵义分类经营可理解为:慎重的区划森林资源,协调相关效益间的不同利用,减少其利用间的矛盾与冲突,达到各功能间的互补与优化。涵
义
: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目标为依据的组织经营模式,便于目标管理。经营主体的分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分类。经营制度、经营模式的分类。☆森林分类经营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林业本身的基本经济属性第六节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提出★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从概念到实践☆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提出
生态问题的出现◆相关法规的出台及实施生态系统经营概念的提出森林生态系统经营(forestecosystemmanagement)是
指
:在不同等级生态水平上巧妙、综合地应用生态知
识,以生产期望的资源价值、产品、服务和状态,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把国家森林和牧地建设为多样的、健康的、有生产力和可持续的
生态系统,以协调人民的需要和环境价值。
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为重点
。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
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规等制定经
营目标
超越传统的时空尺度和专业分工,实行综合资
源经营
适应性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实践
俄勒冈州西部Coast山脉生态系统经营
北卡罗来纳州的BigCreek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示范项目
我国于1996年批准了第一个关于森林生态系
统经营研究的项目
—天山森林生态系统可
持续经营方法的研究。第七节
检查法法国林学家顾尔诺(A.Gurnaud,1825~1898提出,后经瑞士林学家
毕
奥
莱(H.Biolley,1858~1939)
加
以发展完善,提出一种新的森林经营
方法——检查法(Control
method)。检查法的特点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
查森林构造、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
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
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
反J型曲线)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合理的蓄积分布
(
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
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
定期用同一标准,同一方法测定异龄林分的生长量,以生长量为标准控制择伐量。通过定期择伐,进而调节林分内株数,按一定的模型来控制径级分布的比例。检查法的要点径级组H.BiolleyK.P.Davis并上由扶蓄积比大径级55cm以上55cm以上52.5cm50%中径级35-50cm32.5-55cm32.5-52.4cm30%小径级20-30cm17.5-32.5cm17.5-32.4cm20%模型结构(1)H.Biolley模型(2)Me'lard模型法国式材积式设D
为最适宜的采伐直径大径木
2/3D~D
50%中径木
1/3D~2/3D
30%小径木
1/3D以下只要求算大径木:中径木=5:3,则就是理想的森林结构直径级cm16-2626-3838-5050以上所占比率%10253035主张择伐异龄林各直径级的材积所占百
分比如下表:(3Ammon
三如图,径级株数曲线分布,曲线越平缓,平行于横轴越好,A
曲线从
经济上说收获最大,但
从生物学角度看,株数从小→老都一样,不符合生物生长规律。(4)K.P.Davis模型A径级参考上述经验模型。择伐老世代林木,逐步更新,使株数与径级呈反“J”
型曲线分布。择伐非主要树种与病腐木。对大径级择伐时,同时对小径级实行抚育间伐。具体做法为了在时间上、空间上,在每一林分中获得持续生产,毕奥莱确定的检查法森林经营原则
是:①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②用尽可能少的资料进行生产;③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检查法的经营原则顺序项
目检查法龄级法1森林经营措施设计单位经营小班经营类型(作业级)2计算采伐量的方法按小班连年生长量按龄级平均生长量3采伐方式集约择法伐区式皆伐4采伐的木材产品种类以大径材为主大、中、小径材5经营措施成本两者相等两者相等6每立方米成本稍高稍低7管理费用稍高稍低8土地利用程度完全不完全9每公顷森林经理成本高低检查法与龄级法的比较法正林的核心组织层次是经营类型,并考虑到林场与林分上、下两个层次;检查法的
核
心组织层次是林分,上、下两个层次分别是经营作业区与林木个体;森林生态系统经营反映了多层次经营管理的趋势,并强调景观水平的重要性。多层次经营管理能体现不同
的主导目标需求,能用于指导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的经营管理。你思考过吗?旁■□第2章森林成熟和森林经营周期第一节、森林成熟(Fernest
maturity)第二节
森林经营周期和追整期一、森林成熟的概念和意义森林成熟是森林经营利用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是确定林分、林木经营周期的基础。森林成熟标志着所经营的森林为了某种用途,并发育到某一阶段,此刻收获利用效果最好,即最符合经营目的,因此,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森林达到成熟时的年龄称为森林成熟龄。第一节
森林成熟森林成熟概念的涵义:1.森林成熟指个别林木或经营上同一类型林
分,不是指整个森林或森林综合体。2.反映和体现森林经营的目的和任务,森林
成熟不仅是生物现象和林学技术问题,而且是
一种经济现象。3.森林成熟反映出林业生产各方面的综合概念,成为林业生产工作中重要的林学指标与经汶
北
十
二二
、
各种森林成熟的确定★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达到此状态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数量成熟,也称为材积收获最多成熟。绝对成熟等。主要用于用材林、薪炭林中。连年生长量曲线0A₁
A₂
年龄图2-1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示意图平均生长量曲线m₂-m₁蓄
积
量
(
m
³
)由于林木材积平均生长量
(mea
nannual
increment)
和
连年
生
长
量(current
annual
increment)的变化规律,可以归纳以下三点:当current=mean,maturitycurrent>
mean,immaturitycurrent<mean,over
maturity数量成熟的确定方法1.生长过程表法找出合适的生长过程表,查出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时间即可。2.标准地法选
择
标
准
地
设
立
标
准
地伐倒林分区分求积,计算材列表,查找积总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数量成熟龄★
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工艺成熟的确定方法1.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2.马尔丁法3.标准地法竹子种类繁多,因此成熟的种类也多种多样。▲
竹林成熟的确定方法1.标志法2.声响和外部
特征★
竹林成熟经济林成熟目的产品平均年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森林状态,称为经济林成熟。“平均年产量”
是指从经营该经济林林分开始倒第n年间的前n
年平均的年产量。★
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称为防护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防护成熟龄。防护成熟主要用于防护林中。★
自然成熟林分或单株林木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都要经历从小到大、衰老,然后逐渐枯萎死亡的过程。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也称为生理成熟。☆
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市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可用于薪炭林、用材林、
经济林中。经济成熟的计算方法1.净现值PNW2.内部收益率
法增值指数4.土地收益最高成熟惛率式第二节
森林经营周期和调整期一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实际上,轮伐期就是林分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即成熟龄加上更新
期
。二
、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简单的定义为:
2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择伐周期的确定方法1.径级择伐的择伐周期用生长率和采伐强度确定择伐周期赣移逵阵法人第3章森林收获调整Regulationof
yield第一节森林收获调整的概念第二苹同龄林年伐量计算方法第三节异龄林年伐量计算方法第四节森林调整第一节
森林收获调整的概念一、年伐量的概念及分类按采伐性质分:主伐、间伐和补充主伐森林采伐量种类:森林主伐量、间伐量、补充主伐量。森林的主伐方式:皆伐、渐伐、择伐善监鲜垩聊髯睡肆健阳郭尊如噩
聘整‘彩弊数蟹醒誓暴粮蟹尊阜'B米第毕髯事疆算望鞋朝哲尊髯聊胸竭聊签桂转单
事晋整雄篝愿奥解继’它汹
当
阳
曹
等
米
多
旻
‘
二计算和确定合理采伐量的工作步骤第一步:在进行主伐量和间伐量计算时,计算单位是经营类型;第二步:在各公式计算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统筹考虑经营单位的龄级结构、林况和市场需材情况,论证和确定各经营类型在经理期的年伐量;第三步:利用材种出材量表或经验数据,计算经济材出材量;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性营养动态、自然演替三森林经营与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系统稳定性、空间布局、时间规划、异龄林经营、森林结构的构建、林分发育的调控(一)林分调整树种结构调整、年龄结构调整、空间结构调整三、同龄林和异龄林的森林调整方法(一)区划轮伐法LA(轮伐)=
∑f/U式中m³/nh²
轮袋3三
一
年筏积∑f-—
经营单位的总面积
Lv
(轮伐)-—年伐蓄积
U--
轮伐期V—
一
成
过
熟
林
平
均
每
公
顷
的第二节
同龄林年伐量计算方法一、面积控制法缺点
没有考虑具体的龄级结构,
一次性调会造成生长量、蓄积量的大量损失;轮伐期内
有可能采到未熟林,因此不适宜中幼林占优势
的经营单位;:没有考虑具体的立地条件的差异
,立地条件可能导致蓄积量的不平衡。优点
计算方法简单;对龄级结构分配不均匀的,只需进行
一次性调整,调整的方法简单;适宜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原始林。(
二)成熟度法LA
(
成
熟
度
)
=
(f成
+f过
)
/
aLv
(
成
熟
度
)
=
(V
成
+V
过
)
/a式中
:f
成
、f过分别为成、过熟林面积;V
成
、V
过分别为成、过熟林蓄积;a
为龄级期限。龄级面积分配不均匀时,轮伐期内年伐量波动较大。考虑了成过熟林的龄级结构,适用于龄级结构比较均匀的经营单位。对成熟度法的评价按成熟度计算出的年伐量,仅仅说明在一个龄级期限内每年采伐成熟林的
数量,考虑的范围较窄,对该龄级期
后的问题就未加考虑,它只考虑现有
成过熟林资源的及时利用,没有估计到成熟林以下后备资源的多少。如果f近<f
成,近熟林很少,一个龄级期后就会产生成
、过熟林不足的
现象;如果
f近>f成,现有成熟林很
少而近熟林很多,则最近一个龄级
期内可采量很少,而一个龄级期以后,采伐量又会迅速增加。1.第一林龄式LA(
林
龄
I/2aLv
(
林
龄
I(
三)林龄公式对第一林龄式的评价:优点:年伐量在较长时间内相对稳定,因为把近熟林纳入年伐量的计算,如果经营单位的面积按龄级分配均匀和近于均匀,在两
个龄级期间,利用量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实际上在两个龄级期间近熟林将全部进入成
熟林,所以实际采伐的对象都是成熟林;能及时地利用成过熟林资源。缺
点
:(1)当f成过f
近时,就会在经理期内,将一
部分近熟林过早采伐掉。(2)当f成过>近时,因为延长一个龄级期限,
原来的过熟林更加过熟,会造成森林资源
的损失和降低木材的经济价值。公式本身没考虑中、幼林的龄级面积分配,如果中、幼林面积过大,显然要采到
未成熟林。2.第二林龄式LA
(
林
龄Ⅱ
)
=(f
中
1+
f
近
+
f
成
+f
过
)
/
3aL、
(林龄
=
L×Vm²/hm2公式将龄级期限延长到靠近近熟林的一个中龄林
。对公式的评价:优点:相当长时间内每年年伐量相对稳定,对于长期的木材生产加工企业,保持比较长
期的、稳定的采伐量,是很有用的。调整期内蓄积量的损失比较少,在一定时
间内把成熟林利用而在这一时间内又不采到
未成熟林。缺点:不适宜于龄级面积不均匀的林分;对生长量与林况没有考虑。(四)EBC
A模型fo1=1/n×[f±1/2(f±f2)+1/3(f±f21±f3式
中
:f01-—
最近10年的总采伐面积;+1yn(f
年为单位的轮伐期,如
u=90年,则n=f₁--
最老龄级的f21--
次
于f
龄优
点:(1)在一个轮伐期内,任何类型的龄级结构,只要经过一个轮伐期调整,就可变得
龄级分配均匀,而且蓄积量、生长量损失较
少;(2)如果成过熟林占优势,最近十年的采
伐量就大,以后就逐步地减少;如果中幼林占
优势,最初十年的采伐量就小,以后越来越
大,陆续地增加、减少,比较稳定的递减或
递增,逐步趋于稳定。缺点:调整期太长,需要一个轮伐期调整。(
五
)林况计算式LA(林况)=Lv(林况)=EV/a式中:ZA--采伐小班的总面积EV--
采伐小班的总蓄积a--
采伐期限采伐期限定为多少年,与经营水对公式评价:优点:采伐量能反映林内卫生状况。适用于防护林、或其它特种用途林的采伐量计算。缺点:不是采伐调整森林的手段,体现不了年伐量的涵义。(
一)
法
正
蓄
积注.Vonmantel公式V=Z×u/2→2V,Ju=Z→E=2V./u用现实采伐量代替法正采伐量,又用现实蓄积量代替法正蓄积量,则有:Ew=2V
/uS=E
/V
m³/hm²二、材积控制法优点公式简单,计算的因子少,可以作为粗略计算年伐量之用。适用于龄级结构分配均匀的林分。缺点不适合龄级分配不均的林分,对中幼
林占优势的林分,很可能采伐到未熟林。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林中,计算出的
年伐量肯定偏大。2.改正式此为Landoridt提出,又称Landoridt公式。E=2V/u=V
/0.5u由于改正系数0.6比0.5计算的年伐量减少17%,所以常采用0.6作为改正系数。Ew=V/0.6u3.
利用率法(Utilization
percentangemethod)德国学者Hundeshagen1821年提出以生长量为基础确定收获量,并以导向法
正蓄积为目标E=V×P=V×E/Vn若V=Vn,则E=E,
属标准林分;Vw>Vn,
则
E,>En,采伐量大于生长量;V.<V,则
E,<En,
采伐量小于生长量。优
点:适用于龄级均匀的经营单位;收获预定方法简单缺点:龄级结构不均匀,产生偏差;无明显的调整期式中:m—
各龄级的蓄积量
i=1,2,3
…
..
z—
为各龄级平均生长量a;—
各龄级的平均年龄,取中值。Ew=Z₁+Z₂+
…
+Z=m1/a₁+m2/a₂+m₃/a3+….m/anSw=EW/V
m³/hm²(
二
)
按平均生长量法计算年伐量1.平均生长量优点:适用于龄级结构均匀的林分;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可作为全国、大区控制年伐量理论依据。缺点:不适用于龄级结构不均匀的林分;如果中幼林多,生长量大,计算出的年伐
量就偏大,必然采到未熟林;当成过熟林多,如按平均生长量来确定采伐量,就会引起成过熟林资源积压、枯损、病腐率增2.检查法Z=M₂—M₁
+C式中:Z:林分蓄积定期生长量;M₂:
期末调查林分蓄积;M₁:期初调查林分蓄积;C:
期间林分采伐量。检查法是一种高度集约经营的方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其它项目的定期调查都是在此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此法只能用于粗放择伐林推算年择伐量的一种简便方法。实质:用生长量来控制每年的择伐量。式
中:P——
材积生长率。3.施耐德生长率法(三
)
按蓄积量结合生长量计算年伐量1.较差法
(Differentmethod)(1)海耶尔(Carl
Heyer)公式
Z+(V,-Vₙ)/a式中:Zw—现实平均生长量Vn—法正蓄积量
a—调整期优
点:公式简单、合理,它反映了经营单位内采伐量和蓄积量以及生长量之间相互关系;不
仅适用于皆伐作业的同龄林,而且适用于择伐
作业的异龄林计算年伐量。缺点:公式仍没包括枯损量、间伐量,计算出的年伐量偏小;调整期需要多少年,是估计数字;生长量是用的现实平均生长量,既然用法正
蓄积比较,那就不标准了。(2)盖尔哈特
(Gehrhardt
)公式E=(Z,+Z)/2+(V,-V)/a式中:Z
—
收获表上查得,现实林连年生长量;Zₙ—
法正生长量,从收获表上查得;a—
调整期,从10~1/2u范围内确定;Vw—
现实林蓄积量,老龄林实测,其他龄级用收获表上测定。优点
弥补了海耶尔式的缺点(3)。缺点
较多的数据在收获表上查定;仍然有海耶尔式其它两条缺点。2.数式平分法(和田公式)日本学者和田国次郎首先提出E=V/u+Z/2这里设平均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也即是法正生长量的一半;法正蓄积V
除以u,又正好是法正蓄积量的一半。优
点
:(1)可以利用现有资料计算,方法简单;(2)适用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原始林;(3)公式合理,生长量只用一半参加计算,在
轮伐期内尽量延长利用蓄积的采伐年限。缺点:没有反映现实林龄级结构与林况。3.汉茨利克(E.J.Hanzlik)公式针对美国西部北美黄杉原始同龄林在1922年提出来的。E=Vm/u+Z式中
Vm—成熟林以上各林分总蓄积;∑Z—成熟林以下林分平均生长量之和,用收获表推算现有不同年龄的林分长到轮伐期时年平均生长量。缺点:
有差异;现实采伐量是建立在长达几十年的
生长量预估基础上,而所计算的生长量未必
兑现;没有考虑现有成过熟林在采伐前蓄积
量的变化情况。优
点:公式比较简单,计算因子少;尽可能延长成过熟林的采伐期间,适用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经营单位。式中;Zm—
成过熟林的生长量I—
成过熟林的枯损量2Z
未成熟林的生长量Ew=Vm/u+(Zm-I/2+ZZ
(未)4.加拿大公式该式与汉茨利克式相近似优点:公式全面合理,不仅考虑了成过熟林的蓄积量,而且还考虑了成过
熟林的生长量、枯损量及未熟林的生
长量;适用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
原始林。缺点:要求的技术水平高,而且未熟林各个龄级的连年生长量每年都要测定。上述各种方法在计算因子上都存在单一性的缺点,使计算结果带有局限性。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近20所年来许多
国家已广泛应用数学规划方法和计算机
确定最优森林采伐量,从
20年代60年代
以来,应用最广泛的是线性规划法。此
外,还有目标规划和动态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后,解决了用多目标确定森林采伐量的最优化方法。第三节
异龄林年伐量计算方法一、按择伐周期和择伐量计算Lv=F×VALA=L√/V=F/A式中:F—
择伐面积V—
平均每公顷择伐蓄积
A—择伐周期例如:某经营单位面积12505hm²,Ⅲ地位级云杉经营类型,其起始择伐直径为32cm,
调
查材料如下:径
级(cm)
20
24
28
32
3640
44根据题意,进行下列计算:1.A=160-100=60年2.V=26×0.77+17×1.24+10×1.26+5×1.52=优点:计算方法简单,外业材料容易获取。缺点:没有考虑择伐周期末期林木的枯损量,小径木进介采伐量。二
、按小班择伐率计算Lv=∑(V₁×P₁)/ALA=LV/V=F/A式
中
:P;
为i小班择伐率优点:计算方便,外业材料获取容易。缺点:确定择伐率有一定难度。三、检查法实质:每年调查出来的连年生长量用来控
制采伐量,用连年生长量控制采伐量是用
各径级蓄积比例来控制所进行的森林调整,但每年清查比较困难,因此用定期的平均武中量优替连斑准长梅次)调查的全林蓄
积;M前—前次(上次)调查的全林蓄a—为调查间隔年限:积年伐量分析确定实例在国家主要木材生产基地川西大林区某林场云杉大径级经营类型,资源资料如下,轮伐期为
100年,调整期不考虑,龄级期限20年,国家每
年需要木材3~4万m³,按林况计算的年伐量为
30100m³,
试用下列公式计算并确定年伐量。1.成熟度法
2.第一林龄式3.平均生长量法
4.Vonmantel公式5.数式平分法
6.区划轮伐法龄级110001700023000121000111000170000417000VⅢ94000IX964000云杉大径级经营类型龄级面6303682828096719212584482786825IⅢIVVVIVII税器积表计龄级税蓄积量平均年龄平均生长量(m³)龄组划分I63011000101100幼龄林36870003057Q幼龄林Ⅲ2822300050460中龄林IV8092100070730近熟林V6711100090230成熟林VI9217000011050成熟林VII258447000130320过熟林VⅢ48294000150610过熟林IX78170过熟林计682596400010460云杉大径级经营类型龄级面解题
:(一)由题意列出上表,并将各龄级平1.成熟度
法LA(成熟度)=
(成+f过)/
a=
(671+921+2584+482+78)/20=2、3第-hm
林
式(盛
熟
度
)(近成成过f过
2aV=(111000+170000+417000+94000)/(671+9215Q
h23.平均生长量法Ew=Z₁+Z₂+Z₃+.….+Zₙ=m₁/a₁+m₂/a₂+m₃/a³+…..m/a。=10460m³4.林况公式S.=E/Vm³/hm²=10460/167=62.63hm²LV=
30100m³Z2
64000/100十10460/2LA
(
轮
伐
)
=
2f/U=6835/100=68.35
hm²Lv
(
轮
伐
)
=L、(
轮
伐
)
×Vm³/hm
²6.数式平分法5.Von
mantel公式E=2V,/u=2×964000/100=19300m³(二)分析确定1.
根据材料数据,可以看出
,经营类型龄级
面积不均匀。成过熟林在经营单位内占优势,蓄积792000/964000×100%=82%,面积4736/6835×100%=69%。
用平均生长量计算的年伐量是10460m³,为最低数据,而成过熟林占优势的林分,每年
只采约10000m³
,
则成过熟林都要采79年才
采得完;另一方面,现实林V
的林分,再经
过四个龄级,其平均年龄170年,显然引起林
况恶化,不能及时利用成过熟林,故无实际
意义。接近的数据还有按区划轮伐法计算的
11400m³,数式平分法计算的14870m³
,
都无实际意义。3.用成熟度法计算的年伐量是39600
m³,为最大数据,用20年时间就能把成过
熟林采伐完,而幼、中龄林、近熟林面
积与蓄积皆不均匀,这样会造成以后的
采伐量不稳定,还会大大下降,从国家
任务看,此数据接近国家任务高限,低
于国家任务会好些。4.按第一林龄式、V.mantel公式计算的年伐量,采伐全林皆在40年以上,每
年采伐量约在20000m³,那么,成过熟
林按每年20000m³采伐,需要40年,适
当延长了采伐年限,成过熟林利用了,但每年20000m³
的要求与国家任务
差距较大。5.按林况计算的年伐量30100m³,按照规定,应把过熟林在短期内采伐利用(一般1~2
龄级内),否则,会达到自然成熟,那么
应这样安排,VI20
年采完,VⅢ
、IX10年采
完,则有:41700/20+94000/10=30250m³,
与林况计算式比较吻合,也符合国家下达的任务。龄级面积畜积单位面积春积量(m³)I6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剂科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规范指南
- QC成果提高回风立井中深孔光爆成形课件
- 2025品牌鞋加盟店的合同书
- 2025企业内部员工合同协议
- 2025北京装修合同样本
- 康复医学科中风康复护理要点
- 急诊科外伤性休克急救须知
- 2025机密技术共享合同范本
- 2025建筑工程合同建筑工程合同
- 招标投标实务培训大纲
- 水稳拌合站拆除安全培训课件
- 2025年广西现代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部编版新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 IP形象设计课件
- 母乳喂养新进员工培训
- 高原蔬菜种植培训课件
- 2024年~2025年历年林草局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香薰蜡烛制作课件
- 机械装备制造课件
- 2022利达消防LD5503EN 气体灭火控制器使用说明书
- 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安全、进度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